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若霜接著回答了朱佑樘的疑問,隻聽她慢條斯理的道:“但凡新的朝代剛成立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吸取前朝的教訓,解決前朝留下的問題,什麽清理舊權貴重新分配土地、打擊功臣和地主防止利益集團坐大等等。
經過一番整頓,新國家甩掉以前的亡國包袱,完全可以輕裝上陣。
而且為了讓國家長治久安,開國君臣們往往不怎麽折騰,基本以休養生息為主,那些大工程大項目都廢掉,讓老百姓們回家務農。
皇帝和功臣們又是從底層起來的,天生具有艱苦樸素的性格,吃的用的也都很簡樸卻不覺得寒磣,反而認為是努力奮鬥的成果,至於驕奢淫逸的生活那更是他們大大避免的。
這樣一來,國家的花銷就少了嘛。
除了給官員發工資,給有爵位的功臣賞賜財物,朝廷也沒什麽可以花錢的地方。
每年收來的賦稅,大部分可以存起來,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再取出來。
而建立王朝的戰爭,又把以前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都清理一遍,讓農民脫離大地主的約束,可以做一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自給自足的農民。
用我的話來說,這就叫施行仁政。
同時也能擴大稅基。
如果說舊王朝的納稅人口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那麽新王朝的納稅人口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這不就是財政收入翻倍嘛。
所以新的朝代往往是這樣的:
納稅人口多,讓國家的財政收入特別豐厚,需要花錢的地方少,財政收入可以積累下來。
一個新成立的朝代,隻要不亂折騰,兩代人的時候就能達到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便是這麽來的。
但是一百年之後,麻煩就來了。
既然是受命於天的合法國家,那麽各地農民受了洪澇災害,總要組織人手帶著糧食賑濟災民吧?
黃河改道、大運河淤泥堆積,得修整河道保證水路暢通吧?
雖然農業是靠天吃飯,可要是能把河水引過來灌溉農田,增加糧食產量,國家沒有理由不做吧,就算想偷懶咱們老百姓也不答應。
國家周圍有數十個鄰居,不可能都是笑嗬嗬的,總有一些惦記你家財產的蠻夷,國家得派軍隊駐紮邊境吧,說不定三天兩頭就得打一仗。
好,說到打仗了。
軍隊的武器裝備,需要銅鐵打造,費用貴的要死。每次出征要準備幾十萬人的糧食,能把各地糧倉都搬空了。打仗總是有犧牲的,撫恤又是一大筆錢。那些立功的將士們,也得加官進爵吧。
一旦加官進爵的人數多了,意味著國家官員隊伍的膨脹,可能達到開國初年的好幾倍。
跟你說了這麽多,你發現了吧,這些都是要花錢的。
不管賑災、修河道或者打仗,每一項都是巨大的開支,隨便拉出一個來,就夠國家喝一壺的。
要是三個項目一起來,簡直是亡國的征兆,除了漢唐等有數的幾個朝代,其他基本扛不過去,隻能王朝覆滅。
如果和開國初年一樣,依然有百分之七十的自給自足的農民做稅基,那麽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湊合,這些亡國的危機來了也能勉強扛過去。
可問題是,隨著國家走向太平盛世,稅基卻在日漸縮小。
也就是說,國家越來越收不到錢了。
按道理說不至於啊,天下太平肯定是越來越富裕,怎麽可能收不到錢呢。但是華夏的曆史告訴我們:社會財富和國家財政,完全是兩碼事。
為什麽這樣了,原因隻有一個,吸血鬼越來越多了。他們剝削百姓,並且占有了大量的財富,最最關鍵的是,他們通過各種手段,避免向朝廷向國家交稅,那麽朝廷沒有錢用,又收不上來稅怎麽辦?就隻能不斷地提高稅收,而這些稅收毫無例外的全部壓到了普通老百姓的頭上,導致他們越來越窮,最終吃不上飯,走投無路之下,隻能扯旗造反,喊出了那句華夏曆史上最最氣壯山河的聲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走到這一步,這個王朝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徹底的沒救了,直到滅亡。
而這些吸血鬼到底是哪些人呢?
隨著開國君臣坐穩江山,他們的子孫後代必然會接過上一代的班,成為江山的新主人,而且每個家族的每代人不會隻生一個吧,肯定是生的越多越好嘛。
那麽這個利益集團,必然是無限膨脹的。
千萬不要說開國皇帝殺功臣什麽的,血腥殺戮隻能解決一時半會的問題,等到老皇帝駕崩,新權貴依然會迎頭趕上。
就算殺盡天下權貴又能怎樣,隻要權力的寶座在那裏,就會有無數人前赴後繼想坐上去,過把癮就死也算。
哪怕是秦始皇,哪怕你是漢武帝,哪怕你是唐太宗,他們都沒有擋住這個曆史的周期律。
除了上層權貴,國家還有上至宰相下至村長的各級官員,他們用一代人的時間取得優勢地位,留給下一代人的資源就很豐厚了。
而且官員的更新換代特別快,如果說皇家和權貴是以“代”來計算的話,那官員就是以“年”來計算的。
別看這些官員的體積小,但加起來就是龐然大物。
你覺得,皇族、權貴和官員有了優勢資源,會做什麽呢?
