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大將也都站了起來,齊聲說道。


    “陛下英明。”


    李自成朝大家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坐下。


    李自成看向田見秀,向他問道。


    “玉峰哥,你對咱接下來對農民和地主、官紳實施的政策有沒有什麽想法?”


    田見秀答道。


    “陛下,臣以為咱大順應該立刻廢除‘追贓助餉’的政策。”


    “除了極個別罪大惡極的地主和官紳需要懲治和沒收財產之外。”


    “咱大順要承認絕大多數的地主、官紳的地位,保護他們的財產。”


    “這樣才可以拉攏他們,讓他們和咱大順一條心。”


    袁宗第聽到這裏,搖了搖頭。


    “玉峰,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靠‘追贓助餉’,咱大順軍隊的軍餉、糧餉從哪裏來?”


    田見秀看向袁宗第說道。


    “咱大順從京城得到了七千多萬兩白銀,靠這些銀子,哪怕再多的部隊,咱大順也能堅持好幾年。”


    “至於糧食,咱可以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農民交少量的糧食。”


    袁宗第追問田見秀道。


    “近年來連年天災,農民即使上交全部的糧食,也還不夠咱大順軍吃,更別說隻交少量的糧食了。”


    糧食問題確實是個大難題,軍隊吃不飽飯,哪來的戰鬥力。


    可是天下百姓皆苦,如果從百姓那裏要不來糧食,又不能從地主和官紳那裏劫掠糧食,軍隊的糧餉該如何解決?


    這時,李自成替田見秀回答了袁宗第的問題。


    “糧食的問題,朕可以解決。”


    四名大將一聽,吃驚地望向李自成,不知道李自成有什麽好辦法。


    李自成故作神秘的一笑。


    “不知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土豆、紅薯。”


    袁宗第、劉芳亮、郝搖旗互相看看,搖了搖頭。


    田見秀說道。


    “陛下,臣曾聽聞過,這些作物在廣東和福建有少量種植,據說產量很高。”


    李自成有些吃驚,沒想到田見秀居然也了解這些,他接著說道。


    “玉峰哥說的沒錯,土豆、紅薯這兩種作物,每種作物每畝地的產量都在數千斤,遠遠超過了平時種植的五穀產量。”


    “另外,這兩種作物極為耐寒、耐旱,即使在現在的大災之年,種植這兩樣作物,產量應該也會不少。”


    眾人聽了都是一驚,田見秀隻是聽說過這兩種作物產量高,但是沒想到有這麽高,聽完也是一驚。


    袁宗第開口問道。


    “陛下,既然這兩種作物產量這麽高,為什麽明朝沒有推廣種植呢?”


    李自成搖了搖頭。


    “明朝官員向百姓收糧食又不收土豆、紅薯這些,百姓種了這些作物,除了自己吃飽外,還是交不上稅,沒法活下去。”


    “另外,全國的土地都集中在明朝宗室、大地主和大官紳的手裏,他們坐享其成就能衣食無憂,怎麽可能會冒著風險改種其他的作物。”


    袁宗第點了點頭。


    田見秀對李自成說道。


    “陛下,既然這兩種作物這麽厲害,臣建議立刻在長沙推廣。”


    李自成點了點頭。


    “朕會後會傳旨,第一,即刻廢除‘追贓助餉’政策,張榜安撫長沙的地主、官紳,保護他們的土地和財產安全,任何人不得搜刮。”


    “第二,玉峰哥由你負責從南方找來土豆、紅薯的種子,立刻向農民推廣種植,另外,你帶領手下的將士,全部下到田裏幫助農民一起種植這些作物。”


    田見秀立刻回答道。


    “臣遵旨。”


    土豆和紅薯都是原產於美洲的作物,具有耐寒、耐旱、產量大等優點,於明朝末年期間傳入中國。


    由於沒有得到官方的支持,並沒有在全國推廣種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明朝末年的災荒。


    而到了清朝,滿清提升了對這些作物的認識,使得這兩種作物得到了推廣種植。


    一下解決了百姓的吃飯問題,使得滿清人口快速發展,進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說完農民和地主、官紳的政策問題,李自成又看向郝搖旗和劉芳亮道。


    “搖旗和明遠,朕有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們。”


    “趁現在滿清韃子鬆懈,南方明朝朝廷局勢不穩的時候,朕要你們帶領本部兵馬,以最快的速度分頭占領湖南的嶽州(今嶽陽)、衡州(今衡陽)、郴州、永州、寶慶(今邵陽)、辰州(今懷化)、澧州、常德等州縣。”


    郝搖旗和劉芳亮一起答道。


    “臣遵旨。”


    李自成繼續說道。


    “等咱大順軍占領整個湖南之後,由玉峰哥將我大順新的農民和地主、官紳政策推廣到湖南全省。”


    田見秀站起來答道。


    “臣遵旨。”


    李自成又看向袁宗第。


    “漢舉,朕要把一件關係到大順全軍命運的事交於你去辦。”


    袁宗第聽了立刻嚴肅了起來,看向了李自成。


    李自成接著說道。


    “朕命你即刻建立槍炮製造局,要不惜一切代價去廣東找來葡萄牙槍炮工匠,讓他們來協助製造咱大順的鳥銃和紅夷大炮。”


    “咱部隊裏繳獲的明朝官兵的三眼銃該換一換了。”


    “漢舉,你負責監督鳥銃和紅夷大炮監製,務必盡快製造出射程遠、殺傷力大又穩定鳥銃和紅夷大炮。”


    “等製作成功之後,要立刻培養兵士進行生產,務必在短時間內,使咱的大順軍的火力超過滿清韃子的軍隊。”


    袁宗第拱手施禮道。


    “臣遵旨。”


    鳥銃是明朝時期對火繩槍的一種稱呼,由嘉靖年間傳入中國。


    鳥銃的火力要比三眼銃強很多,曾經在戚家軍中,步兵火器全部使用鳥銃。


    不過由於鳥銃的的造價(約3-5兩白銀)遠高於三眼銃(約7錢銀子),因此在財政匱乏的明末,明朝官兵普遍裝備的還是三眼銃。


    另外,紅夷大炮也於明朝後期傳入中國。


    紅夷大炮曾是明朝官兵防備滿清入侵的利器,曾經在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中給滿洲八旗軍造成了重大傷亡。


    不過由於後期滿清在戰爭中俘虜了明朝的造炮工匠。


    滿清極為重視這些人才,驅使他們為滿清製作出了大量的紅夷大炮。


    再加上明朝末年官員貪腐嚴重,以及朱由檢胡亂指揮軍隊,明朝官兵在火力上逐漸劣於滿清,在遼東戰事上節節失利。


    李自成來自後世的記憶深知,火器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他站了起來,氣宇軒昂的宣稱道。


    “咱大順也要讓滿清韃子嚐嚐被火力壓製的滋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由的李英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由的李英俊並收藏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