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澤堂中醫診所。


    上午的情況幾乎如陳瑾所願,賀敬鬆的病人並不多,而且都是看完一個過十幾分鍾才來另一個。


    劉寧寧抓完一個病人的中藥還能歇會兒,完全有足夠的時間往來於藥房和煎藥區之間,抓藥煎藥兩不誤。


    十一點以後,由於天太熱,就不再有病人來了,賀敬鬆一上午也就看了7個病人。


    十一點半左右,他讓劉寧寧將西瓜切開,自己吃了兩片後,就拿著手機鑰匙開車走了。


    “陳瑾,中午吃什麽?”


    上午的最後一份中藥也開始熬了,劉寧寧調好武火和文火的時間後,就隻需要坐等它熬好,再包裝就行了。


    陳瑾將手裏的那片西瓜吃完後,才說道:“嗯,要不到欣怡快餐店打兩個菜回來?”


    “你中午不回去休息啊?”劉寧寧問道。


    “不回去了,晚點可能李雪蘭過來艾灸。她如果不來,我就在理療室裏休息。”陳瑾說道,“你想吃什麽?我出去買。”


    “那給我打一份木須肉吧,一個饅頭,一份紫菜蛋花湯。”劉寧寧說道。


    “好!”陳瑾脫了白大褂拿了手機就出去了。


    沒多久她就捎著飯菜回來了。把劉寧寧的放到藥房櫃台上,她自己的提回了二診室。


    欣怡快餐店的飯菜很親民,樣式很多,味道不錯,價格便宜,很適合不想做飯的小市民,以及普通收入的上班族。


    陳瑾給自己買了一份麻婆豆腐和一份米飯。


    天熱沒什麽胃口,麻婆豆腐口感嫩滑味道偏重而微辣,既便宜又下飯。


    不到十分鍾陳瑾就吃飽了,喝了些水,就開始做李雪蘭臍灸所用到的麵碗。


    李雪蘭是一個在附近上班的青年女性,二十六七歲。第一次來仁澤堂隻是路過,看到這家新開沒多久的中醫館就好奇地進來看看。


    當時是中午十二點半左右,診所裏隻有陳瑾和劉寧寧兩個人。劉寧寧在煎藥,陳瑾閑著,李雪蘭就走到二診室裏谘詢了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診所都有什麽理療項目。


    見陳瑾雖然年輕,講起中醫知識來通俗易懂,又很有耐心,李雪蘭就提出要調理一下月經不調的問題。


    李雪蘭平時很忙,工作日要上班,周末不上班,住址離這兒又挺遠的,所以沒什麽合適的時間來這兒看病治病。


    陳瑾了解她的情況後,給她推薦了臍灸,讓她每周抽兩個中午過來,完全不影響工作和休息時間。而且,治療過程中還能睡一個午覺,下午精神更飽滿。


    李雪蘭有些心動,就向陳瑾谘詢了關於臍灸的功效作用和主治病症等問題,之後才決定每周二和周五的中午過來臍灸。


    幾分鍾後,陳瑾就將臍灸用的麵碗做好了。隨後開始製作艾灸用的艾柱。


    臍灸用的是質量中等偏上的青艾絨。


    太好太細的陳艾絨捏成艾柱比較蓬鬆,燒得快,容易燙,火候太旺效果反而不好。


    質量太次的艾絨雜質多,煙霧大,氣味嗆人,也不合適。


    要做得專業,從材料上就得精挑細選。


    陳瑾從大二開始接觸艾絨和艾條,在許承躍和孔仁傑師兄的影響下,對甄別艾絨的質量和選取合適的艾絨頗有經驗。


    捏艾柱也有講究,左右手拇指食指對搓,一般捏成一個正三棱錐體,四個麵一樣,每個麵都是正三角形,不管哪一麵朝下都能放穩,並且保證有一個尖端朝上。


    在濟城市中醫實習的時候,針灸二科的帶教醫師教實習生做艾柱時使用了一個比拇指稍微大點的圓錐體模具,隻要把艾絨往裏塞,用棍子往裏擠壓,就能做出大小形狀統一的圓錐形艾柱。


