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門座首還是太嫩,或者說,還是不夠聰明,因為他從來沒有認認真真地分析過,手裏的半部《連山》。如果仔細想想,漏洞百出。
第一,為何酆都崔判官放心讓王體乾和魏忠賢,拿半部《連山》千裏迢迢地來到北京?就算他的命真值得用半部《連山》冒險,就不怕王體乾和魏忠賢帶著半部《連山》跑路嗎?
第二,《連山》既然有改寫曆史之能,為什麽酆都得到了,在上麵的空白頁處,卻沒有寫上一筆?或者直接一點,為何酆都崔判官得了這半部《連山》卻不用?難道等著落灰嗎?
第三,既然《連山》有改寫曆史,或有書寫曆史之能,那它的時間盡頭在哪裏?不會永無止境,到地老天荒吧?總有一個終點吧?是一年一年寫,還是就是個許願池,想寫什麽寫什麽,愛寫哪一年,就寫哪一年?
第四,如果《連山》能永無止境書寫,那麽這半部《連山》就不應該有最後一頁。既然有最後一頁,那就說明時間有盡頭,曆史有盡頭。曆史走到了盡頭,盡頭之外又是什麽?滅亡嗎?
第五,如果這半部《連山》,是寫一頁,留一頁,那就意味著,寫上的那一頁應該是正常的曆史走向,而留的那一頁,可以由人為就之前的曆史進行改寫。可是,如果人為改寫了之前的曆史,那再下一頁的正常曆史走向可就不成立了。因為上一頁人為幹預後,所有的條件都變了,常量變成了變量,正常的曆史走向也變成了不可預知。
……
可能還有六七八九十點,歡迎補充,但至少這五點,就足夠反映問題了。
學好邏輯很重要,做事情要嚴謹,凡事都要琢磨,禁不住琢磨的事,必有妖。
六扇門座首,看上去挺聰明,其實這種聰明,一點也禁不住考驗。還想趁著華山論劍,向酆都尋另半部《連山》的下落呢!還妄想也許上下半部合體,就能改寫曆史呢!
純純地做夢!
如果酆都有另半部,兩部合起來就能改寫曆史,人家憑啥還要拿這半部冒險?人家想要殺你,直接在《連山》上寫上一筆不好嗎?幹嘛非要大老遠的過來?殺人有誠意嗎?
幼稚!
王體乾弄虛作假的這半部《連山》,完全禁不住聰明人的考驗。
浴光老和尚,在崇福寺偷聽到了王體乾和魏忠賢的談話,也知道這半部《連山》是假的,但是沒有當場戳穿王體乾,為什麽?
因為浴光老和尚也有自己的心思,他太了解六扇門的座首了,酒色財氣全占之人怎麽會把得到手的東西輕易吐出去?況且,還是半部《連山》。
他想借著這半部《連山》挑起六扇門座首和崇禎帝之間的矛盾。
假如崇禎帝知道了,六扇門座首得了半部《連山》之後,卻沒有交出來,該如何處置這六扇門座首?處置了六扇門座首之後,論資排輩,明宗宗主之下的第二人,可就非他浴光老和尚不可了。
當初崇禎帝讓六扇門把四大鴻的背景資料給到他後,曾發出過一支響箭,讓六扇門徹底調查溫僑之死到底是不是真和鴻源有關,還有就是叫六扇門盡快找到《連山》。
關於溫僑到底是怎麽死的,是不是真和鴻源有關,崇禎帝其實並不真正關心,他更關心的還是《連山》,有了《連山》,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就有救了。
所以當六扇門座首把溫僑的死因,再次歸結為和鴻源有關後,崇禎帝也就不再深究了。
朝廷上那麽多事,哪一個不比溫僑之死重要?
