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應天府神烈山明孝陵。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正灑在明孝陵的明樓上。隻見三五個神宮監的太監正在打掃落葉。深秋到了,一陣風刮來,不禁讓人感到有些涼意。
站在這神烈山高處,可遠遠眺望到應天府。這座久經風霜的古城,它繁榮、熱鬧,也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都城。
明成祖朱棣後來把首都遷到了順天府,南京就被改為應天府,作為留都使用。
應天府既然是留都,那麽它也有六部、都察院等一係列和北京對應的中央機構。
雖然留都有一係列的中央機構,但是皇帝和內閣大學士都在北京。除了南京參讚機務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勳臣外,留都的官員大多都是虛職,他們的地位,和北京的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在南京任職的這些官員,也被稱之為“吏隱”。
在南京任職的官員,不是想把此地作為升遷的跳板,就是朝堂失意被貶謫於此。
最近這兩天,應天府要迎來一件大事:魏忠賢替天啟帝來明孝陵祭祖。
魏忠賢替天啟帝來明孝陵祭祖,可謂是千古奇聞。
自古以來,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山野村夫,自己的祖宗自己來祭拜,怎能容他人代行其事?況且還是皇帝!
然而,當魏忠賢和天啟帝提出這個想法後,天啟帝居然同意了!
天啟帝同意,可是東林黨人卻反對。東林黨人多次上書彈劾魏忠賢,把魏忠賢比作當朝的趙高。可是天啟帝哪有工夫看這些奏章,他最近正忙於打造一個新式龍床,這些彈劾魏忠賢的奏章,一律全由魏忠賢處理。
於是,魏忠賢按照這些奏章順藤摸瓜,給這些彈劾他的東林黨人羅織了很多罪名,並全部打入了死牢。
九千歲氣焰正盛!
如今,魏忠賢一行已經到了應天府,不日將舉行祭祀大典。
何監使也在其中。
何監使來應天府有兩個目的,一公一私。公,當然是作為魏忠賢的隨行來明孝陵祭祀了;私,就是想趁此時機能夠得見魏忠賢,把宛兒獻給魏忠賢。
這就是為什麽宛兒被何監使劫掠到桂林後,何監使每天好飯好菜招待,並不涉足西廂房的原因。
本來何監使是想碰宛兒的,不過楊夫人並不同意,何監使隻能作罷。既然不能得到宛兒,那麽不如就趁魏忠賢南京祭祀之時,把她獻給九千歲。
既然想把宛兒獻給九千歲,那為何不把宛兒直接帶過來,而是還留在桂林府中?
原來他聽田爾耕說,魏忠賢有一特殊嗜好,就是好交僧道。魏忠賢對京城內外寺廟廣為布施,還特意用十萬兩銀子買下一座廟宇供自己平日禮拜。
這私人廟宇的住持浴光和尚,有時一到入夜就邀請魏忠賢來廟宇過夜,以暢談佛理為名,行苟且之事。
該廟宇內,有好多尼姑和女道。
何監使就是聽田爾耕說了這些,又見楊夫人不同意他碰宛兒,才想到了要把宛兒獻給魏忠賢,好升官發財。
然而,魏忠賢的這個嗜好,畢竟是聽田爾耕說的,真假難辨,所以此行不便帶宛兒前來,以免被人看到,說一些閑言碎語。
這明孝陵,埋的是太祖皇帝和馬皇後,是皇家禁忌之所。除了有神宮監的太監負責日常打掃和接待外,還有一個負責保衛明孝陵的軍隊,孝陵衛。
孝陵衛駐紮在神烈山南麓,是明皇帝親軍二十六衛之一。
當年朱元璋在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考慮自己身後事了。
自己死後,由誰來替自己守陵?必須要謹慎選擇。
朱元璋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老家人最可靠。於是,他從老家最信任的周、李兩個家族中,挑選了五千六百人的精銳,組成了孝陵衛,讓他們世代保護自己的墳塚。
這些人五年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淘汰,由淘汰者的後代繼任。
所以周、李兩家世世代代守衛著明孝陵,已經二百多年了。
據傳說,孝陵衛的人個個神秘,有神鬼莫測之能,而且飛魚服、繡春刀,來去如風。
二百多年來,孝陵衛的人,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守衛這明孝陵,他們代表的是太祖朱元璋的親支近派。
二百多年來,孝陵衛的首領都姓周,孝陵衛的首領沒有名字,曆任首領都被稱之為周指揮使。
明孝陵當年修建的時候,為了防止被土夫子盜掘,墓頂全部用鵝卵石和沙子混合製成。
這種墓頂,可以說是流沙墓的進階版,不僅鵝卵石比沙土堅硬,而且常年不壞。一旦有人在封土上打盜洞,打到鵝卵石的墓頂就打不動了。就算打通了盜洞,隻要進去,鵝卵石墓頂就會全部坍塌,把進入盜洞的土夫子埋在裏邊,叫他們有來無回。
墓頂打不了盜洞,那麽直接從方城明樓後的墓道進去不就行了?
