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說的倒是輕巧啊。”李藎忱把奏章往桌子上一拍。
正在低聲交談的蕭摩訶和裴子烈同時抬頭,而旁邊自顧野王以降的文官們也都安靜下來。
“你們怎麽看?”李藎忱緊接著說道。
蕭摩訶急忙一拱手:“啟稟陛下,太尉府上下和參軍的看法一致,北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震懾我們,然後出兵進攻突厥。根據白袍傳來的消息,突厥人很有可能今年繼續南下,而北方兩方的騎兵也開始陸續北調,目的不言而喻。”
“淮北有沒有動靜?”
“王軌在加緊構築防線,沿著呂梁到北徐州一線修建營寨。”裴子烈回答。
“淮北烏龜殼本來就已經足夠結實了,王軌還要加上一層。這個王軌,以後更難對付了。”李藎忱皺了皺眉。在北周的眾多將領之中,任何人他都可以接納,但是王軌不行。
呂梁之戰,王軌就是北周的主帥,而李藎忱所經曆的一切的悲劇,都是從王軌開始的。似乎王軌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這些年也不忙著進攻淮南,就是不斷的鞏固淮北的防禦,整個淮北一線就真的讓他披上了一層烏龜殼一樣。
“告訴吳惠覺和陸子才,保持警惕。”李藎忱沉聲說道,“淮南近在眼前,某並不擔心,問題是蜀中和西北。若是楊堅真的是想要對我們動手,能不能擋得住?”
“曹將軍、長孫巡撫和徐巡撫的奏章應該還在路上,”顧野王急忙說道,“不管西北情況如何,臣以為都要開始著手準備戰事了。”
“也罷,防患於未然,我們不能賭。”李藎忱擺了擺手,這意味著剛剛以和平年代的方式運轉了不到兩個月的朝廷又要再一次轉入戰爭了,隻是誰都不知道這戰爭會不會來。不過好在嶺南那邊總算是安定下來,蕭世廉現在就是清剿一下百越殘部,沒有什麽壓力,否則大漢豈不是要兩線作戰。
“楊素的奏章上也說的清楚,現在蜀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兵不足,從荊州調兵回去,另外讓杜齊配合征發南中各部北上。”李藎忱斟酌說道,“既然擺出來架勢,那我們就擺。另外讓通事館立刻派人前去詢問楊堅,到底是什麽意思。如果他想要北上的話,某可以在木材和蜀錦的價格上做出讓步,支持他。同樣的話也可以告訴宇文憲。”
“這······”文武官員們都有些詫異。
這都劍拔弩張了,還要示好,是不是有些過了?
“突厥人沒那麽好對付,若是他們兩個還放不開手腳的話,說不定會打敗仗,到時候就熱鬧了。”李藎忱苦笑道,“要是突厥人南下,咱們就算是不想動也得動了。”
大家頓時明白過來,大漢天天把北伐喊得震天響,但是現在國家有多少實力大家心裏還是有點兒數的,這個時候北伐勝算並不大。如果突厥人和當初五胡亂華一樣衝入中原,大漢可就不得不北上了,否則豈不是又成了一個新的南北朝?
“眼前這局麵可是大好啊,楊堅和宇文憲,你們可不要讓朕失望,”李藎忱喃喃自語,旋即想到什麽,“楊素現在到什麽地方了,磨磨蹭蹭怎麽還沒有到建康府?!”
“啟稟陛下,已經在白帝城放舟東來了,應該很快就會到建康府。”蕭摩訶急忙說道,楊素這個參軍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太尉府這麽多事情全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肩膀上,他當然也盼著楊素能夠抓緊回來。
“讓他抓緊,”李藎忱沉聲說道,轉換話題,“另外西北那邊是怎麽安排的?”
