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峰一邊享受著濃鬱的靈氣,一邊打量著這傳說的的洞天福地。三茅真君,葛玄先師,司馬真人都在此修行過。這裏原本是天然的洞穴,又經過多次的人工開鑿,才有了這般方正模樣。


    裏麵石床,石台石凳一應俱全。上麵還有居住的痕跡。


    張小峰找了個地方坐下,存神凝神,意守檀宮,吐故納新,每呼吸一次。張小峰便覺得身體愈發輕靈。


    不僅僅是口鼻丹田在呼吸,而是每一處肌膚都在吐納。經絡在靈氣的滋潤下,也愈發強韌寬闊。


    張小峰打算借這天地靈氣,能夠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內視丹田,看到氣海中黑色蛟珠已五去其二。


    這四成靈氣讓氣海已經有三丈大小。完全吸收應該能到洞神。加上這華陽洞靈氣充裕,那隻是能在多一倍。


    氣海的大小能夠反應修士的境階。剛晉級初真,氣海隻方寸大小。逐漸會擴大到尺許。


    入洞神,一丈見方。


    入洞淵,十丈見方。


    入高玄,百丈見方


    入升玄,十裏見方


    入洞玄,百裏見方。


    黑蛟內丹不但能擴大氣海,而且也使氣海品質提升不少。這也是剛洞神也不一定能完勝初真圓滿。靈氣的品質可以抹平些差距。不過真氣不是勝負的唯一,還有功法,法器,丹藥等等。


    比如師父在洞玄停留這麽多年,並非毫無寸進,而是不斷提升真氣純度。就是對上陸師叔也不落下風,但是陸師叔入虛境,便可一日千裏,師父受到境界桎梏。兩年之後估計完全不是對手了。


    逐漸的,張小峰便進入了修煉狀態,對外界已經無感知,神魂皆在經脈真氣之中。


    一呼一吸之間,從洞中取先天靈炁入陽海。從蛟丹化磅礴生氣入陰海。氣海即分黑白,張小峰便以陰陽二海稱呼。


    除了吸收煉化靈氣之外,還在體悟這修真之路,從中找尋那虛無縹緲的道。


    修真,何為真?


    能經受千萬年侵蝕者,為真。堅若磐石,數百千年也可風化。真金為真,萬年不變。


    故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去為純真方是修之途。


    故修真之道又稱為金丹大道,以藥木草石著所煉為外丹,非修真之金丹。


    修真之金丹為真性,先天之真靈。


    以其快利剛明,變化融液,故曰金。


    曾經煆煉,圓成具足,萬劫不壞,故名丹。


    這才有“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滾出赴仙壇。”


    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


    地為骨骼肌肉和髒腑,水為身中之血液,風為成呼吸吐納,火則身中之恒常體溫。


    無不滅之肉身,隻有真靈長存。


    修真之途,便是由實而虛。


    實者,有數也,如草木生靈,皆有腐朽之期。


    虛者,無盡也,如日光普照,光者億萬年不變。


    虛實之間,道之二分,一靜一動,循環往複,為恒道也。


    故曰水幾於道,處虛實之間,可為堅冰,亦可為水氣。變化無形,故長生也。


    後天血肉至先天真氣,由實轉虛,


    先天真氣轉紫符元神,由實轉虛。


    先天一炁者,虛也,後開天辟地 ,生化萬靈,實也,虛轉實乃創世。


    萬物滅殺,生靈寂滅,回歸混沌,實轉虛乃滅世,


    虛實即為陰陽,萬物皆可以陰陽二分,


    以人為例,魂魄為陰,血肉為陽。此為陰陽二分,魂魄之中,魂為陰,魄為陰。此為陰中有陽。無魂魄不為人,無血肉不成人,故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張小峰在華陽洞中對陰陽之道若有所悟。此番才能領悟陰陽氣海是一個多麽奇妙的東西。


    之前陰陽二分,現在張小峰要將其,陰陽互生。


    他將蛟丹從陰海上移入陽海中。刹那間氣海爆出一陣耀眼的光芒。神魂一片空白。片刻之後張小峰才能內視氣海。


    蛟丹落入陽海,化為陰眼,自洞中所吸收的大量陰氣,陰海中自行凝聚一顆金丹,化為陽眼。


    自此陽盡而陰生。隻要陰陽氣海運轉如常,張小峰便再無真氣匱乏之憂。


    無論靈氣,真氣,仙氣,鬼氣,妖氣。隻要可以分出陰陽,便可被陰陽氣海所轉化吸收。


    陰陽氣海,煉氣境之內在無敵手,初入化神境也可以一戰。


    張小峰睜開眼睛,不知過去幾多時,也不覺腹中饑餓,起身活動一下,在洞中轉悠一番。


    這華陽洞天,洞中有洞,也不知道都是通往哪裏。


    張小峰自覺雙目比之前銳利許多,極暗中也能初略分辨,這邊是神魂強大之功效。初具元神之功效。


    隨意找了一條山洞,順著往前摸索,洞呈現橢圓狀,可供一人通行,石壁上還有一些水浸過的痕跡。


    走了一段彎彎曲曲的路程,張小峰有種在巨蛇腹中穿行之感。


    想到巨蛇,突然靈光乍現。


    師叔說華夏之地,有三大主龍脈,這三大主龍脈又衍生出許多次龍脈,小龍脈。這些組成的主龍脈的一部分。


    相傳茅山這裏也南龍主脈的餘脈,從茅山又發出一條支龍,一直發向海中。


    這地下洞穴就像巨龍的經脈一般。地氣在經脈上的氣穴凝聚。這才有了洞天福地。


    十大洞天都是主脈要穴。七十二福地便是在支脈穴位。


    地脈凝聚之處,會不會有天材地寶,張小峰心中有些意動,便繼續往前走地上開始有些積水了。


    張小峰猶豫是還要不要往前走,忽然聽到微微水聲,前麵應該是有路的,好奇心驅使他繼續往前走,


    走了一炷香的時間,積水已經沒過大腿了。


    前方逐漸開闊明亮起來。張小峰抬頭尋找光線的來源,光線從頂上二三十丈一個大的洞口照進來。


    這像是一片井底,隻是這個井未免太大了些。


    水麵有微微的波動,,像是漣漪一般擴散開來。張小峰目前感覺靈敏了許多,他朝漣漪的細細搜尋。


    在井底的另一邊,有兩根樹枝在微微晃動。再仔細一看,這樹枝有些圓潤。


    看形狀有些像鹿角。


    鹿角……這麽大的鹿角……。


    張小峰感覺自己身體僵住了,動都動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清宗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封壬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封壬居士並收藏上清宗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