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的烽火歲月裏,大明王朝如同一葉在風暴中搖曳的小舟,麵臨著關內外的雙重壓力。農民起義像野火一樣燎原,燒毀了無數家園;而關外的清兵則如猛虎下山,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邊境的安寧。這幅生靈塗炭的畫卷中,大江南北無處不彌漫著戰爭的硝煙和人民的哀嚎。


    然而,在這苦難的深淵之中,那便是被譽為“風華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的秦淮河畔,一位被時代遺忘的女子——董小宛。她的名字如同夏日清風,董小宛,原名白,字青蓮,又名宛君。她不僅擁有著傾國傾城的容顏,更有著一顆善良而堅強的心。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她和秦淮南曲的其它七位名妓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冠白門、卞玉京、李香並肩作戰,被譽為“金陵八絕”。


    董小宛是蘇州府董家的千金,出生於天啟四年(1624年)。董家以蘇繡聞名,是名門望族。小宛的母親白氏,是老秀才的獨生女,她將父親的學問都繼承了下來,並傾注在女兒的教育上。 白氏從小就教育小宛琴棋書畫,旨在將她培養成一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她的父親也是一位溫柔的人,常常陪伴在母女倆身邊,與她們一起研究學問、探討藝術。 董小宛,這位早慧的女子,自幼便顯露出與眾不同的聰明才智。當她隻有八歲的時候,便被一群文人墨客看中,開始學習詩詞、繪畫、戲曲以及琴藝。她日以繼夜地鑽研這些技藝,就像一個不斷吸收知識的海綿,無論是墨香彌漫的詩書,還是琴聲悠揚的曲藝,都無法阻擋她前進的步伐。


    她的琴技尤為出色,隻要指尖輕撫琴弦,悠揚的旋律便如同潺潺流水般流出。她畫的風景仿佛將人帶入另一個世界,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戲曲方麵,她的表演更是情感飽滿,聲音婉轉動聽,仿佛將角色的靈魂都融入了自己的身體。


    然而,董小宛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她的美貌。她的眼睛如同明亮的星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她的皮膚白皙無瑕,仿佛是瓷器一般。她的嘴唇紅潤如玫瑰花瓣,微微上翹的嘴角總帶著一抹神秘的微笑。她身姿嫋嫋婷婷,婉約中帶著堅韌,曼妙的身姿總能輕易地吸引眾人的目光。


    在那個年紀,董小宛的美貌與才華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她的名字在人們口中傳頌,成為了豔名遠揚的佳人。無數的文人墨客、富家子弟都為她傾倒,希望能一睹她的芳容,甚至能得到她的青睞。然而,對於這些追求者,董小宛總是淡然處之,她心中有著自己的堅持和追求,不為世俗的浮華所動搖。


    董家府邸,坐落於蘇州城郭之外,半塘河畔。那半塘河,宛如一條碧綠的綢帶,輕輕舒展,泛著粼粼波光。河水清澈見底,似明鏡高懸,映照著河岸邊的景致。兩岸風光旖旎,恰似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遠眺,出城不遠的河畔,一座小巧的山峰若隱若現,山腰間竹林茂密,青翠欲滴,伴隨著微風的輕拂,仿佛在低聲細語。山間鳥鳴啁啾,宛轉悠揚,與山間的野花相互輝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編織的一曲清歌。


    此地的原居民稀少,隻有三兩座簡樸的亭子散落其間,供那些尋幽探勝的遊客休憩。然而,董家卻獨具慧眼,在此地興建了一座玲瓏精致的小樓。雖規模不大,但設計別出心裁,典雅中透露著高貴之氣。小樓內住著董家母女二人,以及幾位勤勞的婢女。她們在此過著寧靜而富足的生活,日日賞花弄月,聽風吟詩,宛若生活在人間仙境。