“西北各城兵馬人數不多,現在我們主要是抽調蜀中的兵馬北上,西北各城嚴防死守,隻要熬過這個冬天,待到來年開春春耕結束之後,我們又可以抽掉一部分人北上。”蕭摩訶對此倒是已經胸有成竹,“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楊堅憑借萬人就直接在西北動手的可能不大,而且前來的還是於翼和於璽父子,都是陛下的手下敗將,意思應該比較明確,但是現在太尉府擔心的是西北以北······”
李藎忱皺了皺眉,頓時明白蕭摩訶是什麽意思,西北以北,過了長城可就是塞外,那裏現在也都是突厥人的地盤。之前突厥人對於西北倒是沒有什麽興趣。
西北這個地方,向北是突厥人的地盤,向西則是吐穀渾的地盤,隻不過吐穀渾還在大漠以西,對西北的威脅不是很大,隻是偶爾派人前來玉門關到陽關一線騷擾。這主要還是因為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吐穀渾人都清楚,現在西北大多數地方都是雜草叢生,千裏迢迢衝進來一次,很有可能搶不到什麽,甚至有可能連人口都抓不到多少。
五胡十六國之中不乏有在西北建立基業的,但是基本上都不長久,而且隻能割據一方,說明西北已經不複當初絲綢之路開通的時候人流湧動的時候,稀少的人口和分散的聚集地已經很難讓西北團結出來多少力量。
所以吐穀渾也好,突厥也罷,長期以來對西北都沒有多少興趣,尤其是如果突厥從西北南下的話,還有可能遭到吐穀渾襲擊側翼——相比於貧瘠的西北,吐穀渾顯然對突厥更感興趣。
但是現在不一樣,一旦楊堅和宇文憲對北方的突厥采取動作,突厥必定會有所損失,而且冬天來臨之後,因為前兩年的劫掠而嚐到甜頭的部族肯定不會願意在草原上挨凍,選擇另一個突破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偌大的華夏北方邊境,也就隻剩下西北了。有東西搶總比沒東西搶來得好,至少這樣可以讓從單於以降的首領們能夠給部族一個交代。
想到這一點,李藎忱未免有些頭疼,無奈的說道:“楊堅和宇文憲不敢打我們的注意,所以去招惹突厥人,而突厥人很有可能不敢打他們的主意,反過來招惹我們?這到底是誰怕誰啊?”
大臣們頓時相視苦笑,還真是這麽一個滑稽的道理。
而蕭摩訶沉聲說道:
“陛下,對於北方兩個敵人來說,我們是一個整體,但是在突厥人眼裏,能看到的也就隻有西北,所以我們不得不防。”
正在低聲交談的蕭摩訶和裴子烈同時抬頭,而旁邊自顧野王以降的文官們也都安靜下來。
“你們怎麽看?”李藎忱緊接著說道。
蕭摩訶急忙一拱手:“啟稟陛下,太尉府上下和參軍的看法一致,北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震懾我們,然後出兵進攻突厥。根據白袍傳來的消息,突厥人很有可能今年繼續南下,而北方兩方的騎兵也開始陸續北調,目的不言而喻。”
“淮北有沒有動靜?”
“王軌在加緊構築防線,沿著呂梁到北徐州一線修建營寨。”裴子烈回答。
“淮北烏龜殼本來就已經足夠結實了,王軌還要加上一層。這個王軌,以後更難對付了。”李藎忱皺了皺眉。在北周的眾多將領之中,任何人他都可以接納,但是王軌不行。
呂梁之戰,王軌就是北周的主帥,而李藎忱所經曆的一切的悲劇,都是從王軌開始的。似乎王軌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這些年也不忙著進攻淮南,就是不斷的鞏固淮北的防禦,整個淮北一線就真的讓他披上了一層烏龜殼一樣。
“告訴吳惠覺和陸子才,保持警惕。”李藎忱沉聲說道,“淮南近在眼前,某並不擔心,問題是蜀中和西北。若是楊堅真的是想要對我們動手,能不能擋得住?”
“曹將軍、長孫巡撫和徐巡撫的奏章應該還在路上,”顧野王急忙說道,“不管西北情況如何,臣以為都要開始著手準備戰事了。”
“也罷,防患於未然,我們不能賭。”李藎忱擺了擺手,這意味著剛剛以和平年代的方式運轉了不到兩個月的朝廷又要再一次轉入戰爭了,隻是誰都不知道這戰爭會不會來。不過好在嶺南那邊總算是安定下來,蕭世廉現在就是清剿一下百越殘部,沒有什麽壓力,否則大漢豈不是要兩線作戰。
“楊素的奏章上也說的清楚,現在蜀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兵不足,從荊州調兵回去,另外讓杜齊配合征發南中各部北上。”李藎忱斟酌說道,“既然擺出來架勢,那我們就擺。另外讓通事館立刻派人前去詢問楊堅,到底是什麽意思。如果他想要北上的話,某可以在木材和蜀錦的價格上做出讓步,支持他。同樣的話也可以告訴宇文憲。”
“這······”文武官員們都有些詫異。
這都劍拔弩張了,還要示好,是不是有些過了?
