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大家相聚在軍營,主要就是為了練習騎射。


    皇帝陛下命人照著唐曉給的圖紙研製出了新的馬具,有了新東西,不用家裏大人催促,少年郎們自發都來軍營曆練了。


    練習了一段時間,大家的騎射水平都相較從前提高了不少。


    原先騎在馬上射箭的時候,基本上射了十次才能中一次,就這,射的還是最近的靶子。


    他們個個站在地上射箭的時候,射十次至少有八次是中的。


    騎在馬上和在陸地上完全不同。


    首先馬的脾性要好,聽見聲音的時候不能亂動。


    射箭之時,破風之聲不小,馬兒聽見這種聲音最容易不安,這時候考驗的就是射箭之人的馬術和箭術,一方麵要能安撫住馬兒,一方麵還要射得準。


    這兩項技術都得過硬,才能練的出優秀的騎射。


    說起來大家都懂這個道理,做起來可就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馬背上太滑,核心不夠,隻會東倒西歪,坐都坐不穩,別說射箭了,能順利騎下去都是一個問題。


    好不容易能順利騎馬了,坐在馬上射箭又是一個大難關。


    就算是現在人人的馬上都有了馬鞍和馬蹬,甚至連馬的腳上也定了馬掌釘,也隻能提高騎射,不能一飛衝天。


    說起這些馬具,都是皇帝陛下力排眾議湊的軍費,基本上已經能湊出一個5000人的騎兵團。


    所有人摩拳擦掌的想要衝去北邊,和匈奴幹上一架。


    看完了漢代的兵馬俑,一轉頭,一隻巨大的石雕的馬匹安靜的矗立在了旁邊。


    這匹馬膘肥體壯,威武不凡,他蹄下似乎踏著一坨東西,有些模糊,看不太清楚。


    【這座石雕的名稱叫做馬踏匈奴,是茂陵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很重要的一座石刻。


    大家看到的這座隻是一個複製品,真品在茂陵博物館。


    霍去病立下萬世功業後死亡,作為姨夫的劉徹傷心不已,他將霍去病陪葬在了自己的陵墓旁,還將他的封土修成了祁連山的形狀。


    當然,還留下了一係列的石雕。


    這件雕塑很形象,膘肥體壯的戰馬用前蹄將一個匈奴人死死的踏在了地上。


    匈奴人左手拿著弓、右手拿著箭,即使兵器還在身上,卻完全不能抵擋霍去病所率領的驃騎大軍,隻能被戰馬踏在地上,狼狽不已。】


    看著雕塑,少年人們渾身更加熱血沸騰。


    馬踏匈奴,這是何等的豪情?


    霍去病身後,那羨慕崇拜的眼神要是能化成實質,他早就成仙了。


    對於未來的事情知曉得越多,霍去病心裏的壓力越大。


    他的心態還算良好,能將這些消息轉化成動力,用來鞭策自己越來越好。


    要是心態一般的人,恐怕會終日惶惶不安,隻怕自己最後成不了那麽大的功業。


    可反過來說,心態如此不好的人,就算在原本的曆史進程裏,隻怕也不會創下什麽厲害的功業。


    馬踏匈奴旁邊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擺放著一件黃金做的怪獸,這隻怪獸的樣子很精致,底下是蓮瓣形的花台。


    衛青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匈奴王族的裝飾品。


    匈奴人一般不會戴很複雜的首飾,這個小小的金獸是王族的一種身份代表,普遍被縫在了帽子上。


    要打匈奴,身為將軍,他自然得知曉匈奴人的基本等級。


    這些飾品也是必修課。


    什麽身份的人穿什麽樣的衣服,自古以來一直是大家都認同的道理。


    【來來來,大家跟我來。


    查攻略的時候,我注意到很多人都會忽略掉這件文物,但這件文物是很重要的一件,同時也是大漢雄風展館我們看到的最後一件文物。】


    大家努力睜大眼睛,才看見了擺台上擺放的那隻小小的蠶。


    蠶這種動物,不管是在秦朝還是清朝,飼養他的人都不算少。


    【這隻蠶總共長5.6厘米,胸圍隻有1.9厘米,長度可能和一般人的小拇指差不多,但要細上很多。


    昂首吐絲的蠶寶寶被刻畫的惟妙惟肖,難得的是它通體鎏金,頭、胸、腹、腳全都清晰可見,從頭到尾總共九個腹節,形象十分完整。


    這件東西的名稱叫做鎏金銅蠶,是當時皇帝獎賞蠶桑生產的禦賜品。】


    明朝江南地區


    王家大娘子擺弄著手裏的織機,認認真真的聽著銅蠶的故事。


    江南大部分百姓都是以蠶為生,他們對蠶很看重,平日裏還會祭祀蠶神以保家裏的蠶能順利吐絲。


    這些年頭,日子好過了一點,蘇州,杭州這裏家家戶戶都不種田了,改種棉花或者桑樹。


    靠著生產出來的衣裳、布料,江南人不知攫取了大明王朝多少財富。


    天下誰不知道蘇州的蘇樣?就連北京城裏的娘娘都心動不已。


    可以說,蘇州完全引領著整個大明的潮流。


    生意做大,大家追求的不再是錢財,而是一種身份上的認同。


    人人都說士農工商,商是最低。


    為了擺脫這種既定想法,那些大豪商們最想要的就是朝廷的嘉獎和敕封。


    王大娘子作為王家說一不二的掌門人,心裏自然也惦記著這個事情。


    她們家族世世代代養蠶賣絲,能占上江南生絲行業的半壁江山。


    要是她家能得皇上賞賜這麽一個鎏金銅蠶就好了。


    【一隻小小的蠶,耗盡一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華美的絲織品。


    湖南長沙一座漢墓曾經出土過一件薄如蟬翼、輕如煙霧的紗衣,它的名稱是素紗襌衣。


    這件衣服就是由蠶絲做成的。


    絲綢之路正是從漢朝張騫開始,一直到現在還在繼續。】


    絲綢之路!這個名字當真是恰如其分。


    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的最多的東西不正是我大漢的絲綢嗎?


    劉徹笑了笑。


    算算年頭,這一趟張騫總共走了13年,他走的時候,自己剛剛登基不久,朝政還掌握在太皇太後的手中,現在時移世異,他劉徹終於成了真正說一不二的皇帝。


    早在去年張騫回來時,劉徹就曾與其徹夜長談,聽著張騫說起一路上的坎坷,劉徹仿佛身臨其境,隻恨不能立刻馬踏匈奴。


    聽著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劉徹同樣心馳神往。


    看來以後大漢和西域的交流要再更深入一些。


    打完匈奴,西域要是能歸入大漢也是一件美事。


    劉徹本來打算等張騫休息好之後,就讓他去軍中效力。


    現在看來也是不必了。


    唐曉沒有說過張騫在軍事上的成就,反而對出使西域大說特說,也從側麵說明,張騫實在沒有什麽軍事天賦。


    不然照他這般有名的人物,隻要在軍事上有一點點可取之處,定然不會一句都沒有。


    罷了、罷了。


    按後世的話來說,張騫應該算是難得一見的外交型人才。


    讓他去打仗,屬實是用人沒用到點子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長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長安並收藏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