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交到王承恩手裏的旨意,是他針對寧遠兵變的處理意見。
其實,這哪裏是什麽處理意見?寧遠兵變的根源是體製問題,體製問題又直接帶來了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不拿銀子解決兵變,什麽處理意見都白搭。
都說,能拿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可問題是沒錢啊!
沒錢,是困擾崇禎一朝的長期問題。
崇禎帝給袁崇煥的旨意,其實就十六個字: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安撫為主,嚴懲為輔。
沒有錢,那就隻好畫大餅、談理想,除了這,還能怎麽辦?
可是崇禎帝真的沒錢嗎?這就要看從哪論了。
朝廷沒錢,但是崇禎帝本人有錢。朝廷的錢是公家的,崇禎帝本人的錢是他個人的。
崇禎帝個人有多少錢呢?
明朝遺臣趙士錦在《甲申紀事》中寫道:“賊載往陝西金銀錠上有曆年字號,聞自萬曆八年以後,解內庫銀尚未動也。銀尚存三千餘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
翰林院諭楊士聰在《甲申核真略》中也提到:“內有鎮庫錠,五百兩為一錠,鑄有永樂年字,每馱二錠,無物包裹,黃白溢目……按賊入大內,括各庫銀共三千七百萬兩,金若幹萬……”
崇禎帝,自己私人的錢財,有白銀三千萬兩到三千七百萬兩,黃金幾萬兩到一百五十萬兩不等。
這些崇禎帝的私人錢財,叫內帑。
帑,儲存錢財的府庫。
內帑,皇帝自己私人的小金庫。
既然這內帑是崇禎帝自己私人的小金庫,那這錢當然是他自己的了。朝廷再沒錢,是朝廷的事,是那幫大臣們不作為。大臣們不作為,沒有錢,憑什麽要算在皇帝的頭上?
崇禎帝的思路很清奇,老朱家上上下下都是守財奴。
《詩經·小雅·穀風之什·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連全天下都是你崇禎帝的,身為皇帝,本身就富有四海,還在乎那點內帑嗎?難道,怕自己六十歲退休以後沒有收入來源嗎?
可是,崇禎帝就算讓內帑長了毛,也不用其一文,對外就靠哭窮。
老子就是愛看金子黃燦燦,銀子白花花,怎麽地吧!
錢隻要不花出去,就永遠不是錢。
崇禎帝趁著王承恩傳旨的工夫,抬頭看了看窗外,天空一藍如洗,真是大好河山。
崇禎帝借著冰桶的冷氣,吃了幾塊擺在禦案上的點心,喝了幾口茶水,然後,便揉了揉眼睛,閉目養神起來。
一邊閉目養神,崇禎帝一邊想,我倒要看看,這幾個大臣怎麽處理這寧遠兵變。
“皇爺,人帶到了。”大概一柱香的工夫,王體乾在崇禎帝耳邊輕聲地說道。
崇禎帝睜開了眼睛:“把人帶進來。”
“是。”
不一會兒,隻見崇禎帝宣的這幾位大臣依次而入,行了君臣之禮後,便垂手侍立在了平台兩側。
崇禎帝把寧遠兵變的事,跟這幾位部臣說了一遍。
崇禎帝說完,平台一時鴉雀無聲。
這幾位部臣心裏都明白,這是崇禎帝管他們要錢來了。崇禎帝心裏更明白,他們手裏沒錢,就算有錢也不夠平寧遠兵變的。
崇禎帝掃了掃這幾位大臣一眼,把目光停留在了刑部尚書喬允升那裏。前一段兒時間,刑部查抄逆案,有一部分贓銀可用。
“喬允升。”崇禎帝說道,“前段兒時間,刑部查抄逆案,可有贓銀?”
“回皇上,有。”喬允升小心答道。
崇禎帝心裏非常滿意,他明知道有一部分贓銀,但他就是想這麽問一問,好看看這喬允升是不是有所隱瞞。
“有多少?”
“有八萬。”
“八萬?查了那麽多人,怎麽才隻有八萬兩?”崇禎帝質疑道,“就沒有遺漏嗎?”
