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交代一通,蘇傳軍趕忙借了紙筆全部記下。
有些不懂的,蘇傳軍也一一詢問楊鑫。
比如肥甘厚味是哪些食物等等。
說完了注意事項,楊鑫繼續講道,“中醫在控製乳腺癌時,有六個標準,這些標準既是我們治療的方向,也是你們判斷癌細胞得到控製的因素,記一下……”
蘇傳軍再次拿起筆。
“第一,睡眠,現階段阿姨的睡眠質量不好,總是失眠,接下來的治療過程中,會逐步改善她的睡眠情況,直至能一覺睡到天亮。”
“第二,手心腳心溫度,正常人的手心腳心都是溫熱狀態,阿姨的手心腳心在平時是涼的,到了夜裏就會發燙,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所以,手心腳心的溫度達到長期溫熱的狀態,就是第二個標準。”
“第三,大小便正常,這個正常的標準是大便一天一次,或者兩天一次,超過三天就是不正常,當然,一天多次也不正常,小便的話,一天在四到七次是正常範圍。”
“第四,食欲,治療過程中,阿姨的食欲會慢慢恢複,既要做到想吃,又要做到能吃,還要做到吃了可以順利消化不惡心脹氣。”
“第五,精神狀態,當每天醒來,精氣神逐漸比以前更好,沒有動不動就覺得累,渾身也有了力氣,不疼了,那就證明身體的各項功能正在恢複。”
“第六,硬塊軟化,這最後一個標準,也是最難達到的,硬塊軟化也就意味著癌細胞徹底得到了控製,甚至有根除的可能性,不過隻要能夠達到上述五個標準,阿姨帶瘤生存就絕無問題。”
楊鑫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但每一項都讓蘇傳軍的信心增加一分。
這治療思路說得太清晰了。
蘇傳軍完全可以根據這幾個標準來判斷魏熙寧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換言之,楊鑫完全是將自己的治療方案,赤裸裸地放在他麵前,讓他充當質檢員。
一旦魏熙寧吃了楊鑫開的藥,沒能達到上述標準,那無疑是在打自己的臉。
至於標準的真假,蘇傳軍根本用不著懷疑。
他是不懂中醫,但他懂一個健康的人究竟是什麽樣。
甚至,看到這些標準,蘇傳軍都有些疑惑。
如果一個人能吃能睡,精神好,身體也不痛,體內卻藏著癌細胞,那還算是病人嗎?
他注意到,楊鑫似乎從始至終,都沒有提到應該怎麽殺癌細胞。
看來中醫和西醫對待癌症的方法,的確是不一樣。
蘇傳軍拿出了在單位開全體幹部大會的認真態度,一字不落地將楊鑫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
站在楊鑫身後的劉繼陽在思考。
楊鑫所說的這六個標準,看似很簡單,實則囊括了一個正常人的所有狀態。
睡眠好代表五髒六腑有充足的恢複時間。
手心腳心溫熱,則是心髒功能逐漸好轉。
食欲正常代表營養攝入沒問題,脾胃功能正常。
大小便正常代表排泄沒問題,這一點很關鍵。
身體排出濁物就靠這兩個地方,中醫很多時候不關注吃,就關注拉。
排泄如果出了問題,就等於身體的排汙設備出事了。
垃圾出不去,積累在身體裏麵是非常危險的。
同時,排泄這個動作牽扯到了五髒六腑,也就是說,任何身體內部任何一個器官出問題,都會導致排泄不正常。
但相比而言,腎管的最多,黃帝內經有提到,腎主二便。
大小便正常,無疑是說明五髒六腑趨於穩定,腎陰腎陽已然恢複。
腎屬水,乃生命之源,這是每個人的根本所在。
剛才楊鑫一再強調情緒問題,其實就是擔心魏熙寧害怕自己時日無多,這一點劉繼陽尤為清楚。
五情之中,恐傷腎,當人陷入極度恐懼的情緒中,所有的氣都會下行,這個時候,身體裏本該向上走的氣全都下行後,向上行的血就會因為氣的下行而形成淤堵。
就好比一個城市的部分主幹道形成了擁堵,但這個時候並沒有人來處理交通堵塞,漸漸地,這些堵住的主幹道就會影響其他主幹道,甚至是各種小路。
當一個城市的交通癱瘓後,各大機構還能正常運轉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病,不害怕就已經好了一半。
這最後一個標準,應該就是徹底根治的開始。
劉繼陽覺得楊鑫應該很難做到。
“劉醫生,咱們開方吧。”楊鑫道。
“好。”劉繼陽坐下,拿起紙筆。
楊鑫便開始念道,“柴胡,黃芩,川芎,丹皮,三七,續斷,炮附子,陽起石,白芍,枳實,瓦楞子,乳香,炒麥芽,玉金,當歸,牡蠣,龍膽草……對了,您今年多大?”
