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一章遊擊幹部訓練班7
重生抗戰之豫西北傳奇 作者:枕石聽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奇特的“biangbiang”麵的厚度卻不一定,在顧客的要求之下,有時厚如錢幣,有時可以薄如蟬翼。這種麵條主要有幾種吃法,一種是麵條煮好之後撈在大海碗裏再澆上肉臊子;還有一種就是麵條下熟後撈在碗裏,上邊撒少許辣椒麵,再用熱油澆在上邊,然後再放入鹽、醋等調料,這就是油潑辣子麵;還有一種是比較講究的吃法,那就是先用西紅柿、蛋花、薑、蒜、紅辣椒、口蘑、玉蘭片、海參、幹貝製成蘸料,吃的時候將煮熟的麵條泡在蘸料湯中,然後再一口口吃,這種叫蘸水麵。
遊美景品美食,李青林並沒有完全沉湎於此,他還同時辦了幾件正事,第一件事就是看了自家在騾馬市街的門麵。
騾馬市街地處東大街東段的南側,共有五條巷子組成,由北向南依次為水車巷、肋子巷、馬王廟巷、戴家巷、惠家巷。其中隻有肋子巷的交通能四通八達,其餘的四條巷子都是隻有一個出口連接到肋子巷的巷子。
騾馬市街名為騾馬,其實目前並不是騾馬交易的市場,而是人流特別多的商品交易市場,在目前的西安算是很繁華的商業街了。
盛唐時期,官府專設“東市”、“西市”兩坊專事交易,明朝時因東門大街貫通和鍾樓東移,原來聚集在西大街的商業中心逐漸東移移,形成了以鍾樓為中心的新的商業圈,靠近鍾樓又接口於東大街的騾馬市街商品交易市場逐漸形成。
騾馬市街最早當然是騾馬集中交易的市場。在明朝,因為實行“以茶易馬”的戌邊製夷的政策,陝西商人以西安為中心,輸茶於隴青,販鹽於淮川,運布於蘇湖,銷煙於江浙,尤其是騾馬交易,每年能夠達到數萬匹。
經過曆史的變遷,現在的騾馬市街已經處於市中心,其商業的形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真正的騾馬交易自然轉移到城市的郊區,目前這裏各種店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各色人等川流不息,騾馬市街形成了真正的繁華商業街。
薑美枝來西安之後在郭成山的幫助之下買了一處院子和一處門麵房,這處門麵房就坐落在水車巷。這個門麵是個一樓一底的磚木結構房子,門臉雖然不大,也不是處在最為黃金地段的肋子巷,但是在這最為繁華的騾馬市街也算是比較好的產業了。目前這個門麵房租給了一個賣花線的批發商,李青林裏來看房的時候,來來往往批發花線的大商小販絡繹不絕,店裏不斷在收錢發貨,老板的生意顯然很是紅火。
站在自家門麵房的對麵,薑美枝羨慕道:“青林,你看那家的生意多好啊,從咱們來的時候開始到現在為止,他們的生意一直不斷,老板就像是在地上撿錢一樣。你說要是咱們把店麵收回來自己做買賣,那該有多好啊。”
李青林笑道:“你別看人家生意這麽紅火,那可都是長年累月累積下來的信譽和人脈才有這樣的效果,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咱們接下來由誰來做生意?你做過生意嗎?做生意、開店鋪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咱們即使將門麵收回來了,除了勉強算得上地利之外,其他兩樣可是一點優勢都沒有。與其是做那種沒把握的生意,還不如吃點房租來得穩當些。”
薑美枝還是不死心,道:“我和媽到西安這麽久了也沒做事,現在實在是閑得難受啊。”
李青林笑了笑,道:“你們都先別著急,我再想想辦法啊。”
李青林在西安辦的第二件正事就是去拜謝郭成山,因為薑美枝到了西安之後郭成山處處幫忙,給了薑美枝很大的方便。
李青林雖然對郭成山有過救命之恩,但是現在是在人家的地頭上,並且人家幫了很多忙,李青林到他府上去拜訪,自然不會空手而去。
郭成山住的地方其實也在西市,畢竟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富人集中居住區。
郭成山的家住在一個很大的院子裏,但是他家的門樓子修得並不是很大,門口也沒有像其他那些有錢人那樣有幾個看門人看家護院。等進到了郭成山家的院子裏,李青林才發現從外麵看並不起眼的郭家其實有著一個巨大的院子,房子也是三進的布局,僅僅就憑著院子的麵積,在西市區這個富人集中區也算少見了。
