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統領水軍在浦子口精心布防,嚴陣以待,阻擋燕兵渡江。
六月初一,燕兵在浦子口與盛庸開戰,再一次失利。
朱棣的內心深受打擊,他缺乏一支正規水師,但是打造精銳水師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事,他擔心回到原先的起點,擔心困在日複一日的消磨中無法脫身。
有那麽一刹那,他甚至想接受建文帝的議和提議,雖然他清楚那是緩兵之計。
那是杯毒酒,喝下去早晚腸穿肚爛。
但是他累呀,他隻是想歇歇,沒準歇上一段時間就能恢複往日的精氣神。
他的大腦昏昏沉沉,一片混沌,
突然傳來滾滾雷聲,緊接著是嘩啦啦的雨聲,他脫下盔甲,走到帳外,任憑雨水澆在身上。
妙錦見狀急忙打著傘追過來。
“別過來”,他大聲製止。
妙錦停下了腳步,扔掉手中的傘,陪他一起淋雨。
有些事情,他需要獨自麵對,有些軟弱和疲憊,他需要自行消化和克服。
她會一直陪在他身邊,愛他,信他,守著他,與他共擔風雨。
必須盡快戰勝盛庸,否則拖得時日一久,可能再也無法渡江。
每拖延一天,就多一分風險,一旦各地的勤王之師趕來,將麵臨滅頂之災。
自古以來,皇位的爭奪,隻能有一個人勝出。
成王敗寇。
這一切,從起兵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
要麽獲勝為王,要麽身敗名裂,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沒有第三種可能。
落子無悔,隻能咬著牙堅持下去。
也許,最終的勝負恰恰取決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
不知過了多久,他的大腦終於清醒,他又恢複了往日的精神抖擻。
當朱棣衝了個涼水澡,重新穿上盔甲時,朱高煦風塵仆仆地闖進來,“父王”。
朱棣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吾力疲矣,兒當鼓勇再戰。”
“孩兒定當竭盡全力”,朱高煦兩眼閃亮,神采奕奕,沒有半點兒疲憊之色。
年輕真好啊,我像他這麽大的時候,也是渾身使不完的勁兒,朱棣在心中感慨道。
朱棣一時衝動,突然說了句不著調的話,“勉之!世子多疾。”
此話一出,信息量太大,難道父王是在暗示自己可以取代世子?
朱高煦頓時大受鼓舞,勇氣倍增,領命而去。
妙錦正在裏間梳理頭發,聽到這句話,手中的梳子差點兒掉了。
見朱高煦走遠了,妙錦才走到朱棣身邊,低聲道:“怎麽瞎說話?這樣會導致他們兄弟不合”。
朱棣嘿嘿一笑,不以為意。
第二天,燕兵再次與盛庸開戰,朱高煦勇為先鋒,殊死搏鬥,玩命拚殺,像一隻亮出獠牙的獅子般發起一波又一波凶猛的攻勢。
這種亡命勇鬥的氣勢,令盛庸為之震撼,氣勢漸漸落了下風。
朱棣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如獸王下山一般,率眾猛撲過去,轉敗為勝。
盛庸被迫放棄江北,帶兵退至南岸的高資港。
燕兵進至浦口,正在準備渡江之戰時,一位水師將領前來歸降,此人是右軍都督金事陳瑄,他是徐增壽的至交好友。
建文帝派陳瑄過來,統領江邊舟師防務,阻擋燕兵渡江。
徐增壽是右軍都督府的左都督,是陳瑄的頂頭上司。
陳瑄受徐增壽影響,早有歸降之意。
妙錦認識他,有一次三哥去淮安,是帶著他一起去的。
陳瑄麾下的精銳水師正是燕兵所急缺的,朱棣激動得無以言表,握著陳瑄的手感動地說,“好,好”。
“陳大哥”,妙錦上前行禮。
“妙錦,徐哥一直念叨你,不放心你在北平,想把你接回京師,這下好了”,聽語氣,陳瑄像是妙錦當成了自己的妹妹,他口中的徐哥是指妙錦的三哥徐增壽。
陳瑄主動來降,長江天塹不再能阻遏燕兵南下。
事不宜遲,朱棣立即安排渡江事宜。
六月初三,朱棣在江邊祭神,誓師渡江。
晴空萬裏,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燕軍將士迅速登船,“舳艫千裏,旌旗蔽空”。
盛庸在江南岸高資港排兵布陣,積極防禦。
燕兵登岸後,由精銳騎兵衝鋒在前,主力緊隨其後,氣勢洶洶,直撲過來。
在燕兵銳不可擋的衝擊下,盛庸所部支撐不住,節節後退,一潰千裏。
南岸的高資港落入燕兵的控製。
也許是近鄉情怯的緣故,妙錦的心亂跳個不停。
渡江之後,朱棣沒有直奔京師,而是先去攻取鎮江,他不想腹背受敵,不想在攻打京師時被人偷襲後方。
他不著急,他要把所有風險因素都排除了,再發起最後一擊,確保萬無一失,一擊必中。
他要把京師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控製在手裏,切斷建文帝與各地的所有聯係,他要用嶽父當年圍攻張士誠都城的鎖城法奪下京師。
鎮江守將童俊早已對燕王仰慕不已,有心歸附,因此,燕兵一到,他便開城迎降了。
六月初八,燕兵從鎮江息西進,行至龍潭紮營。
“妙錦,你看,父皇的陵墓在那裏”,朱棣望著鍾山的方向泫然淚下,“我連父皇最後一麵都沒見到,……”
“等進了城,我們先去皇陵祭拜”,妙錦安慰道。
清澈碧綠的河水,波光粼粼,在陽光的照耀下,像無數碎金子一樣閃爍著亮光,耀眼奪目。
妙錦茫然地看著湖麵,一切來得太突然,感覺像是一場夢。
不知道以後將會發生什麽?