當然是多吃多占嘛。
有好處不撈是王八蛋,普通人尚且想要多撈些好處,更別說這群人了。
如果把國家財政比作一條河,那麽這些人就是一座座堤壩,每人截留一點,河裏的水就少一點。
原本洶湧澎湃的大河,流到大海邊的時候,隻剩下一條小溪了。
這就是每個朝代後期的財政收入。
而且國家晚期必然伴隨著製度老化,控製力削弱等老年病,苛捐雜稅讓老百姓們受不了,不是跑到山裏當匪,就是到大地主家裏做佃農,這樣交稅的人就更少了,交稅的人更少,收的錢便少了,收錢少了,隻能增加稅收,增加稅收導致交稅的百姓更少,這樣惡性循環之下,最終會壓榨的百姓受不了,隻好被逼造反。
也就是說,在國家財政上占便宜的人多了,導致稅基反而縮小到極點。
開國初年有百分之七十的納稅人口,這個時候差不多又回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這百分之三十的納稅人口還是窮的要死的苦哈哈。
你想想,就靠著這百分之三十的人口,而且還是窮光蛋納稅,那怎麽可能夠嘛。
一個國家走到這個時候,那就是財政支出超過稅收的時候。
我仔細研究了咱們華夏曆史,從漢朝到元朝,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跳出這個坑。
而這個坑也就是曆史周期律,所謂的王朝三百年輪回的根本原因。
而曆史周期律講到這裏就差不多了,你也可以仔細的思考我說的這些話,看我說的這些話有沒有道理,能不能給你以啟發,作為你以後的參考。”
聽完了冷若霜講的這些話,朱佑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隻見他眉頭緊鎖,一副憂思深重的模樣。
過了良久良久,朱佑樘才從這份憂思中緩過神來,他問冷若霜:“那嫂嫂有什麽好辦法避免這種曆史周期律,讓咱們大明逃過這三百年的輪回嗎?”
冷若霜搖了搖頭,“既然是曆史的周期律,那便沒有人能打破的了,縱然你如何偉大,縱然你是千古一帝,也逃不過這個曆史規律,就像人會死一樣,王朝也會死,秦始皇當初掌握天下權利,生殺予奪,予取予求,妄想長生不老,但是縱然他擁有無上的權利,也終究難逃一死,他會死,他的王朝也會死,這就是自然規律的威力,沒有誰能逃得過。”
經過一番整頓,新國家甩掉以前的亡國包袱,完全可以輕裝上陣。
而且為了讓國家長治久安,開國君臣們往往不怎麽折騰,基本以休養生息為主,那些大工程大項目都廢掉,讓老百姓們回家務農。
皇帝和功臣們又是從底層起來的,天生具有艱苦樸素的性格,吃的用的也都很簡樸卻不覺得寒磣,反而認為是努力奮鬥的成果,至於驕奢淫逸的生活那更是他們大大避免的。
這樣一來,國家的花銷就少了嘛。
除了給官員發工資,給有爵位的功臣賞賜財物,朝廷也沒什麽可以花錢的地方。
每年收來的賦稅,大部分可以存起來,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再取出來。
而建立王朝的戰爭,又把以前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都清理一遍,讓農民脫離大地主的約束,可以做一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自給自足的農民。
用我的話來說,這就叫施行仁政。
同時也能擴大稅基。
如果說舊王朝的納稅人口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那麽新王朝的納稅人口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這不就是財政收入翻倍嘛。
所以新的朝代往往是這樣的:
納稅人口多,讓國家的財政收入特別豐厚,需要花錢的地方少,財政收入可以積累下來。
一個新成立的朝代,隻要不亂折騰,兩代人的時候就能達到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便是這麽來的。
但是一百年之後,麻煩就來了。
既然是受命於天的合法國家,那麽各地農民受了洪澇災害,總要組織人手帶著糧食賑濟災民吧?
黃河改道、大運河淤泥堆積,得修整河道保證水路暢通吧?