魏熙寧回答,“37。”
楊鑫問,“月經還有多少天?”
魏熙寧想了想,“都不太固定,但算算的話,應該就這幾天了。”
楊鑫點頭,隨即看向劉繼陽,“劉醫生,再加桂枝。”
一共十八味藥,自此方子就開完了。
中醫界有句俗語,叫作“藥過十三,大夫不沾,藥過十八,大夫該剮”。
意思是,如果中藥方劑超過十三味藥材,開藥的醫生水平不行,一旦超過十八味藥材,醫生沒有良心,開的藥最好不要吃。
這樣的言論其實出自黃帝內經。
在黃帝內經的至真要大論篇有這樣一句話,“君一臣二,製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製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製之大也。”
中藥配伍講究量少力專,配伍要根據君臣佐使的規律來製定,這句話就明確表示了,三味藥叫小方,九味藥叫中方,十三味藥叫大方。
在古代,中藥開到大方,就是治療很嚴重很嚴重的病了,宋版傷寒論中,超過十二味的方子,隻有一個。
但這十八味的藥方,就說明楊鑫水平不行嗎?
這顯然是需要考慮時代背景的。
古人那時候可沒有電,每日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年年都能吃飽飯。
生活規律,沒有那麽多的欲望,吃的也是白粥青菜,哪裏會生出這麽多稀奇古怪的病來。
在當時的條件下,餓死的比病死的,可要多得多。
很多人都覺得古代死那麽多人,平均壽命那麽低,就是因為中醫不行,醫學不發達。
有沒有一種可能,中醫隻能看病,看不出糧食來。
……
有些不懂的,蘇傳軍也一一詢問楊鑫。
比如肥甘厚味是哪些食物等等。
說完了注意事項,楊鑫繼續講道,“中醫在控製乳腺癌時,有六個標準,這些標準既是我們治療的方向,也是你們判斷癌細胞得到控製的因素,記一下……”
蘇傳軍再次拿起筆。
“第一,睡眠,現階段阿姨的睡眠質量不好,總是失眠,接下來的治療過程中,會逐步改善她的睡眠情況,直至能一覺睡到天亮。”
“第二,手心腳心溫度,正常人的手心腳心都是溫熱狀態,阿姨的手心腳心在平時是涼的,到了夜裏就會發燙,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所以,手心腳心的溫度達到長期溫熱的狀態,就是第二個標準。”
“第三,大小便正常,這個正常的標準是大便一天一次,或者兩天一次,超過三天就是不正常,當然,一天多次也不正常,小便的話,一天在四到七次是正常範圍。”
“第四,食欲,治療過程中,阿姨的食欲會慢慢恢複,既要做到想吃,又要做到能吃,還要做到吃了可以順利消化不惡心脹氣。”
“第五,精神狀態,當每天醒來,精氣神逐漸比以前更好,沒有動不動就覺得累,渾身也有了力氣,不疼了,那就證明身體的各項功能正在恢複。”
“第六,硬塊軟化,這最後一個標準,也是最難達到的,硬塊軟化也就意味著癌細胞徹底得到了控製,甚至有根除的可能性,不過隻要能夠達到上述五個標準,阿姨帶瘤生存就絕無問題。”
楊鑫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但每一項都讓蘇傳軍的信心增加一分。
這治療思路說得太清晰了。
蘇傳軍完全可以根據這幾個標準來判斷魏熙寧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換言之,楊鑫完全是將自己的治療方案,赤裸裸地放在他麵前,讓他充當質檢員。
一旦魏熙寧吃了楊鑫開的藥,沒能達到上述標準,那無疑是在打自己的臉。
至於標準的真假,蘇傳軍根本用不著懷疑。
他是不懂中醫,但他懂一個健康的人究竟是什麽樣。
甚至,看到這些標準,蘇傳軍都有些疑惑。
如果一個人能吃能睡,精神好,身體也不痛,體內卻藏著癌細胞,那還算是病人嗎?