朱棣在兵力上已經取得絕對優勢,他會如何攻城?如何對建文帝和他的臣子?她和朱棣以後的生活將是怎樣的?
妙錦看著獵獵飄揚的旗幟發呆,
朱棣把目光轉向妙錦,“在想什麽?”
她與她執手相依偎著,輕聲說:“在想建文帝會怎麽做?”
此刻,建文帝正心慌意亂,魂不守舍地在乾清宮內走來走去,苦思良久,卻毫無頭緒,腦袋跟一團漿糊似地,越著急越想不出辦法。
燕兵渡江竟然如此迅速,是他始料未及的,齊泰、黃子澄等大臣外出募兵都還沒回來,這可如何是好?還是要請教方先生。
當值宦官小跑著去傳方孝孺了。
建文帝站在門口,突發奇想,如果皇宮裏換了主人,宮人和官員將會怎麽做,他們是否會將對自己的畢恭畢敬用到新主人身上?
隻要自身利益不受損失,誰又會在乎皇宮的主人是誰呢?
想到此這裏,二十五歲的建文帝的內心生出無限悲涼。
六月初一,燕兵在浦子口與盛庸開戰,再一次失利。
朱棣的內心深受打擊,他缺乏一支正規水師,但是打造精銳水師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事,他擔心回到原先的起點,擔心困在日複一日的消磨中無法脫身。
有那麽一刹那,他甚至想接受建文帝的議和提議,雖然他清楚那是緩兵之計。
那是杯毒酒,喝下去早晚腸穿肚爛。
但是他累呀,他隻是想歇歇,沒準歇上一段時間就能恢複往日的精氣神。
他的大腦昏昏沉沉,一片混沌,
突然傳來滾滾雷聲,緊接著是嘩啦啦的雨聲,他脫下盔甲,走到帳外,任憑雨水澆在身上。
妙錦見狀急忙打著傘追過來。
“別過來”,他大聲製止。
妙錦停下了腳步,扔掉手中的傘,陪他一起淋雨。
有些事情,他需要獨自麵對,有些軟弱和疲憊,他需要自行消化和克服。
她會一直陪在他身邊,愛他,信他,守著他,與他共擔風雨。
必須盡快戰勝盛庸,否則拖得時日一久,可能再也無法渡江。
每拖延一天,就多一分風險,一旦各地的勤王之師趕來,將麵臨滅頂之災。
自古以來,皇位的爭奪,隻能有一個人勝出。
成王敗寇。
這一切,從起兵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
要麽獲勝為王,要麽身敗名裂,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沒有第三種可能。
落子無悔,隻能咬著牙堅持下去。
也許,最終的勝負恰恰取決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
不知過了多久,他的大腦終於清醒,他又恢複了往日的精神抖擻。
當朱棣衝了個涼水澡,重新穿上盔甲時,朱高煦風塵仆仆地闖進來,“父王”。
朱棣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吾力疲矣,兒當鼓勇再戰。”
“孩兒定當竭盡全力”,朱高煦兩眼閃亮,神采奕奕,沒有半點兒疲憊之色。
年輕真好啊,我像他這麽大的時候,也是渾身使不完的勁兒,朱棣在心中感慨道。
朱棣一時衝動,突然說了句不著調的話,“勉之!世子多疾。”
此話一出,信息量太大,難道父王是在暗示自己可以取代世子?