    每個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撒在半塘河上時,小樓內的董家母女便開始了一天的悠閑生活。她們在樓台上憑欄而坐,欣賞著河麵上的波光粼粼,聆聽著遠處的鳥鳴悠揚。婢女們則在一旁忙碌著準備早膳,不時傳來陣陣香氣,令人垂涎三尺。


    午後時分,董家母女常常邀請友人前來品茶論道。在小樓的雅致茶室裏,她們圍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幾旁,一邊品茗論詩,一邊欣賞窗外流轉的風景。茶香與詩意交織在一起,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當夜幕降臨,小樓內的燈火點點。董家母女和婢女們圍坐在溫暖的燈光下,或讀書習字,或繡花縫衣。她們輕聲細語,笑談人間百態,享受著這難得的靜謐與溫馨。


    董氏繡莊,一個承載著二百多年曆史的祖業,它不僅僅是一家繡莊,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當人們提到這個莊名,便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曆史底蘊和無盡的魅力。


    董白的父親,作為董氏繡莊的傳人,他一直苦心孤詣地經營著這片家業。他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努力,將繡莊的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攢下了巨額的財富。這些財富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一份份珍貴的家族榮耀和責任。


    董白和她的母親,作為董家的母女,她們的日子過得十分悠閑。她們每日裏沉醉於山水之間,感受著大自然的韻律和美妙。她們看山野風光,欣賞流水落花,仿佛與世隔絕,置身於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


    在董家的院子裏,有一個花亭。母女倆常常坐在那裏,彈琴吟詩,品茗對弈。琴聲悠揚,詩意盎然,茶香四溢,棋局變化莫測。這些活動培養了董白大家閨秀、清高優雅的性格。她深知家族的榮耀和責任,也明白自己的使命和擔當。


    在一片溫馨與和諧中,董白一家人的生活宛如一幅美滿的畫卷。然而,幸福的日子在董白十三歲的那年突然被打破。父親的暴痢疾病無情地奪走了他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無法填補的空白。 這個家庭的命運從此發生了劇變。董白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在悲痛中掙紮,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白氏心中的痛苦與日俱增,她害怕觸景生情,無法麵對過去的回憶。於是,她決定離開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為了逃離過去的陰影,白氏決定在半塘河濱購買一處新的住宅。這裏環境幽靜,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仿佛是她們母女重新開始生活的理想之地。她們在這裏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專注於內心的療愈與成長。 雖然遠離了繡莊的繁忙,但白氏並沒有完全放棄事業。她知道,隻有繼續前進,才能讓父親的精神在她們身上得以延續。於是,她委托夥計繼續管理繡莊的事務,自己則專注於培養女兒的成長。 在這個新家裏,董白與母親相依為命。她們共同度過了許多平靜而充實的日子,用時間慢慢撫平心中的傷痛。


    此時的大明,如同夕陽西下,餘暉漸漸消失。朝廷內部腐敗嚴重,民怨沸騰,起義烽火四起,整個天下陷入了混亂之中。崇禎九年,起義軍如狼似虎,兵臨蘇州府下,戰火一觸即發。白氏繡莊,一家曆史悠久、名聲顯赫的繡坊,麵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頭。白氏決定暫時關閉繡莊,收回資金以備不時之需。然而,當夥計們交出賬本時,卻發現繡莊的生意不僅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一千多兩銀子。顯然,這是夥計們在賬目上做了手腳,中飽私囊。然而,白氏雖為繡莊的主人,卻並未過多涉足經營事務,手中並無證據指證夥計們的貪婪。她氣急攻心,一病不起。年僅十五歲的董白,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從雲端跌落至穀底。母親病重、繡莊破產、債務纏身,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然而,她並未放棄。她決心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與命運抗爭到底。