聽說李青林來了,郭成山親自在門口將李青林迎了進去,並親自將李青林領到了正廳就坐。
郭成山對李青林依然是十分感激,不斷表示對李青林救命之恩的感激,李青林笑道:“郭大哥,過去的事情別別老是掛在心上了,那時候你也是遭了難,我也不過是舉手之勞,大哥老是將這件小事掛在心中,倒是顯得我小家子氣了。”
郭成山正色道:“李長官,那時候來來往往的人多了去了,官員也有,百姓也有,軍人就更多了,而唯獨救你一個人出手相助,那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當時要不是你出手相助,別說我能將老父安葬,就是我全家那幾口子人都有可能被餓死呢。老父在世時就教育兒孫,‘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郭成山雖然不成器,這個做人的道理還是懂的。”
李青林正待客氣幾句,“叮鈴鈴……”,在客廳裏突然響起了一陣刺耳的鈴聲,李青林順著聲音一看,原來在客廳的一邊牆壁上掛著一個老式電話機,這個刺耳的鈴聲正是這部電話發出來的。
“對不起啊,我先接個電話。”郭成山站起來走向那部電話,然後拿起聽筒和打來電話的人通起話來。
自從洋人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之後,西風東漸,很多西洋的東西進入到中國,一些有錢人家為顯示自己的富有,開始使用西洋家具和物品,有些人家甚至買了此時極為少見小轎車。
李青林環視了一下郭成山家的客廳,他發現郭成山家的客廳裏擺設的基本都是中式的硬木家具,各處擺設也是古色古香的老玩意,客廳裏有三樣東西和現代文明有關,那就是吊在屋頂上的電燈,擺放在條案上的一個座鍾,剩下的那就是掛在客廳裏的那個電話了。
在這個年代,家裏有一部電話那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李青林知道很多富人在客廳裏擺著留聲機、收音機等,電話對於他們算是可有可無的的東西。而郭成山卻獨獨選擇了一部電話,並且這個電話還是使用在了生意上麵,那就說明郭成山的思想絕對比那些人目光長遠,並且善於利用現代科技的便利之處。
打來電話的似乎也是一個商人,從郭成山的回答中,李青林聽出來對方是向郭成山訂購一批花布,並且要貨量很大,也很急。
而郭成山卻說道:“老兄啊,你也知道我做的是棉花生意,我可從沒做過花布生意,手裏當然就沒有存貨了,這次可真的幫不上你的忙了。”
對方在電話裏還繼續說著些什麽,郭成山最後道:“好好好,老兄啊,我要是能收購到,一定先躉給你。”
打完電話,郭成山有些抱歉道:“李長官,實在不好意思,我這整天就是在窮忙啊,讓你久等了。”
“沒事沒事。”李青林說道,他接著又問道:“郭大哥,是不是現在市場上花布很緊俏?”
郭成山笑道:“天暖了,大姑娘小媳婦都想剪一塊花布做夏衣,花布的銷量當然就大了。現在市麵上不是花布緊俏,而是蘇湖來的高檔花布越來越少,很快就要斷檔了。以前大批量的高檔花布都是來自蘇湖,現在因為鬼子占領了花布的產地,原來販布的商人們不願意因財失命,西安市麵上質量好一點的花布於是就斷檔了,質量好點的花布現在是一天一個價。這位老兄現在急了,到處在找貨源,現在竟然找到我這個做棉花生意的頭上來了。”
李青林道:“本地不能生產花布嗎?”
“當然能啊。”郭成山道,“咱西安和西北其他地區就有專門織染花布的商戶,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在花色和質量上總比蘇湖的花布差一些,因此價錢賣不上去啊。”
在中國,紡織和印染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特別是藍印花布,經過千百年優秀匠人們不斷提高印染技術,那些青白相間的印花布製成的布匹、蚊帳、頭巾、被麵、包袱等生活用品外觀樸素大方,色調清新明快,圖案淳樸典麗,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有需求就必定有市場
既然市場有這麽大的需求,那自己能不能開一個染布坊呢?如果自家的染布坊能染出超過本地質量的布匹,這一方麵能掙些錢,另一方麵也可以將今後送到西安的家人都找件事情做。
李青林心中一動,於是問郭成山:“本地布和蘇湖的布匹差距有那麽大嗎?”
