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理想中的工作有三個條件,第一就是時間充裕。錢可以掙得不多,但工作一定要自由,最好是能在家裏上班,整天想幹嘛幹嘛,隻要把工作任務完成,半年去單位報個到那種。


    第二就是單位同事別太要求上進,整天人眼瞪得和牛眼一樣,到處琢磨著能踩著誰上位的單位,給多少錢他也不幹。那種環境不適合洪濤這種比較野的性格,去了不出三天就得和別人打起來。


    第三就是工作單位別離家太遠,要是整天上下班都得來回倒好幾次車,在公交車和地鐵上耗費幾個小時,再好的工作也就沒啥吸引力了。那不叫工作,那叫掙飯吃。對於洪濤這樣暫時還餓不到的人來講,費這麽大力氣掙飯吃顯然是不合算的。說白了吧,他就是矯情,別說餓三頓,餓一頓他就啥毛病都沒有了,給啥幹啥。


    原本洪濤大學畢業時正趕上最後一波包分配工作,從這點上來講他是幸運的,但也是不幸的。因為他不喜歡到煉鋼廠去繼續自己所學的熱處理專業,其實去了他也幹不好,因為在大學裏這四年裏他根本就沒怎麽正經學,之所以考到這所學校學這個專業,完全是老爹的執念。好學校他也考不上,因為老爹在這裏任教,才勉勉強強走後門被塞了進來,也就別挑什麽熱門專業了。上班之後不到三個月,他就毅然決然的扔掉鐵飯碗,辭職不幹了。這時他的父母已經故去,家裏沒人能管他,也就助長了這種在當時看起來極不靠譜的行為。


    不過也不能說洪濤是一時心血來潮莽撞而為,他還是有點後路的,算是騎著一頭瘸驢去找馬,不完全是走著。因為他還有另外一個營生,和兩位調音師培訓班裏的同學去給歌廳、飯店、會議室安裝舞台燈光、會議擴音設備。


    這個活兒他從大二開始就在幹了,自打考上大學那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不是上學做學問的料,之所以耗費這四年時間,完全是為了圓父親一個教子有方的夢想。他老人家是大學老師,如果自己兒子連大學都上不了,讓他老人家在單位裏抬不起頭來。


    但上學是上學,畢業之後該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就不能以老爹的意誌為轉移了,他必須為自己的後半生找到一個營生,不敢說一輩子為了這個事業而奮鬥吧,也得能自己養活自己,然後才有資格去談什麽夢想、理想之類的事情。


    洪濤打小就比較獨立也比較自我,凡是他認定的東西,不管對錯,也不管家長同意不同意,都必須去試試。撞得頭破血流是自己本事不濟,不去做哪兒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本事呢。而且洪濤堅定的認為自己必須盡快獨立生活,隻要還向父母伸手要錢花,那就根本談不上人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即便是父母,那也是別人的,一旦碰上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說起話來都不硬氣,自己人生自己做主也就是一句空話了。


    他的選擇速度很快,大一第一學期他就找到了一個比較喜歡的東西,那就是調音師和錄音師工作。這個玩意現在看起來沒什麽太特殊的,但是放在九十年代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沒聽說過,更不知道他們的工作性質。洪濤頭一次接觸這玩意還是在父親的學校裏,不是實驗室也不是課堂,而是外教住的公寓。


    那時候為了照顧外籍教師的生活,大學裏一般都是給外教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住宿區,和教學區、中國教師宿舍區分開。這些老外喜好非常廣泛,雖然有些東西在這時候的中國玩不了,但他們還是盡其所能的把很多新鮮玩意從國外帶了進來。上班的時候人模狗樣,下班一回到宿舍區裏就原形畢露了,一個個要多不正經有多不正經,玩啥的都有。


    調音師這個名稱洪濤就是在這裏頭一次聽說的,當時他才上高二。至於說他是如何進入獨立管理的外教住宿區的,問這個問題都多餘!做為一個本地孩子,還是從小就調皮搗蛋的胡同串子,進中南海那是吹牛逼,但進個學校裏的外教區還不是分分鍾的事情。門口那兩個看門大爺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洪濤從麵前走過,不光沒阻攔,還點頭問好呢。


    具體辦法非常簡單,洪濤隻需要穿上一身外國牌子的運動服,然後在校園裏隨便找一個正在鍛煉身體的外教,跟著他一起跑步,順便用他初中水平的英語和人家講明白自己是誰的兒子,基本就算大功告成了。


