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同意,命韓割垣雍,趙割六城為求和條件,於是雙方休戰。白起此時已兵進邯鄲城下,本想一鼓作氣滅掉趙國。接到停戰命令後,非常不滿。從此與範雎出現嚴重矛盾。其實,白起與前任秦國國相魏冉是親家,魏冉被範睢逼走,想來白起與他也是早有矛盾。九月,趙不行諾言,於是秦再次發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趙都邯鄲。此時白起生病,不能為將出征。
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正式攻打邯鄲,趙軍同仇敵愾頑強死守,急攻不下,秦王再次發兵增援邯鄲前線。結果依然難以攻下,死傷日大。
白起病癒,秦王想讓白起代王陵為將。白起拒絕,白起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秦王再次親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應侯去請,白起使終推辭,稱病。於是秦王令王齕代替王陵為將,繼續圍攻邯鄲,還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救援邯鄲攻秦軍,秦軍死傷頗重。這裏還演出了信陵君竊符救趙和毛遂自薦兩則故事。不過這個故事也是頗有爭議的話題。主要是竊符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兵符所在通常有一名忠心大將把守,不是灌醉了魏王就能拿下的。另外,信陵君殺將奪軍也殺的太容易了,其下親信既然會毫不反抗衛主。所以有些意見認為這是魏國為了逃避責任而演的政治戲,那個被殺的魏將隻不過是個政治犧牲品。
毛遂隨平原君求救與楚,當庭大斥楚考烈王:“今楚地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縱者為楚,非為趙也。”終使楚國出兵
白起得知後大發感慨:“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後,勃然大怒。白起繼續稱病,應侯又去請,繼續稱病不起。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士兵,遷往陰密(在涇州,城西是古陰密國,密康公國)。白起繼續稱病,不肯去。過了三個月,秦軍前線吃緊,連連敗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鹹陽中。白起才出發,出了鹹陽西門十裏,至杜郵。(郵,境上行舍,鹹陽城在渭北。杜郵,今在鹹陽城中)秦昭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便使使者賜秦王劍,令白起自裁。在杜郵,白起麵對使節,孤自一人,自覺征戰半生到流放時卻無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獨赴黃泉,何其淒涼!問天天不答,乃自悟實是殺伐過重。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對於白起,戎馬一生,勇冠三軍,奇謀無窮,擅長野戰進攻,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是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大將。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37年,攻城不計其數,殲敵上百萬,未嚐一敗績,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雙方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有針對地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白起的軍事思想最突出的特點是包圍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長平之戰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就其戰果,《史記》中明確寫到的是: 拔城數:
韓新城;
伊闕,攻陷五座城池。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幹河的土地;
攻魏,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
垣城;
趙光狼城;
攻楚,占領鄢、鄧等五座城池;
二次攻楚,攻陷楚國的都城郢,焚毀夷陵;
三次攻楚,陷巫、黔中二郡,城數不祥;
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
韓野王;
合計約百座!
斬首數:
伊闕,斬獲首級二十四萬;
攻大梁,敗韓國大將暴鳶,斬首四萬!
華陽,與魏戰,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長平,坑殺趙卒四十五萬。
合計九十三萬!這還不包括沒有具體斬首數字的戰爭。比如攻魏拔六十一城之戰,三次攻楚殺傷百萬之戰。
估計其一生真正消滅的敵軍總數在一百六十萬以上。如果再加上楚國被淹死的百姓,其一生可能造成了六國兩百萬人以上的死亡!
其殲滅軍隊的數量到今天為止依然是世界第一的。象蒙古將領們所殺之人多為百姓,實際殲滅軍隊數沒有一個超過百萬的。
對於殺降,趙軍當時總兵力45萬,其傷亡必然存在。所以不可能45萬皆被坑殺。估計實際坑殺數約30萬。趙國得知戰敗、全軍負沒,其自然不會準確的知道有多少戰死、多少被坑。趙國宣稱45萬士卒皆被坑殺應該是為了激厲人心之舉,也屬合理。但白起全奸45萬趙軍不假,應該沒有疑問。
</br>
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正式攻打邯鄲,趙軍同仇敵愾頑強死守,急攻不下,秦王再次發兵增援邯鄲前線。結果依然難以攻下,死傷日大。
白起病癒,秦王想讓白起代王陵為將。白起拒絕,白起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秦王再次親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應侯去請,白起使終推辭,稱病。於是秦王令王齕代替王陵為將,繼續圍攻邯鄲,還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救援邯鄲攻秦軍,秦軍死傷頗重。這裏還演出了信陵君竊符救趙和毛遂自薦兩則故事。不過這個故事也是頗有爭議的話題。主要是竊符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兵符所在通常有一名忠心大將把守,不是灌醉了魏王就能拿下的。另外,信陵君殺將奪軍也殺的太容易了,其下親信既然會毫不反抗衛主。所以有些意見認為這是魏國為了逃避責任而演的政治戲,那個被殺的魏將隻不過是個政治犧牲品。
毛遂隨平原君求救與楚,當庭大斥楚考烈王:“今楚地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縱者為楚,非為趙也。”終使楚國出兵
白起得知後大發感慨:“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後,勃然大怒。白起繼續稱病,應侯又去請,繼續稱病不起。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士兵,遷往陰密(在涇州,城西是古陰密國,密康公國)。白起繼續稱病,不肯去。過了三個月,秦軍前線吃緊,連連敗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鹹陽中。白起才出發,出了鹹陽西門十裏,至杜郵。(郵,境上行舍,鹹陽城在渭北。杜郵,今在鹹陽城中)秦昭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便使使者賜秦王劍,令白起自裁。在杜郵,白起麵對使節,孤自一人,自覺征戰半生到流放時卻無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獨赴黃泉,何其淒涼!問天天不答,乃自悟實是殺伐過重。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對於白起,戎馬一生,勇冠三軍,奇謀無窮,擅長野戰進攻,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是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大將。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37年,攻城不計其數,殲敵上百萬,未嚐一敗績,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雙方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有針對地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白起的軍事思想最突出的特點是包圍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長平之戰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就其戰果,《史記》中明確寫到的是: 拔城數:
韓新城;
伊闕,攻陷五座城池。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幹河的土地;
攻魏,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
垣城;
趙光狼城;
攻楚,占領鄢、鄧等五座城池;
二次攻楚,攻陷楚國的都城郢,焚毀夷陵;
三次攻楚,陷巫、黔中二郡,城數不祥;
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
韓野王;
合計約百座!
斬首數:
伊闕,斬獲首級二十四萬;
攻大梁,敗韓國大將暴鳶,斬首四萬!
華陽,與魏戰,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長平,坑殺趙卒四十五萬。
合計九十三萬!這還不包括沒有具體斬首數字的戰爭。比如攻魏拔六十一城之戰,三次攻楚殺傷百萬之戰。
估計其一生真正消滅的敵軍總數在一百六十萬以上。如果再加上楚國被淹死的百姓,其一生可能造成了六國兩百萬人以上的死亡!
其殲滅軍隊的數量到今天為止依然是世界第一的。象蒙古將領們所殺之人多為百姓,實際殲滅軍隊數沒有一個超過百萬的。
對於殺降,趙軍當時總兵力45萬,其傷亡必然存在。所以不可能45萬皆被坑殺。估計實際坑殺數約30萬。趙國得知戰敗、全軍負沒,其自然不會準確的知道有多少戰死、多少被坑。趙國宣稱45萬士卒皆被坑殺應該是為了激厲人心之舉,也屬合理。但白起全奸45萬趙軍不假,應該沒有疑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