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不能嗎?”自己才剛隨口低喃一句,便又苦笑道:“隻怕沒有夫君家這般幸運,還有先帝在位之時親封的升平郡主,據我所知本朝自建國以來,惟有公主的封號中才有‘升平’二字,普通被封的郡主斷沒有冠以公主封號的!”
“正是如此,當初我祖父也隻有郡王的爵位,若封了姑祖母為公主怕是不妥,所以才無奈降了一等得了的郡主身份。也不知是否因為先帝的看重,我單家才能順利逃過一劫。至於推斷嶽父與大舅兄即便早早交出兵權,是否還會落得同樣的命運,就以朝中其餘幾戶原本握有重兵的功勳世家為例,便可一目了然。”
“這……。”緊皺雙眉,低頭不語,卻是聽懂了他話中所指。本來自家雖不是首當其衝的功勳人家,但是大家恰恰忽略了一條,早在先帝當政時已動手處置了幾戶功高震主的世家。而隨著時間推移,就當時的情形來看,隻怕鄭家已成了那支出頭椽子咯!
深深歎了一句:“仔細想來,還是我祖父當年存了僥幸之心,再加上當今這位也是手段隱秘的很,倒是把世人都騙得團團轉。就是時至今日若烏有這次的海賊事件,隻怕我們都不當宮中那位是時日無多了才對。而今看來,對於這皇權之爭還是見識淺顯得很,實在難以看清這些身在其中之人的真實想法!”
“何止是謹言你,就連我也不敢誇口看清一切,隻能亦步亦趨徐徐圖之了。好在我們原本就打算等此事過後,就會遠離京城地界,尋個自在的所在安穩度日。”撇了撇嘴。拉過身邊之人安慰道:“往後再多的腥風血雨也與我們無關,那些名利本就非我所求!”
“但願如此!”反手握住了夫君的雙手,就聽得門外又有人匆忙來報,聲音之中的急切很是明顯,怎不叫人心中一怔:“難不成又出旁的大事了?”
這旁與妻子對視了一眼,已然朗聲喚入了回稟之人,見此人等不得落在其身後兩步的同行之人並肩站定。便已低聲回稟起來:“少主大事不好了。那端王的先行軍崔大人攔截賊寇時中了埋伏,身中一箭雖被及時送至醫館安置,但大夫們會診之後卻不十分樂觀!”
此話一出。這旁夫妻倆皆是大為吃驚:“怎麽,崔大人親自去了海上督戰不成?”
這麽個隻會紙上談兵的官員,哪裏懂得用兵之法,祖上雖也出自行伍人家。不過是個二流的中等氏族罷了。要不是當日得單晏的一句提醒,在端王跟前有幸小露一臉。隻怕這會子還在兵部裏默默無聞地掛著閑職哪!
“你們可有留人在醫館繼續打聽消息?”就在這旁單晏再度,問出一句來時,就見門旁報信之人的臉上俱是神情尷尬。
另一旁的鄭氏雖未張口追問,已然悄悄拉了拉夫君的衣袖。示意了一眼,待看明了兩人麵上的不自然,不禁低聲問道:“可是京中還有壞消息傳來?”
為首那位已是重重點頭接著稟道:“隻怕當年崔大人在與少主見麵後。便已將此事稟明了端王爺知曉,且在此番上船之前這位的副手又將另一封急信送出。其中就提及了如若他在海上遭遇意外,想來由少主您接任他先行軍一職,也定能……。”
後麵之言無須繼續,這旁夫妻倆也已明白了七七八八:“真是怕什麽來什麽,剛以為可借此退得幹淨,殊不知這麻煩又一次找上門來了,這一樁是不接也得接,斷沒有推脫的可能!”
“我看也惟有一個字‘拖’,一直拖到端王抵達此地,再將先行軍交還與他手中就算大功告成了,至於海上的賊寇……。”
“能暫時嚇退他們便是最好,我可不想這節骨眼上出了名,從此隻怕是麻煩纏身!”兩人相視頷首。
待重新喚入門口之人,就見單晏低聲同他們交代了兩句後,轉而去了外麵書房之中。修書給舅兄讓其多多留意京中各派動向,至於晉王哪裏隻怕是解釋不清了,辦妥了手中的事務再度轉回二門後,同樣也有些擔憂的鄭氏,也正色提醒到:“此番之舉無疑於將你推倒了風口浪尖上,尤其是晉王身邊的謀士們定會以此大做文章!”
“之前種種雖說讓那位斷了重用與我念頭,不承想卻成了兩王相爭中的棄子!”
“怎麽夫君也有此等作想?”
