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識時務的孔家二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孔鮒自從來了鹹陽就上躥下跳的,到處找人拉關係。
這一切嬴政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並沒有理會。
在他眼裏,孔鮒這樣的人和跳梁小醜無異,壓根不必浪費什麽心神。
秦朝確實需要融合儒家的思想,但這一切和孔家沒有什麽關係,唯一有關係的也就隻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了。
【時間一晃到了漢朝,劉邦本人對於那些走偏了的儒生沒有什麽好感,但一切都是百廢俱興,此時人才太少,那些人他不能不用。
劉邦集團的核心成員大多出身沛縣,全都是底層出身,當然需要那些儒家子弟來製定儀製。
這完完全全就是一次合作。
叔孫通他們幹的不錯,劉邦也有必要出麵嘉獎一下儒家,他去了曲阜祭祀孔子,還封孔鮒的弟弟孔騰為奉祀君。
雖然這時候儒家的地位上升了一些,進入到了皇帝的視線裏,但他們這個學派的野心可不止這一點。
他們想要成為流傳最廣的學派,最終讓他們尋到了一個機會。
董仲舒這個人是很聰明的,為了適應皇權,他大刀闊斧的修改了聖人理論,十分對劉徹的胃口。
就這樣,儒家自此全麵的走向了曆史舞台。】
劉徹長歎一聲,現在他不可能繼續那樣做了。
不得不說,當年董仲舒一群人是真的聰明,他們看懂了身為皇帝的我的困境。
先帝和太後講究黃老之學,可用這套治國卻不是劉徹所願,他想要的是“變”。
說實話,一個這麽契合自己所思所想的理論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劉徹本人第一反應是狂喜,可之後心中也多了一層防備。
他不是一個傻子,能用儒家,但也防著儒家,儒家自始至終就隻是外麵的那一層皮。
萬萬沒想到,聰明如他,也漏算了一點,自己有能力又怎麽樣,想的通又怎麽樣?
後代要是不聰明,全白搭。
【漢元帝劉奭本人十分喜歡儒學,他做主給孔家後人換了封號,孔家從奉祀君變成了褒成君。
新封號聽起來寓意很好。
到了西漢末年,這些被理論閹割過的儒家子弟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聲勢,最有權力的就是外戚出身的王莽。
王莽此人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偽君子。
他殺了自己罪不至死的兒子來博名,說狠還是他狠呀!
有了名聲,又掌握了權力,他做主以西漢最後一個傀儡皇帝的名義將孔家封成了褒成侯。】
大家還記得飛將軍李廣,這麽有名的人到頭來也沒有封侯。
孔家人什麽都沒幹,卻被直接封了侯。
有人開始反駁,“什麽都沒幹就能升官兒的,怎麽可能?
你們莫不是忘了這王莽是什麽人?”
聽了這話,大家也都明白了,孔家這是又認了新主子。
劉徹此時更是什麽都明白了,那些人嘴裏口口聲聲說著君子,但個個全都是小人嘴臉,真是諷刺。
【王莽此人就是儒家弟子,他造反遵循的是複原周禮,跟著他幹的大多數也都是儒家弟子,自然也有孔家。
王莽還沒有篡位,孔家就已經得到了好處。
在他稱帝之後,宰相孔永就是孔氏中人。
多說一句,孔永早就是王莽的人了,傀儡皇帝劉衎就是他迎立的。
對了,他的爺爺叫孔霸,是孔氏的家主,這位是漢元帝劉奭的老師,很難不說他在教太子讀書的時候藏著什麽私心。】
好家夥,這一個個兒的。
俗話還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果然是低估他們了。
人家可是有過造反成功的案例的。
劉詢靜靜的聽著這一切,他發誓,他的兒子再不會讓這些包藏禍心的人來教了。
兒子雖然不是絕頂聰明的孩子,但光從資質上來說,當一個守成之君綽綽有餘,隻可惜被那些人給教壞了,整個變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是非不分的庸人。
劉奭有些不敢置信,在他看來,他的老師們都是無所不知的賢人,可事實就這麽擺在這裏,他不信也不行。
父皇駕崩之前,專門給他寫了一本如何為帝的書,可他看著這上麵的酷烈之言總有些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皇帝唯一做的事隻有教化,讓百姓懂禮,天下自然就欣欣向榮。
現在看來,他以前的所思所想隻是一個笑話。
連教導他讀書的老師們都不懂“禮”,他又怎麽能指望普通百姓懂“禮”呢!
