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孔府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所有世家中混的最好的就是孔家,他們家不用像別的人家一樣殫心竭慮,你要好好活著,權勢富貴就可以享之不盡。
孔廟咱們現在也看的差不多了,我帶大家去看看孔府。
這也是唯一一個保存的相對完好的世家大族的府邸。】
大家跟著點了點頭,全都一臉興奮。
曲阜有三孔,這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
孔廟、孔府、孔林。
擱現在那可不是一般人隨便都能去看的。
有人想到了之前唐曉好像說過以後有時間帶大家去參觀皇宮,不少人都已經開始期待這個行程了。
頭幾次直播唐曉隻是幹巴巴的講,能跟上她所說的東西的人不多,大家雖然能聽懂她說的話,能看懂字幕上的字,但理解是一個大問題。
百姓們也期盼天幕的到來,但是更多時候,在聽不懂的情況下,就隻是把這當做生活的調劑。
現在不一樣了。
隨著大家慢慢識字之後,能理解的東西也比以前多了一點,最關鍵的是有很多不同的風景可以看。
不管是去過的大唐不夜城,還是如今的孔廟,這都是一份很大的見識。
隨著唐曉出了孔廟,外麵一整條街全都是一小格一小格的鋪子,這些鋪子的風格頗有古韻,和之前在城市街道裏看見的很不一樣。
大家看著眼前這一切,心中不由自主的湧起了一種親切感,畢竟眼前的場景是真的很像普通縣城裏開的鋪子。
估計是因為這些鋪子全都開在孔府和孔廟的旁邊,賣的東西也都較為傳統。
大部分都是一些筆墨紙硯和扇子,幾乎每一家商鋪都打著招牌,上麵寫著印章篆刻。
穿過這條賣東西的小巷,一座威嚴的府邸出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不少人遠遠看著大門直接驚歎出聲,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威嚴的大門。
門前矗立著的那兩座獅子也格外高大,看著至少得有一個半人高,要是按後世算至少得兩米多。
兩座獅子前有兩個台階式的石頭,石頭側麵還雕了祥雲紋,有些人不懂這是幹什麽用的。
嬴政看著這一切就有些費解。
時代不一樣,建築風格有變化也很正常,但這石頭屬實是有些觸及到他的知識盲區,實在是沒想明白這是幹什麽用的。
有人直接在彈幕裏問出了疑問,接著就有人回答首,這是兩個上馬石,大戶人家門口都有。
???
秦漢時期的眾人全都不可思議,後來的朝代不是都有了馬蹬那樣的好東西了嗎?怎麽還需要上馬石?
要是連馬都上不去,那真的幹脆別騎馬了,不夠丟這人。
【很多人不認識上馬石也正常,畢竟這東西在後來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於上馬石是怎麽出現的?據說是王莽發明的,這些都是野史,大家都當聽個故事得了。
王莽這個人身材矮小,上馬下馬多有不便,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家門口就多了這麽兩塊台階石頭。
自此上馬石就出現了。
其實這兩塊兒石頭一塊是用作上馬,一塊是用作下馬,有人就覺得,下馬、下馬,實在不太好聽。
就統一將這兩塊石頭叫做上馬石。
上馬石在清朝最為流行,所有大戶人家門前都得有,甚至還有規製。
唉,隻能長歎一聲。
怪不得到了後來,那些讀書人全都是手無縛雞之力,沒有輔助工具,連馬都上不了。
這與孔老夫子所教的君子六藝實在是相差甚遠。】
蹲在牢獄中的王莽都不由得開口罵人了。
他個子雖然不算太高,但上馬還是嗖嗖的,壓根兒不需要這所謂的上馬石,真不知道是哪個殺千刀的這麽編排。
原先李世民還覺得唐曉所說的那些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隻是一種稍微誇張的形容,現在看來,這恐怕就是真實情況。
他不能想象朝廷官員上馬還得用這種東西,要是大家全都用上了這種東西,感覺這個國家也快完了。
