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錚平時批閱奏折,該處理的事都已經處理清楚了,這大朝會主要是討論一些懸而未決的事。
但,不知是出於什麽考慮,燕雲錚並未將軍功製和盤托出,而且詢問起了新政的實行情況。
陳東眼觀鼻鼻觀口,泥塑木雕一樣一動不動。
眾人心中暗罵,卻不得不硬著頭皮,誇讚錦衣衛精明能幹,讚揚新政能讓大燕重新走上富強。
開創“泰元”盛世。
這一陣陣馬屁,聽的燕雲錚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好了,歌功頌德的話,等你們看過這些奏折再說。”燕雲錚沉著臉道。
彈劾陳東的奏折,攻訐錦衣衛暴行的奏折,摞起來比人的手臂還高。
一眾大臣翻看著奏折,不禁麵麵相覷。
曹寧率先說道:“簡直是無稽之談!新政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必須推行!任何阻攔新政推行的人,就是謀逆!錦衣衛監察天下,對於謀逆之輩,可先斬後奏!這些上奏奏折的人,都該嚴查!”
鄭崇也是一臉正氣,“曹尚書言之有理,這種奸佞小人,就該嚴查!”
眾人一臉不恥,這兩人就差把“忠犬”兩個字寫到臉上了。
“禦史台有什麽想說的?”燕雲錚問道。
“陳公公為了新政殫精竭慮,反而被攻訐,簡直豈有此理!臣讚同曹尚書、鄭尚書所言!”新任禦史吳望大聲說道。
陳東抬了抬眼皮,對吳望投去了讚賞的眼神。
這才是禦史的典範。
食君之祿,反而詆毀君主,這樣的禦史,不搞下台留著過年嗎?還是吳望這種的更有提拔潛力。
一眾大臣目瞪口呆。
禦史台不是和陳東一向不對付嗎?怎麽這次捧起了陳東臭腳?
被搞了幾個人就慫了,這禦史台也是一幫欺軟怕硬之輩!
群臣看向吳望的眼神,帶著深深的鄙夷。
“其他人有什麽想說的?”燕雲錚問道。
“三位大人說的很對,我等沒什麽要說的。”
“對啊!陳公公殫精竭慮為大燕做事,不該受到詆毀,那些人該狠狠的查!”
“如果錦衣衛人手不夠,刑部可以幫忙,大理寺都是一頂一的審訊好手。”
“請陛下下旨嚴查。”
燕雲錚臉色古怪的瞥了陳東一眼。
他一言不發,朝臣就爭著替他說話,這朝堂該不會改姓陳吧?
燕雲錚臉色一沉,淡然道:“吳望你身為禦史,有聞風奏事的權利,既然這麽多人彈劾小東子,你們禦史台也該拿出個章程,以安群臣之心。”
吳望看了陳東一眼,額頭的冷汗瞬間流了下來。
他吞咽了一口唾沫,低聲道:“禦史台一定會仔細調查此事,給陳公公一個交代。”
陳東麵無表情的說道:“你錯了,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吳望連忙稱是,頭深深低了下去。
燕雲錚瞥了一眼那個軟骨頭,恨不得扇他兩個巴掌。
陳東提醒道:“陛下,科舉。”
燕雲錚點了點頭,問道:“楊閣老,科舉試卷是否批完了?”
“回陛下,燕京城的試卷已經批完了。其他八州路途遙遠,試卷送過來還需要一點時間。”楊閣老躬身道。
燕雲錚輕輕點頭,“科舉舞弊,雖然證實是子虛烏有,但百姓們對這次科舉十分重視,一直在盯著結果,各州務必盡快張榜公布錄取結果,連分數和試卷一起公布出去。”
楊閣老應道:“如此公平公正公開之舉,一定深受百姓愛戴,臣一定妥善安排,讓各州學子心悅誠服。”
“北伐在即,朕急缺人才,複試就安排在一個月之後吧。”燕雲錚道。
“遵旨。”楊閣老道。
“雍州災情如何了?”燕雲錚又問道。
“回避下,災情已經得到遏製了,多虧了陛下摻沙子的法子,賑災糧才能送到百姓手裏。隨著秋糧收割,雍州百姓能挺過這一關了。”
燕雲錚叮囑道:“不要大意,戶部盯緊雍州,一旦缺糧,立刻安排其他州運送賑災糧。”
“遵旨!”
