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中路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了解了孔家子弟在各朝各代的地位,有了這些前提條件,我們就能好好看看如今的孔府。】
唐曉在旁邊貼了一張孔府的地圖。
【我們如今就在大門的裏邊,大家一會參觀的時候可以和地圖對照一下,大致能做到心裏有數。】
剛踏進大門,院裏有一棵至少四人合抱的古樹,這樹看著像是槐樹,至少能有五六百年。
樹被鐵柵欄圍著,鐵柵欄外麵是供人休息的長椅。
此時已經有三三兩兩的遊人坐在上麵歇息。
孔家人看著這一幕,心裏很不是滋味。
孔廟雖然也有這樣的長椅,但那好歹是一座廟宇,可這是他們自己的家。
任誰看著無數遊客都來參觀自己的家,心裏總是不舒服的。
清朝的皇帝想到唐曉說到的北京故宮,也不由得歎息一聲。
這紫禁城估計也變成了這樣。
【從這兒開始就分為了三路,往前直走是中路,中路總共分為兩個部分,前麵是官衙,後麵是孔家的內宅。
麵朝中路左手邊是西學,右手邊是東學。
咱們先進中路看看。】
有人注意到在那些供人休息的長椅旁邊也有上馬石,這還挺稀奇的。
誰家在大門裏麵還弄這東西。
【裏麵的上馬石是隻有四品官員以上的人才有資格用的,其餘人就隻能在外麵了。】
有人不理解,就幾步路還要過一個門檻,有什麽設置這東西的必要嗎?
一些人卻心知肚明。
大門可不是普通人能走的,在那些大戶人家裏,平日都隻是從側門進出,這麽一繞距離就遠了。
鏡頭慢慢往裏移動,大家注意到第二道大門的匾額上寫的內容是“聖人之門”。
通過這道門往裏看去,院中還有一個小門,他就那麽孤零零的矗立在那裏,旁邊沒有院牆,顯得很是奇怪。
這兩道門旁都有石鼓夾抱,威儀盡顯。
【聖人之門這四個大字是李東陽寫的。
這道門是二門,以前在平日裏也是不開的,大家進出隻能走旁邊的腋門。
前麵那獨立坐落在院中的門就是重光門。
這道門作用相當於禮器。
隻有在重大事件、祭孔或者皇帝親臨才會鳴炮開啟。】
百姓們看個稀奇,大戶人家的規矩還真是奇怪。
這麽多門在那兒就是不讓人走,這豈不全是花架子?
【孔府是典型的先衙後宅,重光門後麵就是大堂。
大家可以看看兩邊的耳房,這兩邊兒都是為孔府服務的,他們的名稱也很有意思,主要仿製的就是朝廷六部。
左邊是百戶廳、司樂廳、掌書廳,右邊是管勾廳、典籍廳、知印廳。】
大家聽了個熱鬧,隻覺得這孔府的規矩果然很大。
沒走幾步就到了大堂,這裏的擺設果然和官衙一般無二。
很多百姓看著眼前的景象都有些緊張,如果有可能他們一輩子都不想和官衙打交道。
隻是像雖像,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大堂中間有一個八寶暖閣,四周的帳子是明黃色,上麵滿滿繡著仙鶴、鬆枝、流雲。
裏麵有一張紅漆公案,上麵擺放著文房四寶,還有簽筒等物。
小吏嘖嘖稱奇,他們哪裏見過這樣的官衙。
縣老爺的大堂無非就是公案和椅子,哪裏會有這八寶暖閣?
【現在這裏的擺設已經精簡很多了。
以前在太師椅上鋪著一張斑斕虎皮,衍聖公就坐在這上麵處理事情。
大堂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來接見官員,以及處理宗族事務。】
坐著虎皮,確實好生威風。
很多普通家族沒有專門處理家族事務的大堂,通常都是在祠堂召集大家表態。
看一個家族是不是大家族?