朱高煦頓時大受鼓舞,勇氣倍增,領命而去。
妙錦正在裏間梳理頭發,聽到這句話,手中的梳子差點兒掉了。
見朱高煦走遠了,妙錦才走到朱棣身邊,低聲道:“怎麽瞎說話?這樣會導致他們兄弟不合”。
朱棣嘿嘿一笑,不以為意。
第二天,燕兵再次與盛庸開戰,朱高煦勇為先鋒,殊死搏鬥,玩命拚殺,像一隻亮出獠牙的獅子般發起一波又一波凶猛的攻勢。
這種亡命勇鬥的氣勢,令盛庸為之震撼,氣勢漸漸落了下風。
朱棣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如獸王下山一般,率眾猛撲過去,轉敗為勝。
盛庸被迫放棄江北,帶兵退至南岸的高資港。
燕兵進至浦口,正在準備渡江之戰時,一位水師將領前來歸降,此人是右軍都督金事陳瑄,他是徐增壽的至交好友。
建文帝派陳瑄過來,統領江邊舟師防務,阻擋燕兵渡江。
徐增壽是右軍都督府的左都督,是陳瑄的頂頭上司。
陳瑄受徐增壽影響,早有歸降之意。
妙錦認識他,有一次三哥去淮安,是帶著他一起去的。
陳瑄麾下的精銳水師正是燕兵所急缺的,朱棣激動得無以言表,握著陳瑄的手感動地說,“好,好”。
“陳大哥”,妙錦上前行禮。
“妙錦,徐哥一直念叨你,不放心你在北平,想把你接回京師,這下好了”,聽語氣,陳瑄像是妙錦當成了自己的妹妹,他口中的徐哥是指妙錦的三哥徐增壽。
陳瑄主動來降,長江天塹不再能阻遏燕兵南下。
事不宜遲,朱棣立即安排渡江事宜。
六月初三,朱棣在江邊祭神,誓師渡江。
晴空萬裏,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燕軍將士迅速登船,“舳艫千裏,旌旗蔽空”。
盛庸在江南岸高資港排兵布陣,積極防禦。
燕兵登岸後,由精銳騎兵衝鋒在前,主力緊隨其後,氣勢洶洶,直撲過來。
在燕兵銳不可擋的衝擊下,盛庸所部支撐不住,節節後退,一潰千裏。
南岸的高資港落入燕兵的控製。
也許是近鄉情怯的緣故,妙錦的心亂跳個不停。
渡江之後,朱棣沒有直奔京師,而是先去攻取鎮江,他不想腹背受敵,不想在攻打京師時被人偷襲後方。
他不著急,他要把所有風險因素都排除了,再發起最後一擊,確保萬無一失,一擊必中。
他要把京師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控製在手裏,切斷建文帝與各地的所有聯係,他要用嶽父當年圍攻張士誠都城的鎖城法奪下京師。
鎮江守將童俊早已對燕王仰慕不已,有心歸附,因此,燕兵一到,他便開城迎降了。
六月初八,燕兵從鎮江息西進,行至龍潭紮營。
“妙錦,你看,父皇的陵墓在那裏”,朱棣望著鍾山的方向泫然淚下,“我連父皇最後一麵都沒見到,……”
“等進了城,我們先去皇陵祭拜”,妙錦安慰道。
清澈碧綠的河水,波光粼粼,在陽光的照耀下,像無數碎金子一樣閃爍著亮光,耀眼奪目。
妙錦茫然地看著湖麵,一切來得太突然,感覺像是一場夢。
不知道以後將會發生什麽?
朱棣在兵力上已經取得絕對優勢,他會如何攻城?如何對建文帝和他的臣子?她和朱棣以後的生活將是怎樣的?
妙錦看著獵獵飄揚的旗幟發呆,
朱棣把目光轉向妙錦,“在想什麽?”
她與她執手相依偎著,輕聲說:“在想建文帝會怎麽做?”
此刻,建文帝正心慌意亂,魂不守舍地在乾清宮內走來走去,苦思良久,卻毫無頭緒,腦袋跟一團漿糊似地,越著急越想不出辦法。
燕兵渡江竟然如此迅速,是他始料未及的,齊泰、黃子澄等大臣外出募兵都還沒回來,這可如何是好?還是要請教方先生。
當值宦官小跑著去傳方孝孺了。
建文帝站在門口,突發奇想,如果皇宮裏換了主人,宮人和官員將會怎麽做,他們是否會將對自己的畢恭畢敬用到新主人身上?
隻要自身利益不受損失,誰又會在乎皇宮的主人是誰呢?
想到此這裏,二十五歲的建文帝的內心生出無限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