“突厥人沒那麽好對付,若是他們兩個還放不開手腳的話,說不定會打敗仗,到時候就熱鬧了。”李藎忱苦笑道,“要是突厥人南下,咱們就算是不想動也得動了。”
大家頓時明白過來,大漢天天把北伐喊得震天響,但是現在國家有多少實力大家心裏還是有點兒數的,這個時候北伐勝算並不大。如果突厥人和當初五胡亂華一樣衝入中原,大漢可就不得不北上了,否則豈不是又成了一個新的南北朝?
“眼前這局麵可是大好啊,楊堅和宇文憲,你們可不要讓朕失望,”李藎忱喃喃自語,旋即想到什麽,“楊素現在到什麽地方了,磨磨蹭蹭怎麽還沒有到建康府?!”
“啟稟陛下,已經在白帝城放舟東來了,應該很快就會到建康府。”蕭摩訶急忙說道,楊素這個參軍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太尉府這麽多事情全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肩膀上,他當然也盼著楊素能夠抓緊回來。
“讓他抓緊,”李藎忱沉聲說道,轉換話題,“另外西北那邊是怎麽安排的?”
“西北各城兵馬人數不多,現在我們主要是抽調蜀中的兵馬北上,西北各城嚴防死守,隻要熬過這個冬天,待到來年開春春耕結束之後,我們又可以抽掉一部分人北上。”蕭摩訶對此倒是已經胸有成竹,“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楊堅憑借萬人就直接在西北動手的可能不大,而且前來的還是於翼和於璽父子,都是陛下的手下敗將,意思應該比較明確,但是現在太尉府擔心的是西北以北······”
李藎忱皺了皺眉,頓時明白蕭摩訶是什麽意思,西北以北,過了長城可就是塞外,那裏現在也都是突厥人的地盤。之前突厥人對於西北倒是沒有什麽興趣。
西北這個地方,向北是突厥人的地盤,向西則是吐穀渾的地盤,隻不過吐穀渾還在大漠以西,對西北的威脅不是很大,隻是偶爾派人前來玉門關到陽關一線騷擾。這主要還是因為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吐穀渾人都清楚,現在西北大多數地方都是雜草叢生,千裏迢迢衝進來一次,很有可能搶不到什麽,甚至有可能連人口都抓不到多少。
五胡十六國之中不乏有在西北建立基業的,但是基本上都不長久,而且隻能割據一方,說明西北已經不複當初絲綢之路開通的時候人流湧動的時候,稀少的人口和分散的聚集地已經很難讓西北團結出來多少力量。
所以吐穀渾也好,突厥也罷,長期以來對西北都沒有多少興趣,尤其是如果突厥從西北南下的話,還有可能遭到吐穀渾襲擊側翼——相比於貧瘠的西北,吐穀渾顯然對突厥更感興趣。
但是現在不一樣,一旦楊堅和宇文憲對北方的突厥采取動作,突厥必定會有所損失,而且冬天來臨之後,因為前兩年的劫掠而嚐到甜頭的部族肯定不會願意在草原上挨凍,選擇另一個突破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偌大的華夏北方邊境,也就隻剩下西北了。有東西搶總比沒東西搶來得好,至少這樣可以讓從單於以降的首領們能夠給部族一個交代。
想到這一點,李藎忱未免有些頭疼,無奈的說道:“楊堅和宇文憲不敢打我們的注意,所以去招惹突厥人,而突厥人很有可能不敢打他們的主意,反過來招惹我們?這到底是誰怕誰啊?”
大臣們頓時相視苦笑,還真是這麽一個滑稽的道理。
而蕭摩訶沉聲說道:
“陛下,對於北方兩個敵人來說,我們是一個整體,但是在突厥人眼裏,能看到的也就隻有西北,所以我們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