有沒有這樣的地方,至關重要。
鏡頭一轉,大堂兩邊出現的各色事物讓很多人看不懂用途。
幾麵旗子還好說,旁邊那些紅底金字的木牌著實奇怪。
看著上麵的字,有人已經猜出了用途。
“襲封衍聖公”、“光祿寺大夫”、、“紫禁城騎馬”、“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務”等等。
爵位、官職、榮耀、差使。
理解起來不難,不過有一個牌子讓人摸不著頭腦。
“賞戴雙眼花翎”。
能用賞這個字想必也是孔家的榮耀,但雙眼花翎是什麽東西?
【這裏擺放的東西是衍聖公儀仗的一部分。
大家想必都能看懂。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員官帽上的裝飾品。
花翎不是一般人戴的,這東西是用孔雀翎羽做的,“眼”指的就是孔雀翎上的眼狀圓圈。
這東西有三個規格,能佩戴它的人大都是皇親國戚,最低最低也得是上三旗出身的五品以上大臣。
按理來說,漢人是沒有佩戴他的資格的。
但滿清皇帝仁慈呀!
所以特別賞賜的衍聖公佩戴呢。】
最後一句話好陰陽怪氣呀!
清朝皇帝們心裏不快,他們也隻能咽下去。
這是施恩的手段,主要目的就是拉攏住孔家,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有人注意到了這麽多東西隻是儀仗的一部分,不知道全副儀仗排場有多大?
衍聖公是正一品爵位,想必還有很多東西沒被展示出來。
唐曉一步步往後堂走。
這裏也沒有什麽擺設,隻有兩邊的長條木椅有些不凡。
一些官員看著這兩條木椅倒是有些親切。
不少人都坐過呢。
不過,他們坐在這裏往往都是在等高傲且姍姍來遲的衍聖公。
【這些木椅被人們叫做閣老椅。
當年嚴嵩快要倒台時,來過曲阜孔府一趟,這一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讓他的孫女婿當時的衍聖公給嚴家求求情。
80多歲的老頭就是坐在這裏等著他的孫女婿。
不知道衍聖公見沒見。
反正衍聖公置之不理,他們家怎麽可能會讓親戚連累自己。
你得勢時我可以蹭,失勢時也就沒關係了。】
這樣的行為與小人何異?
大家不是想著讓他去求情,但至少也要做做樣子,畢竟是長輩。
想想也是,人家估計還靠這種做派來博名聲呢。
唐曉在旁邊貼了一張孔府的地圖。
【我們如今就在大門的裏邊,大家一會參觀的時候可以和地圖對照一下,大致能做到心裏有數。】
剛踏進大門,院裏有一棵至少四人合抱的古樹,這樹看著像是槐樹,至少能有五六百年。
樹被鐵柵欄圍著,鐵柵欄外麵是供人休息的長椅。
此時已經有三三兩兩的遊人坐在上麵歇息。
孔家人看著這一幕,心裏很不是滋味。
孔廟雖然也有這樣的長椅,但那好歹是一座廟宇,可這是他們自己的家。
任誰看著無數遊客都來參觀自己的家,心裏總是不舒服的。
清朝的皇帝想到唐曉說到的北京故宮,也不由得歎息一聲。
這紫禁城估計也變成了這樣。
【從這兒開始就分為了三路,往前直走是中路,中路總共分為兩個部分,前麵是官衙,後麵是孔家的內宅。
麵朝中路左手邊是西學,右手邊是東學。
咱們先進中路看看。】
有人注意到在那些供人休息的長椅旁邊也有上馬石,這還挺稀奇的。
誰家在大門裏麵還弄這東西。
【裏麵的上馬石是隻有四品官員以上的人才有資格用的,其餘人就隻能在外麵了。】
有人不理解,就幾步路還要過一個門檻,有什麽設置這東西的必要嗎?
一些人卻心知肚明。
大門可不是普通人能走的,在那些大戶人家裏,平日都隻是從側門進出,這麽一繞距離就遠了。
鏡頭慢慢往裏移動,大家注意到第二道大門的匾額上寫的內容是“聖人之門”。
通過這道門往裏看去,院中還有一個小門,他就那麽孤零零的矗立在那裏,旁邊沒有院牆,顯得很是奇怪。
這兩道門旁都有石鼓夾抱,威儀盡顯。
【聖人之門這四個大字是李東陽寫的。
這道門是二門,以前在平日裏也是不開的,大家進出隻能走旁邊的腋門。
前麵那獨立坐落在院中的門就是重光門。
這道門作用相當於禮器。
隻有在重大事件、祭孔或者皇帝親臨才會鳴炮開啟。】
百姓們看個稀奇,大戶人家的規矩還真是奇怪。
這麽多門在那兒就是不讓人走,這豈不全是花架子?
