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假如高考沒能考上大學,或者沒有考上一個好大學,你們會做什麽?”
楊鑫這個問題很沉重,沉重到大家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這本不應該是他們現在要考慮的事,但總是要麵對的。
作為普通班,八十多人至少有七八成的人上不了本科,這七八成裏的人中,或許也隻有一半的人隻能上專科,其他人要麽直接走入社會打工,要麽就選擇複讀。
但,連專科都夠嗆上的人,複讀的意義也就沒那麽大了。
至於那能上本科的兩三成人裏,真正能夠考入重點的,也不會超過五個。
大多數同學甚至除了清華北大,武大華科之外,根本就不知道其他大學的名字。
大家似乎隻要考上了一個大學,任務就算完成了。
至於為什麽要考上大學,可能父母比他們更清楚。
“你不就是想說成績差的考不上大學隻能去打工嗎?”於進從楊鑫的話中聽出了惡意,實在忍不了的他,也不管邵媽是否在場,直接回懟了楊鑫。
他沒招惹楊鑫,也不像周平那麽害怕。
楊鑫總一副說教的模樣,這讓於進很是看不慣。
你要是老師,或者長輩,我頂多不搭理你,可你明明就跟我差不多,那你神氣什麽?
“有沒有一種可能,大部分成績好的考上大學也得打工。”楊鑫道。
“呃……”於進一時不知該如何反駁,甚至覺得還有點道理。
楊鑫掃視眾人,含笑道,“很多人會告訴你們,考上大學很重要,它決定了你們以後的人生,但究竟怎麽決定你們的人生,其實大家根本就不清楚,對吧。”
“在你七八歲的時候,老師和父母會告訴你,小學很關鍵,它決定了你能不能上一個好初中,等你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老師和父母又會告訴你,初中很關鍵,它決定你能不能上一個好高中,等你十六七歲後,老師和父母又會告訴你,高中很重要,它決定你能不能上一個好大學。”
“我們就是在這種不斷地高壓之下,一步步成長到今天的,高考這一步,是我們要走十二年必須跨過去的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用十二年醞釀一次花開,沒有理由不讓它開的燦爛。”
“可很多時候,努力並不一定就會有結果,不過放棄,差距會拉的比你們想象中還要大。”
教室內的氣氛有些壓抑。
楊鑫已經嚴重偏離了講課的主題。
開學第一天就讓他們去想高考,這如何能讓人舒服。
原本漫不經心,什麽也不想學的一眾同學,此刻也是繃緊了神經,仿佛被高壓激活了係統,完全進入了備戰狀態。
那種令他們無比討厭,卻又早已熟悉的節奏感,再次回歸。
“我有一個朋友,他比我大,喜歡音樂,高中的時候成績很好,經常在班上排前十左右,但他英語很差,他很想學好,可怎麽努力都沒用,哪怕學哭了,英語試卷都不會多看他一眼給他高分,甚至有時候蒙的分數都比認真寫還高,後來,他放棄了,不學了。”
“高考,他英語成績大跳水,總分距離一本線隻差一分,這一分讓他隻能上二本,一個普通的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回老家在他當年上過學的地方當了老師,有一年暑假,他去找他的朋友玩。”
“他去了成都,他的朋友請他吃了一頓飯,兩人開始聊工作,聊生活,後來他發現,自己跟朋友的生活方式徹底不一樣了,他會為房貸而發愁,抱怨工資低,吐槽各種不公,而他的朋友拿著高額的工資,住的是自己全款買的房子,遇事從不抱怨,一有時間就在學習。”
“十二年,他們之間經過了十二年,一個在潛江還著房貸,每月拿著兩三千的工資,頂著高物價啃老養老婆孩子,一個在成都有房有車,還經常全國各地進修,他在回去的路上就在想,究竟是從哪裏開始,他們的生活徹底拉開了差距,後來他想到了,高考。”
“他跟他朋友的高考成績隻有八分的差距,八分不多啊,一兩道選擇題,或者一個大題的分數,可經過了這十二年後,他們走上了兩條完全不一樣的路,而造成這八分差距的,正是他當年學英語的時候放棄了。”
“他朋友英語還行,但數學特別差,可麵對薄弱學科,他朋友堅持下來了,他說,他那個朋友特別笨,數學學不好就拚命的抄題,抄到中指指節磨的起了無數次老繭,甚至是變形,可即便是手疼,他也從來沒有放棄。”
“他跟他朋友說,他很羨慕,但羨慕的不是現在的他,而是曾經的他們,不是年輕,而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他們,都有選擇人生的權力和資格,現在,沒了。”
“他說,成年後,他無比渴求的東西,在年少時,被他輕易丟棄了。”
他這個朋友姓王,名良棟。
不過當楊鑫在講這位朋友的時候,坐在台下的王良棟卻在疑惑。
楊鑫什麽時候有一個比他大十二三歲的朋友了?