他注意到,楊鑫似乎從始至終,都沒有提到應該怎麽殺癌細胞。
看來中醫和西醫對待癌症的方法,的確是不一樣。
蘇傳軍拿出了在單位開全體幹部大會的認真態度,一字不落地將楊鑫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
站在楊鑫身後的劉繼陽在思考。
楊鑫所說的這六個標準,看似很簡單,實則囊括了一個正常人的所有狀態。
睡眠好代表五髒六腑有充足的恢複時間。
手心腳心溫熱,則是心髒功能逐漸好轉。
食欲正常代表營養攝入沒問題,脾胃功能正常。
大小便正常代表排泄沒問題,這一點很關鍵。
身體排出濁物就靠這兩個地方,中醫很多時候不關注吃,就關注拉。
排泄如果出了問題,就等於身體的排汙設備出事了。
垃圾出不去,積累在身體裏麵是非常危險的。
同時,排泄這個動作牽扯到了五髒六腑,也就是說,任何身體內部任何一個器官出問題,都會導致排泄不正常。
但相比而言,腎管的最多,黃帝內經有提到,腎主二便。
大小便正常,無疑是說明五髒六腑趨於穩定,腎陰腎陽已然恢複。
腎屬水,乃生命之源,這是每個人的根本所在。
剛才楊鑫一再強調情緒問題,其實就是擔心魏熙寧害怕自己時日無多,這一點劉繼陽尤為清楚。
五情之中,恐傷腎,當人陷入極度恐懼的情緒中,所有的氣都會下行,這個時候,身體裏本該向上走的氣全都下行後,向上行的血就會因為氣的下行而形成淤堵。
就好比一個城市的部分主幹道形成了擁堵,但這個時候並沒有人來處理交通堵塞,漸漸地,這些堵住的主幹道就會影響其他主幹道,甚至是各種小路。
當一個城市的交通癱瘓後,各大機構還能正常運轉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病,不害怕就已經好了一半。
這最後一個標準,應該就是徹底根治的開始。
劉繼陽覺得楊鑫應該很難做到。
“劉醫生,咱們開方吧。”楊鑫道。
“好。”劉繼陽坐下,拿起紙筆。
楊鑫便開始念道,“柴胡,黃芩,川芎,丹皮,三七,續斷,炮附子,陽起石,白芍,枳實,瓦楞子,乳香,炒麥芽,玉金,當歸,牡蠣,龍膽草……對了,您今年多大?”
魏熙寧回答,“37。”
楊鑫問,“月經還有多少天?”
魏熙寧想了想,“都不太固定,但算算的話,應該就這幾天了。”
楊鑫點頭,隨即看向劉繼陽,“劉醫生,再加桂枝。”
一共十八味藥,自此方子就開完了。
中醫界有句俗語,叫作“藥過十三,大夫不沾,藥過十八,大夫該剮”。
意思是,如果中藥方劑超過十三味藥材,開藥的醫生水平不行,一旦超過十八味藥材,醫生沒有良心,開的藥最好不要吃。
這樣的言論其實出自黃帝內經。
在黃帝內經的至真要大論篇有這樣一句話,“君一臣二,製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製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製之大也。”
中藥配伍講究量少力專,配伍要根據君臣佐使的規律來製定,這句話就明確表示了,三味藥叫小方,九味藥叫中方,十三味藥叫大方。
在古代,中藥開到大方,就是治療很嚴重很嚴重的病了,宋版傷寒論中,超過十二味的方子,隻有一個。
但這十八味的藥方,就說明楊鑫水平不行嗎?
這顯然是需要考慮時代背景的。
古人那時候可沒有電,每日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年年都能吃飽飯。
生活規律,沒有那麽多的欲望,吃的也是白粥青菜,哪裏會生出這麽多稀奇古怪的病來。
在當時的條件下,餓死的比病死的,可要多得多。
很多人都覺得古代死那麽多人,平均壽命那麽低,就是因為中醫不行,醫學不發達。
有沒有一種可能,中醫隻能看病,看不出糧食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