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個大醉的陸遠再睜開眼,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天的正晌午時,扶著額頭坐起,陸遠不由感慨。


    “純糧食酒是好啊。”


    頭很沉,但絲毫不痛,可見揮發的很徹底。


    “來人!”


    陸遠低喝一聲,緊閉的房門立刻推開,兩名年輕的酒樓小廝走了進來,進則立拜。


    “小人參見僉事大人。”


    “備水,本官更衣。”


    “是。”


    洗漱整齊的陸遠走出酒樓,管事殷切的上前來問:“大人是要去衙門嗎?小人遣車送您。”


    “不用了,本官自己走走。”


    因為沒穿官服,所以陸遠並不打算乘車,加上喝了一夜大酒,也有心走走透透酒勁。


    辨別好按察使司衙門的方向,陸遠一頭紮進了這繁榮的杭州市井。


    大街上的遊人很多,除了遊街串巷便是相聚在一個個街頭賣藝的手藝人那圍觀,陸遠走著,發現有一處聚集了很多人,也是從眾心作祟湊了過去,擠進人群看了個真著。


    賣身葬父。


    似賣身葬父這種事陸遠見過很多次了,不說前世的影視節目,就這一世在淳安也見到過,可這一次倒是讓陸遠開了眼界。


    因為賣身的不是如花似玉的姑娘,而是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


    額。


    哪有大老爺們賣身的道理。


    想來這漢子應該是不會寫字,所以麵前並沒有鋪什麽寫滿原委的布,僅僅隻是胸前掛了一塊牌子,上麵僅僅寫著‘貳拾兩’這麽三個字。


    這應該就是賣身的價碼了。


    “這世道,連一個大丈夫都逼到賣身了,唉。”


    “二十兩,他倒是敢開口啊。”


    “有手有腳、身強體健,幹什麽不行,學個小娘們那般賣身,騙錢的吧。”


    “看他這五大三粗的塊頭,誰敢買回家去,怕是萬一哪日起了歹心,再謀了東家的命財。”


    “謀了命財倒是不怕,就怕回了家,再怕東家頭冷送兩頂帽子戴戴。”


    “哈哈哈哈。”


    圍觀的人群有人笑話、有人感慨、有人戲謔,但沒有一人願意出錢贖下。


    陸遠非是好事,而是有些困惑,因此走上前去,居高臨下的看著男人問道。


    “為何賣身?”


    “求財葬父。”


    “家中無地?”


    男人抬起頭,語氣中滿是憤怒:“家中田地被人占了去,無地可葬,故求銀子買下尺寸之地,再為家父打一棺木。”


    “既然是被人強占了去,為何不報官。”


    男人答道:“地是被村裏豪紳占去的,官府不管,隻讓我去找宗家。”


    官府不管鄉村,這倒是不奇怪,皇權不下鄉,這年頭是有鄉約存在的。


    所謂鄉約,相當於自治權了。


    陸遠又問道:“緣何會被強占了去?”


    “今夏大水,家被大水衝了去,沒了田契證明不得地屬,那豪紳就強言地是他家的,強取豪奪。”


    “看你長得五大三粗頗有勇力,就這麽生受?”陸遠質問道:“官府不管,爾不會自取嗎?”


    男子抬起頭望向陸遠,嘴唇微動,最後還是頹然垂首。


    “那人家下人護院眾多,在下不是對手。”


    “沒看出來,你倒還是個孝順的人。”


    陸遠歎出口氣,這男人若是敢興匹夫之怒,搶了田地的那家家丁下人又有何用?


    左右無非是魚死網破、同歸於盡罷了。


    可男子卻選擇了生生忍下,來到杭州城內賣身葬父,思來也是為了自家老爹能夠早日入土為安。


    正考慮著要不要幫上一把,人群外一片嘈雜聲響起,緊跟著便是幾名衙差捕快擠了進來,對著男子喝罵。


    “大膽刁民,竟然敢把屍身拉到大街上,侮辱大罪你可吃待的起。”


    “小民不敢。”男人趕忙言道:“隻恐無人會信罷了。”


    “行了不聽你廢話,抓緊出城去。”


    衙差捂著鼻子,一臉的嫌惡:“我杭州吏域清明,你在這大街上賣身葬父,四處宣揚,白白給我杭州抹了黑。”


    男人下意識辯解道:“小民說的都是事實,何來抹黑一說。”


    “嘿。”衙差拎起手中的短棍:“還敢頂嘴,看打。”


    說罷就要一棍砸在男人身上,被陸遠一聲喝住。


    “住手!”


    棍子懸在了半空,衙差扭頭看向陸遠,麵色從陰冷變為平淡。


    “你是何人,敢管衙門的事?”


    眼見陸遠一身華服,氣質又非常人,衙差也不敢厲聲喝罵,畢竟杭州是省城,達官顯貴的也是不少,萬一碰上一個都是麻煩。


    陸遠自然不會跟這種人擺明車馬,更不會大庭廣眾之下暴露身份,因此也不多言,隻是自袍袖中取出一錠官銀扔給男人。


    “算是本、本公子今日善心發了,贈伱一錠銀子,且帶著你父親出城安葬吧。”


    男人大喜,接過銀子向陸遠叩首:“小人劉三田叩謝恩公,求恩公賜下名諱,好讓小人葬父後尋到恩公處報恩。”


    “名諱就不用了,恩也不用你報,日後有緣重逢再說吧。”


    陸遠說完轉身便走,那幾名衙差也沒敢阻攔,畢竟出手就是足份的官銀,值此便闡明了身份。


    官家的人,要不然也是和官家關係親近的人,不是他們這些個衙差能招惹的。


    因此,也不敢惦記劉三田獲贈的銀子。


    而遇到這麽一件事,陸遠也沒有心情繼續在杭州城內閑逛,索性直奔臬司衙門,報了名諱,門房趕忙請進。


    “下吏帶堂官去公事房。”


    “臬台可在衙門?”


    “一早去了藩司衙門,聽說台州出了點事。”


    “那胡副使呢?”


    臬司衙門兩個主官,一把手是按察使馬坤,二把手則是按察副使胡榮。


    既然一把手主官不在,陸遠自然要問胡榮。


    門房忙言道:“胡臬台在。”


    “帶本官去胡副使那。”


    這裏兩人的稱呼有不同,門房呼胡榮為胡臬台,而陸遠則呼胡副使,不是陸遠不尊重胡榮,而是因為兩人的身份不同,這稱謂自然不同。


    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不一樣,布政使司中的左右布政使都是正三品,雖然左布政使權力更大,但品軼是一樣的,都是布政使司的主官,因此左右布政使都能稱作蕃台。


    而按察使是正三品,至於二把手的按察副使品軼隻有正四品,和正三品的按察使壓根不平級,職責也是僅僅作為按察使的屬官,和陸遠這種正五品的僉事性質是一樣的,職屬屬官,故而臬司衙門隻有一個臬台,那就是馬坤,陸遠若是亂喊,那就得罪了一把手。


    因此陸遠稱其副使,而門房小吏沒有品軼,正使副使的在他口中那就都是臬台,不敢亂喊,生怕哪天讓胡榮聽到遭了責罰。


    這種小錯誤可不能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煌華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煌華夏並收藏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