這旁已是苦笑搖頭:“看來我們還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卻見自家娘子忙不迭伸出手來,掩上了他的嘴連連搖頭:“這般地心有靈犀,不要也罷!”轉而又回身深深望了眼海外,忙幽幽補了一句:“實在不成,趕在他們相互殘殺前離開也就是了。”
“不到萬不得已,我也不想走這最後一步。”點頭附和一聲,便已起身牽著景顏往內書房去,翻開擺在最裏頭的那隻書箱,伸手在底部摸索了一會兒,順勢撈起一本半舊的雜記交到妻子手中:“夾層之中有我在京畿數處產業的房、地契,另各地前後置辦下的產業沒敢放在一起,你且去到米鋪總行的庫房中,我在與其一牆之隔的民家小院內藏了現銀五千、金一千。”
“難不成那次你與我玩笑,說在枯井之中藏有金銀財寶,就是哪處小院?”
“我家娘子最是聰慧,一猜就準。要不是怕金銀之物太重,隻怕還得多埋些救急才好。銀票雖說帶著便利,卻有其致命的缺陷,真到了危機時刻還是現銀安穩。”
就在這裏兩人商定完畢,醫館之內尚未有更新的消息傳來,京城之中素來以紈絝出名的郡王長子,單家唯一嫡子被任命的傳聞已然是盡人皆知了!
“怎麽可能,父親方才托了之前的舊部打聽官職一事,二弟卻已捷足先登,成了剿滅海賊的先行軍代指揮!”重重落下一掌,振得桌上的茶具俱是跳了幾跳。
一旁欲出言安慰的顧氏,也不免心中酸澀,之前聽聞自家相公打算討個官職跟隨南下剿匪,她是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自家這位終於搶在嫡子之前,有了一官半職;同時也有憂心之處,畢竟這刀劍可不長眼,若相公在南方有個閃失,自己豈不是年紀輕輕就得守寡?
但轉念稍一思量,這其中的利弊便已是一目了然,依自家這位的性子斷然不會叫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到了關鍵時刻這位定然會選擇先保命後立功,以自己對他的認識必定不會錯。
“用兵一事妾身不懂,不過這先行軍是不是得衝在最前麵?”顧氏的一句好奇詢問,倒是令單昆眼前一亮:“娘子提醒的對,我倒也看看這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公子,要如何應對與素來行事詭異的海寇周旋與海上?”
因為以這位的認知,漫說是兩軍對壘了,就是長時間在海上航行身為京城人士的單晏,怕是不成。
“若是從小南方地界長大,倒還罷了,至少識水性、善鳧水者不在少數,可咱們家兄弟幾個中就沒有一人懂得這些。再別提,那些慣在海上動兵刃的海寇,恐怕更厲害三分。要說端王也真是好算計,拉上個郡王長子在前麵做擋箭牌,就算最後無功而返也有頂罪之人!”
說著更是抑製不住,朗聲笑出了聲:“還道這位今年是走了什麽好運,卻原來是那位的替死鬼罷了。”
而與此同時,京中另有一人也在反複思量著,有關此事背後隱藏的種種可能:“以王師爺看來,這單家的嫡子會否是我那胞弟早一步在南方埋下的暗棋?”
“回王爺,以屬下看隻怕未必,反倒更似之前被任命先行軍指揮崔廣的無奈之舉!”聽得那旁主位之上,晉王爺半帶調侃地‘噢’了一聲,這裏略略一躬身便又繼續往下,分析道:“若真是端王他在南方埋下的棋子,如今提了那位的名字豈不是大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
見那旁頷首認同此一觀點,這裏須發皆已半白的謀士才點了點頭接著言道:“屬下還以為,就單家那位先前的花名在外,就算早年跟隨其祖父研讀過兵法,也不過都是些紙上談兵的無用功罷了。真要論起實戰之能怕是不成,與他祖父當年更是無法比肩!”
聽到這裏,主座上的晉王已是隱隱露出了笑意:“都說虎父無犬子,隻可惜他那驍勇善戰的老嶽父早年戰死沙場,如若此刻還在世的話倒可向其討教一二!”
被他如此一提,在座數位幕僚皆是隨之點頭含笑起來,再看向不遠處端王府的神情,更是滿帶無奈與憐憫:“都說我那胞弟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主,如今他也是因為心痛財貨則損,昏了頭!”
就在這位調侃自家兄弟之際,又怎會想到平日看似無心皇位的胞弟,才是他今後奪位道路上最強而有力的對手!