【王莽亂政時期,不少世家大族受創,到了劉秀稱帝,唯一待遇不變且全身而退的家族估計也就隻有孔家。
他們家還是堂堂正正的褒成侯,說起來也相當諷刺了。
要是別人家襄助王莽造反,就是被滅族也是應當,可孔家安然無恙。
這一時期儒家還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到了東漢末年乃至魏晉南北朝,他們家一直安安心心的,沒人找他們麻煩。
縱使外麵皇帝換了又換,可不約而同的都得捧著孔家。
正因為魏晉南北朝分裂成了很多個不同的國家,身處亂世、社會動蕩,大家迫切需求一個統一的道德體係。
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這時候的儒家,李唐皇室的先祖李暠之所以能得到一些家族的支持造反成功,也主要依賴於他們家已經打入了此時的儒家文化圈。
隻要你和我們學的一樣,認同的一樣,那我們就是一家人,就是可以聯合的。
正因如此,孔家之人在亂世之中反而還有了更高的地位。】
光聽之前唐曉對於這段時期的描述,他們都覺得頭皮發麻。
孔家子弟卻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好處,不得不說,還真是心大。
想到這裏一些人也泄了氣,孔子的思想早就變了形,他們壓根都隻是一群小人而已。
這一切嬴政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並沒有理會。
在他眼裏,孔鮒這樣的人和跳梁小醜無異,壓根不必浪費什麽心神。
秦朝確實需要融合儒家的思想,但這一切和孔家沒有什麽關係,唯一有關係的也就隻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了。
【時間一晃到了漢朝,劉邦本人對於那些走偏了的儒生沒有什麽好感,但一切都是百廢俱興,此時人才太少,那些人他不能不用。
劉邦集團的核心成員大多出身沛縣,全都是底層出身,當然需要那些儒家子弟來製定儀製。
這完完全全就是一次合作。
叔孫通他們幹的不錯,劉邦也有必要出麵嘉獎一下儒家,他去了曲阜祭祀孔子,還封孔鮒的弟弟孔騰為奉祀君。
雖然這時候儒家的地位上升了一些,進入到了皇帝的視線裏,但他們這個學派的野心可不止這一點。
他們想要成為流傳最廣的學派,最終讓他們尋到了一個機會。
董仲舒這個人是很聰明的,為了適應皇權,他大刀闊斧的修改了聖人理論,十分對劉徹的胃口。
就這樣,儒家自此全麵的走向了曆史舞台。】
劉徹長歎一聲,現在他不可能繼續那樣做了。
不得不說,當年董仲舒一群人是真的聰明,他們看懂了身為皇帝的我的困境。
先帝和太後講究黃老之學,可用這套治國卻不是劉徹所願,他想要的是“變”。
說實話,一個這麽契合自己所思所想的理論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劉徹本人第一反應是狂喜,可之後心中也多了一層防備。
他不是一個傻子,能用儒家,但也防著儒家,儒家自始至終就隻是外麵的那一層皮。
萬萬沒想到,聰明如他,也漏算了一點,自己有能力又怎麽樣,想的通又怎麽樣?
後代要是不聰明,全白搭。
【漢元帝劉奭本人十分喜歡儒學,他做主給孔家後人換了封號,孔家從奉祀君變成了褒成君。
新封號聽起來寓意很好。
到了西漢末年,這些被理論閹割過的儒家子弟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聲勢,最有權力的就是外戚出身的王莽。
王莽此人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偽君子。
他殺了自己罪不至死的兒子來博名,說狠還是他狠呀!
有了名聲,又掌握了權力,他做主以西漢最後一個傀儡皇帝的名義將孔家封成了褒成侯。】
大家還記得飛將軍李廣,這麽有名的人到頭來也沒有封侯。
孔家人什麽都沒幹,卻被直接封了侯。
有人開始反駁,“什麽都沒幹就能升官兒的,怎麽可能?
你們莫不是忘了這王莽是什麽人?”
聽了這話,大家也都明白了,孔家這是又認了新主子。
劉徹此時更是什麽都明白了,那些人嘴裏口口聲聲說著君子,但個個全都是小人嘴臉,真是諷刺。
【王莽此人就是儒家弟子,他造反遵循的是複原周禮,跟著他幹的大多數也都是儒家弟子,自然也有孔家。
王莽還沒有篡位,孔家就已經得到了好處。
在他稱帝之後,宰相孔永就是孔氏中人。
多說一句,孔永早就是王莽的人了,傀儡皇帝劉衎就是他迎立的。
對了,他的爺爺叫孔霸,是孔氏的家主,這位是漢元帝劉奭的老師,很難不說他在教太子讀書的時候藏著什麽私心。】
好家夥,這一個個兒的。
俗話還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果然是低估他們了。
人家可是有過造反成功的案例的。
劉詢靜靜的聽著這一切,他發誓,他的兒子再不會讓這些包藏禍心的人來教了。
兒子雖然不是絕頂聰明的孩子,但光從資質上來說,當一個守成之君綽綽有餘,隻可惜被那些人給教壞了,整個變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是非不分的庸人。
劉奭有些不敢置信,在他看來,他的老師們都是無所不知的賢人,可事實就這麽擺在這裏,他不信也不行。
父皇駕崩之前,專門給他寫了一本如何為帝的書,可他看著這上麵的酷烈之言總有些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皇帝唯一做的事隻有教化,讓百姓懂禮,天下自然就欣欣向榮。
現在看來,他以前的所思所想隻是一個笑話。
連教導他讀書的老師們都不懂“禮”,他又怎麽能指望普通百姓懂“禮”呢!
【王莽亂政時期,不少世家大族受創,到了劉秀稱帝,唯一待遇不變且全身而退的家族估計也就隻有孔家。
他們家還是堂堂正正的褒成侯,說起來也相當諷刺了。
要是別人家襄助王莽造反,就是被滅族也是應當,可孔家安然無恙。
這一時期儒家還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到了東漢末年乃至魏晉南北朝,他們家一直安安心心的,沒人找他們麻煩。
縱使外麵皇帝換了又換,可不約而同的都得捧著孔家。
正因為魏晉南北朝分裂成了很多個不同的國家,身處亂世、社會動蕩,大家迫切需求一個統一的道德體係。
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這時候的儒家,李唐皇室的先祖李暠之所以能得到一些家族的支持造反成功,也主要依賴於他們家已經打入了此時的儒家文化圈。
隻要你和我們學的一樣,認同的一樣,那我們就是一家人,就是可以聯合的。
正因如此,孔家之人在亂世之中反而還有了更高的地位。】
光聽之前唐曉對於這段時期的描述,他們都覺得頭皮發麻。
孔家子弟卻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好處,不得不說,還真是心大。
想到這裏一些人也泄了氣,孔子的思想早就變了形,他們壓根都隻是一群小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