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三十歲左右白麵無須微胖的健壯宦官名為吳真,原先在承恩殿當差。
建文帝繼位後,下旨讓先帝妃嬪在承恩殿自盡殉葬,說是遵行先帝的遺旨,但是這份遺旨已經無處可查,沒辦法查驗真實性,先帝雖然曾下旨讓秦王正妃觀音奴殉葬,但是之後並未正式宣布相關旨意。
今上登基後,因承恩殿不祥,已棄置不用,下令封閉。
至於先帝是否真的留有這份遺旨,有燉不得而知。
就他本人而言,他從未想過讓自己的正妃或側妃殉葬,他從內心深處無法認同這樣的做法。
吳真因為與建文帝禦前太監吳亮關係密切,已經被貶去孝陵為先帝守陵,妙錦的生活應該與吳真沒什麽交集,怎麽會對吳真如此恐懼?
聽說當年監督先帝妃嬪自盡的宦官正是吳真,難道妙錦聽別人說了殉葬之事,所以害怕吳真?但是妙錦為何對吳真的長相如此印象深刻?將吳真骨子裏的陰狠、凶殘刻畫得惟妙惟肖,尤其是那雙眼睛,暴戾十足,一個平時低眉順眼的奴才怎麽會給妙錦留下如此凶殘的印象?
有燉想不通,也沒興趣細問,既然妙錦對他動了心,他心裏便多了一份責任,守護她不受傷害的責任,她既然這麽害怕吳真,那便尋個理由,把吳真流放到邊境,任其自生自滅吧。
“這個宦官我有印象,失足落水溺死了”,有燉拿著畫像眼神平靜地說。
“啊?真的?”妙錦捏了捏眉心,輕歎口氣。
“沒錯,我記得很清楚”,有燉語氣篤定,轉而問道,“要不做場法事消災除禍?”
“不用”,妙錦搖頭道,她不信這些。
妙錦看向他,水汪汪的眸子,格外誘人,他心中一動,用折扇輕拍了下她的手,“聽說你要測驗莊頭?”
“我想從佃農中選拔桑葉產量高的當莊頭,教他們識字,原先的莊頭跟佃農互換”,妙錦道。
“莊頭大多都有積蓄,沒人願意當苦哈哈地佃農”,有燉輕搖折扇道。
“那可以去當莊丁,當繅絲工匠,去織錦緞都行,隻是不能再當莊頭,桑田的產量得提高上去,這些不懂稼穡的莊頭絕對不能再用,一畝三園連一斤生絲都產不出,真當我是好騙的,我看那些莊頭家的積蓄十有八九來路不正,他們要是鬧事,大不了仔細查清楚,他們的積蓄從何而來”,妙錦說道,“一畝地出五斤以上的生絲都是可能的,誰知道他們是不是中飽私囊了,實在不行,把莊丁擴增到五百,再多配些鎧甲、刀劍”。
“現在的產量的確實太低,你既然下決心整治,咱們便在這裏多留些天,等理出個頭緒再走”,有燉用折扇碰碰鼻子,沉吟著說道,“需要提前跟四伯說一聲,免得擔心”。
春水般的眸子瞬間轉暗,她不自在地低聲道,“我會寫信說的”。
一個黑影在窗前閃過,有燉起身往外走,經過妙錦身邊時假裝無意地用扇子碰了下她的衣袖,低聲道,“我喜歡”。
“啊”,她的心像是被電了一般,麻麻地。
他喜歡什麽?