而此時正為這突如其來的巨變,攪得不能安生的單晏兩口子,卻在接到京城八百裏加急後,便開始了分頭行事。一邊是單晏的無奈接受代指揮一職,而另一邊遲了半日上路的鄭氏,也已順利登上了去往自家島嶼的貨船之上。(未完待續)
“正是如此,當初我祖父也隻有郡王的爵位,若封了姑祖母為公主怕是不妥,所以才無奈降了一等得了的郡主身份。也不知是否因為先帝的看重,我單家才能順利逃過一劫。至於推斷嶽父與大舅兄即便早早交出兵權,是否還會落得同樣的命運,就以朝中其餘幾戶原本握有重兵的功勳世家為例,便可一目了然。”
“這……。”緊皺雙眉,低頭不語,卻是聽懂了他話中所指。本來自家雖不是首當其衝的功勳人家,但是大家恰恰忽略了一條,早在先帝當政時已動手處置了幾戶功高震主的世家。而隨著時間推移,就當時的情形來看,隻怕鄭家已成了那支出頭椽子咯!
深深歎了一句:“仔細想來,還是我祖父當年存了僥幸之心,再加上當今這位也是手段隱秘的很,倒是把世人都騙得團團轉。就是時至今日若烏有這次的海賊事件,隻怕我們都不當宮中那位是時日無多了才對。而今看來,對於這皇權之爭還是見識淺顯得很,實在難以看清這些身在其中之人的真實想法!”
“何止是謹言你,就連我也不敢誇口看清一切,隻能亦步亦趨徐徐圖之了。好在我們原本就打算等此事過後,就會遠離京城地界,尋個自在的所在安穩度日。”撇了撇嘴。拉過身邊之人安慰道:“往後再多的腥風血雨也與我們無關,那些名利本就非我所求!”
“但願如此!”反手握住了夫君的雙手,就聽得門外又有人匆忙來報,聲音之中的急切很是明顯,怎不叫人心中一怔:“難不成又出旁的大事了?”
這旁與妻子對視了一眼,已然朗聲喚入了回稟之人,見此人等不得落在其身後兩步的同行之人並肩站定。便已低聲回稟起來:“少主大事不好了。那端王的先行軍崔大人攔截賊寇時中了埋伏,身中一箭雖被及時送至醫館安置,但大夫們會診之後卻不十分樂觀!”
此話一出。這旁夫妻倆皆是大為吃驚:“怎麽,崔大人親自去了海上督戰不成?”
這麽個隻會紙上談兵的官員,哪裏懂得用兵之法,祖上雖也出自行伍人家。不過是個二流的中等氏族罷了。要不是當日得單晏的一句提醒,在端王跟前有幸小露一臉。隻怕這會子還在兵部裏默默無聞地掛著閑職哪!
“你們可有留人在醫館繼續打聽消息?”就在這旁單晏再度,問出一句來時,就見門旁報信之人的臉上俱是神情尷尬。
另一旁的鄭氏雖未張口追問,已然悄悄拉了拉夫君的衣袖。示意了一眼,待看明了兩人麵上的不自然,不禁低聲問道:“可是京中還有壞消息傳來?”
為首那位已是重重點頭接著稟道:“隻怕當年崔大人在與少主見麵後。便已將此事稟明了端王爺知曉,且在此番上船之前這位的副手又將另一封急信送出。其中就提及了如若他在海上遭遇意外,想來由少主您接任他先行軍一職,也定能……。”
後麵之言無須繼續,這旁夫妻倆也已明白了七七八八:“真是怕什麽來什麽,剛以為可借此退得幹淨,殊不知這麻煩又一次找上門來了,這一樁是不接也得接,斷沒有推脫的可能!”
“我看也惟有一個字‘拖’,一直拖到端王抵達此地,再將先行軍交還與他手中就算大功告成了,至於海上的賊寇……。”
“能暫時嚇退他們便是最好,我可不想這節骨眼上出了名,從此隻怕是麻煩纏身!”兩人相視頷首。
待重新喚入門口之人,就見單晏低聲同他們交代了兩句後,轉而去了外麵書房之中。修書給舅兄讓其多多留意京中各派動向,至於晉王哪裏隻怕是解釋不清了,辦妥了手中的事務再度轉回二門後,同樣也有些擔憂的鄭氏,也正色提醒到:“此番之舉無疑於將你推倒了風口浪尖上,尤其是晉王身邊的謀士們定會以此大做文章!”
“之前種種雖說讓那位斷了重用與我念頭,不承想卻成了兩王相爭中的棄子!”
“怎麽夫君也有此等作想?”