陳東看到燕雲錚沒別的問題了,輕咳一聲,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禮部尚書出列,麵容肅穆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應盡快誕下龍子,穩固國本。”
“如今,後宮僅有皇後和蕭貴妃得到陛下寵幸,可兩人沒有絲毫懷孕的跡象。陛下應該立刻寵幸其他妃子,誕下龍子。”
燕雲錚的臉瞬間紅了,她怎麽誕下龍子?下意識瞟了陳東一眼,卻看到那個混蛋正眼冒綠光,興奮的直搓手。
“此事朕會考慮。”燕雲錚敷衍道。
禮部尚書不依不饒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陛下的子嗣不止關係到陛下一人,更關係到大燕千萬萬百姓。請陛下為國計!”
“臣覺得李淑妃賢良淑德,日後的子嗣必定和陛下一樣是位明君。”
燕雲錚嘴角一抽。這老家夥也太無恥了。誰不知道李淑妃是他侄女?
滿朝文武深受啟發,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臣覺得曹淑妃也不錯。”曹淑妃是曹寧的二女兒。
“臣覺得鄭昭儀是個好生養的,陛下應該認真考慮。”鄭昭儀是鄭崇的侄女。
“臣覺得……”
安靜肅穆的議事殿,此時就和菜市場一樣。
燕雲錚嘴角瘋狂抽搐,恨不得給這些人一人一個耳光。
“諸位大人別吵。”陳東喝道。
他一開口,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陳東春風滿麵,微笑道:“諸位大人不愧是大燕的肱股之臣,處處為大燕考慮。不過,陛下隻有一人,後宮那麽多娘娘,陛下也很為難啊!”
眾人麵麵相覷。
燕雲錚沒好氣的說道:“朕知道你鬼點子多,有話直說,別藏著掖著的!”
“此事說來簡單——翻牌子!”陳東道。
“翻牌子是何意?”禮部尚書不解的問道。
“簡單,我來為諸位大人演示一下。”陳東道。
他叫人拿來了十幾塊木牌,每一塊牌子背麵都刻著人名。
木牌被打亂順序,放在一個托盤上,陳東隨手拿起一塊木牌一翻,木牌上刻著三個字——蕭貴妃。
陳東笑道:“所以,今晚陛下要寵幸的妃子是蕭貴妃!”
但,不知是出於什麽考慮,燕雲錚並未將軍功製和盤托出,而且詢問起了新政的實行情況。
陳東眼觀鼻鼻觀口,泥塑木雕一樣一動不動。
眾人心中暗罵,卻不得不硬著頭皮,誇讚錦衣衛精明能幹,讚揚新政能讓大燕重新走上富強。
開創“泰元”盛世。
這一陣陣馬屁,聽的燕雲錚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好了,歌功頌德的話,等你們看過這些奏折再說。”燕雲錚沉著臉道。
彈劾陳東的奏折,攻訐錦衣衛暴行的奏折,摞起來比人的手臂還高。
一眾大臣翻看著奏折,不禁麵麵相覷。
曹寧率先說道:“簡直是無稽之談!新政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必須推行!任何阻攔新政推行的人,就是謀逆!錦衣衛監察天下,對於謀逆之輩,可先斬後奏!這些上奏奏折的人,都該嚴查!”
鄭崇也是一臉正氣,“曹尚書言之有理,這種奸佞小人,就該嚴查!”
眾人一臉不恥,這兩人就差把“忠犬”兩個字寫到臉上了。
“禦史台有什麽想說的?”燕雲錚問道。
“陳公公為了新政殫精竭慮,反而被攻訐,簡直豈有此理!臣讚同曹尚書、鄭尚書所言!”新任禦史吳望大聲說道。
陳東抬了抬眼皮,對吳望投去了讚賞的眼神。
這才是禦史的典範。
食君之祿,反而詆毀君主,這樣的禦史,不搞下台留著過年嗎?還是吳望這種的更有提拔潛力。
一眾大臣目瞪口呆。
禦史台不是和陳東一向不對付嗎?怎麽這次捧起了陳東臭腳?
被搞了幾個人就慫了,這禦史台也是一幫欺軟怕硬之輩!
群臣看向吳望的眼神,帶著深深的鄙夷。
“其他人有什麽想說的?”燕雲錚問道。
“三位大人說的很對,我等沒什麽要說的。”
“對啊!陳公公殫精竭慮為大燕做事,不該受到詆毀,那些人該狠狠的查!”