    但是有一點是陳瑾不喜歡的,那就是塞艾絨的時候需要往裏麵加水,隻有加了水再用棍子擠壓,做出來的艾柱才比較結實,燒得慢。


    艾乃純陽之性,幹燥的艾絨被水濕潤後再晾幹,效果自然是要打折扣的。


    但用模具而不加水,做出來的艾柱又不夠結實,很容易散。


    所以還是用指力捏出來的艾柱比較稱心如意。


    自己捏艾柱還有一個好處,可以通過艾柱的大小和緊實程度控製艾灸時間。


    一般艾灸壯數(燒完一個艾柱為一壯)多為奇數,三壯、五壯、七壯等。


    當然也有不拘泥於奇偶的,如古書上三百壯、五百壯,隻是一個大約的數。數量太多就沒必要數了,數量少的就按奇數來灸。


    一次臍灸治療時間在1.5-2小時之間,時間短了效果會打折扣。


    但李雪蘭每天中午12點下班,匆忙吃完飯,走過來10分鍾左右,再休息10分鍾左右,下午1:50左右就得結束治療趕回單位上班,隻有80分鍾左右的時間治療。


    陳瑾就需要保證在75分鍾裏剛剛燒完三壯或五壯,然後溫度比較適合的餘熱保持三四分鍾(時間充裕的話可以適當延長),收尾清理工作一兩分鍾,整個過程剛好80分鍾。


    陳瑾選擇製作每個能燒25分鍾左右的較大艾柱。


    如何能讓一個艾柱剛好燒25分鍾,那就得從艾絨的質地、量和捏成艾柱的緊實度來調控。


    對此,陳瑾是熟能生巧,做起來毫無難度。幾分鍾後,三個大艾柱就做好了。


    看看時間,才十二點零三分,陳瑾打算閉目養神片刻。


    快到十二點半的時候,李雪蘭才緩緩來到仁澤堂。


    她中等身材,容顏姣好,淡妝施麵,紮著丸子頭,上身穿一件淺綠色的燈籠袖印花絲質襯衫,搭著一條白色百褶長裙,配一雙白色坡跟涼鞋。


    這是李雪蘭的第5次治療,上一次是上周二。上周五剛好是在例假期間,沒來。


    “吃完午飯多久了?”陳瑾習慣性地問道。


    針灸既不能空腹也不能在剛吃完飯後。


    如果剛好吃過飯,最好間隔半小時左右,給脾胃足夠消化食物的時間,否則要麽影響消化,要麽影響針灸療效。


    李雪蘭時間緊迫,為了爭取更多治療時間,陳瑾要求她午飯後至少20分鍾才開始艾灸。


    “十二點零三分就吃完了,今天自帶的飯。”李雪蘭說道。


    “好,那準備好開始臍灸吧!”陳瑾帶著她到了理療室裏。


    李雪蘭和往常一樣選擇了西側靠牆的那張理療床,中午沒其他病人,她也沒拉上簾子,躺在理療床上,掀起上衣,把百褶裙的鬆緊帶往下退了退,露出了肚臍。


    陳瑾熟練地在李雪蘭腹部蓋了一塊有個小洞的白色毛巾,小洞正好將肚臍露出來。


    隨後將麵碗放在她的肚臍上,麵碗底座的小洞與肚臍眼對齊,填上月經不調專用的臍灸藥粉,放上艾柱,點燃,打開排煙扇……


    李雪蘭看了看時間就將手機放在旁邊,閉目休息。


    陳瑾則在旁邊守候,以防她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一個翻身,艾柱跌落引發什麽事故。


    實習期間意外出現的灸感同步感應,讓陳瑾能夠感覺到李雪蘭身上的灸感。


    四五分鍾後,李雪蘭的肚臍下才微微出現一點溫熱。


    坐在她旁邊的陳瑾肚臍處也出現了這種微弱的溫熱感。


    經過幾次臍灸,她發現這溫熱感出現的時間一次比一次快。


    李雪蘭第一次臍灸的時候差不多十五分鍾肚臍處才感覺到溫熱,陳瑾也是十五分鍾左右肚臍處出現溫熱感。


    陳瑾靜靜地體會著灸感,以及李雪蘭身上的一些其他變化。


    又過了五六分鍾,陳瑾的整個小肚子都開始溫熱起來。


    “看來她的寒氣沒那麽重了。這次來例假肯定排出不少血塊,晚點問問她。”陳瑾心裏想著。


    之前做的四次臍灸,前兩次溫熱感一直停留在肚臍周圍。第三次做了一個小時左右小肚子才開始出現溫熱感。第四次做了三十多分鍾才出現,這一次居然才十分鍾左右就出現了。


    又過了十幾分鍾,陳瑾點上第二個艾柱沒多久,忽然感覺到腰部發涼。


    “腰部又開始排寒氣了……”


    陳瑾心裏有一點點憂慮。


    以前她給人做艾灸,隻能感覺到對方身上的灸感變化,能準確說出對方身上由於艾灸出現的溫熱感(灸感)傳到哪兒了。


    可最近除了能感知對方灸感傳導變化外,連艾灸過程中對方的其他症狀也能感受到,這不由得讓她有些擔心——是不是病氣入體?


    病氣入體,或者說病氣傳導,這些詞對於針灸科醫師並不陌生。


    陳瑾在市中醫針灸一科實習的時候,針灸一科的主任每次給病人紮完針都會甩一甩手。


    大四的時候在省中醫東院針灸科跟診,也見過帶教老師有紮完針甩手的習慣。


    和許承躍關係很好的宋沁陽師兄,給人紮完針則有彈一彈手指的習慣。


    無論是甩甩手還是彈彈手指,其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防止紮針過程中患者的病氣通過針灸針沿著持針的手傳導到自己身上。


    所以這些動作又稱為“甩病氣”“彈病氣”。


    看似挺迷信挺可笑的,沒什麽科學依據,但信奉者不乏其人。


    如果給病人紮個針,病氣就有可能傳導至醫者身上,那艾灸是不是也可能傳導病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中醫好年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洞庭賒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洞庭賒月並收藏這個中醫好年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