    沉重的債務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而母親的緊急醫藥費用更是讓這個家捉襟見肘。走投無路的她,在朋友的建議下,踏上了前往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她以秀美的容顏和超凡的氣質,迅速在繁華的秦淮河上嶄露頭角,獲得了“小宛”的藝名。生活所迫,她不得不笑臉迎人,滿足那些形形色色的客人。然而,她那獨特的傲骨,偶爾會顯露出來,無意中就得罪了一些俗不可耐的人。不過,也有一些富有的文人墨客,對她的人和才華都極為讚賞,他們尊重她、珍視她,喜歡與她一同遊山玩水,享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傷痕讓她渴望遠離塵囂,而遊山玩水恰好能讓她暫時忘卻心頭的痛苦。因此,她對與文人墨客一同出遊有著極大的興趣。雖然多數時候邀請她的都是年長的文人雅士,但小宛在山水間暢遊,並未覺得這些“白發雅士”有何不妥。麵對大自然的美景,這個十幾歲的女孩心中也會泛起柔情,她會開心地笑,盡情享受每一刻。小宛遊遍了太湖、黃山、西湖等名勝古跡,有時候一出門便是十餘天。每一次的旅行都讓她心境開闊,暫時忘記了生活的重壓。在與文人墨客的交往中,她也收獲了無數的友誼與故事。盡管生活艱難,但小宛始終保持著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追求。


    董小宛,曾經的千金小姐,如今卻置身於風塵之中。盡管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她的性格卻依然剛烈,品質高潔。那些尋花問柳的紈絝子弟,在她的眼中不過是浮雲一般,她對他們總是冷眼相待。然而,當那些名流文士聚集在南京講學談經、主持清議、評議朝政時,董小宛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她熱情地與他們品茗清談,共同評文論畫,溫酒吟詩,填詞譜曲。在這些活動中,她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智慧,與這些名流文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崇禎十二年的元宵夜,南京城的熱鬧氣氛仿佛將人們帶到了一個奇幻的世界。秦淮河的每一寸水波都在閃爍著彩燈的倒影,那些畫樓和亭台仿佛都變得鮮活起來,仿佛是一幅流動的畫卷。紅袖舞動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隨著笙歌的節奏,人們仿佛能感受到時光的流轉。河麵上,一艘艘彩燈點綴的船隻和花艇輕盈地漂蕩,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水上派對。絲竹管弦的聲音在空中交織,奏出了一曲曲令人心醉的天籟之音。河岸上,街道兩旁的鬆枝竹葉間,各種形狀的燈籠發出柔和的光芒,它們的光線交錯,形成了一道道美麗的光影,美得簡直讓人窒息。在這歡樂的氣氛中,董小宛的出現就如同一個盛開的花朵。她身著一襲華美的衣裙,站在秦淮河畔的一艘花艇上,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美麗和才華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們的呼吸仿佛都為之一滯。她輕撫琴弦,那婉轉的旋律便彌漫在空氣中。她的歌聲如泉水般清冽,又如細雨般潤物無聲。每一個音符都像是有生命一樣,輕輕地觸動著人們的心靈。人們仿佛被帶進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那裏充滿了美好和希望。


    當夜幕緩緩降臨,秦淮河的容顏仿佛被重新描繪,璀璨的燈光將她的美映襯得更加醉人。在這光與影的交織中,董小宛站在船頭,目不轉睛地凝視著河麵。那一盞盞闌珊的燈火,像是她內心的映照,充滿感慨與故事。 她想到了自己的命運,猶如這波光粼粼的河水,經曆曲折,曆經風雨。這個時代的動蕩與不安,仿佛也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然而,董小宛堅信,即使生活給她帶來再多的困苦與挫折,她的選擇和追求都是為了那份深藏在內心的真摯與美好。 這個夜晚,與眾不同。董小宛決定用她的才情和美麗,為秦淮河畔的夜空增添一抹亮色。她輕啟朱唇,那如清泉般的聲音立刻彌漫在空氣中,宛如一曲天籟之音。她的故事和傳說,不僅僅是她個人的經曆,更是後人對那個時代的回憶與傳承。 街頭巷尾,梅子山楂的小販穿梭其中,那熟悉的吆喝聲仿佛是那個時代獨有的旋律。而董小宛,性格恬靜,厭惡喧鬧。這一天,她以病為由,閉門謝客,為自己留下一份難得的清淨。 倚窗對月,她低聲吟詠著辛棄疾的詞句。當念到“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時,她內心的寂寞如潮水般湧來。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那些流逝的時光,都化作了一滴滴淚珠,靜靜滑落。


