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赤壁丹崖,形勢雄偉。
作為上清宗的弟子,來到正一祖庭,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情愫。
祖天師張道陵棄孔孟之道而學黃老之術,辭官後先是在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
後遊曆名川,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渡江南下至雲溪雲錦山,在此結廬煉丹,丹成而龍虎現,故改稱龍虎山。
張道陵花甲之年又移居蜀地鶴鳴山。太上降臨蜀地,授祖天師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始創。後人尊其為祖天師。
祖天師羽化後由嗣天師張衡接任,再由係天師張魯接任,到四代天師張盛時,遷回龍虎山。
自此龍虎山便一直是道教聖地,又經過曆代帝王加封。數千年經久不衰。
紫虛元君魏華存曾為天師道祭酒,後遇天人授《黃庭經》,入九嶽山,誦經十年,真仙下降,創立上清宗,而後白日升天。
因此,上清宗與天師道關係密切。魏晉唐宋以來,天師道在江西,上清宗在江東都是道門領袖。
直到三山符籙歸一,正一法壇改稱萬法宗壇,手握授籙之權,上清宗便又矮了一頭。
隻得感慨片刻,還是盡快報到,隊伍接著朝前走去。
整個上清鎮乃是順著上清河的流向,呈東西之勢,依次排列。
最西側乃是龍虎山,山上是祖天師廟正一觀,原是祖天師煉丹之所,後四代天師自蜀地歸龍虎山,祀祖天師而建。
沿著上清河向東不遠,便是天師府。乃是曆代天師家宅道衙,四進前宮後府,重簷丹楹,彤壁朱扉。主體乃是張天師的私宅。太祖曾賜聯:“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
天師府兩側便是授籙院與萬法宗壇,也是本次授籙之地。
再往東便是大上清宮,原為真仙觀,曆代增建擴建之後,改成大上清宮,乃是天師闡宗演法之所,為正一祖庭。
上清諸道友安排宿在大上清宮道院。眾人沿河東行,不一會就能看到山上巍峨的大上清宮。
在山下就能遠遠看到三間六柱火焰衝天柱式石坊,下設柵欄門,左右接牆朱垣。
走到近前,看見石柱上下兩節,前後石鼓夾抱。上書金色大字“欞星門”。此門在曲阜孔廟也有一座。故也稱南張北孔。
兩側楹聯“玉璽傳家,龍虎山中真宰相;金符報國,麒麟閣上活神仙。”
過了欞星門便是一片開闊地的廣場,兩側鼓樓和鍾樓西東對峙,鍾樓門上有一聯。聯為:“一聲響徹雲天外,萬象回歸道德中”。
沿著台階向上,便到了大上清宮的正門——龍虎門。
四柱三間硬山頂,長約九丈,寬約四丈,聳立在石頭基座之上。不似道門,卻似皇家。
上懸一塊朱紅巨匾,楷書大字“龍虎門”,匾下是朱紅色的大門,兩扇門上分別是縱九橫七共六十三個銅門釘。兩側石獅威嚴。宮牆兩端還有兩座碑亭。
走過龍虎門,便是一片開闊的石板廣場。大上清宮采用皇家營造法式,按照中軸線布置,三大殿依次排列。
廣場中間一座巨大的宮殿,聳立在雙層漢白玉基座之上。
宮殿麵闊七間,雕梁畫棟,重簷歇山,上蓋黃色琉璃瓦。飛簷上仙人騎鶴、獅子、海馬、天馬,鬥牛共有九個屋脊蹲獸,僅次於紫禁城奉天殿。
上簷懸“玉皇殿”牌匾,下簷是黑匾金字“道教祖庭”。
殿內為玉皇大帝三丈金身神像,金童玉女陪侍兩旁,十二天將分列左右。殿中八根大柱上盤龍;殿門兩旁鍾鼓齊鳴。
殿門廊柱懸金字楹聯:“金童玉女侍九龍十二天將揚道法,暮鼓晨鍾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機。”
左側配三官殿,右側配三省殿,張小峰走在這裏,頓感天地之浩瀚,宇宙之無窮,生靈之渺小。此等規製隻稍遜天子,不愧為道家祖庭。
玉皇殿後則是後土殿,供奉後天娘娘,規製略小於玉皇殿。五嶽,四瀆二殿分列左右。