雖然農業是靠天吃飯,可要是能把河水引過來灌溉農田,增加糧食產量,國家沒有理由不做吧,就算想偷懶咱們老百姓也不答應。
國家周圍有數十個鄰居,不可能都是笑嗬嗬的,總有一些惦記你家財產的蠻夷,國家得派軍隊駐紮邊境吧,說不定三天兩頭就得打一仗。
好,說到打仗了。
軍隊的武器裝備,需要銅鐵打造,費用貴的要死。每次出征要準備幾十萬人的糧食,能把各地糧倉都搬空了。打仗總是有犧牲的,撫恤又是一大筆錢。那些立功的將士們,也得加官進爵吧。
一旦加官進爵的人數多了,意味著國家官員隊伍的膨脹,可能達到開國初年的好幾倍。
跟你說了這麽多,你發現了吧,這些都是要花錢的。
不管賑災、修河道或者打仗,每一項都是巨大的開支,隨便拉出一個來,就夠國家喝一壺的。
要是三個項目一起來,簡直是亡國的征兆,除了漢唐等有數的幾個朝代,其他基本扛不過去,隻能王朝覆滅。
如果和開國初年一樣,依然有百分之七十的自給自足的農民做稅基,那麽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湊合,這些亡國的危機來了也能勉強扛過去。
可問題是,隨著國家走向太平盛世,稅基卻在日漸縮小。
也就是說,國家越來越收不到錢了。
按道理說不至於啊,天下太平肯定是越來越富裕,怎麽可能收不到錢呢。但是華夏的曆史告訴我們:社會財富和國家財政,完全是兩碼事。
為什麽這樣了,原因隻有一個,吸血鬼越來越多了。他們剝削百姓,並且占有了大量的財富,最最關鍵的是,他們通過各種手段,避免向朝廷向國家交稅,那麽朝廷沒有錢用,又收不上來稅怎麽辦?就隻能不斷地提高稅收,而這些稅收毫無例外的全部壓到了普通老百姓的頭上,導致他們越來越窮,最終吃不上飯,走投無路之下,隻能扯旗造反,喊出了那句華夏曆史上最最氣壯山河的聲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走到這一步,這個王朝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徹底的沒救了,直到滅亡。
而這些吸血鬼到底是哪些人呢?
隨著開國君臣坐穩江山,他們的子孫後代必然會接過上一代的班,成為江山的新主人,而且每個家族的每代人不會隻生一個吧,肯定是生的越多越好嘛。
那麽這個利益集團,必然是無限膨脹的。
千萬不要說開國皇帝殺功臣什麽的,血腥殺戮隻能解決一時半會的問題,等到老皇帝駕崩,新權貴依然會迎頭趕上。
就算殺盡天下權貴又能怎樣,隻要權力的寶座在那裏,就會有無數人前赴後繼想坐上去,過把癮就死也算。
哪怕是秦始皇,哪怕你是漢武帝,哪怕你是唐太宗,他們都沒有擋住這個曆史的周期律。
除了上層權貴,國家還有上至宰相下至村長的各級官員,他們用一代人的時間取得優勢地位,留給下一代人的資源就很豐厚了。
而且官員的更新換代特別快,如果說皇家和權貴是以“代”來計算的話,那官員就是以“年”來計算的。
別看這些官員的體積小,但加起來就是龐然大物。
你覺得,皇族、權貴和官員有了優勢資源,會做什麽呢?
當然是多吃多占嘛。
有好處不撈是王八蛋,普通人尚且想要多撈些好處,更別說這群人了。
如果把國家財政比作一條河,那麽這些人就是一座座堤壩,每人截留一點,河裏的水就少一點。
原本洶湧澎湃的大河,流到大海邊的時候,隻剩下一條小溪了。
這就是每個朝代後期的財政收入。
而且國家晚期必然伴隨著製度老化,控製力削弱等老年病,苛捐雜稅讓老百姓們受不了,不是跑到山裏當匪,就是到大地主家裏做佃農,這樣交稅的人就更少了,交稅的人更少,收的錢便少了,收錢少了,隻能增加稅收,增加稅收導致交稅的百姓更少,這樣惡性循環之下,最終會壓榨的百姓受不了,隻好被逼造反。
也就是說,在國家財政上占便宜的人多了,導致稅基反而縮小到極點。
開國初年有百分之七十的納稅人口,這個時候差不多又回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這百分之三十的納稅人口還是窮的要死的苦哈哈。
你想想,就靠著這百分之三十的人口,而且還是窮光蛋納稅,那怎麽可能夠嘛。
一個國家走到這個時候,那就是財政支出超過稅收的時候。
我仔細研究了咱們華夏曆史,從漢朝到元朝,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跳出這個坑。
而這個坑也就是曆史周期律,所謂的王朝三百年輪回的根本原因。
而曆史周期律講到這裏就差不多了,你也可以仔細的思考我說的這些話,看我說的這些話有沒有道理,能不能給你以啟發,作為你以後的參考。”
聽完了冷若霜講的這些話,朱佑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隻見他眉頭緊鎖,一副憂思深重的模樣。
過了良久良久,朱佑樘才從這份憂思中緩過神來,他問冷若霜:“那嫂嫂有什麽好辦法避免這種曆史周期律,讓咱們大明逃過這三百年的輪回嗎?”
冷若霜搖了搖頭,“既然是曆史的周期律,那便沒有人能打破的了,縱然你如何偉大,縱然你是千古一帝,也逃不過這個曆史規律,就像人會死一樣,王朝也會死,秦始皇當初掌握天下權利,生殺予奪,予取予求,妄想長生不老,但是縱然他擁有無上的權利,也終究難逃一死,他會死,他的王朝也會死,這就是自然規律的威力,沒有誰能逃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