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番禺郡這裏因為軍隊的雲集而氣氛逐漸緊張的時候,西側的鬱林郡,同樣也被黑壓壓的軍營所包圍。
雖然軍事行動講究的是保密性,但是這一次大漢調動十五萬大軍,怎麽都不可能真的保密的,林邑人一向往來快捷,最擅長探查消息,肯定能夠探聽到什麽風聲的。
鬱林郡是中路漢軍聚集的地方,也是此次大戰的主帥李詢的中軍大帳所在。羅毅和杜齊作為左右兩軍的統帥,還是要最終服從於李詢的命令的。
看著正在操練的軍隊,李詢深深吸了一口氣。
對於他來說,從當初的漢中戰敗被俘到今天的掛帥南征,人生當真好似大夢一場,當時的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
開疆拓土、討伐蠻夷,這是任何一個將軍都想要的功名,隻要能夠拿下這樣的功名,就算是馬革裹屍還又算得了什麽?說不定在後世的史書上還能留下和伏波將軍並肩的榮耀!
秦代入嶺南的趙佗、漢代入嶺南的路博德,哪一個不是名留青史的名將?而現在大漢將第一次把華夏的版圖繼續向南拓展,這和當初趙佗等人的功勞豈不也是一樣?
人到了李詢這個年紀,所想的已經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如何才能名傳千古。
很顯然,李藎忱的安排完全滿足了他這個需求,甚至算得上是正中下懷。
因此李詢當真稱得上是鬥誌昂揚。
“啟稟將軍,水師船隻已經轉運最後一批糧食到了,下一批糧食最早也應該是在半個月之後。”負責糧草的後勤將領一邊抹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說道。
這嶺南雖然是冬天,但是和其餘地方的春天根本就沒有什麽區別,忙活一陣子,該出汗的還是得出汗。
“已經足夠了,”李詢果斷的說道,“擊鼓聚將!”
就像羅毅他們在努力和海軍相互配合,李詢這幾天也在等待糧食的到來,通過靈渠轉運糧食雖然是一條捷徑,但是再怎麽便捷,也終究需要時間的,大軍雲集,又是南下遠征,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不行。
此次漢軍不講究什麽出其不意——當然除了從海上走的那一路兵馬之外,講究的就是糧草充足、謀定而後動,一切都要穩紮穩打,最終完成對整個林邑的占領。
進兵太快、隻占領核心城鎮,這是之前中原王朝對外征戰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的問題。
之前漢代征服南方的時候,雖然設立了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一直把疆土擴展到今天的林邑國,但是這些郡府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主要就是因為漢朝的統治實際上隻是局限在一座座城鎮當中,而廣大的荒蠻之地中還是本地土著的地盤,朝廷的政令不出城牆,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對這個地方建立起來完善的統治,隨著後來道路交通都已經被阻斷,朝廷對這個地方的統治自然也就宣告結束。
不過這也是曆朝曆代想要解決卻也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畢竟路途越遠,就意味著糧食供給的道路也會越來越長,而朝廷征服這些地方,隻是占領港口和城鎮,卻沒有辦法占領周圍的廣大山林土地,自然也就導致長期需要中原地區供給糧食,因此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主動放棄這些荒蠻之地,往往是無奈卻也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等到亂世來臨,這些邊緣的地方更是很容易變成朝廷的沉重負擔。
因此華夏對周圍這些荒蠻之地的占領,往往都短期的,大軍撤退之後,根本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如果不是因為有靈渠以及穿越五嶺的幾條重要道路在,甚至華夏都很難建立起來對嶺南的完善統治。
