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電話的外放聲音都挺大,李龍的聽力又比較好,所以門衛說的話,對麵回的話,他都能聽清楚。


    “……他說他來找咱們合作?技術合作還是要讓咱們幫他做東西?”


    “技術合作。”門衛的理解力還是挺不錯的,清晰的傳達了李龍的想法,“他有東西要做,應該是想和咱們廠子聯合起來一起做。”門衛說完還扭頭看向李龍:


    “我說的沒問題吧?”


    “沒問題沒問題。”李龍笑笑,“就是這個意思,我這個東西我覺得市場挺好的,方便,應該會有許多人用。我出技術,貴廠出機器設備製造,分成。”


    門衛把李龍後麵的話轉述給了對方。


    “他出技術?他是哪個學校畢業的?”那邊的人立刻問道。


    “農民,我是自學自研的。”李龍不等門衛轉述立刻回答。


    “他說他是農民,沒上過專門的學校,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的。”


    “那他有什麽經曆嗎?比如在修理廠、農機廠工作的經曆。”


    “沒有,不過我是農民,一直在農村工作,對農民的需求還是很了解的。”李龍知道這是自己的短板,哪怕到後世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招聘工作的還需要以有經驗者優先,更別提這個時代了。


    “敢情是啥也沒有,就空口說白話啊?那還是算了。”技術科的那位直接就否了,“你告訴他,我們這邊研發任務很多也很緊,沒有時間聽他在這裏談理想談設計談構思,讓他去他們那邊的鄉鎮修理廠或農機廠碰碰運氣吧。”


    這話李龍聽到了,他感覺有點失望。


    人家甚至連見都不願意見自己一麵。


    雖然心底裏有幾分的思想準備,但被這麽直接拒絕,他還是覺得有些失落。


    重生後碰到的一係列事情,不是說沒有挫折,最開始碰到李向前給賣羊的時候,那時候也有困難,但至少對方給他試的機會。


    現在對方連機會都不給啊。


    拖拉機廠的技術科裏,技術員小魏放下電話,取下夾在耳朵上的鉛筆繼續研究起了圖紙。


    他沒說錯,拖拉機廠的研發任務的確很重。這時候西北的北疆和東北兩大塊是國內農業機械化實施的重點地段,都是大塊的條田,特別適合機械化展開,為了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各農機廠的任務非常的重。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石城的拖拉機廠都不愁定單,他們也在逐步推進新的農業機械。隻是後來,慢慢就跟不上趟了,吃老本的思想還是有的。


    “哪來的電話?”小魏的師傅,在拖拉機廠前身汽修廠都在的老技術員何工扭過頭來問道。


    “一個農民,在廠門口說要和咱們談合作,說他出技術咱們生產……一個沒上過專業學校,也沒有類似工作經曆的人說和咱們談合作,那不是信口開河嗎?”小魏把這個當笑話給師傅聽。


    “可不能這麽說。”何工聽著正色說道,“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能小瞧的!當初我們搞汽修,有些故障我們不知道怎麽排除,但一線師傅們一句話可能就帶來了靈感……他說沒說和咱們合作搞什麽東西?”


    “沒有,”小魏雖然對師傅的話有些不以為然,但這時候師傅的權威還是很重的,他急忙說道:


    “要麽我打電話到門口問問?”


    “問問吧。咱們拖拉機廠雖然擴大了,但基礎不如口裏的那些廠子,而且發展方向有點單一,如果有比較合適的點子,咱們也是可以采納的。”


    小魏急忙給門衛打了電話。那邊忙線,等了一會兒再撥過去的時候,門衛說那個人已經走了。


    “後麵如果他再來的話,把人請進來一起聊聊。”何工給小魏提醒,“我們設計的東西是需要一線的農民用的。他們的反饋才是最真實的,不要小瞧了任何一個人。”