多半景瑞回來了,妙錦定了定神,也起身去外麵,有燉早已不見了蹤影。
妙錦也不想去問,叫上卉心,帶上麵具,策馬向桑園而去。
錦繡閣外帶水池、假山、花園等建築等位於皇莊的北端,管莊宦官和壯丁的值房也在北端,莊頭的值位於中間位置,而佃農的住宅集中於皇莊的南側,中間是成片的桑園,中間是青磚鋪的筆直大道,便於車馬同行,左右兩側各有三條青磚鋪設的小徑,僅容一輛馬車行駛。
整個皇莊四周,每隔一段距離設有一處望樓,莊丁輪流值班了望。
妙錦信步而行,望著兩旁鬱鬱蔥蔥的桑樹。
皇莊是在原來五百畝桑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一些枝繁葉茂的老桑樹可能有上百年的曆史,除了這些稀疏分布的老樹,其他桑樹絕大部分是四五年樹齡。
“動作麻利點,快點兒,說你呢”,一個強橫地聲音突然傳來。
妙錦循著聲音走過去,隻見一個莊頭打扮的壯漢揚著鞭子,催促著一群衣裳襤褸、滿臉菜色的佃農在采摘桑葉,見妙錦走過來,忙上前行禮,“大人”。
佃農見狀紛紛跪在地上磕頭。
妙錦向卉心使了個眼色,卉心上前高聲道,“大家都起來吧,都指揮使大人見大家用心做工,每戶賞賜一匹棉布、一石米、五斤豬肉,以後隻要桑葉產量增加,還會有賞”。
眾人謝恩不止。
卉心讓兩名心腹女衛帶著莊頭去領米布肉。
妙錦打馬往回走。
管理桑園涉及到很多細節,女衛隻能定期抽查,不能長期留在這兒,得找一個精通這方麵事務的專業人才,給他定下任務目標,到時候直接收生絲即可。
莊頭的宅院每戶一棟獨院,前麵是曬場和公務廳,有五六個小孩兒正在曬場玩耍,看臉色和衣著比剛才見到的佃農強多了,不知道有多少暗地裏的收入流進了莊頭的私人腰包。
桑園所有人的收入必須跟產量掛鉤,產量上不去,卻養肥了莊頭等人,這個頑疾必須革除。
有了大體的思路,妙錦不會親自去做這些,她隻是來了解實際情況的,並不是來插手經營管理的。
桑園種植麵積一千五百頃,共有佃農約三千戶,相當於每戶種植五十畝地,每畝地勞動力和肥力均可能投入不足,皇莊的占地麵積是有限的,要想多掙錢,隻能提高每畝產量。
要想提高畝產量,得先讓佃農都吃飽飯,吃飽喝足了才可能有力氣幹活,每天有肉吃,有足夠的衣服穿。
所謂生意,無非用一定的資源投入生產產品,資源是特定時間內是有限的,增加產出,得需要提高效率。
妙錦騎在馬背上,邊行邊想,得想辦法把桑園所有的潛力盡可能多地挖掘出來。
“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佃農用的大多是木製農具,得大力推廣鐵製農具,還得研製出更多的耕種工具。
建文帝繼位後,下旨讓先帝妃嬪在承恩殿自盡殉葬,說是遵行先帝的遺旨,但是這份遺旨已經無處可查,沒辦法查驗真實性,先帝雖然曾下旨讓秦王正妃觀音奴殉葬,但是之後並未正式宣布相關旨意。
今上登基後,因承恩殿不祥,已棄置不用,下令封閉。
至於先帝是否真的留有這份遺旨,有燉不得而知。
就他本人而言,他從未想過讓自己的正妃或側妃殉葬,他從內心深處無法認同這樣的做法。
吳真因為與建文帝禦前太監吳亮關係密切,已經被貶去孝陵為先帝守陵,妙錦的生活應該與吳真沒什麽交集,怎麽會對吳真如此恐懼?
聽說當年監督先帝妃嬪自盡的宦官正是吳真,難道妙錦聽別人說了殉葬之事,所以害怕吳真?但是妙錦為何對吳真的長相如此印象深刻?將吳真骨子裏的陰狠、凶殘刻畫得惟妙惟肖,尤其是那雙眼睛,暴戾十足,一個平時低眉順眼的奴才怎麽會給妙錦留下如此凶殘的印象?
有燉想不通,也沒興趣細問,既然妙錦對他動了心,他心裏便多了一份責任,守護她不受傷害的責任,她既然這麽害怕吳真,那便尋個理由,把吳真流放到邊境,任其自生自滅吧。
“這個宦官我有印象,失足落水溺死了”,有燉拿著畫像眼神平靜地說。
“啊?真的?”妙錦捏了捏眉心,輕歎口氣。
“沒錯,我記得很清楚”,有燉語氣篤定,轉而問道,“要不做場法事消災除禍?”
“不用”,妙錦搖頭道,她不信這些。
妙錦看向他,水汪汪的眸子,格外誘人,他心中一動,用折扇輕拍了下她的手,“聽說你要測驗莊頭?”
