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適才,漢王想起國相所言,又低落下來,悶聲道:“國相說,你會嫁與旁人。我不想你嫁與旁人。”竟是為這個?想來是殿下攜女子入宮,臣下擔憂起殿下的終身大事來了。君瑤輕笑:“他胡說的。”漢王眼睛一亮,甚是驚喜,高興道:“你不嫁與旁人麽?”君瑤點頭。漢王心頭癢癢的,仿佛有一隻手,不斷撩撥她,既高興,又不滿足,欲要得更多些。她鼓足勇氣,想問,那你嫁與我好不好。但一對上君瑤的眼睛,她又不敢問了。阿瑤這麽好,又很好看,她從未見過比阿瑤更好看的人。她什麽都好,她配不起她的。漢王一難過,就往君瑤懷裏鑽,要抱抱。君瑤抱住她,小殿下年少,火氣好,像抱著一隻小火爐,在她懷中暖暖的。“殿下玩了一日,該睡覺了。”君瑤道。漢王點頭,在君瑤懷中尋了個舒服的位置,閉上眼。睡意朦朧中,漢王靈光一閃,她雖配不起阿瑤,但她還是可以努力努力,萬一有一日,就能娶到阿瑤了呢。第七十九章 隔日醒來, 已過辰時。朝陽初升之時的寒意褪去, 天地大亮, 花紅柳綠, 鳥語花香,又是一年春好處。漢王自榻上坐起, 低首揉了揉眼,睡意朦朧, 仍是覺得困。她本就呆, 此時更是呆得厲害, 好不容易將眼中的睡意揉去了些,她四下一望, 隻見殿中空蕩蕩的——阿瑤哪裏去了?漢王忙下了地, 跑去外間。剛繞過將側殿分作內外二室的屏風,便見君瑤坐在棋盤一側,手中正自棋笥中取出一枚黑子。側殿的棋子並非晉王所贈琉璃棋子, 隻尋常玉石打磨,不起眼得很。那不起眼的棋子在君瑤潔白如玉的指尖, 卻似添了無盡光彩。漢王覺得, 再平凡的物件, 到了君姐姐手中,都會變得好看。她找到君瑤了,不知不覺就止了步,站在屏風旁,呆呆看著。君瑤本就是妖, 三千年修煉,仙露灌溉而啟的靈智,容貌豈有不美的,偏生她修了佛,清心寡欲,清麗絕塵,更是美得脫俗。漢王看得入迷,連眨眼都不願。君瑤早知她來了,見她不靠近,抬眼尋她,一見她那呆呆的模樣,不由輕柔一笑,這一笑,好似驅散了三千年冷清出塵,三千年青燈古佛,變作一個溫婉的平凡女子,寵溺一個呆呆的小東西。漢王看得移不開眼,她暗自握拳,有了宏大誌向。她一定要娶到阿瑤,這樣每日醒來都可看到她了。“殿下醒了?”君瑤道。漢王忙跑過去,點點頭,又看了眼棋盤。君瑤自與自對弈,黑白二子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棋路,好似是二名性情迥然的棋士博弈一般。“阿瑤,你下棋?”漢王一麵說,一麵與君瑤靠得近,直至二人衣衫相觸。“醒來無事,見殿中有棋。”君瑤道,看了看漢王,見她尚未更衣,中衣睡得散了,領口微微敞著,細嫩白皙的肌膚時隱時現,君瑤移目,耳根都紅了一圈,還做出若無其事的模樣來,“殿下且去著衣。”漢王懵懂不覺,隻當阿瑤恐她受涼,哦了兩聲,又入內室。此處側殿,並未備下她的衣袍,她暫將昨夜披著過來的外袍穿上,穿好了,正要回去君瑤身旁,忽想到什麽,回頭看了眼臥榻。臥榻上被褥淩亂,二人相擁而眠的體溫猶未散盡。昨夜阿瑤抱抱她睡覺了。漢王想得小臉微紅,再度下了決心,她定要娶到阿瑤,這樣每夜都能有阿瑤抱抱入睡了。有了宏大誌向的小殿下,今日格外元氣滿滿。用過早膳,漢王原要與君瑤歸山的,國相卻遣了人來,請漢王議事。漢王隔三差五離宮,處理政務,卻十分勤勉,每回離宮歸來,皆會召臣屬議事。故而諸位王臣照舊來了正殿,等候漢王。自不好讓臣下白等一場的,漢王便將君瑤安置在正殿後的小退步中。這間退步與前殿一牆之隔,前殿言語,皆聽得分明,近得很。君瑤在此處,漢王很安心。她與君瑤道:“你等一等我,待我議完了事,我們便走。”君瑤頷首。漢王轉身往前殿去。君瑤安坐榻上,不過片刻,前殿傳來臣屬拜見殿下的聲響,漢王道了句免禮。君瑤不禁一笑,殿下聲音頗為穩當,不知她神色如何,是否極力將小臉板得嚴肅,好使自己瞧上去威嚴一些。殿中屬臣不多,六七人而已,依次稟了近日要務,皆是關乎民生的要事。漢王聽的時候居多,極少開口,便是開口,她也會令臣下先說一說看法,她或擇一方從之,或令再議,皆稱得上沉穩有度。君瑤聽著殿中諸人言談,倒也不覺無趣。議過民生,又議刑律,有觸刑律而官府難決者,皆稟宮中,請漢王殿下決斷。漢王於此,便生疏得多了。君瑤明白,刑律枯燥,殿下的性子,必是不喜研讀的。她令掌管刑獄的屬臣,會同國相、禦史,一同審理,審後再來稟她。三司會審,便可少冤獄了。由此,也可見殿下性情。心軟,見不得百信含冤,且不會不懂裝懂,她不明白便令明白的臣屬去辦此事,又令國相禦史協理,盡量公正。不知是有人教她,還是殿下自己揣摩的,她就國不過一年,已能做到如此境地,稱得上仁主了。議過國中要事,國相稟起朝廷大事來。漢王就國來,秉行無為而治,輕徭役,薄賦稅,與民生息,從不擾民。漢國雖小,因此蒸蒸日上。餘者封國卻非如此。趙王、晉王、荊王、代王四王,一就國便征兵丁,加賦稅,有何用心,昭然若揭。朝廷自不能坐視郡國強盛,一麵調集兵馬,一麵詔令諸國送世子入京讀書,名為讀書,實為質子。漢王沒有世子,也不知怎麽辦,遣使入京問了一下。此事朝中有回應了,使臣今晨歸臨淄,先稟了國相。皇帝本欲借此,令漢王回京,濮陽大長公主替她擋了回去,說是既無世子,便等生了世子再送入京。大長公主權重,皇帝自不得不與她幾分顏麵,被迫允了此議。“朝中越發亂了,臣也以為,殿下此時回京,必受波折,遠不如在藩,來得周全。”國相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桃花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花辭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花辭樹並收藏桃花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