工部已經開始謀求修建諸如秦代的直道那樣的道路,從而讓中原和大漢的各處更加緊密的聯合在一起,但是這畢竟還隻在探勘和考察之中,因此大漢現在想要征服南方,自然就需要從其餘的角度來多做一些工作。
這個難題自然而然就丟給了作為主帥的李詢。
按照李詢的設想,大軍橫掃過去的首要目的並不是占領整個林邑,而是盡可能的將林邑人從山林之中驅趕出來,控製這些蠻夷的人而不是他們的土地,才是這一次漢軍南下的最重要目的,而糧食至少在短期內還是最重要的保證,因此沒有足夠的糧食,李詢並不敢貿然進兵。
“我們此次南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大漢在日南絕對的統治!”李詢走入中軍大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此。
每一名將領都挺胸抬頭。
日南,那是一個遙遠的、已經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的名字,遙遠到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忘記或者根本不知道。
而現在他們的目標,就是讓這片曾經的漢土重新回歸大漢的懷抱。
“此次我軍從鬱林郡出發,一路向南穿插,根據斥候消息,林邑人的遊兵已經出現在交趾郡到宋平郡一線,我們需要越過諒山直插交趾。”李詢的手指在輿圖上重重一敲,“之後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南穿插,直接進攻九真郡,越過橫山之後和從海上出發的左翼會師象林!而杜巡撫率領的右翼軍將會從南中出發,從西北向東南進攻,和我們會師交趾,但是右翼軍屆時並不會參與向南進攻橫山的戰鬥,而是會折而向西掩護我們的側翼,因此這一戰的主要就在越過交趾之後到象林的進攻,這個過程將完全由我們來完成!”
頓了一下,李詢的目光在所有的將領們身上掃過:“此戰,陛下的要求諸位應該都清楚,而某的要求和陛下一致,穩紮穩打,確保我們踩過的每一寸土地,之後隻能屬於大漢!哪怕是讓那些蠻夷的血全部都流幹淨,那片土地也不能再被任何人染指!”
“諾!”將領們同時應命。
李詢點了點頭,士氣可用。
“新列裝的火槍務必要盡快熟悉,另外其餘新到的器械也抓緊練習,我們這一次南下也是對這些新式火器的一個認識和熟悉的過程,”李詢緊接著說道。
新換裝的火槍數量雖然還沒有那麽多,但是已經不再是原來那樣軍中隻有寥寥可數百餘人有火槍的樣子了。
雖然軍事行動講究的是保密性,但是這一次大漢調動十五萬大軍,怎麽都不可能真的保密的,林邑人一向往來快捷,最擅長探查消息,肯定能夠探聽到什麽風聲的。
鬱林郡是中路漢軍聚集的地方,也是此次大戰的主帥李詢的中軍大帳所在。羅毅和杜齊作為左右兩軍的統帥,還是要最終服從於李詢的命令的。
看著正在操練的軍隊,李詢深深吸了一口氣。
對於他來說,從當初的漢中戰敗被俘到今天的掛帥南征,人生當真好似大夢一場,當時的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
開疆拓土、討伐蠻夷,這是任何一個將軍都想要的功名,隻要能夠拿下這樣的功名,就算是馬革裹屍還又算得了什麽?說不定在後世的史書上還能留下和伏波將軍並肩的榮耀!
秦代入嶺南的趙佗、漢代入嶺南的路博德,哪一個不是名留青史的名將?而現在大漢將第一次把華夏的版圖繼續向南拓展,這和當初趙佗等人的功勞豈不也是一樣?
人到了李詢這個年紀,所想的已經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如何才能名傳千古。
很顯然,李藎忱的安排完全滿足了他這個需求,甚至算得上是正中下懷。
因此李詢當真稱得上是鬥誌昂揚。
“啟稟將軍,水師船隻已經轉運最後一批糧食到了,下一批糧食最早也應該是在半個月之後。”負責糧草的後勤將領一邊抹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說道。
這嶺南雖然是冬天,但是和其餘地方的春天根本就沒有什麽區別,忙活一陣子,該出汗的還是得出汗。
“已經足夠了,”李詢果斷的說道,“擊鼓聚將!”