郭成山笑了笑:“這種事情女人們最有發言權,你該問問你家夫人啊。”
“對對對這事確實是應該問美枝。”李青林也笑道。
李青林心中有了事,於是提出告辭。
救命恩人來了,郭成山怎麽能不設宴歡迎呢?郭成山極力拉住李青林,要求李青林賞個臉,好讓他自己盡點心意。可李青林也有推脫的理由,那就是軍務緊急,他必須馬上去第一戰區設立的訓練班報道。
郭成山最終也沒能留住李青林,最後隻好遺憾地將李青林送出了家門。不過他一再要求李青林在方便的時候再來,郭成山將好好和李青林喝幾杯,已盡自己地主之誼。
離開了郭成山家,李青林問薑美枝:“蘇湖的布和本地布相比,它好在哪裏呢?”
ps:作者隆重推薦好友鬼裔刺血的大作《商人也彪悍》,鬼裔刺血歡迎各位大大前去圍觀,前去拍磚。.。
更多到,地址
遊美景品美食,李青林並沒有完全沉湎於此,他還同時辦了幾件正事,第一件事就是看了自家在騾馬市街的門麵。
騾馬市街地處東大街東段的南側,共有五條巷子組成,由北向南依次為水車巷、肋子巷、馬王廟巷、戴家巷、惠家巷。其中隻有肋子巷的交通能四通八達,其餘的四條巷子都是隻有一個出口連接到肋子巷的巷子。
騾馬市街名為騾馬,其實目前並不是騾馬交易的市場,而是人流特別多的商品交易市場,在目前的西安算是很繁華的商業街了。
盛唐時期,官府專設“東市”、“西市”兩坊專事交易,明朝時因東門大街貫通和鍾樓東移,原來聚集在西大街的商業中心逐漸東移移,形成了以鍾樓為中心的新的商業圈,靠近鍾樓又接口於東大街的騾馬市街商品交易市場逐漸形成。
騾馬市街最早當然是騾馬集中交易的市場。在明朝,因為實行“以茶易馬”的戌邊製夷的政策,陝西商人以西安為中心,輸茶於隴青,販鹽於淮川,運布於蘇湖,銷煙於江浙,尤其是騾馬交易,每年能夠達到數萬匹。
經過曆史的變遷,現在的騾馬市街已經處於市中心,其商業的形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真正的騾馬交易自然轉移到城市的郊區,目前這裏各種店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各色人等川流不息,騾馬市街形成了真正的繁華商業街。
薑美枝來西安之後在郭成山的幫助之下買了一處院子和一處門麵房,這處門麵房就坐落在水車巷。這個門麵是個一樓一底的磚木結構房子,門臉雖然不大,也不是處在最為黃金地段的肋子巷,但是在這最為繁華的騾馬市街也算是比較好的產業了。目前這個門麵房租給了一個賣花線的批發商,李青林裏來看房的時候,來來往往批發花線的大商小販絡繹不絕,店裏不斷在收錢發貨,老板的生意顯然很是紅火。
站在自家門麵房的對麵,薑美枝羨慕道:“青林,你看那家的生意多好啊,從咱們來的時候開始到現在為止,他們的生意一直不斷,老板就像是在地上撿錢一樣。你說要是咱們把店麵收回來自己做買賣,那該有多好啊。”
李青林笑道:“你別看人家生意這麽紅火,那可都是長年累月累積下來的信譽和人脈才有這樣的效果,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咱們接下來由誰來做生意?你做過生意嗎?做生意、開店鋪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咱們即使將門麵收回來了,除了勉強算得上地利之外,其他兩樣可是一點優勢都沒有。與其是做那種沒把握的生意,還不如吃點房租來得穩當些。”
薑美枝還是不死心,道:“我和媽到西安這麽久了也沒做事,現在實在是閑得難受啊。”
李青林笑了笑,道:“你們都先別著急,我再想想辦法啊。”
李青林在西安辦的第二件正事就是去拜謝郭成山,因為薑美枝到了西安之後郭成山處處幫忙,給了薑美枝很大的方便。
李青林雖然對郭成山有過救命之恩,但是現在是在人家的地頭上,並且人家幫了很多忙,李青林到他府上去拜訪,自然不會空手而去。
郭成山住的地方其實也在西市,畢竟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富人集中居住區。
郭成山的家住在一個很大的院子裏,但是他家的門樓子修得並不是很大,門口也沒有像其他那些有錢人那樣有幾個看門人看家護院。等進到了郭成山家的院子裏,李青林才發現從外麵看並不起眼的郭家其實有著一個巨大的院子,房子也是三進的布局,僅僅就憑著院子的麵積,在西市區這個富人集中區也算少見了。
聽說李青林來了,郭成山親自在門口將李青林迎了進去,並親自將李青林領到了正廳就坐。
郭成山對李青林依然是十分感激,不斷表示對李青林救命之恩的感激,李青林笑道:“郭大哥,過去的事情別別老是掛在心上了,那時候你也是遭了難,我也不過是舉手之勞,大哥老是將這件小事掛在心中,倒是顯得我小家子氣了。”