    在夜幕降臨之際,她輕輕鋪展開一張玉葉紙,仿佛在撫摸一片無暇的玉葉。她手中的紫竹羊毫筆輕輕搖曳,蘸上了濃鬱的香墨,宛如在細膩的紙上留下淡淡的香氣。 她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繁華的街道,心中的情感如泉湧般流淌。她沉醉在創作的世界裏,仿佛看到了那火樹銀花的夜晚,盤龍堆鳳的玉燭映照著紅彤彤的燈光。 她輕輕地蘸上墨水,筆尖在紙上跳躍寫下了一首七律詩:“火樹銀花三五夜,盤龍堆鳳玉燭紅。蘭棉輕搖秦淮月,紫氣煙籠鍾山峰。明鏡懸天猶有暈,幽蘭雖香不禁風。斷梗飄蓬無歸路,天涯芳草何處逢?” 筆落詩成,如同在秦淮河畔輕搖的蘭棉,柔美而溫婉。她筆下的鍾山峰被紫氣煙籠,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彌漫。 隨著詩意的湧現,她感到仿佛有一個明鏡懸掛在天空中,那鏡麵映照出她的影子。然而,鏡中的她仿佛也在微微顫抖,不禁讓人擔心它會掉下來。此時,她忽然意識到自己隻是一個飄蓬般的人,沒有歸宿,不禁歎息一聲。 正當她沉浸在詩的意境中時,陳大娘匆匆上樓,打斷了她的思緒。陳大娘告訴她,媚香樓李大娘邀請她前往赴宴。雖然她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但心中的詩情畫意讓她猶豫不決。


    李大娘,也就是李真麗,出身於秦淮河龍門街舊院的一戶行戶人家。盡管她的出身並不顯赫,但她卻以豪爽的性格和崇尚名節的精神,在當地享有極高的聲望。她從不看重金錢,反而與複社人士交往密切,成為了他們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而李真麗的養女李香,美麗動人,天賦異稟,被譽為了“金陵八絕”之一。她和複社領袖侯朝宗之間萌生了一段美妙的愛情,成為了眾人傳頌的佳話。 這一天,李大娘邀請了一群知心朋友,其中包括名震一時的複社領袖張天如老爺。而作為李大娘的好友,董小宛也收到了邀請。她知道,這場宴請不僅僅是為了歡聚一堂,更是為了見證一段美好的愛情。 董小宛帶著她的使女惜惜,乘上了前往李大娘家的轎子。


    在繁華的秦淮河畔,有一處地方仿佛是一幅畫中的景色,那就是媚香樓。前門麵臨人來人往的街道,後廳則緊貼靜謐的河畔,如詩如畫。每到元宵佳節,這裏的燈火便會璀璨閃耀,點亮夜空,遠遠看去就像白晝一樣明亮。 步入樓內,你可以看到布置得雅致且富有格調的陳設。精雕細琢的裝飾物件散發出一種古典的美感,每一處細節都讓人驚歎不已。在靠外的紫檀木幾上,有一個博山鏤雕香爐,正緩緩地吐出輕煙,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旁邊的青瓷雙蝦瓶裏,插著幾枝玉蝶梅花和紫煙芍藥,它們在瓶中挺拔,為這靜謐的空間增添了幾分生動的氣息。 牆上掛著北宋僧人惠崇的《春江曉景圖》,那是一幅描繪春日晨曦中江景的畫作。蘇軾在畫上題了一首詩:“竹林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詩與畫相得益彰,仿佛能讓人感受到春日的溫暖與生機。兩旁的對聯“鬆風吹桃雨,竹韻伴蘭香”則是出自董其昌的手筆,筆力雄健,字跡如行雲流水。