最後則是二層高閣,上懸牌匾“三清閣”,綠色琉璃歇山頂。閣中供奉三清金身,左右乃是天皇,紫薇二殿。
整個大上清宮莊嚴肅穆,皇家氣派。這也是最近數百年,朝廷不斷對龍虎山加封,修建。確立了其正一祖庭的地位,提點天下道門。
授籙在三天之後,這幾日陸續有道門眾人抵達。至天師府法籙院登記核查。
前來授籙各派被分別安排在大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的道院。
授籙齋醮前一日,幾位真人便被召至天師府商議授籙事宜。回來之後便召集眾人詳述。
本次授籙共計三百二十名,升籙二十二名。本次陸真人帶隊也是因為其晉級虛境,升籙時間也滿了,本次加授三品上清五雷經籙。
授籙升籙大齋共分七天。首日開壇,次日揚幡,三日謁祖,四五日切磋,六日頒籙,七日謝神。
形式和之前傳度大齋的流程類似。同時給各派弟子交流的機會。畢竟有些相距離數千裏,有緣才在此相聚。
更重要的是,切磋奪冠也是彰顯天師道道門魁首的風範。
壬戌年四月初九,正一道萬法宗壇授籙大齋正式開始。
籙生共聚嗣漢天師府,先是至天師府玉皇殿開壇請水,張天師天師為籙生開示,下午至授籙院保舉師講解《太上正一威盟經籙》。
第二日,啟師,揚幡,掛榜,監度師講經。下午籙生集體誦讀《三官仟》,張天師授《正一修真玉經》,晚間,護戒師,護壇師授《道門十規》。
第三日,拜謁祖天師,而後籙壇演禮,下午護法,護經,護籙三位高功講經。
第四日,各派籙生交流在玉皇殿前演法場開始。由太上清宮監院周道長主持。周道長先是宣布切磋規則以及本次的獎勵。
今日為預賽,明日為決賽。
三百二十名籙生分為八宮。每宮四十人。隨機抽簽兩兩相對,勝者直接晉級下一輪。
第一輪,勝者二十人晉級下一輪
第二輪,勝者十人晉級下一輪
第三輪,勝者五人晉級下一輪
第四輪,四人對戰,一人輪空。
第五輪,二人對戰,一人輪空。
第六輪,二人對戰,勝者為本宮宮主,本日切磋結束。八位宮主授六品籙 其餘正常授七品籙。
此言一出,演武場上一片沸騰。按照玉格,七品晉級六品,須滿兩年且救二十人。
作為上清宗的弟子,來到正一祖庭,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情愫。
祖天師張道陵棄孔孟之道而學黃老之術,辭官後先是在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
後遊曆名川,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渡江南下至雲溪雲錦山,在此結廬煉丹,丹成而龍虎現,故改稱龍虎山。
張道陵花甲之年又移居蜀地鶴鳴山。太上降臨蜀地,授祖天師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始創。後人尊其為祖天師。
祖天師羽化後由嗣天師張衡接任,再由係天師張魯接任,到四代天師張盛時,遷回龍虎山。
自此龍虎山便一直是道教聖地,又經過曆代帝王加封。數千年經久不衰。
紫虛元君魏華存曾為天師道祭酒,後遇天人授《黃庭經》,入九嶽山,誦經十年,真仙下降,創立上清宗,而後白日升天。
因此,上清宗與天師道關係密切。魏晉唐宋以來,天師道在江西,上清宗在江東都是道門領袖。
直到三山符籙歸一,正一法壇改稱萬法宗壇,手握授籙之權,上清宗便又矮了一頭。
隻得感慨片刻,還是盡快報到,隊伍接著朝前走去。
整個上清鎮乃是順著上清河的流向,呈東西之勢,依次排列。
最西側乃是龍虎山,山上是祖天師廟正一觀,原是祖天師煉丹之所,後四代天師自蜀地歸龍虎山,祀祖天師而建。
沿著上清河向東不遠,便是天師府。乃是曆代天師家宅道衙,四進前宮後府,重簷丹楹,彤壁朱扉。主體乃是張天師的私宅。太祖曾賜聯:“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
天師府兩側便是授籙院與萬法宗壇,也是本次授籙之地。
再往東便是大上清宮,原為真仙觀,曆代增建擴建之後,改成大上清宮,乃是天師闡宗演法之所,為正一祖庭。