郭成山正色道:“李長官,那時候來來往往的人多了去了,官員也有,百姓也有,軍人就更多了,而唯獨救你一個人出手相助,那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當時要不是你出手相助,別說我能將老父安葬,就是我全家那幾口子人都有可能被餓死呢。老父在世時就教育兒孫,‘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郭成山雖然不成器,這個做人的道理還是懂的。”
李青林正待客氣幾句,“叮鈴鈴……”,在客廳裏突然響起了一陣刺耳的鈴聲,李青林順著聲音一看,原來在客廳的一邊牆壁上掛著一個老式電話機,這個刺耳的鈴聲正是這部電話發出來的。
“對不起啊,我先接個電話。”郭成山站起來走向那部電話,然後拿起聽筒和打來電話的人通起話來。
自從洋人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之後,西風東漸,很多西洋的東西進入到中國,一些有錢人家為顯示自己的富有,開始使用西洋家具和物品,有些人家甚至買了此時極為少見小轎車。
李青林環視了一下郭成山家的客廳,他發現郭成山家的客廳裏擺設的基本都是中式的硬木家具,各處擺設也是古色古香的老玩意,客廳裏有三樣東西和現代文明有關,那就是吊在屋頂上的電燈,擺放在條案上的一個座鍾,剩下的那就是掛在客廳裏的那個電話了。
在這個年代,家裏有一部電話那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李青林知道很多富人在客廳裏擺著留聲機、收音機等,電話對於他們算是可有可無的的東西。而郭成山卻獨獨選擇了一部電話,並且這個電話還是使用在了生意上麵,那就說明郭成山的思想絕對比那些人目光長遠,並且善於利用現代科技的便利之處。
打來電話的似乎也是一個商人,從郭成山的回答中,李青林聽出來對方是向郭成山訂購一批花布,並且要貨量很大,也很急。
而郭成山卻說道:“老兄啊,你也知道我做的是棉花生意,我可從沒做過花布生意,手裏當然就沒有存貨了,這次可真的幫不上你的忙了。”
對方在電話裏還繼續說著些什麽,郭成山最後道:“好好好,老兄啊,我要是能收購到,一定先躉給你。”
打完電話,郭成山有些抱歉道:“李長官,實在不好意思,我這整天就是在窮忙啊,讓你久等了。”
“沒事沒事。”李青林說道,他接著又問道:“郭大哥,是不是現在市場上花布很緊俏?”
郭成山笑道:“天暖了,大姑娘小媳婦都想剪一塊花布做夏衣,花布的銷量當然就大了。現在市麵上不是花布緊俏,而是蘇湖來的高檔花布越來越少,很快就要斷檔了。以前大批量的高檔花布都是來自蘇湖,現在因為鬼子占領了花布的產地,原來販布的商人們不願意因財失命,西安市麵上質量好一點的花布於是就斷檔了,質量好點的花布現在是一天一個價。這位老兄現在急了,到處在找貨源,現在竟然找到我這個做棉花生意的頭上來了。”
李青林道:“本地不能生產花布嗎?”
“當然能啊。”郭成山道,“咱西安和西北其他地區就有專門織染花布的商戶,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在花色和質量上總比蘇湖的花布差一些,因此價錢賣不上去啊。”
在中國,紡織和印染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特別是藍印花布,經過千百年優秀匠人們不斷提高印染技術,那些青白相間的印花布製成的布匹、蚊帳、頭巾、被麵、包袱等生活用品外觀樸素大方,色調清新明快,圖案淳樸典麗,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有需求就必定有市場
既然市場有這麽大的需求,那自己能不能開一個染布坊呢?如果自家的染布坊能染出超過本地質量的布匹,這一方麵能掙些錢,另一方麵也可以將今後送到西安的家人都找件事情做。
李青林心中一動,於是問郭成山:“本地布和蘇湖的布匹差距有那麽大嗎?”
郭成山笑了笑:“這種事情女人們最有發言權,你該問問你家夫人啊。”
“對對對這事確實是應該問美枝。”李青林也笑道。
李青林心中有了事,於是提出告辭。
救命恩人來了,郭成山怎麽能不設宴歡迎呢?郭成山極力拉住李青林,要求李青林賞個臉,好讓他自己盡點心意。可李青林也有推脫的理由,那就是軍務緊急,他必須馬上去第一戰區設立的訓練班報道。
郭成山最終也沒能留住李青林,最後隻好遺憾地將李青林送出了家門。不過他一再要求李青林在方便的時候再來,郭成山將好好和李青林喝幾杯,已盡自己地主之誼。
離開了郭成山家,李青林問薑美枝:“蘇湖的布和本地布相比,它好在哪裏呢?”
ps:作者隆重推薦好友鬼裔刺血的大作《商人也彪悍》,鬼裔刺血歡迎各位大大前去圍觀,前去拍磚。.。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