還喜歡音樂,跟他一樣英語也差。
“不過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網絡主播,在網上唱歌火了後,那本該屬於他的優質生活,在十二年後,又降臨在了他身上。”
“這個世界不會給我們太多機會,高考就是我們年少有為的關鍵時刻,很多人迫切的希望我們能夠在那一瞬間發光,是因為這個世界太著急了,逼迫著我們不得不跟著時代滾滾向前,但失敗了也不必氣餒,高考進入大學並不是我們人生的終點,隻是進不去的話,以後的生活會更苦一些。”
在此後的時代,大家會被無數快速成功的故事所裹挾,仿佛隻有以雷霆萬鈞之勢攀登至巔峰,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種追求速度的心態,如同催化劑,推動了創新和進步的火焰熊熊燃燒。
然而,它也帶來了一種如影隨形的焦慮和不安,讓大家如同驚弓之鳥。
大學文憑沒用了,博士也找不到工作,初中就得卷,幼兒園要上雙語學校,起跑線從一開始的高中,慢慢被拉到了幼兒園……
“現在的大家可能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什麽,想做什麽,甚至就連夢想或許都不清楚,但沒事,這些以後都會找到,隻是能不能有時間去找,就取決於你現在拿多少分了,如果可以,希望大家不要輕易浪費掉高考這個獨屬於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給自己的人生獻上了一篇滕王閣序,我們能不能給自己的人生獻上一個不會後悔的分數?”
“怎麽樣,開學第一天被我敲響的這個警鍾,是不是讓你們清醒了不少?”
楊鑫笑了,隻是這個笑容讓很多人都開心不起來。
以至於連掌聲都沒給楊鑫。
他們覺得楊鑫這次的講課,遠不如上一次,根本不對他們的胃口。
雖然也很激勵人心,但不怎麽接地氣,大道理太多了。
等到楊鑫走下講台,回到座位,一旁的祝子皋也小聲嘀咕,“你今天的雞湯太硬了,也就我喝得下去。”
楊鑫笑道,“我故意的。”
祝子皋撇嘴,“切。”
他知道沒有經曆過高考的人,是不會懂他這些話意味著什麽。
就像人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在他們沒有經曆過遺憾的人生裏,未來的世界,怎麽可能會因為高考那幾分,而拉開鴻溝一樣的差距。
就算考的不好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世界那麽大,自能闖出一片天地。
楊鑫明知道那些大道理不會被所有人接受,卻還是想說。
可能是因為他老過,而他們正年輕。
……
楊鑫這個問題很沉重,沉重到大家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這本不應該是他們現在要考慮的事,但總是要麵對的。
作為普通班,八十多人至少有七八成的人上不了本科,這七八成裏的人中,或許也隻有一半的人隻能上專科,其他人要麽直接走入社會打工,要麽就選擇複讀。
但,連專科都夠嗆上的人,複讀的意義也就沒那麽大了。
至於那能上本科的兩三成人裏,真正能夠考入重點的,也不會超過五個。
大多數同學甚至除了清華北大,武大華科之外,根本就不知道其他大學的名字。
大家似乎隻要考上了一個大學,任務就算完成了。
至於為什麽要考上大學,可能父母比他們更清楚。
“你不就是想說成績差的考不上大學隻能去打工嗎?”於進從楊鑫的話中聽出了惡意,實在忍不了的他,也不管邵媽是否在場,直接回懟了楊鑫。
他沒招惹楊鑫,也不像周平那麽害怕。
楊鑫總一副說教的模樣,這讓於進很是看不慣。
你要是老師,或者長輩,我頂多不搭理你,可你明明就跟我差不多,那你神氣什麽?