這旁已是苦笑搖頭:“看來我們還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卻見自家娘子忙不迭伸出手來,掩上了他的嘴連連搖頭:“這般地心有靈犀,不要也罷!”轉而又回身深深望了眼海外,忙幽幽補了一句:“實在不成,趕在他們相互殘殺前離開也就是了。”
“不到萬不得已,我也不想走這最後一步。”點頭附和一聲,便已起身牽著景顏往內書房去,翻開擺在最裏頭的那隻書箱,伸手在底部摸索了一會兒,順勢撈起一本半舊的雜記交到妻子手中:“夾層之中有我在京畿數處產業的房、地契,另各地前後置辦下的產業沒敢放在一起,你且去到米鋪總行的庫房中,我在與其一牆之隔的民家小院內藏了現銀五千、金一千。”
“難不成那次你與我玩笑,說在枯井之中藏有金銀財寶,就是哪處小院?”
“我家娘子最是聰慧,一猜就準。要不是怕金銀之物太重,隻怕還得多埋些救急才好。銀票雖說帶著便利,卻有其致命的缺陷,真到了危機時刻還是現銀安穩。”
就在這裏兩人商定完畢,醫館之內尚未有更新的消息傳來,京城之中素來以紈絝出名的郡王長子,單家唯一嫡子被任命的傳聞已然是盡人皆知了!
“怎麽可能,父親方才托了之前的舊部打聽官職一事,二弟卻已捷足先登,成了剿滅海賊的先行軍代指揮!”重重落下一掌,振得桌上的茶具俱是跳了幾跳。
一旁欲出言安慰的顧氏,也不免心中酸澀,之前聽聞自家相公打算討個官職跟隨南下剿匪,她是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自家這位終於搶在嫡子之前,有了一官半職;同時也有憂心之處,畢竟這刀劍可不長眼,若相公在南方有個閃失,自己豈不是年紀輕輕就得守寡?
但轉念稍一思量,這其中的利弊便已是一目了然,依自家這位的性子斷然不會叫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到了關鍵時刻這位定然會選擇先保命後立功,以自己對他的認識必定不會錯。
“用兵一事妾身不懂,不過這先行軍是不是得衝在最前麵?”顧氏的一句好奇詢問,倒是令單昆眼前一亮:“娘子提醒的對,我倒也看看這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公子,要如何應對與素來行事詭異的海寇周旋與海上?”
因為以這位的認知,漫說是兩軍對壘了,就是長時間在海上航行身為京城人士的單晏,怕是不成。
“若是從小南方地界長大,倒還罷了,至少識水性、善鳧水者不在少數,可咱們家兄弟幾個中就沒有一人懂得這些。再別提,那些慣在海上動兵刃的海寇,恐怕更厲害三分。要說端王也真是好算計,拉上個郡王長子在前麵做擋箭牌,就算最後無功而返也有頂罪之人!”
說著更是抑製不住,朗聲笑出了聲:“還道這位今年是走了什麽好運,卻原來是那位的替死鬼罷了。”
而與此同時,京中另有一人也在反複思量著,有關此事背後隱藏的種種可能:“以王師爺看來,這單家的嫡子會否是我那胞弟早一步在南方埋下的暗棋?”
“回王爺,以屬下看隻怕未必,反倒更似之前被任命先行軍指揮崔廣的無奈之舉!”聽得那旁主位之上,晉王爺半帶調侃地‘噢’了一聲,這裏略略一躬身便又繼續往下,分析道:“若真是端王他在南方埋下的棋子,如今提了那位的名字豈不是大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
見那旁頷首認同此一觀點,這裏須發皆已半白的謀士才點了點頭接著言道:“屬下還以為,就單家那位先前的花名在外,就算早年跟隨其祖父研讀過兵法,也不過都是些紙上談兵的無用功罷了。真要論起實戰之能怕是不成,與他祖父當年更是無法比肩!”
聽到這裏,主座上的晉王已是隱隱露出了笑意:“都說虎父無犬子,隻可惜他那驍勇善戰的老嶽父早年戰死沙場,如若此刻還在世的話倒可向其討教一二!”
被他如此一提,在座數位幕僚皆是隨之點頭含笑起來,再看向不遠處端王府的神情,更是滿帶無奈與憐憫:“都說我那胞弟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主,如今他也是因為心痛財貨則損,昏了頭!”
就在這位調侃自家兄弟之際,又怎會想到平日看似無心皇位的胞弟,才是他今後奪位道路上最強而有力的對手!
而此時正為這突如其來的巨變,攪得不能安生的單晏兩口子,卻在接到京城八百裏加急後,便開始了分頭行事。一邊是單晏的無奈接受代指揮一職,而另一邊遲了半日上路的鄭氏,也已順利登上了去往自家島嶼的貨船之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