    那些外教才不管你想幹嘛,一聽說是老師的孩子,警惕性基本也就沒了,要是對方再認識自己父親,還能用半生不熟的英語加上同樣半生不熟的中文多聊會兒。聊著聊著就一起跑進外教住宿區了,門衛沒膽子去攔外教,也就沒膽子去攔跟著外教一起跑步的洪濤,他們會以為洪濤是外教的家屬或者客人。狐假虎威這個詞兒不光要學會、正確理解,還得能熟練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才算沒白學。


    第一次進外教住宿區的洪濤並沒有什麽具體打算,也沒去惦記人家的財物。他從小調皮搗蛋不假,青春期也叛逆的出格,但絕對不偷東西。他信奉不給就搶的原則,偷東西的技術環節太多太複雜,懶得去鑽研。這次處心積慮的混進外交住宿區完全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這個年代還是外國人比較少的時候,大街上看見都得不由自主的多瞄幾眼,更何況住了一大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外。洪濤打算進來看看老外每天到底怎麽生活,然後回自己的學校裏去和同學吹牛逼,要是能混上幾盒外貿煙就更理想了。


    外貿煙他是沒混上,因為第一次來探路誰也不認識,那些外教就算再不靠譜,也不會給個年輕人隨便遞煙的。不過他也沒白來,剛鑽進第二座公寓樓,就在一樓大廳裏看到了幾個外國人正圍在一起擺弄著一堆機器。在旁邊看了一會兒之後,洪濤發現了這堆機器的大概用途,它們可以把音樂加工成多種多樣的,還能把人聲變得更具表現力。


    洪濤沒啥音樂細胞,也不是音樂愛好者,但九十年代初,哪個中學生不聽歌?不聽歌就意味著你跟不上時代、不潮流,就和現在不會上網一樣,和同學之間你都沒得聊。


    在音樂之外,洪濤更感興趣的是這些機器設備,他從小就對無線電一類的東西比較熱衷,甚至還專門跟著父親的同事學過如何攢收音機、電視機,技術算不上太專業也還能湊合。現在麵對著一大堆沒見過的電子設備,兩條腿立馬就挪不動了。


    光聽、光看肯定滿足不了他的好奇心,不懂的東西就得問啊!不告訴我就想辦法,這是洪濤的信條。隻要是他喜歡的玩意,他就能舍下臉去啥也不顧,此時本來就不薄的臉皮,立馬又加上了一層。


    那些外教對洪濤這個小夥子也沒啥警惕,既然他能出現在外教宿舍區裏,應該就說明他的家長也是外教。所以人家並沒驅趕洪濤,哪怕他湊到很近的地方,也沒有排斥,反倒熱情的招呼他一起來玩。這下剛把二皮臉換上的洪濤算是找到組織了,英語不靈那就加上中文唄,這些外教裏也有語言天賦不錯或者在中國待的時間比較長的。連說帶比劃,洪濤終於弄明白這些東西每樣都叫什麽、大概是起什麽作用的。


    另外他還從人家的包裝箱裏找到了幾張電路圖,在征求了人家同意之後,直接借走研究去了。按說這麽複雜的電路圖他應該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這不是問題,大學裏有電子工程係,裏麵的老師洪濤認識。語言能有國家、民族之分,電路圖卻是國際通用語,隻要是搞這方麵工作的人,你給他一張美國人的電路圖和一張蘇聯人的電路圖,對他而言都差不多,沒有本質區別。


    經過兩周不懈的努力,洪濤終於搞明白這些電子設備的大致原理了。那些外教告訴他的是使用方式,電子工程係老師們告訴他的是工作原理。兩方麵一綜合,洪濤立馬就成了半個音響方麵的專家,不敢說比人家玩得好,至少知道這些東西該如何連接、如何正常使用了。


    可惜他的探索之路也就到此為止了,外教肯定不會把這些設備借給他玩,人家也不是天天耍這個,即便洪濤沒事就去外教樓裏轉悠,正好碰上人家在玩的次數也隻有一次,不過癮啊。


    不過癮也得忍著,當時的中國除了電影學院、音樂學院這些專業藝術團體之外,根本就沒有調音師這種工作,就算有洪濤也不知道去哪兒才能找到,社會上更沒有這些設備出售,想摸想學也沒地方找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醒細無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夢醒細無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