上清諸道友安排宿在大上清宮道院。眾人沿河東行,不一會就能看到山上巍峨的大上清宮。
在山下就能遠遠看到三間六柱火焰衝天柱式石坊,下設柵欄門,左右接牆朱垣。
走到近前,看見石柱上下兩節,前後石鼓夾抱。上書金色大字“欞星門”。此門在曲阜孔廟也有一座。故也稱南張北孔。
兩側楹聯“玉璽傳家,龍虎山中真宰相;金符報國,麒麟閣上活神仙。”
過了欞星門便是一片開闊地的廣場,兩側鼓樓和鍾樓西東對峙,鍾樓門上有一聯。聯為:“一聲響徹雲天外,萬象回歸道德中”。
沿著台階向上,便到了大上清宮的正門——龍虎門。
四柱三間硬山頂,長約九丈,寬約四丈,聳立在石頭基座之上。不似道門,卻似皇家。
上懸一塊朱紅巨匾,楷書大字“龍虎門”,匾下是朱紅色的大門,兩扇門上分別是縱九橫七共六十三個銅門釘。兩側石獅威嚴。宮牆兩端還有兩座碑亭。
走過龍虎門,便是一片開闊的石板廣場。大上清宮采用皇家營造法式,按照中軸線布置,三大殿依次排列。
廣場中間一座巨大的宮殿,聳立在雙層漢白玉基座之上。
宮殿麵闊七間,雕梁畫棟,重簷歇山,上蓋黃色琉璃瓦。飛簷上仙人騎鶴、獅子、海馬、天馬,鬥牛共有九個屋脊蹲獸,僅次於紫禁城奉天殿。
上簷懸“玉皇殿”牌匾,下簷是黑匾金字“道教祖庭”。
殿內為玉皇大帝三丈金身神像,金童玉女陪侍兩旁,十二天將分列左右。殿中八根大柱上盤龍;殿門兩旁鍾鼓齊鳴。
殿門廊柱懸金字楹聯:“金童玉女侍九龍十二天將揚道法,暮鼓晨鍾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機。”
左側配三官殿,右側配三省殿,張小峰走在這裏,頓感天地之浩瀚,宇宙之無窮,生靈之渺小。此等規製隻稍遜天子,不愧為道家祖庭。
玉皇殿後則是後土殿,供奉後天娘娘,規製略小於玉皇殿。五嶽,四瀆二殿分列左右。
最後則是二層高閣,上懸牌匾“三清閣”,綠色琉璃歇山頂。閣中供奉三清金身,左右乃是天皇,紫薇二殿。
整個大上清宮莊嚴肅穆,皇家氣派。這也是最近數百年,朝廷不斷對龍虎山加封,修建。確立了其正一祖庭的地位,提點天下道門。
授籙在三天之後,這幾日陸續有道門眾人抵達。至天師府法籙院登記核查。
前來授籙各派被分別安排在大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的道院。
授籙齋醮前一日,幾位真人便被召至天師府商議授籙事宜。回來之後便召集眾人詳述。
本次授籙共計三百二十名,升籙二十二名。本次陸真人帶隊也是因為其晉級虛境,升籙時間也滿了,本次加授三品上清五雷經籙。
授籙升籙大齋共分七天。首日開壇,次日揚幡,三日謁祖,四五日切磋,六日頒籙,七日謝神。
形式和之前傳度大齋的流程類似。同時給各派弟子交流的機會。畢竟有些相距離數千裏,有緣才在此相聚。
更重要的是,切磋奪冠也是彰顯天師道道門魁首的風範。
壬戌年四月初九,正一道萬法宗壇授籙大齋正式開始。
籙生共聚嗣漢天師府,先是至天師府玉皇殿開壇請水,張天師天師為籙生開示,下午至授籙院保舉師講解《太上正一威盟經籙》。
第二日,啟師,揚幡,掛榜,監度師講經。下午籙生集體誦讀《三官仟》,張天師授《正一修真玉經》,晚間,護戒師,護壇師授《道門十規》。
第三日,拜謁祖天師,而後籙壇演禮,下午護法,護經,護籙三位高功講經。
第四日,各派籙生交流在玉皇殿前演法場開始。由太上清宮監院周道長主持。周道長先是宣布切磋規則以及本次的獎勵。
今日為預賽,明日為決賽。
三百二十名籙生分為八宮。每宮四十人。隨機抽簽兩兩相對,勝者直接晉級下一輪。
第一輪,勝者二十人晉級下一輪
第二輪,勝者十人晉級下一輪
第三輪,勝者五人晉級下一輪
第四輪,四人對戰,一人輪空。
第五輪,二人對戰,一人輪空。
第六輪,二人對戰,勝者為本宮宮主,本日切磋結束。八位宮主授六品籙 其餘正常授七品籙。
此言一出,演武場上一片沸騰。按照玉格,七品晉級六品,須滿兩年且救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