溫僑,螻蟻罷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芻狗,用芻草紮成的狗,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古代用於祭祀,當用之時,備受重視,祭祀完畢,隨即丟棄。
崇禎帝讓六扇門座首盡快去找《連山》,但又怕他做事不盡心盡力,於是又安排了一個人,對六扇門座首進行監督,並把其動向定期向他匯報。
崇禎帝安排的這個人,就是浴光老和尚。
臘月二十九,崇禎帝推開了一切年前的其他俗務,隻帶了王承恩和幾個隨從,子時時分,從西華門而出,坐在一頂八台大轎之中,在夜色的掩映之下,向崇福寺而去。
在崇禎帝出行之前,王承恩已經跟五城兵馬司提前打好了招呼,雖然宵禁,但要一路放行,並且跟駱養性也說好了,沿途之中,派人暗中保護,以防不測。
五城兵馬司,前身兵馬指揮司,洪武二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將兵馬指揮司分設在南京城的中、東、南、西、北五個城區,每個兵馬司分別管轄自己所屬城區,兵馬指揮司也因此又被稱為五城兵馬司。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隻有都城南京和鳳陽,設有這個機構。
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之後,改順天府為京師,在北京也建立起了五城兵馬司。至此,明朝除了南京和鳳陽之外,北京也擁有了五城兵馬司這個機構。
《明史》有關於五城兵馬司的職能介紹:“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內外,各畫境而分領之。境內有遊民、奸民則逮治。”
五城兵馬司,就是城管與公安局、街道辦事處、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結合體。
一路無話,崇福寺門口,浴光老和尚正打著燈籠,跪在山門之外迎接。
崇禎帝讓除了王承恩之外的所有人,一律在寺外等候,不得入內。
浴光老和尚沒有多話,而是直接把崇禎帝引入了大雄寶殿之內。
大雄寶殿,為佛家寺院的正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德號大雄,故而供奉他的正殿,稱之為大雄寶殿。
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細深悲稱大雄。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攝伏群魔;寶者,乃三寶。皆歸此殿傳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鎮大千。
浴光老和尚把大雄寶殿的油燈點燃後,來到香台前,雙手合十,口中念誦佛號,取出三炷高香,雙手遞給王承恩。王承恩接過,查驗了一番後,又恭敬地把這三炷高香雙手遞到了崇禎帝的手中。
崇禎帝點燃香火後,先是深吸一口氣,表示洗去凡塵,然後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高香,舉過頭頂,作揖三下。作揖畢,由王承恩接過高香,將其插進香台。
大雄寶殿香煙嫋嫋,子夜、青燈、古佛、三人。
浴光老和尚拿出兩個蒲團,擺在地上,待崇禎帝坐定之後,自己也坐了下來,麵對著崇禎帝。
崇禎帝揮手,示意王承恩在殿外等候。
待王承恩走後,浴光老和尚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老僧沒想到宗主居然在今日會親自出宮,有失遠迎,還望見諒!”
“無妨。”崇禎帝說道,“在宮中,朕雖是九五之尊,而出了宮,朕就是江湖人。所以,今日、今時、今夜,你與朕二人,沒有君臣之分,不必拘禮。”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浴光老和尚說道。
崇禎帝從身上摸出一個翡翠扳指,拿在手裏,對浴光老和尚說道:“這是朕出宮之前,特意從內帑中取出的翡翠扳指,就賜給你吧,也算是過年之前的一點心意。”
浴光老和尚見崇禎帝拿出了一個翡翠扳指,知道價值不菲,兩眼立刻放出光來,但還是矜持地說道:“宗主,在下乃是出家之人,這又是在佛祖麵前,佛法怎能沾染銅臭?”
“這……”崇禎帝有些猶豫。
浴光老和尚見崇禎帝有些猶豫,知其不懂規矩,說道:“佛祖麵前,此物可稱功德,老僧收些香積福報還是可以的。”
說完,浴光老和尚把雙手捧出,說道:“多謝宗主的香積福報!”
崇禎帝見狀,笑了一笑,把翡翠扳指丟在了浴光老和尚的手中,說道:“阿彌陀佛,本次朕微服出宮,除了年前禮佛之外,還有一事,就是你曾稟報說,六扇門座首得到了半部《連山》,此事可確鑿否?”