“如果錦衣衛人手不夠,刑部可以幫忙,大理寺都是一頂一的審訊好手。”
“請陛下下旨嚴查。”
燕雲錚臉色古怪的瞥了陳東一眼。
他一言不發,朝臣就爭著替他說話,這朝堂該不會改姓陳吧?
燕雲錚臉色一沉,淡然道:“吳望你身為禦史,有聞風奏事的權利,既然這麽多人彈劾小東子,你們禦史台也該拿出個章程,以安群臣之心。”
吳望看了陳東一眼,額頭的冷汗瞬間流了下來。
他吞咽了一口唾沫,低聲道:“禦史台一定會仔細調查此事,給陳公公一個交代。”
陳東麵無表情的說道:“你錯了,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吳望連忙稱是,頭深深低了下去。
燕雲錚瞥了一眼那個軟骨頭,恨不得扇他兩個巴掌。
陳東提醒道:“陛下,科舉。”
燕雲錚點了點頭,問道:“楊閣老,科舉試卷是否批完了?”
“回陛下,燕京城的試卷已經批完了。其他八州路途遙遠,試卷送過來還需要一點時間。”楊閣老躬身道。
燕雲錚輕輕點頭,“科舉舞弊,雖然證實是子虛烏有,但百姓們對這次科舉十分重視,一直在盯著結果,各州務必盡快張榜公布錄取結果,連分數和試卷一起公布出去。”
楊閣老應道:“如此公平公正公開之舉,一定深受百姓愛戴,臣一定妥善安排,讓各州學子心悅誠服。”
“北伐在即,朕急缺人才,複試就安排在一個月之後吧。”燕雲錚道。
“遵旨。”楊閣老道。
“雍州災情如何了?”燕雲錚又問道。
“回避下,災情已經得到遏製了,多虧了陛下摻沙子的法子,賑災糧才能送到百姓手裏。隨著秋糧收割,雍州百姓能挺過這一關了。”
燕雲錚叮囑道:“不要大意,戶部盯緊雍州,一旦缺糧,立刻安排其他州運送賑災糧。”
“遵旨!”
陳東看到燕雲錚沒別的問題了,輕咳一聲,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禮部尚書出列,麵容肅穆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應盡快誕下龍子,穩固國本。”
“如今,後宮僅有皇後和蕭貴妃得到陛下寵幸,可兩人沒有絲毫懷孕的跡象。陛下應該立刻寵幸其他妃子,誕下龍子。”
燕雲錚的臉瞬間紅了,她怎麽誕下龍子?下意識瞟了陳東一眼,卻看到那個混蛋正眼冒綠光,興奮的直搓手。
“此事朕會考慮。”燕雲錚敷衍道。
禮部尚書不依不饒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陛下的子嗣不止關係到陛下一人,更關係到大燕千萬萬百姓。請陛下為國計!”
“臣覺得李淑妃賢良淑德,日後的子嗣必定和陛下一樣是位明君。”
燕雲錚嘴角一抽。這老家夥也太無恥了。誰不知道李淑妃是他侄女?
滿朝文武深受啟發,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臣覺得曹淑妃也不錯。”曹淑妃是曹寧的二女兒。
“臣覺得鄭昭儀是個好生養的,陛下應該認真考慮。”鄭昭儀是鄭崇的侄女。
“臣覺得……”
安靜肅穆的議事殿,此時就和菜市場一樣。
燕雲錚嘴角瘋狂抽搐,恨不得給這些人一人一個耳光。
“諸位大人別吵。”陳東喝道。
他一開口,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陳東春風滿麵,微笑道:“諸位大人不愧是大燕的肱股之臣,處處為大燕考慮。不過,陛下隻有一人,後宮那麽多娘娘,陛下也很為難啊!”
眾人麵麵相覷。
燕雲錚沒好氣的說道:“朕知道你鬼點子多,有話直說,別藏著掖著的!”
“此事說來簡單——翻牌子!”陳東道。
“翻牌子是何意?”禮部尚書不解的問道。
“簡單,我來為諸位大人演示一下。”陳東道。
他叫人拿來了十幾塊木牌,每一塊牌子背麵都刻著人名。
木牌被打亂順序,放在一個托盤上,陳東隨手拿起一塊木牌一翻,木牌上刻著三個字——蕭貴妃。
陳東笑道:“所以,今晚陛下要寵幸的妃子是蕭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