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峰自言自語道:“有機會還要上去瞧一瞧。”


    布商接過他的話茬,“小兄弟說的不錯,人固有一死,可以先去熟悉熟悉,免得到了那裏驚慌失措。”


    “老叔,你想的倒是穩妥。上去瞧一瞧,見了那十八層地獄的刑罰,倒是警醒切莫作惡。”


    布商嘿嘿一笑,“我就是想知道能不能先到供養閣開個戶頭,我給自己多燒一點過去,這苦日子過怕了,我家那小子要是不給我燒,那可咋辦。”


    還得是做生意的頭腦靈活,張小峰被他逗笑了,“預存是可以的,隻不過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陰德,有陰德在地府不愁吃穿,還能投胎富貴人家。”


    聽張小峰這麽說,布商覺得確實有理,正經問道:“小兄弟,你年紀輕輕怎麽會懂得這個。”


    “我剛從哪兒上來,你信不信?”張小峰拖著長音,臉上一片慘白。嚇得布商立刻溜回船艙。


    布商躲在艙門後麵瞧見張小峰身前的影子,才知道是在嚇唬自己。


    張小峰看著這酆都城,心裏想到一個問題。


    上古時由後土皇地隻主鬼神事,但是後來天庭建立,後土皇作為四禦,把這節製鬼神之事交給了東嶽大帝泰山神。


    冥界出入口便在泰山之下。


    後來地府逐漸完善,這地府之主便交給了北陰大帝,三千年一換。(連大帝都沒有鐵飯碗了。)


    按說地府建立也是在原有的泰山地獄的基礎之上完善。不會再起爐灶,另外修一個酆都城。


    況且這裏地處西南,人口與江南中原相比少了許多。如果酆都城在此處地下,實在令人費解。


    張小峰百思不得其解,隻好看江麵上平都山的倒影出神。


    突然他靈光乍現。


    到船邊找了兩塊木板。


    在兩塊木板的左上角做了一個印記。而後將兩塊木板疊放在一起。


    假設上麵這塊木塊是陽世,下麵這塊木板是陰間。


    尋常人所想,陽世陰間就是這般一上一下,陽世在上,陰間在下。陽世在二樓,陰間在一樓。


    但是張小峰將下麵這塊木板翻轉了下。


    下麵這塊木板原來左上角的印記現在跑到了右下角。


    陽世與陰間這空間原來不是層疊,而是翻轉貼在了一處。


    如果從陽間看,地府實質上地在上而天在下。


    怪不得在陰間見不到日月星辰。


    原本在東偏北的泰山,就是陰間的羅酆山,再也東偏北。


    山下的酆都城,在陽世看來。可不就在西南麽。


    這裏就是根據陰間的相對位置在陽間做出的標記。


    實際的羅酆山比這裏要大無數倍,泰山在地下的部分也大了無數倍。


    不過這也就是張小峰這個小道童的臆想。


    但這點臆想有些觸碰到不同空間世界的維度法則。


    現在的實力還遠遠不能去接觸到這些,老老實實的坐船吧。


    當航船行到夔門,連綿峻險的山脈如同被一劍劈開。


    川東的山脈和江南那邊不同,江南的山勢一座座山峰錯落有致,山川起伏這才是常態。


    但是這裏不一樣,一條山脊能綿延上百裏,像高聳的城牆,將大江夾在中間。


    兩側的的山峰和酆都城的城牆一樣,根本看不到頭。


    但是夔門就是在這高聳的城牆上生生的開下一道口子。


    非天尊不可為!


    兩邊的山壁被削的筆直,南側為白鹽山、北側為赤甲山。


    通過夔門江水才能繼續前行,奔流向東。


    相傳上古時,整個四川都是一片海洋。和現在的黃河一般,是陸上之海。四周都有高山所阻,海水無法宣泄。


    現在四川地下還有取之不竭的井鹽,都是上古海水的殘留。


    天尊命夔龍鑿開大山,引水東流。這才造成上古持續了數百年的大洪水。


    夔狀如牛,蒼身獨角,其聲如雷。夔龍用獨角將此處的大山破開,不過由於山石太過堅硬,獨角也因此斷裂。


    落下的石頭將夔龍前足砸斷,故後世記錄夔牛無角,一足。


    西川之海的水流了數百年才逐漸露出土地,夔龍一路疏通河道,行到東海,隱居在海中流波山。


    夔龍最後也沒落得好下場,黃帝大戰蚩尤之時,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裏。


    後世的牛也沒擺脫悲慘的命運,勤勤懇懇一輩子,最後還是被剝皮吃肉。


    張小峰又看了看此處地契,更加篤定了這是天尊所為。


    江南白鹽山為水,江北赤甲山為火。上北下南,上坎下離,水火既濟的卦象。


    既意為已經,濟意為過河。既濟意為功成。


    天尊留下此卦,便是告訴後來人,這天地造化是誰的手筆。


    此夔門一開,水患既消,天府之國乃成。隻是苦了當時的先人。


    青羊宮那位師兄所說,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白帝城就在夔門。張小峰倒是想上岸去瞧一瞧。但是進入這三峽之後,水流湍急,船速越來越快。


    兩岸峭壁之上,還能看到一些黑色懸棺。


    這是航船行到這裏必看的奇景,尤其是第一次見到這情形的,都是嘖嘖稱奇。


    漢人講究入土為安,這裏的巴人則認為,葬的越高,離天神越近。


    “你可知道這棺木如何搬上去的麽?”那布商又湊到張小峰的身邊。


    張小峰沉吟了一會說道:“我看著懸棺越在上麵的時間越久,恐怕都有七八年了。下麵也有五千年左右。”


    “相傳這四川原來是大海,海麵就是在最上麵的懸棺處。”


    “隨著水流入海,水位越來越淺,這懸棺就越來越低。”


    “所有後人才認為,輩分越高的葬的越高。”


    “小兄弟這麽說也有一番道理,我倒是認為他們以滑輪從山頂慢慢吊下來的。”


    “那為何後麵數千年又不吊了呢?”


    “這恐怕世道變了吧。不過說到懸棺,敘州那裏的懸棺有數百上千具那麽多。”


    “敘州?那不是都掌蠻的地盤麽?”張小峰又想起那蠻族青年,不知道他有沒有去老虎廟守著。


    布商低聲說道:“據說懸棺中的屍身都千年不腐,等待魂魄回歸便可複活。”


    “這死了千年還能複活?”


    “我與他們做過幾次生意,我也是聽來的,說是這僰人的投胎與我們不同,他們的巫師蠻王死了之後,魂魄就會回歸到天神的神體之中。而後人將會把他們的屍體處理好,置於懸崖峭壁之上。”


    “每一代蠻王和巫師都有秘法從天神那召回魂魄,回歸屍身。”


    “你說他們就那麽點人,從諸葛武侯那時候便被朝廷剿滅,剿了數千年,都沒剿掉。


    張小峰心中閃過一絲不妙的感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清宗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封壬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封壬居士並收藏上清宗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