    此時,在紫藤環繞的亭子裏,三位風度翩翩的雅士正悠閑地品茶賞景。他們是陳定生、方密之和侯朝宗,皆為江南才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桌上擺放著一套精致的玉芽香茶具,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忽然間,他們聽到輕盈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盡管未曾見麵,但董小宛的名聲早已如雷貫耳。三位雅士不免有些好奇和期待,這位名滿江南的女子究竟是何等模樣?這時,董小宛的身影出現在月光下,她的麵容清秀婉約,猶如一株盛開的白蓮。她的眼眸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卻又透著一股堅毅的光芒。在她的身旁,張天如靜靜站立著,這位聞名遐邇的才子也被董小宛的氣質深深吸引。


    董小宛,她的容顏就如同初春綻放的桃花,那般嬌豔欲滴。她的雙眸則像一片深邃的秋水,晶瑩剔透,仿佛能映照出天地間的萬物。她的黑發濃密而柔順,輕盈飄逸,宛若雲朵在空中舞動。那潔白如玉的牙齒,整齊而光亮,就像一串串精心編織的貝殼。 她身穿一件華麗的蘇繡披風,披風的圖案是盛開的團花,每一針一線都顯示出精湛的手藝。而她下身則穿著灑金的柚絲羅裙,裙擺的網邊設計獨特,靈動而優雅。 她婀娜多姿地走向張天如,步伐輕盈而優雅。她微微低頭,輕輕行禮,聲音柔和:“讓老爺久等了,實在是不該。”她的聲音就像春風拂過湖麵,輕柔而婉轉,讓人心生愉悅


    張天如的眼神裏滿是敬佩和讚歎,他說:“我早就聽說過你的名字,如雷貫耳,今日得以親見,你果然名不虛傳。”他的聲音裏充滿了真摯的情感。 董小宛害羞地低下頭,臉上泛起一抹紅暈,她柔聲說:“我隻是在平康坊謀生,並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地方。老爺您真是過譽了,小宛實在擔當不起。”她說話的時候,一雙明亮的眸子偷偷地打量著張天如,似乎在猜測他的真實想法。 然後,她又轉向三位公子,分別向他們致以問候,她的聲音溫柔而親切,仿佛能夠化解一切冰冷的防備。


    此時,餐桌已經布置妥當,李大娘滿意地點點頭。桌麵上,冷盤擺放得整整齊齊,色彩斑斕,令人眼前一亮。酒過數巡,熱菜陸續上桌。琥珀油雞色澤誘人,皮脆肉嫩;水晶白鴨晶瑩剔透,香氣撲鼻;而那蝴蝶海參、鬆鼠桂魚、雪花蝦球、翡翠魚圓更是令人垂涎欲滴。在座眾人無不驚歎這桌美味佳肴,但張天如的眼神卻透露出深深的憂慮。他放下筷子,沉聲說道:“如今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戰亂不斷,江南內地卻過著如夢似幻的生活。我們不能忘記國家的危亡,不能忘記東林先賢的遺誌。”他的話語讓在座的人感到一陣寒意,但同時也讓他們熱血沸騰。他們深知,在這個國家危亡之際,他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他們要繼承東林的遺誌,以天下為己任,為國家、為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張天如看著眾人激動的神情,心中也充滿了信心。他知道,這些複社人士都是有著高尚情操和堅定信念的人。他們不會忘記自己的責任,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們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一片溫馨的燈光下,董小宛與李香靜靜聆聽張天如等人的國事議論,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敬佩的光芒。這些複社的誌士們的言辭,讓他們更加明白了國之重任。然而,李大娘看著眼前的人們因國事而沉鬱,連美食美酒都無暇享受,不免有些失望。


    她帶著熱情的笑容,打斷了眾人的話題:“張老爺,各位公子,今天是元宵佳節,也是為張老爺接風的時刻。大家要盡情享用美食美酒啊!國事雖重要,但今天我們隻談風月。”她的話語中滿含著理解和鼓勵,希望眾人能夠放鬆心情,享受這難得的歡聚時光。


