詩雲:


    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


    白蟒化龍歸海去,岩中留下老頭陀。


    當年裴文德也就是法海來到金山上修行,彼時還叫氏俘山。


    在密林的荒煙蔓草間,尋獲毀壞的殘佛,原來這裏有晉時的古澤心寺。後來毀於戰火。


    法海當時便燃燒一節指,發願重修道場,為眾生樹立伽藍。


    修寺期間法海占了西側崖邊的山洞居住修行。


    洞裏原本有條白色巨蟒,打不過法海,隻得跑到山腳下更小的一個山洞。


    這兩座山洞便是現在的法海禪修洞與白龍洞。


    隨著金山寺建成,香火日益鼎盛,白蛇惱法海占它洞府,便總出來搗亂,百姓來上香總是擔驚受怕。


    最後白蛇連這小洞也住不得,被趕法海下江去。


    張小峰到西北山腳下,找到白龍洞,洞口不高,隻能容一人勉強通過,往裏走了十幾步,高度驟然縮小。


    人已經不能正常站立,恐怕也隻有蛇蟒這一類能通過。


    張小峰隻好爬著繼續向內探索。裏麵黑暗曲折,倒也影響不了張小峰。


    手觸碰到的石壁也相當光滑,應是當年白蛇摩擦出來的。


    此刻已經能嗅到濃鬱的水氣,前麵應該就是水麵了。


    又前進了幾尺,洞穴下半部分已經漸漸沒入水中。


    這讓張小峰想起來在靈巫洞的水下甬道。但是那裏比這裏要寬闊不少。


    身體慢慢浸水中,張小峰沒有不適的感覺。便繼續向下探索。


    等腦袋完全沒入水麵。


    沒有一絲窒息的感覺。


    還好,水元丹改變了血肉,讓他擁有了在水裏以肌膚呼吸的能力,隻是沒有氣海的輔助,不能轉化供給別人。


    繼續前行三五丈,有熒熒之光。洞穴就到了另一頭出口。


    相傳此洞能通杭州西湖的斷橋,實際上也就是通到江底。


    非要說能到斷橋,應該是從江中入海,再從錢塘江溯遊而上,錢塘江與西湖水下有通道相連,如此算來也是通的。


    先秦時這裏便是長江的入海口,不論從南岸的潤州,還是北岸的瓜州看過來,這一段江麵看起來都是茫茫水麵。


    與滄海連成一片。


    金山,焦山,北固山都在茫茫江麵之中,古人至江邊,便以為到了海邊,遂有海州蓬萊方丈之三仙山。


    不過數千年前的事,張小峰也是猜測。


    但是金山水底有巨大的山洞確實實實在在。上麵隻是露出水麵的一小節,水下的部分更為雄厚。


    從白龍洞下方。就是一個寬闊的水下洞室,宛如廳堂。


    廳堂周圍有數個小些的洞穴,洞口有綠色熒光閃爍。


    正中的洞穴略大,又一人多高。上有小篆刻金山下水府。


    這便是昨日那年輕人所說的昭信泰江王府。


    門口的熒光是洞府禁製,張小峰此時可不敢再去這些洞裏探探。


    廳堂的正中還有一座石碑,金山下水府昭信泰江王神位。這石碑立在一隻巨大烏龜背上。


    這不是石刻的贔屭,而是真正的龜。


    這石碑原來是立在上麵白龍洞,供官府祭祀之用。


    後來就拆毀直接就扔到了江裏,被這位泰江王又弄了回來,立在了水府門口。


    從五代加封三水府,到宋代加封王爵。封在金山,其為山之靈,神格也就是落在這白蟒身上。


    按照古書記載,白蟒在唐代化龍,到如今已六百多年,按照五百年一變,應該已經化為角龍。


    張小峰對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很清楚的。


    外麵水波蕩漾,一對蝦兵蟹將押著一道陰魂從外麵遊蕩進來。進入了石壁上其中一個洞穴中。


    後麵不時還有其他洞口有水生物種進進出出。魚蝦龜蟹,也有人形魂魄,甚至有屍身。


    經過張小峰的觀察,不同的洞口後麵都對應著不同的地方。


    一刻鍾,張小峰已經發現有七八具魂魄被押送了進去。諫壁的三人應該也是被押送到此。


    從太平州的中水府到東海,這千裏的江麵都是這位泰江王的地盤。


    這每日溺死的都有不少了。這累計的陰魂也是龐大的數字。


    而且大多數人不知的是,水府也是有判官與地獄的。


    統領天下水府的便是扶桑大帝,也就是東王公。


    確定了這裏有水府存在,張小峰便準備回去了。至於水府如何運轉,暫時自己還沒法探知。


    廳室上方也有一圓形洞口,有光線從中投下來。


    如日月高懸。照亮下麵的廳堂。


    張小峰打算直接從這個孔洞潛上去。


    趁著廳堂當中沒有水兵的空隙,奮力朝上麵遊去。


    剛才洞中曲折,這裏垂直上升,很快就穿過上麵的孔洞,浮出水麵。


    四周石壁欄杆,像是一個水池。一麵石壁上寫著“天下第一泉”。


    原來下水府廳堂的上麵就是中泠泉的泉底。


    “那裏有人落水了。”


    剛浮出水麵,就被寺裏的和尚看到,趕緊圍上來搭救。


    張小峰撲騰到岸邊,幾個和尚一起把他拉了上去。


    “你可是隨家人來上香的?怎麽跌落到水裏了?”


    張小峰不好意思的笑道:“剛才見這泉水清冽,便想捧一口嚐嚐,沒想到失足掉了下去。”


    “小施主隨我來拿件幹爽的僧袍換上,不然怕染上風寒。”


    “無妨無妨,我是與陳大人一同來的,他現在何處?”


    “陳大人剛登完塔,等會便要來這中泠泉品茗。”


    “那就不麻煩各位,我就在此處等它。”


    張小峰靠在欄杆上,心裏不免感喟,“用不得真氣,還要受著幹衣之罪。”


    等了片刻,陳四時便到了。


    見著張小峰一身濕漉漉,笑道:“看來今天是嚐不到大師的好茶了。”


    旁邊的知客僧笑問為何。


    陳四時指著張小峰笑著說道:“今日喝茶,便是喝了他的洗澡水,要是美人湯,乃是風流韻事,但是這少年的滋味卻不夠醇厚啊。”


    知客僧笑道:“陳大人到這裏隻有幾步,隨時來喝便可以。”


    陳四時知道張小峰在此等他,便是已經探查結束,可以告辭了。


    便與知客僧告別,兩人登舟上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清宗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封壬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封壬居士並收藏上清宗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