“回皇上,確實隻有八萬兩。”喬允升答道,“所有的贓銀,全部都登記在冊了,並無遺漏。雖然賬麵上有八萬兩贓銀,但實際上隻有五萬,其他的還懸而未到,不能作數。”
崇禎帝略有些不悅,轉頭對戶部尚書畢自嚴說道:“你的親弟弟畢自肅,死在了寧遠兵變,難道你作為哥哥,就不聞不問嗎?你們戶部,現在能拿多少出來?”
畢自嚴聽到此話,心頭一震,但隨即又冷靜了下來,說道:“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跟這三綱比起來,我們兄弟之情,又算得了什麽?況且,我們戶部要統籌全局,陝西災害,流民作亂,哪一個不是從戶部出銀子?不如由臣算算,還能出多少兩。”
畢自嚴眯縫著眼睛,口中喃喃自語,右手掐指,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睜開雙眼,說道:“回皇上,目前戶部隻能拿出一萬一千兩白銀。”
“這麽少?”崇禎帝不覺眉頭一皺。
“皇上,臣看不如先從內帑中拿出四十萬兩白銀。臣估摸著,這些銀子足可暫解寧遠之急了。”
畢自嚴此話一出,崇禎帝不樂意了。你們這幫大臣,平時不好好作為,居然天天就惦記著朕那點銀子!
崇禎帝穩了穩心神,心想,跟朕哭窮,你們還嫩點。
“內帑那點兒錢,那可是朕每天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都不夠皇宮裏的開銷,哪裏有四十萬?”
“三十萬,臣估摸著也行。”
“內帑自萬曆朝以來,空虛已極,朕實在拿不出。”
崇禎帝根本不管畢自嚴那一套。
畢自嚴沒有辦法,給身旁的內閣輔臣周道登、錢龍錫使了使眼色。
二人立刻會意。
周道登先說道:“饑軍思變,還望皇上慷慨解囊,救邊疆於危急!”
周道登說完,錢龍錫也跟著說道:“若是此時發錢,饑軍聞之,必定軍心!”
這二人,推波助瀾的功夫,果然一流。
可是這還不算完,二人說畢,畢自嚴又趁熱打鐵,痛哭流涕地跪下說道:“陛下,要為社稷計啊!還請趕緊消除禍患,下發帑銀!”
這三人,這麽一搞,還真有點讓崇禎帝下不來台了。
其實,這哪裏是什麽處理意見?寧遠兵變的根源是體製問題,體製問題又直接帶來了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不拿銀子解決兵變,什麽處理意見都白搭。
都說,能拿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可問題是沒錢啊!
沒錢,是困擾崇禎一朝的長期問題。
崇禎帝給袁崇煥的旨意,其實就十六個字: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安撫為主,嚴懲為輔。
沒有錢,那就隻好畫大餅、談理想,除了這,還能怎麽辦?
可是崇禎帝真的沒錢嗎?這就要看從哪論了。
朝廷沒錢,但是崇禎帝本人有錢。朝廷的錢是公家的,崇禎帝本人的錢是他個人的。
崇禎帝個人有多少錢呢?
明朝遺臣趙士錦在《甲申紀事》中寫道:“賊載往陝西金銀錠上有曆年字號,聞自萬曆八年以後,解內庫銀尚未動也。銀尚存三千餘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
翰林院諭楊士聰在《甲申核真略》中也提到:“內有鎮庫錠,五百兩為一錠,鑄有永樂年字,每馱二錠,無物包裹,黃白溢目……按賊入大內,括各庫銀共三千七百萬兩,金若幹萬……”
崇禎帝,自己私人的錢財,有白銀三千萬兩到三千七百萬兩,黃金幾萬兩到一百五十萬兩不等。
這些崇禎帝的私人錢財,叫內帑。
帑,儲存錢財的府庫。
內帑,皇帝自己私人的小金庫。
既然這內帑是崇禎帝自己私人的小金庫,那這錢當然是他自己的了。朝廷再沒錢,是朝廷的事,是那幫大臣們不作為。大臣們不作為,沒有錢,憑什麽要算在皇帝的頭上?
崇禎帝的思路很清奇,老朱家上上下下都是守財奴。
《詩經·小雅·穀風之什·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連全天下都是你崇禎帝的,身為皇帝,本身就富有四海,還在乎那點內帑嗎?難道,怕自己六十歲退休以後沒有收入來源嗎?