“我想從佃農中選拔桑葉產量高的當莊頭,教他們識字,原先的莊頭跟佃農互換”,妙錦道。
“莊頭大多都有積蓄,沒人願意當苦哈哈地佃農”,有燉輕搖折扇道。
“那可以去當莊丁,當繅絲工匠,去織錦緞都行,隻是不能再當莊頭,桑田的產量得提高上去,這些不懂稼穡的莊頭絕對不能再用,一畝三園連一斤生絲都產不出,真當我是好騙的,我看那些莊頭家的積蓄十有八九來路不正,他們要是鬧事,大不了仔細查清楚,他們的積蓄從何而來”,妙錦說道,“一畝地出五斤以上的生絲都是可能的,誰知道他們是不是中飽私囊了,實在不行,把莊丁擴增到五百,再多配些鎧甲、刀劍”。
“現在的產量的確實太低,你既然下決心整治,咱們便在這裏多留些天,等理出個頭緒再走”,有燉用折扇碰碰鼻子,沉吟著說道,“需要提前跟四伯說一聲,免得擔心”。
春水般的眸子瞬間轉暗,她不自在地低聲道,“我會寫信說的”。
一個黑影在窗前閃過,有燉起身往外走,經過妙錦身邊時假裝無意地用扇子碰了下她的衣袖,低聲道,“我喜歡”。
“啊”,她的心像是被電了一般,麻麻地。
他喜歡什麽?
多半景瑞回來了,妙錦定了定神,也起身去外麵,有燉早已不見了蹤影。
妙錦也不想去問,叫上卉心,帶上麵具,策馬向桑園而去。
錦繡閣外帶水池、假山、花園等建築等位於皇莊的北端,管莊宦官和壯丁的值房也在北端,莊頭的值位於中間位置,而佃農的住宅集中於皇莊的南側,中間是成片的桑園,中間是青磚鋪的筆直大道,便於車馬同行,左右兩側各有三條青磚鋪設的小徑,僅容一輛馬車行駛。
整個皇莊四周,每隔一段距離設有一處望樓,莊丁輪流值班了望。
妙錦信步而行,望著兩旁鬱鬱蔥蔥的桑樹。
皇莊是在原來五百畝桑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一些枝繁葉茂的老桑樹可能有上百年的曆史,除了這些稀疏分布的老樹,其他桑樹絕大部分是四五年樹齡。
“動作麻利點,快點兒,說你呢”,一個強橫地聲音突然傳來。
妙錦循著聲音走過去,隻見一個莊頭打扮的壯漢揚著鞭子,催促著一群衣裳襤褸、滿臉菜色的佃農在采摘桑葉,見妙錦走過來,忙上前行禮,“大人”。
佃農見狀紛紛跪在地上磕頭。
妙錦向卉心使了個眼色,卉心上前高聲道,“大家都起來吧,都指揮使大人見大家用心做工,每戶賞賜一匹棉布、一石米、五斤豬肉,以後隻要桑葉產量增加,還會有賞”。
眾人謝恩不止。
卉心讓兩名心腹女衛帶著莊頭去領米布肉。
妙錦打馬往回走。
管理桑園涉及到很多細節,女衛隻能定期抽查,不能長期留在這兒,得找一個精通這方麵事務的專業人才,給他定下任務目標,到時候直接收生絲即可。
莊頭的宅院每戶一棟獨院,前麵是曬場和公務廳,有五六個小孩兒正在曬場玩耍,看臉色和衣著比剛才見到的佃農強多了,不知道有多少暗地裏的收入流進了莊頭的私人腰包。
桑園所有人的收入必須跟產量掛鉤,產量上不去,卻養肥了莊頭等人,這個頑疾必須革除。
有了大體的思路,妙錦不會親自去做這些,她隻是來了解實際情況的,並不是來插手經營管理的。
桑園種植麵積一千五百頃,共有佃農約三千戶,相當於每戶種植五十畝地,每畝地勞動力和肥力均可能投入不足,皇莊的占地麵積是有限的,要想多掙錢,隻能提高每畝產量。
要想提高畝產量,得先讓佃農都吃飽飯,吃飽喝足了才可能有力氣幹活,每天有肉吃,有足夠的衣服穿。
所謂生意,無非用一定的資源投入生產產品,資源是特定時間內是有限的,增加產出,得需要提高效率。
妙錦騎在馬背上,邊行邊想,得想辦法把桑園所有的潛力盡可能多地挖掘出來。
“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佃農用的大多是木製農具,得大力推廣鐵製農具,還得研製出更多的耕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