    侯朝宗也笑著附和道:“是啊,今日相聚不易,我們還是好好享受當下的歡樂吧!李香、小宛,你們幾位不如展示一下各自的才藝,讓我們盡興而歸。”他的提議立刻得到了方密之、在陳定生等人的熱烈掌聲。


    氣氛逐漸熱鬧起來,李香、鄭妥娘、卞玉京、冠白門等人相繼啟動珠唇,演唱了《采菱曲》、《子夜歌》、《木蘭詞》、《西江月》等曲子。他們的歌聲婉轉動聽,仿佛把人們帶入了另一個世界。


    輪到董小宛時,她輕輕抱起身邊的玉琵琶,玉指輕揉,彈奏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她的演奏技巧令人驚歎。她的指法輕攏慢撚,起時如“昆山玉碎珠霏撒”,落時如“青溪細流過平沙”。她的演奏行雲流水,仿佛“月塘風荷滴秋露”,終時又如“曲徑春雨濕落花”。一曲結束後,餘音繞梁,化解了眾人心中的壓抑。


    董小宛的琴技,宛如夢境般的魔力,讓眾人瞠目結舌。她的指尖在琴弦上輕輕滑過,如蝴蝶翩翩起舞,每一個音符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起始時,她的手指輕觸琴弦,如細雨般灑落,如同昆山上的玉碎,又似珠玉般紛紛撒落。隨著音符的起伏,她如同在風中搖曳的柳絮,輕盈而飄渺。當音符落下時,又如同清溪細流,輕柔地穿越平沙,靜謐而安詳。


    她的演奏仿佛一幅流動的畫卷,時而高山流水,時而鳥語花香。在月塘之夜,她如風中的荷葉,靜靜聆聽自然的呼吸。秋露滴落在荷葉上,仿佛與她的琴音相互應和,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麵。在曲徑通幽的小徑上,細雨灑落,濕潤了落花。她如同一朵綻放的花朵,為春天增添了無盡的生機。


    一曲終了,餘音繚繞,宛如繞梁三日不絕。眾人的心中壓抑瞬間消散,仿佛沐浴在春風中。董小宛的美貌、端莊舉止、清新談吐和熟練的琴技讓張天如驚歎不已。他心想,隻有那位被稱為“一時瑜亮”的複社後起之秀、江南才子冒辟疆,才能與董小宛相配。


    冒辟疆,字襄,自號巢民,生於如皋這個美麗的地方。他的家族有著顯赫的背景,父親和祖父都是進士出身,而父親更是明朝時期的重要官員。 冒辟疆自幼聰穎過人,對於詩詞歌賦有著天然的敏感。在他年僅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與當地的文人雅士董太傅、陳征君等人一起吟詩作賦,他們的作品在當時被人們廣為傳頌。而到了十六歲,他更是在南京與當時的名士張公亮、陳則梁等人結拜為兄弟,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彼此鼓勵、成長。 冒辟疆不僅在外表上風度翩翩,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內在的氣質和品格。他為人正直,忠誠盡責,對待朋友和家人始終如一。他尊重傳統,重視氣節,不畏強權,敢於直言不諱。他的才情和膽識使得他被人們譽為“複社江南四公子”。 他在崇禎十一年的時候,與陳定生、方密之等人一起在南京夫子廟聯名憤書《留都防亂公揭》,痛批魏忠賢餘黨阮大成。他們的行動引起了轟動,人們紛紛稱讚他們的勇氣和正義感。


    二十九歲的冒辟疆懷揣著滿腹的才情,踏上了南京的土地,準備參加一年一度的鄉試。說起鄉試,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按理說,以他的學識和才華,早該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一舉中舉。然而,現實的困境卻讓他屢試屢敗。 原來,在應試的考場上,考生們通常都是墨守成規,嚴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引經據典,撰寫文章。這樣的文章雖然四平八穩,卻往往缺乏新意和真知灼見。冒辟疆卻不願隨波逐流。他堅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文章總能聯係時事,直指時弊,針砭時局,這使得他的文章顯得格外出挑,但也因此違背了朝中主考官的期望。