就像羅毅他們在努力和海軍相互配合,李詢這幾天也在等待糧食的到來,通過靈渠轉運糧食雖然是一條捷徑,但是再怎麽便捷,也終究需要時間的,大軍雲集,又是南下遠征,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不行。
此次漢軍不講究什麽出其不意——當然除了從海上走的那一路兵馬之外,講究的就是糧草充足、謀定而後動,一切都要穩紮穩打,最終完成對整個林邑的占領。
進兵太快、隻占領核心城鎮,這是之前中原王朝對外征戰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的問題。
之前漢代征服南方的時候,雖然設立了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一直把疆土擴展到今天的林邑國,但是這些郡府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主要就是因為漢朝的統治實際上隻是局限在一座座城鎮當中,而廣大的荒蠻之地中還是本地土著的地盤,朝廷的政令不出城牆,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對這個地方建立起來完善的統治,隨著後來道路交通都已經被阻斷,朝廷對這個地方的統治自然也就宣告結束。
不過這也是曆朝曆代想要解決卻也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畢竟路途越遠,就意味著糧食供給的道路也會越來越長,而朝廷征服這些地方,隻是占領港口和城鎮,卻沒有辦法占領周圍的廣大山林土地,自然也就導致長期需要中原地區供給糧食,因此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主動放棄這些荒蠻之地,往往是無奈卻也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等到亂世來臨,這些邊緣的地方更是很容易變成朝廷的沉重負擔。
因此華夏對周圍這些荒蠻之地的占領,往往都短期的,大軍撤退之後,根本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如果不是因為有靈渠以及穿越五嶺的幾條重要道路在,甚至華夏都很難建立起來對嶺南的完善統治。
工部已經開始謀求修建諸如秦代的直道那樣的道路,從而讓中原和大漢的各處更加緊密的聯合在一起,但是這畢竟還隻在探勘和考察之中,因此大漢現在想要征服南方,自然就需要從其餘的角度來多做一些工作。
這個難題自然而然就丟給了作為主帥的李詢。
按照李詢的設想,大軍橫掃過去的首要目的並不是占領整個林邑,而是盡可能的將林邑人從山林之中驅趕出來,控製這些蠻夷的人而不是他們的土地,才是這一次漢軍南下的最重要目的,而糧食至少在短期內還是最重要的保證,因此沒有足夠的糧食,李詢並不敢貿然進兵。
“我們此次南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大漢在日南絕對的統治!”李詢走入中軍大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此。
每一名將領都挺胸抬頭。
日南,那是一個遙遠的、已經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的名字,遙遠到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忘記或者根本不知道。
而現在他們的目標,就是讓這片曾經的漢土重新回歸大漢的懷抱。
“此次我軍從鬱林郡出發,一路向南穿插,根據斥候消息,林邑人的遊兵已經出現在交趾郡到宋平郡一線,我們需要越過諒山直插交趾。”李詢的手指在輿圖上重重一敲,“之後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南穿插,直接進攻九真郡,越過橫山之後和從海上出發的左翼會師象林!而杜巡撫率領的右翼軍將會從南中出發,從西北向東南進攻,和我們會師交趾,但是右翼軍屆時並不會參與向南進攻橫山的戰鬥,而是會折而向西掩護我們的側翼,因此這一戰的主要就在越過交趾之後到象林的進攻,這個過程將完全由我們來完成!”
頓了一下,李詢的目光在所有的將領們身上掃過:“此戰,陛下的要求諸位應該都清楚,而某的要求和陛下一致,穩紮穩打,確保我們踩過的每一寸土地,之後隻能屬於大漢!哪怕是讓那些蠻夷的血全部都流幹淨,那片土地也不能再被任何人染指!”
“諾!”將領們同時應命。
李詢點了點頭,士氣可用。
“新列裝的火槍務必要盡快熟悉,另外其餘新到的器械也抓緊練習,我們這一次南下也是對這些新式火器的一個認識和熟悉的過程,”李詢緊接著說道。
新換裝的火槍數量雖然還沒有那麽多,但是已經不再是原來那樣軍中隻有寥寥可數百餘人有火槍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