【大家看到的這座孔府是大明洪武年間建的的,後來在弘治年間又大修了一次,在後來的這幾百年肯定也是頗多修繕,所以它的主體風格是明代,也有一些清朝痕跡
孔家子孫之所以能住如此大的豪宅,全賴他的祖宗孔子,這可真的是前人栽樹,後人建屋。
這等遺澤全天下也就隻有這麽一家。
孔府總共有九進院落,裏麵有各式各樣的建築,總共有463間,分為廳、堂、樓、軒等。
他們家之所以這麽闊氣,是因為他們身上有爵位。
大漢王朝建立之後,漢高祖劉邦封了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從這時候開始,他們家族就代代有爵位。
到了北宋時期,宋仁宗趙禎將孔氏後人改封為衍聖公,此後這個爵位就一直傳承下來,直到大清滅亡。
別看孔府這麽大,可不是姓孔的人都有資格住在這裏,隻有每一代的嫡係子孫才能住在這裏,也是說這麽多屋子,就隻住了衍聖公一家人。】
朱元璋聽懂了唐曉的陰陽怪氣,別人家的子孫享受遺澤最多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隻有孔家子弟是直接把老祖宗栽的樹給鋸了,隻顧著給自家建屋。
我的乖乖,總共有463間,平民百姓的嘴都合不攏了。
他們普通人哪見過這麽多的房子,連聽都沒有聽過。
而這麽多間屋子裏麵就隻住了一家人,這可真的算的上是無比的闊氣了。
孔子的地位在後世較為崇高,這還能解釋,畢竟他人已經死了,隻是一個象征,皇家要想管的話,有很多操作的空間。
可你把這些活著的人捧到如此高的位置,這就有些不合適了。
嬴政不理解皇帝的這番操作,唯一的解釋就是那些人被洗腦了。
仔細看看好像就是這樣。
劉邦隻封了個君,隻給了那些孔氏後人一點兒相對應的優待,爵位不算高。
可這個趙禎就很有問題了,一個仁弱的皇帝,也怪不得他把孔子後人捧到那麽高,他本人想必也是很信服篡改後儒家的那套理論。
從這一點上來看,也怪不得宋朝那麽軟弱。
孔廟咱們現在也看的差不多了,我帶大家去看看孔府。
這也是唯一一個保存的相對完好的世家大族的府邸。】
大家跟著點了點頭,全都一臉興奮。
曲阜有三孔,這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
孔廟、孔府、孔林。
擱現在那可不是一般人隨便都能去看的。
有人想到了之前唐曉好像說過以後有時間帶大家去參觀皇宮,不少人都已經開始期待這個行程了。
頭幾次直播唐曉隻是幹巴巴的講,能跟上她所說的東西的人不多,大家雖然能聽懂她說的話,能看懂字幕上的字,但理解是一個大問題。
百姓們也期盼天幕的到來,但是更多時候,在聽不懂的情況下,就隻是把這當做生活的調劑。
現在不一樣了。
隨著大家慢慢識字之後,能理解的東西也比以前多了一點,最關鍵的是有很多不同的風景可以看。
不管是去過的大唐不夜城,還是如今的孔廟,這都是一份很大的見識。
隨著唐曉出了孔廟,外麵一整條街全都是一小格一小格的鋪子,這些鋪子的風格頗有古韻,和之前在城市街道裏看見的很不一樣。
大家看著眼前這一切,心中不由自主的湧起了一種親切感,畢竟眼前的場景是真的很像普通縣城裏開的鋪子。
估計是因為這些鋪子全都開在孔府和孔廟的旁邊,賣的東西也都較為傳統。
大部分都是一些筆墨紙硯和扇子,幾乎每一家商鋪都打著招牌,上麵寫著印章篆刻。
穿過這條賣東西的小巷,一座威嚴的府邸出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不少人遠遠看著大門直接驚歎出聲,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威嚴的大門。
門前矗立著的那兩座獅子也格外高大,看著至少得有一個半人高,要是按後世算至少得兩米多。
兩座獅子前有兩個台階式的石頭,石頭側麵還雕了祥雲紋,有些人不懂這是幹什麽用的。
嬴政看著這一切就有些費解。
時代不一樣,建築風格有變化也很正常,但這石頭屬實是有些觸及到他的知識盲區,實在是沒想明白這是幹什麽用的。
有人直接在彈幕裏問出了疑問,接著就有人回答首,這是兩個上馬石,大戶人家門口都有。
???