【孔府是典型的先衙後宅,重光門後麵就是大堂。
大家可以看看兩邊的耳房,這兩邊兒都是為孔府服務的,他們的名稱也很有意思,主要仿製的就是朝廷六部。
左邊是百戶廳、司樂廳、掌書廳,右邊是管勾廳、典籍廳、知印廳。】
大家聽了個熱鬧,隻覺得這孔府的規矩果然很大。
沒走幾步就到了大堂,這裏的擺設果然和官衙一般無二。
很多百姓看著眼前的景象都有些緊張,如果有可能他們一輩子都不想和官衙打交道。
隻是像雖像,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大堂中間有一個八寶暖閣,四周的帳子是明黃色,上麵滿滿繡著仙鶴、鬆枝、流雲。
裏麵有一張紅漆公案,上麵擺放著文房四寶,還有簽筒等物。
小吏嘖嘖稱奇,他們哪裏見過這樣的官衙。
縣老爺的大堂無非就是公案和椅子,哪裏會有這八寶暖閣?
【現在這裏的擺設已經精簡很多了。
以前在太師椅上鋪著一張斑斕虎皮,衍聖公就坐在這上麵處理事情。
大堂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來接見官員,以及處理宗族事務。】
坐著虎皮,確實好生威風。
很多普通家族沒有專門處理家族事務的大堂,通常都是在祠堂召集大家表態。
看一個家族是不是大家族?
有沒有這樣的地方,至關重要。
鏡頭一轉,大堂兩邊出現的各色事物讓很多人看不懂用途。
幾麵旗子還好說,旁邊那些紅底金字的木牌著實奇怪。
看著上麵的字,有人已經猜出了用途。
“襲封衍聖公”、“光祿寺大夫”、、“紫禁城騎馬”、“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務”等等。
爵位、官職、榮耀、差使。
理解起來不難,不過有一個牌子讓人摸不著頭腦。
“賞戴雙眼花翎”。
能用賞這個字想必也是孔家的榮耀,但雙眼花翎是什麽東西?
【這裏擺放的東西是衍聖公儀仗的一部分。
大家想必都能看懂。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員官帽上的裝飾品。
花翎不是一般人戴的,這東西是用孔雀翎羽做的,“眼”指的就是孔雀翎上的眼狀圓圈。
這東西有三個規格,能佩戴它的人大都是皇親國戚,最低最低也得是上三旗出身的五品以上大臣。
按理來說,漢人是沒有佩戴他的資格的。
但滿清皇帝仁慈呀!
所以特別賞賜的衍聖公佩戴呢。】
最後一句話好陰陽怪氣呀!
清朝皇帝們心裏不快,他們也隻能咽下去。
這是施恩的手段,主要目的就是拉攏住孔家,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有人注意到了這麽多東西隻是儀仗的一部分,不知道全副儀仗排場有多大?
衍聖公是正一品爵位,想必還有很多東西沒被展示出來。
唐曉一步步往後堂走。
這裏也沒有什麽擺設,隻有兩邊的長條木椅有些不凡。
一些官員看著這兩條木椅倒是有些親切。
不少人都坐過呢。
不過,他們坐在這裏往往都是在等高傲且姍姍來遲的衍聖公。
【這些木椅被人們叫做閣老椅。
當年嚴嵩快要倒台時,來過曲阜孔府一趟,這一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讓他的孫女婿當時的衍聖公給嚴家求求情。
80多歲的老頭就是坐在這裏等著他的孫女婿。
不知道衍聖公見沒見。
反正衍聖公置之不理,他們家怎麽可能會讓親戚連累自己。
你得勢時我可以蹭,失勢時也就沒關係了。】
這樣的行為與小人何異?
大家不是想著讓他去求情,但至少也要做做樣子,畢竟是長輩。
想想也是,人家估計還靠這種做派來博名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