可是也行不通。
方城明樓後除了封土,並沒墓道明顯入口。就算找到了入口,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墓道。
相傳朱元璋出殯當天,共有十三口棺材,進了十三個墓道。然而在這十三個墓道中,隻有一個可通到地宮主墓室,其他那十二個墓道全是死墓道。
況且,這十三個墓道,沒有一個是在中軸線上。
再加上孝陵衛的守護,明孝陵可謂是固若金湯。
真的就沒有辦法進入這明孝陵的地宮了嗎?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正灑在明孝陵的明樓上。隻見三五個神宮監的太監正在打掃落葉。深秋到了,一陣風刮來,不禁讓人感到有些涼意。
站在這神烈山高處,可遠遠眺望到應天府。這座久經風霜的古城,它繁榮、熱鬧,也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都城。
明成祖朱棣後來把首都遷到了順天府,南京就被改為應天府,作為留都使用。
應天府既然是留都,那麽它也有六部、都察院等一係列和北京對應的中央機構。
雖然留都有一係列的中央機構,但是皇帝和內閣大學士都在北京。除了南京參讚機務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勳臣外,留都的官員大多都是虛職,他們的地位,和北京的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在南京任職的這些官員,也被稱之為“吏隱”。
在南京任職的官員,不是想把此地作為升遷的跳板,就是朝堂失意被貶謫於此。
最近這兩天,應天府要迎來一件大事:魏忠賢替天啟帝來明孝陵祭祖。
魏忠賢替天啟帝來明孝陵祭祖,可謂是千古奇聞。
自古以來,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山野村夫,自己的祖宗自己來祭拜,怎能容他人代行其事?況且還是皇帝!
然而,當魏忠賢和天啟帝提出這個想法後,天啟帝居然同意了!
天啟帝同意,可是東林黨人卻反對。東林黨人多次上書彈劾魏忠賢,把魏忠賢比作當朝的趙高。可是天啟帝哪有工夫看這些奏章,他最近正忙於打造一個新式龍床,這些彈劾魏忠賢的奏章,一律全由魏忠賢處理。
於是,魏忠賢按照這些奏章順藤摸瓜,給這些彈劾他的東林黨人羅織了很多罪名,並全部打入了死牢。
九千歲氣焰正盛!
如今,魏忠賢一行已經到了應天府,不日將舉行祭祀大典。
何監使也在其中。
何監使來應天府有兩個目的,一公一私。公,當然是作為魏忠賢的隨行來明孝陵祭祀了;私,就是想趁此時機能夠得見魏忠賢,把宛兒獻給魏忠賢。
這就是為什麽宛兒被何監使劫掠到桂林後,何監使每天好飯好菜招待,並不涉足西廂房的原因。
本來何監使是想碰宛兒的,不過楊夫人並不同意,何監使隻能作罷。既然不能得到宛兒,那麽不如就趁魏忠賢南京祭祀之時,把她獻給九千歲。
既然想把宛兒獻給九千歲,那為何不把宛兒直接帶過來,而是還留在桂林府中?
原來他聽田爾耕說,魏忠賢有一特殊嗜好,就是好交僧道。魏忠賢對京城內外寺廟廣為布施,還特意用十萬兩銀子買下一座廟宇供自己平日禮拜。
這私人廟宇的住持浴光和尚,有時一到入夜就邀請魏忠賢來廟宇過夜,以暢談佛理為名,行苟且之事。
該廟宇內,有好多尼姑和女道。
何監使就是聽田爾耕說了這些,又見楊夫人不同意他碰宛兒,才想到了要把宛兒獻給魏忠賢,好升官發財。
然而,魏忠賢的這個嗜好,畢竟是聽田爾耕說的,真假難辨,所以此行不便帶宛兒前來,以免被人看到,說一些閑言碎語。
這明孝陵,埋的是太祖皇帝和馬皇後,是皇家禁忌之所。除了有神宮監的太監負責日常打掃和接待外,還有一個負責保衛明孝陵的軍隊,孝陵衛。
孝陵衛駐紮在神烈山南麓,是明皇帝親軍二十六衛之一。
當年朱元璋在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考慮自己身後事了。
自己死後,由誰來替自己守陵?必須要謹慎選擇。
朱元璋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老家人最可靠。於是,他從老家最信任的周、李兩個家族中,挑選了五千六百人的精銳,組成了孝陵衛,讓他們世代保護自己的墳塚。
這些人五年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淘汰,由淘汰者的後代繼任。
所以周、李兩家世世代代守衛著明孝陵,已經二百多年了。
據傳說,孝陵衛的人個個神秘,有神鬼莫測之能,而且飛魚服、繡春刀,來去如風。
二百多年來,孝陵衛的人,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守衛這明孝陵,他們代表的是太祖朱元璋的親支近派。
二百多年來,孝陵衛的首領都姓周,孝陵衛的首領沒有名字,曆任首領都被稱之為周指揮使。
明孝陵當年修建的時候,為了防止被土夫子盜掘,墓頂全部用鵝卵石和沙子混合製成。
這種墓頂,可以說是流沙墓的進階版,不僅鵝卵石比沙土堅硬,而且常年不壞。一旦有人在封土上打盜洞,打到鵝卵石的墓頂就打不動了。就算打通了盜洞,隻要進去,鵝卵石墓頂就會全部坍塌,把進入盜洞的土夫子埋在裏邊,叫他們有來無回。
墓頂打不了盜洞,那麽直接從方城明樓後的墓道進去不就行了?
可是也行不通。
方城明樓後除了封土,並沒墓道明顯入口。就算找到了入口,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墓道。
相傳朱元璋出殯當天,共有十三口棺材,進了十三個墓道。然而在這十三個墓道中,隻有一個可通到地宮主墓室,其他那十二個墓道全是死墓道。
況且,這十三個墓道,沒有一個是在中軸線上。
再加上孝陵衛的守護,明孝陵可謂是固若金湯。
真的就沒有辦法進入這明孝陵的地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