    “師傅,我知道了。”小魏恭恭敬敬的說道。


    這時候李龍已經離開了拖拉機廠,去往了老街。


    既然這個拖拉機廠不需要自己的創意,那就找其他路子吧。


    縣裏也有農機修理廠,實在不行就去鄉裏那個修理鋪先打幾個樣品出來再說。看來自己想憑後世在農機方麵的“先知先覺”發點小財,還真不容易。


    李龍坐車回到了瑪縣,看看時間該吃中午飯了,他去了楊大姐那裏,吃過飯後,又去了縣農機修理廠。


    縣農機修理廠的規模比石城拖拉機廠小很多,李龍隻是說明了來意,門崗就讓他進去了。


    這邊是一排平房,院子裏雪清的很幹淨,幾台農機機械靠邊放著,後麵的工間裏還有機械操作的聲音,大錘掄起來砸下去的聲音等等。


    李龍去了辦公室,發現技術股的門鎖著,問了辦公室的一位大姐,她指了指後麵的工間,說人在那邊。


    李龍離開平房,來到了後麵的操作工間。這裏其實是一個大棚子,四麵是封閉的,不過工間的大門開著,盡管裏麵幹的熱火朝天,還有爐子供暖,但李龍能感覺到,溫度並不高,工人們也是靠著不停的勞動來保持身體的熱度。


    不是什麽好現象。


    李龍剛一進工間,就有人過來問他:


    “同誌,你找誰?”


    “技術員在嗎?我有事想談一談。”


    “趙技術,趙技術,有人找!”那個明顯是學徒的年輕人大聲喊著。


    幹活的人中走出來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他戴著滿是油汙的手套,臉上也有一塊油泥,李龍注意到他正和其他幾個人一起拆著一台柴油發動機的機套。


    “你好,我是這裏的技術員,你是……”趙技術打量了一下李龍,問道。


    “我是咱們縣裏一個農民,我這邊設計了一個比較方便的農具,想和咱們廠子裏合作。”


    李龍覺得自己在這裏談這個有點格格不入,但既然來了,還是需要談一談的。


    “啥農具?”一聽是農具,這位技術員倒是挺感興趣的,問道,“做什麽用的?”


    他問完不等李龍回答,又扭頭對那邊還在忙的幾個人說道:


    “你們先停一停,我這邊有點小事。”


    “就是說,個人手持式點播器。”李龍硬著頭皮說道,他現在發現,如果不說出來東西,隻是虛幻的談合作,對方會和拖拉機廠的人一樣,把他拒之門外。


    “這個啊,倒是有點意思。”趙技術想了想說道:


    “要做一些應該也有用,但沒辦法大規模應用。咱們縣裏現在的種植主要還是大規模農業機械化,播種機幾乎就把所有的主要農作物播種給涵蓋了。你這東西就隻能在小塊地,比如菜地、自留地裏用,前景不大。”


    一句話就否定掉了李龍的想法,這讓李龍有點不服氣。


    不等他辯論反駁,趙工繼續說道:


    “可能你們覺得現在冬天我們比較閑,實際上現在是我們比較忙的時候。那些夏天秋天勉強拖著能用的農機現在閑下來了都送到我們這裏來修理。你看,柴油機這些技術含量高的,鏈軌、犁頭、播種機配件等等這些沒啥技術含量,鐵匠鋪裏能搞的也放在我們這裏修理,我們根本就沒時間精力和人手去做這個。所以……我覺得你可以去你們鄉鎮的修理鋪或者鐵匠鋪看看。”


    同樣的建議,不同的語氣說出來,總之是不看好李龍說的這個手持式點播器。


    人家很客氣,李龍也不會甩下什麽“等著瞧”的中二話語,告辭離開,李龍這回又有點鬱悶了。


    難道真的隻能自己去做幾個自己用,然後看著仿製的一個個慢慢的在市場鋪開?