    董小宛,那位才情橫溢的女子,在與複社人士的交往中,早已對冒辟疆的大名耳熟能詳。他的才華、人品和氣質,都在那些文人墨客的口中流傳,讓董小宛對他心生敬仰。而今,當她聽到張天如等人提議讓她與冒辟疆結緣時,她的雙頰頓時泛起一抹嬌羞的紅暈,內心更是燃起了對冒辟疆的無限仰慕。 張天如,那位豪爽的文人,借著酒意,向方密之傾訴了他的心願。他希望方密之能從中撮合,讓董小宛與冒辟疆的美滿姻緣得以實現。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的幸福,更是為了那些美好的文人情誼。 方密之,聽後心領神會,決定在恰當的時機為兩人創造相處的機會。


    在媚香樓那場盛大的宴會之後,董小宛的心中種下了與冒辟疆結緣的渴望。她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董小宛是個細心且手巧的女子,她記得每一個重要的日子,比如花朝節和上巳節,這兩個日子對她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她兩次走進媚香樓,找李大娘和李香聊天。每一次的訪問,她都以賞紅送禮為借口,巧妙地探聽冒公子的南京之行。 李大娘母女倆何等聰明,一眼就看穿了董小宛的心思。她們笑著,以輕鬆的口吻向董小宛介紹了冒辟疆的家世、品性和才情。她們甚至還透露了冒辟疆到達南京的具體日期。董小宛聽著,心中暗自歡喜,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與冒辟疆的美好未來。她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期待,對未來的生活也更加向往。


    在春意盎然的季節,冒辟疆收到了陳定生的書信,召喚他前往南京。於是,他在三月十二日這一天,帶著對舊友的思念和對複社事務的熱忱,踏上了南京的土地。在蓮花橋畔的陳府,他受到了熱情的款待,那份久違的溫暖,仿佛讓時間倒流回他們並肩作戰的日子。 他們徹夜長談,傾訴著別後的故事,共同商議著複社的未來。每一個話題都讓他們激動不已,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他們的討論中生動起來。 次日,三月十三日,他們一同走進考場。冒辟疆、陳定生和方密之,這三位才子並肩作戰,他們的筆下生輝,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考場的每一個角落。經過三場嚴酷的考試,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三月二十四日。 考試結束後,他們約定在李香的媚香樓小聚。清晨,冒辟疆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沿著繁華的秦淮河緩步前行。河麵上的波光粼粼,似乎在訴說著新的故事。一年不見,秦淮河似乎更加熱鬧,來來往往的船隻載著歡聲笑語,就像是流動的音符,演奏著春日的讚歌。 當他走進媚香樓時,發現陳定生和方密之已經等候多時。李香一如既往地為他們準備了豐盛的酒菜,那是對他們在考場中奮力拚搏的最好慰藉。在推杯換盞之間,他們談論著未來的憧憬,期待著金榜題名的那一天。


    在餐桌上,他們談論了元宵節那天張天如舉辦的宴會。所有人都對董小宛讚不絕口。冒辟疆驚歎道:“董小宛真是美麗非凡!”方密之也讚歎道:“董小宛不僅美麗,還才華橫溢!”陳定生也附和道:“董小宛言談舉止都十分吸引人。” 他們還談到了張天如試圖撮合他們的事情。經過這次宴會,冒辟疆對董小宛產生了很深的好感。