秦漢時期的眾人全都不可思議,後來的朝代不是都有了馬蹬那樣的好東西了嗎?怎麽還需要上馬石?
要是連馬都上不去,那真的幹脆別騎馬了,不夠丟這人。
【很多人不認識上馬石也正常,畢竟這東西在後來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於上馬石是怎麽出現的?據說是王莽發明的,這些都是野史,大家都當聽個故事得了。
王莽這個人身材矮小,上馬下馬多有不便,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家門口就多了這麽兩塊台階石頭。
自此上馬石就出現了。
其實這兩塊兒石頭一塊是用作上馬,一塊是用作下馬,有人就覺得,下馬、下馬,實在不太好聽。
就統一將這兩塊石頭叫做上馬石。
上馬石在清朝最為流行,所有大戶人家門前都得有,甚至還有規製。
唉,隻能長歎一聲。
怪不得到了後來,那些讀書人全都是手無縛雞之力,沒有輔助工具,連馬都上不了。
這與孔老夫子所教的君子六藝實在是相差甚遠。】
蹲在牢獄中的王莽都不由得開口罵人了。
他個子雖然不算太高,但上馬還是嗖嗖的,壓根兒不需要這所謂的上馬石,真不知道是哪個殺千刀的這麽編排。
原先李世民還覺得唐曉所說的那些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隻是一種稍微誇張的形容,現在看來,這恐怕就是真實情況。
他不能想象朝廷官員上馬還得用這種東西,要是大家全都用上了這種東西,感覺這個國家也快完了。
【大家看到的這座孔府是大明洪武年間建的的,後來在弘治年間又大修了一次,在後來的這幾百年肯定也是頗多修繕,所以它的主體風格是明代,也有一些清朝痕跡
孔家子孫之所以能住如此大的豪宅,全賴他的祖宗孔子,這可真的是前人栽樹,後人建屋。
這等遺澤全天下也就隻有這麽一家。
孔府總共有九進院落,裏麵有各式各樣的建築,總共有463間,分為廳、堂、樓、軒等。
他們家之所以這麽闊氣,是因為他們身上有爵位。
大漢王朝建立之後,漢高祖劉邦封了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從這時候開始,他們家族就代代有爵位。
到了北宋時期,宋仁宗趙禎將孔氏後人改封為衍聖公,此後這個爵位就一直傳承下來,直到大清滅亡。
別看孔府這麽大,可不是姓孔的人都有資格住在這裏,隻有每一代的嫡係子孫才能住在這裏,也是說這麽多屋子,就隻住了衍聖公一家人。】
朱元璋聽懂了唐曉的陰陽怪氣,別人家的子孫享受遺澤最多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隻有孔家子弟是直接把老祖宗栽的樹給鋸了,隻顧著給自家建屋。
我的乖乖,總共有463間,平民百姓的嘴都合不攏了。
他們普通人哪見過這麽多的房子,連聽都沒有聽過。
而這麽多間屋子裏麵就隻住了一家人,這可真的算的上是無比的闊氣了。
孔子的地位在後世較為崇高,這還能解釋,畢竟他人已經死了,隻是一個象征,皇家要想管的話,有很多操作的空間。
可你把這些活著的人捧到如此高的位置,這就有些不合適了。
嬴政不理解皇帝的這番操作,唯一的解釋就是那些人被洗腦了。
仔細看看好像就是這樣。
劉邦隻封了個君,隻給了那些孔氏後人一點兒相對應的優待,爵位不算高。
可這個趙禎就很有問題了,一個仁弱的皇帝,也怪不得他把孔子後人捧到那麽高,他本人想必也是很信服篡改後儒家的那套理論。
從這一點上來看,也怪不得宋朝那麽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