第一,為何酆都崔判官放心讓王體乾和魏忠賢,拿半部《連山》千裏迢迢地來到北京?就算他的命真值得用半部《連山》冒險,就不怕王體乾和魏忠賢帶著半部《連山》跑路嗎?
第二,《連山》既然有改寫曆史之能,為什麽酆都得到了,在上麵的空白頁處,卻沒有寫上一筆?或者直接一點,為何酆都崔判官得了這半部《連山》卻不用?難道等著落灰嗎?
第三,既然《連山》有改寫曆史,或有書寫曆史之能,那它的時間盡頭在哪裏?不會永無止境,到地老天荒吧?總有一個終點吧?是一年一年寫,還是就是個許願池,想寫什麽寫什麽,愛寫哪一年,就寫哪一年?
第四,如果《連山》能永無止境書寫,那麽這半部《連山》就不應該有最後一頁。既然有最後一頁,那就說明時間有盡頭,曆史有盡頭。曆史走到了盡頭,盡頭之外又是什麽?滅亡嗎?
第五,如果這半部《連山》,是寫一頁,留一頁,那就意味著,寫上的那一頁應該是正常的曆史走向,而留的那一頁,可以由人為就之前的曆史進行改寫。可是,如果人為改寫了之前的曆史,那再下一頁的正常曆史走向可就不成立了。因為上一頁人為幹預後,所有的條件都變了,常量變成了變量,正常的曆史走向也變成了不可預知。
……
可能還有六七八九十點,歡迎補充,但至少這五點,就足夠反映問題了。
學好邏輯很重要,做事情要嚴謹,凡事都要琢磨,禁不住琢磨的事,必有妖。
六扇門座首,看上去挺聰明,其實這種聰明,一點也禁不住考驗。還想趁著華山論劍,向酆都尋另半部《連山》的下落呢!還妄想也許上下半部合體,就能改寫曆史呢!
純純地做夢!
如果酆都有另半部,兩部合起來就能改寫曆史,人家憑啥還要拿這半部冒險?人家想要殺你,直接在《連山》上寫上一筆不好嗎?幹嘛非要大老遠的過來?殺人有誠意嗎?
幼稚!
王體乾弄虛作假的這半部《連山》,完全禁不住聰明人的考驗。
浴光老和尚,在崇福寺偷聽到了王體乾和魏忠賢的談話,也知道這半部《連山》是假的,但是沒有當場戳穿王體乾,為什麽?
因為浴光老和尚也有自己的心思,他太了解六扇門的座首了,酒色財氣全占之人怎麽會把得到手的東西輕易吐出去?況且,還是半部《連山》。
他想借著這半部《連山》挑起六扇門座首和崇禎帝之間的矛盾。
假如崇禎帝知道了,六扇門座首得了半部《連山》之後,卻沒有交出來,該如何處置這六扇門座首?處置了六扇門座首之後,論資排輩,明宗宗主之下的第二人,可就非他浴光老和尚不可了。
當初崇禎帝讓六扇門把四大鴻的背景資料給到他後,曾發出過一支響箭,讓六扇門徹底調查溫僑之死到底是不是真和鴻源有關,還有就是叫六扇門盡快找到《連山》。
關於溫僑到底是怎麽死的,是不是真和鴻源有關,崇禎帝其實並不真正關心,他更關心的還是《連山》,有了《連山》,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就有救了。
所以當六扇門座首把溫僑的死因,再次歸結為和鴻源有關後,崇禎帝也就不再深究了。
朝廷上那麽多事,哪一個不比溫僑之死重要?