    李龍略有點不甘心。雖然自己的創意也是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但真不希望變成這樣。


    畢竟他很清楚,雖然說這種手持式點播器的市場份額不算很大,但也不小。對於石城拖拉機廠那樣的大廠來說可能利潤不大,但對於一個農機廠來說,應該是不小了。


    而且潛力很大,是可以持續賣幾年、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東西。


    眼看著有希望有前景有市場潛力又有利潤的東西沒人合作,李龍是真的有點不甘心。


    沒辦法,等回去先做幾個自己家裏用吧。這個機會,大概率是要放過了。


    晚上顧曉霞回來,看李龍在飯桌上不開心,就問他怎麽了。


    李龍把事情說了一遍,顧曉霞略皺了眉頭了想說:


    “是不是……時機不對?”


    “時機不對?”


    “是啊,你想啊,去年才包產到戶,今年說是要土地承包,也就是要把大塊的地都交給咱們農民種。大塊的地啊,那都是十幾畝幾十畝甚至上百畝的地,真要手持著種,到什麽時候了?


    現在哪個村裏都是有播種機的,大家種地也習慣了用播種機,你說的這個在農機技術人員眼裏,那就是曆史的後退啊。”


    “曆史的後退?”李龍咂摸著這幾個字,是不是呢?


    “是啊,你想想,比如你想種打瓜,因為打瓜沒辦法用咱們現在的播種機對吧。”顧曉霞說道。


    “是啊,所以我才搞這個手持式的點播器。”李龍點點頭。


    “那你的思維和那些農機技術人員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你想著怎麽解決問題,怎麽方便怎麽來,人家想的也是解決問題,是怎麽先進怎麽來——他們肯定在想怎麽設計一種能夠讓拖拉機帶動,大麵積播種打瓜的機器,對吧?”


    “嗯……是這個道理。”李龍反映過來了,顧曉霞說的是沒錯的,農機技術人員肯定是這麽想的。


    自己這妥妥的是曆史的倒退啊——在農機技術研發人員手裏肯定是這樣的。


    後麵開始有了專門用於棉花的點播機、條播機等等,就是農機技術人員研發的,能用拖拉機帶動的。


    人家都在想怎麽機械化,自己反其道而行之,想著怎麽用人工來播種,自然是不被待見了。


    好吧,是自己想左了。


    但這並不是說自己設計的東西不行,而是不能成為主流。作為農業機械化的補充還是可以的。畢竟農業機械化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沒法機械化的地方,自己搞的這個就能起過渡作用。


    李龍茅塞頓開,笑著對顧曉霞說道:


    “曉霞,你厲害啊,你這麽一說我就明白了,這在教育局裏沒白呆,眼界開闊了,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不錯不錯!說得好!”


    這是李龍第一次這麽誇顧曉霞,她很開心,有點小小的得意,又有些害羞,低頭夾菜,說道:


    “其實我也就是有感而發,對不對還不好說呢。”


    “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我明白了。來來來,吃飯,咱們邊吃邊聊,我還有個問題和你探討一下……”


    以前李龍和顧曉霞兩個在一起吃飯說話,大都是關於村子裏的事情,或者隻是聽聽顧曉霞工作上的煩惱,分享一些喜悅,又或者是李龍打獵、逮魚或者去烏城的見聞,像現在這樣的交流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


    李龍知道男女要成家,溝通交流是不可少的,但以前的交流大都是淺麵上的交流,像現在這樣一起分析、討論問題,並且有一定的深度的才算是有效溝通交流。


    如果交流一直處在麵上,難免會給雙方的感帶來一定的負麵影響,因為彼此的融入度不夠,容易產生隔閡。


    現在的這種交流,真的很能增加雙方的了解,也讓生活變得更加默契。


    第二天早起,李龍和顧曉霞兩個人見麵,都是一笑。雖然一晚上什麽也沒做,但感覺彼此的了解更深了,那是靈魂上的接觸一樣。


    顧曉霞上班,李龍則帶著年貨等東西回了隊裏。大哥大嫂對於李龍又買了這麽多東西還是很有意見的,嫌他亂花錢。倒是李娟和李強兩個對李龍買的禮物真是愛不釋手。特別是李強穿上那套衣服後,就不想脫下來,非要穿出去給朋友們看看。是梁月梅揮著巴掌,他才不情願的脫下來。