    在飽食美酒佳肴後,冒辟疆告別了李香、朝宗和定生,隨同方密之離開媚香樓,踏上了通往董小宛住處釣魚巷的道路。“梨花如雪,草色如煙,春光灑滿秦淮河畔;一帶妝樓依水而建,家家粉牆映襯著美麗的景色。”他們沿著這條美麗的秦淮河前行,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喜悅。在路上,方密之向冒辟疆提起了侯朝宗口中那位令人心生向往的董小宛。據說,董小宛若與君意氣相投,便願托付終身。然而,當兩人來到董小宛的住處時,卻發現她已不辭而別,隻留下了一室寂寥。冒辟疆不僅未能如願見到董小宛,還遭到了守門婦的冷眼與譏諷,心中的熱情瞬間消散無蹤。


    直到後來,侯朝宗從楊龍友那裏得知令人震驚的消息:董小宛在三天前經曆了一場劇變,迫使她不得不倉促逃離南京。原來,董小宛雖然身在風塵之中,卻保持著一種超然自省的態度,對自己的行為有著極高的要求。她堅守著不願成為他人玩物的決心,自命“青蓮”,寓意自己雖生於汙濁之地,卻能保持清白之身。


    董小宛倉促逃離南京具體原由是在南京城的心髒地帶,秦淮河畔的鳥衣巷,住著一位名叫朱統銳的貴族。他的家族有著皇族的血統,從祖父輩開始就顯赫非凡。封建安王的頭銜曾光耀於他的祖父,而他父親則是威震一方的鎮國中尉。這使得朱統銳在出生時便承載了高貴的身份,自然而然地繼承了鎮國中尉的榮譽。 然而,這位朱爵爺的容貌和他的出身並不相符。他的鷹鉤鼻子、老鼠眼和猴子臉,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文雅。他的性格更是與貴族的謙和形象相去甚遠。他並不懂得欣賞琴棋書畫,也不在乎高雅的文化氛圍。相反,他依仗著皇族的勢力,在南京城中胡作非為,無所顧忌。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官府大員,都對他避之不及,畏懼他的權勢和跋扈。盡管朱統銳口才拙劣且行為粗魯,他卻自命不凡,時常模仿那些有教養的人。一天,朱統銳在暖翠閣設宴,特地邀請了文人名士楊龍友等作陪,還多次派遣管家和家將前往釣魚巷邀請董小宛作陪。然而,董小宛外出未歸,等到她回來後,無論陳大娘怎麽勸說,她都堅決不肯前往。陳大娘深知朱統銳的品性,明白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這讓她左右為難,急得眼淚直流。董小宛不忍心看到母親為難,最終答應前往。


    朱統銳平日裏威風凜凜,但董小宛卻遲遲不來,這讓他十分不悅。等到董小宛終於來到宴會現場時,朱統銳麵露淫笑,舉止輕浮。董小宛對此十分反感,整日寡言少語,不喝酒也不唱曲,甚至當麵頂撞朱統銳,掀翻了酒席台麵,讓在場的賓客都驚呆了。朱統銳哪裏受過這樣的羞辱,當時就怒火中燒。雖然在場的人勸他息怒,但他卻懷恨在心,暗地裏授意家將惡奴加害董小宛。楊龍友得知消息後,連夜趕到釣魚巷通知董小宛母女。陳大娘趕緊帶著董小宛逃離南京,避禍吳江。


    在知曉了董小宛的故事後,冒辟疆被她堅韌不屈的個性深深打動。她的無畏和勇氣讓他在敬仰的同時,心底也泛起了漣漪。但生活的瑣碎卻讓他們無緣相見,隻留下淡淡的遺憾和憂傷。那個初夏的午後,陽光正好,冒辟疆心生向往,想要尋找董小宛的身影,於是,蘇州之行悄然提上日程。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家書的突然到來打破了他的寧靜。母親病重,急需他回揚州照顧。焦急的他連夜乘船,頂著夜色趕往揚州,隻希望能早點回到母親身邊,為她驅散病痛的陰霾。在心中,他默默祈禱,希望母親能早日恢複健康。直到母親的病情穩定,他才與友人陳則梁再次啟程,前往蘇州處理複社事務。這一路,他帶著對董小宛的思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間一夢:曆史名妓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唐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唐居士並收藏花間一夢:曆史名妓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