溫僑,螻蟻罷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芻狗,用芻草紮成的狗,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古代用於祭祀,當用之時,備受重視,祭祀完畢,隨即丟棄。
崇禎帝讓六扇門座首盡快去找《連山》,但又怕他做事不盡心盡力,於是又安排了一個人,對六扇門座首進行監督,並把其動向定期向他匯報。
崇禎帝安排的這個人,就是浴光老和尚。
臘月二十九,崇禎帝推開了一切年前的其他俗務,隻帶了王承恩和幾個隨從,子時時分,從西華門而出,坐在一頂八台大轎之中,在夜色的掩映之下,向崇福寺而去。
在崇禎帝出行之前,王承恩已經跟五城兵馬司提前打好了招呼,雖然宵禁,但要一路放行,並且跟駱養性也說好了,沿途之中,派人暗中保護,以防不測。
五城兵馬司,前身兵馬指揮司,洪武二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將兵馬指揮司分設在南京城的中、東、南、西、北五個城區,每個兵馬司分別管轄自己所屬城區,兵馬指揮司也因此又被稱為五城兵馬司。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隻有都城南京和鳳陽,設有這個機構。
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之後,改順天府為京師,在北京也建立起了五城兵馬司。至此,明朝除了南京和鳳陽之外,北京也擁有了五城兵馬司這個機構。
《明史》有關於五城兵馬司的職能介紹:“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內外,各畫境而分領之。境內有遊民、奸民則逮治。”
五城兵馬司,就是城管與公安局、街道辦事處、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結合體。
一路無話,崇福寺門口,浴光老和尚正打著燈籠,跪在山門之外迎接。
崇禎帝讓除了王承恩之外的所有人,一律在寺外等候,不得入內。
浴光老和尚沒有多話,而是直接把崇禎帝引入了大雄寶殿之內。
大雄寶殿,為佛家寺院的正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德號大雄,故而供奉他的正殿,稱之為大雄寶殿。
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細深悲稱大雄。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攝伏群魔;寶者,乃三寶。皆歸此殿傳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鎮大千。
浴光老和尚把大雄寶殿的油燈點燃後,來到香台前,雙手合十,口中念誦佛號,取出三炷高香,雙手遞給王承恩。王承恩接過,查驗了一番後,又恭敬地把這三炷高香雙手遞到了崇禎帝的手中。
崇禎帝點燃香火後,先是深吸一口氣,表示洗去凡塵,然後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高香,舉過頭頂,作揖三下。作揖畢,由王承恩接過高香,將其插進香台。
大雄寶殿香煙嫋嫋,子夜、青燈、古佛、三人。
浴光老和尚拿出兩個蒲團,擺在地上,待崇禎帝坐定之後,自己也坐了下來,麵對著崇禎帝。
崇禎帝揮手,示意王承恩在殿外等候。
待王承恩走後,浴光老和尚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老僧沒想到宗主居然在今日會親自出宮,有失遠迎,還望見諒!”
“無妨。”崇禎帝說道,“在宮中,朕雖是九五之尊,而出了宮,朕就是江湖人。所以,今日、今時、今夜,你與朕二人,沒有君臣之分,不必拘禮。”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浴光老和尚說道。
崇禎帝從身上摸出一個翡翠扳指,拿在手裏,對浴光老和尚說道:“這是朕出宮之前,特意從內帑中取出的翡翠扳指,就賜給你吧,也算是過年之前的一點心意。”
浴光老和尚見崇禎帝拿出了一個翡翠扳指,知道價值不菲,兩眼立刻放出光來,但還是矜持地說道:“宗主,在下乃是出家之人,這又是在佛祖麵前,佛法怎能沾染銅臭?”
“這……”崇禎帝有些猶豫。
浴光老和尚見崇禎帝有些猶豫,知其不懂規矩,說道:“佛祖麵前,此物可稱功德,老僧收些香積福報還是可以的。”
說完,浴光老和尚把雙手捧出,說道:“多謝宗主的香積福報!”
崇禎帝見狀,笑了一笑,把翡翠扳指丟在了浴光老和尚的手中,說道:“阿彌陀佛,本次朕微服出宮,除了年前禮佛之外,還有一事,就是你曾稟報說,六扇門座首得到了半部《連山》,此事可確鑿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