    還是李建國說了讓他過年那段時間天天穿,李強才算是沒有在家裏大哭。


    把東西放好,李龍這邊說了自己的計劃,然後下午騎自行車去了鄉裏。


    鄉裏的農機修理廠規模就更小了,連院子都沒有,其實和鐵匠鋪沒多大的區別。


    裏麵的人也就倆,主管的是王師傅,大叫王有德,帶著個學徒——李龍知道,這個學徒屬於自費過來學習修理,不像王師傅。王師傅算是工人,有編製有工資的那種,屬於鄉裏的工作人員,哪怕這個農機修理廠幹不下去了,他大概率會轉到農機服務站,這也是鄉裏一直有的一個機構。畢竟縣裏還有一個農機局,需要對上銜接。而這個學徒就隻能回家了。


    不過為了能學到技術,能當學徒也是不錯的了,就這麽個學徒也是許多人爭的目標。


    這位比較幸運。


    “做個東西?幾個?咋做,你說,我給你說,這工錢可不便宜。”王師傅雖然有職位,但並不排斥幹一些私活,李龍隻是和他聊了幾句後,就放棄了和他談合作的。如果說拖拉機廠和縣農機修理廠的技術人員還會去想著農業機械化的夢想,這位王師傅純純就是幹一天管一天,壓根不會去想下一步幹嘛,而且據他透露的信息來看,鄉裏這個農機修理廠快幹不下去了,沒有人過來到這裏修東西。


    這也是個實際情況,因為紅旗公社距離縣裏是相對比較近的,不到五公裏。其他鄉還有距離四五十公裏甚至更遠的。


    現在各村的農機駕駛人員和二三十年後的不一樣,大都懂一些簡單的修理,如果他們修不好的毛病,王師傅這裏大概率也修不好——不光是技術問題,還有設備問題。


    所以鄉裏各村的農機如果出了大問題,通常會送到縣裏,這裏能幹的就是搞一些小物件,甚至都到了要搶鐵匠鋪生意的地步了。


    所以對於李龍要做的這個東西,王師傅隻會去想著自己能收多少外快,不會去管合作——他不幹農活很多年了,對於這玩意兒是否有市場,根本就沒有判斷,也不會想著去判斷。


    李龍照著自己的想法描述了一下,那王師傅算了算說道:


    “你說的這個好開,主要就是焊接,配件就彈簧不太好弄,不過三五個我這裏還是能弄的,算算材料費,工費……一個你給三塊……三塊五毛錢吧。”


    一個點播器上的鐵加起來也就一公斤,這時候要按料費來算,一塊五毛錢到兩塊錢,他收一塊一塊五的工錢,李龍覺得還行吧。


    畢竟這算是半壟斷的,別地方也隻有找鐵鐵匠鋪去做,還不一定能做出來。


    “啥時候能拿?”李龍一邊掏錢一邊問道。


    見李龍要付現錢,王師傅變得熱情了不少,他笑著說道:


    “你要急用,明天就能來拿。先給十塊吧。”


    李龍倒也不怕他不講信用,這時候這樣的還是比較少的。或者說,李龍一直到後世,在本鄉本村裏,見過的在那些短視頻裏見過的農村的一些奇葩事都非常的少。


    什麽不養父母的,吃絕戶的,往漁塘裏灑藥的,搶收別人的經濟作物比如水果、藥材之類的。


    見過最鬧劇的一場,也不過就是在村裏土地實施滴灌,土地承包費火箭式上漲,然後兄弟兩個爭搶著種父母土地的一次,還是被隊長和幾個老村民代表給按住了。


    隻此一次。其他的李龍再沒聽過什麽比較奇葩的。總的來說,村裏的人,道德水平還是不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羈中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羈中馬並收藏重生八一漁獵西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