“有沒有一種可能,大部分成績好的考上大學也得打工。”楊鑫道。
“呃……”於進一時不知該如何反駁,甚至覺得還有點道理。
楊鑫掃視眾人,含笑道,“很多人會告訴你們,考上大學很重要,它決定了你們以後的人生,但究竟怎麽決定你們的人生,其實大家根本就不清楚,對吧。”
“在你七八歲的時候,老師和父母會告訴你,小學很關鍵,它決定了你能不能上一個好初中,等你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老師和父母又會告訴你,初中很關鍵,它決定你能不能上一個好高中,等你十六七歲後,老師和父母又會告訴你,高中很重要,它決定你能不能上一個好大學。”
“我們就是在這種不斷地高壓之下,一步步成長到今天的,高考這一步,是我們要走十二年必須跨過去的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用十二年醞釀一次花開,沒有理由不讓它開的燦爛。”
“可很多時候,努力並不一定就會有結果,不過放棄,差距會拉的比你們想象中還要大。”
教室內的氣氛有些壓抑。
楊鑫已經嚴重偏離了講課的主題。
開學第一天就讓他們去想高考,這如何能讓人舒服。
原本漫不經心,什麽也不想學的一眾同學,此刻也是繃緊了神經,仿佛被高壓激活了係統,完全進入了備戰狀態。
那種令他們無比討厭,卻又早已熟悉的節奏感,再次回歸。
“我有一個朋友,他比我大,喜歡音樂,高中的時候成績很好,經常在班上排前十左右,但他英語很差,他很想學好,可怎麽努力都沒用,哪怕學哭了,英語試卷都不會多看他一眼給他高分,甚至有時候蒙的分數都比認真寫還高,後來,他放棄了,不學了。”
“高考,他英語成績大跳水,總分距離一本線隻差一分,這一分讓他隻能上二本,一個普通的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回老家在他當年上過學的地方當了老師,有一年暑假,他去找他的朋友玩。”
“他去了成都,他的朋友請他吃了一頓飯,兩人開始聊工作,聊生活,後來他發現,自己跟朋友的生活方式徹底不一樣了,他會為房貸而發愁,抱怨工資低,吐槽各種不公,而他的朋友拿著高額的工資,住的是自己全款買的房子,遇事從不抱怨,一有時間就在學習。”
“十二年,他們之間經過了十二年,一個在潛江還著房貸,每月拿著兩三千的工資,頂著高物價啃老養老婆孩子,一個在成都有房有車,還經常全國各地進修,他在回去的路上就在想,究竟是從哪裏開始,他們的生活徹底拉開了差距,後來他想到了,高考。”
“他跟他朋友的高考成績隻有八分的差距,八分不多啊,一兩道選擇題,或者一個大題的分數,可經過了這十二年後,他們走上了兩條完全不一樣的路,而造成這八分差距的,正是他當年學英語的時候放棄了。”
“他朋友英語還行,但數學特別差,可麵對薄弱學科,他朋友堅持下來了,他說,他那個朋友特別笨,數學學不好就拚命的抄題,抄到中指指節磨的起了無數次老繭,甚至是變形,可即便是手疼,他也從來沒有放棄。”
“他跟他朋友說,他很羨慕,但羨慕的不是現在的他,而是曾經的他們,不是年輕,而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他們,都有選擇人生的權力和資格,現在,沒了。”
“他說,成年後,他無比渴求的東西,在年少時,被他輕易丟棄了。”
他這個朋友姓王,名良棟。
不過當楊鑫在講這位朋友的時候,坐在台下的王良棟卻在疑惑。
楊鑫什麽時候有一個比他大十二三歲的朋友了?
還喜歡音樂,跟他一樣英語也差。
“不過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網絡主播,在網上唱歌火了後,那本該屬於他的優質生活,在十二年後,又降臨在了他身上。”
“這個世界不會給我們太多機會,高考就是我們年少有為的關鍵時刻,很多人迫切的希望我們能夠在那一瞬間發光,是因為這個世界太著急了,逼迫著我們不得不跟著時代滾滾向前,但失敗了也不必氣餒,高考進入大學並不是我們人生的終點,隻是進不去的話,以後的生活會更苦一些。”
在此後的時代,大家會被無數快速成功的故事所裹挾,仿佛隻有以雷霆萬鈞之勢攀登至巔峰,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種追求速度的心態,如同催化劑,推動了創新和進步的火焰熊熊燃燒。
然而,它也帶來了一種如影隨形的焦慮和不安,讓大家如同驚弓之鳥。
大學文憑沒用了,博士也找不到工作,初中就得卷,幼兒園要上雙語學校,起跑線從一開始的高中,慢慢被拉到了幼兒園……
“現在的大家可能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什麽,想做什麽,甚至就連夢想或許都不清楚,但沒事,這些以後都會找到,隻是能不能有時間去找,就取決於你現在拿多少分了,如果可以,希望大家不要輕易浪費掉高考這個獨屬於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給自己的人生獻上了一篇滕王閣序,我們能不能給自己的人生獻上一個不會後悔的分數?”
“怎麽樣,開學第一天被我敲響的這個警鍾,是不是讓你們清醒了不少?”
楊鑫笑了,隻是這個笑容讓很多人都開心不起來。
以至於連掌聲都沒給楊鑫。
他們覺得楊鑫這次的講課,遠不如上一次,根本不對他們的胃口。
雖然也很激勵人心,但不怎麽接地氣,大道理太多了。
等到楊鑫走下講台,回到座位,一旁的祝子皋也小聲嘀咕,“你今天的雞湯太硬了,也就我喝得下去。”
楊鑫笑道,“我故意的。”
祝子皋撇嘴,“切。”
他知道沒有經曆過高考的人,是不會懂他這些話意味著什麽。
就像人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在他們沒有經曆過遺憾的人生裏,未來的世界,怎麽可能會因為高考那幾分,而拉開鴻溝一樣的差距。
就算考的不好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世界那麽大,自能闖出一片天地。
楊鑫明知道那些大道理不會被所有人接受,卻還是想說。
可能是因為他老過,而他們正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