可是,崇禎帝就算讓內帑長了毛,也不用其一文,對外就靠哭窮。
老子就是愛看金子黃燦燦,銀子白花花,怎麽地吧!
錢隻要不花出去,就永遠不是錢。
崇禎帝趁著王承恩傳旨的工夫,抬頭看了看窗外,天空一藍如洗,真是大好河山。
崇禎帝借著冰桶的冷氣,吃了幾塊擺在禦案上的點心,喝了幾口茶水,然後,便揉了揉眼睛,閉目養神起來。
一邊閉目養神,崇禎帝一邊想,我倒要看看,這幾個大臣怎麽處理這寧遠兵變。
“皇爺,人帶到了。”大概一柱香的工夫,王體乾在崇禎帝耳邊輕聲地說道。
崇禎帝睜開了眼睛:“把人帶進來。”
“是。”
不一會兒,隻見崇禎帝宣的這幾位大臣依次而入,行了君臣之禮後,便垂手侍立在了平台兩側。
崇禎帝把寧遠兵變的事,跟這幾位部臣說了一遍。
崇禎帝說完,平台一時鴉雀無聲。
這幾位部臣心裏都明白,這是崇禎帝管他們要錢來了。崇禎帝心裏更明白,他們手裏沒錢,就算有錢也不夠平寧遠兵變的。
崇禎帝掃了掃這幾位大臣一眼,把目光停留在了刑部尚書喬允升那裏。前一段兒時間,刑部查抄逆案,有一部分贓銀可用。
“喬允升。”崇禎帝說道,“前段兒時間,刑部查抄逆案,可有贓銀?”
“回皇上,有。”喬允升小心答道。
崇禎帝心裏非常滿意,他明知道有一部分贓銀,但他就是想這麽問一問,好看看這喬允升是不是有所隱瞞。
“有多少?”
“有八萬。”
“八萬?查了那麽多人,怎麽才隻有八萬兩?”崇禎帝質疑道,“就沒有遺漏嗎?”
“回皇上,確實隻有八萬兩。”喬允升答道,“所有的贓銀,全部都登記在冊了,並無遺漏。雖然賬麵上有八萬兩贓銀,但實際上隻有五萬,其他的還懸而未到,不能作數。”
崇禎帝略有些不悅,轉頭對戶部尚書畢自嚴說道:“你的親弟弟畢自肅,死在了寧遠兵變,難道你作為哥哥,就不聞不問嗎?你們戶部,現在能拿多少出來?”
畢自嚴聽到此話,心頭一震,但隨即又冷靜了下來,說道:“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跟這三綱比起來,我們兄弟之情,又算得了什麽?況且,我們戶部要統籌全局,陝西災害,流民作亂,哪一個不是從戶部出銀子?不如由臣算算,還能出多少兩。”
畢自嚴眯縫著眼睛,口中喃喃自語,右手掐指,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睜開雙眼,說道:“回皇上,目前戶部隻能拿出一萬一千兩白銀。”
“這麽少?”崇禎帝不覺眉頭一皺。
“皇上,臣看不如先從內帑中拿出四十萬兩白銀。臣估摸著,這些銀子足可暫解寧遠之急了。”
畢自嚴此話一出,崇禎帝不樂意了。你們這幫大臣,平時不好好作為,居然天天就惦記著朕那點銀子!
崇禎帝穩了穩心神,心想,跟朕哭窮,你們還嫩點。
“內帑那點兒錢,那可是朕每天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都不夠皇宮裏的開銷,哪裏有四十萬?”
“三十萬,臣估摸著也行。”
“內帑自萬曆朝以來,空虛已極,朕實在拿不出。”
崇禎帝根本不管畢自嚴那一套。
畢自嚴沒有辦法,給身旁的內閣輔臣周道登、錢龍錫使了使眼色。
二人立刻會意。
周道登先說道:“饑軍思變,還望皇上慷慨解囊,救邊疆於危急!”
周道登說完,錢龍錫也跟著說道:“若是此時發錢,饑軍聞之,必定軍心!”
這二人,推波助瀾的功夫,果然一流。
可是這還不算完,二人說畢,畢自嚴又趁熱打鐵,痛哭流涕地跪下說道:“陛下,要為社稷計啊!還請趕緊消除禍患,下發帑銀!”
這三人,這麽一搞,還真有點讓崇禎帝下不來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