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地宮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挖了那麽多次了,肯定被盜過呀。”
“這可不一定,秦始皇那是什麽人物?
人家那陵墓大著呢,小孩兒放羊怎麽可能誤入?這故事有點扯。”
秦朝
嬴政心裏有了底。
他了解自己的陵墓,這些記載有的太不靠譜了。
直接一眼假。
不過倒是項羽的所作所為讓他很意外。
先前他見過項羽了,13歲的小孩,看著確實有些不凡。
不過,有理想,有抱負是好事,性子太過高傲,獨斷專行可就不是好事了。
就拿對待他的陵墓來說,項羽和劉邦的選擇截然不同。
這兩個人對上了,最後贏的人肯定是劉邦。
【秦始皇陵墓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墓葬,總麵積有56.25平方公裏。
這個麵積有多大呢?
給大家做一下對比,唐朝時長安城大約是80多平方公裏。】
沒想到這秦始皇陵那麽大。
百姓們瞧了個稀奇。
長安城在大唐人民眼中,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城市了。
沒想到,秦始皇的墓葬竟然能占長安城一大半。
這是人力能辦到的嗎?
【原先大家對這座墓葬認知應該就隻是驪山那碩大的封土堆。
關於這座墓葬的傳說很多,兵馬俑被發現之後,大家驚詫於秦始皇陵的地下結構如此複雜。
有關陵墓的傳說又一次被大家提及,之後,又添了不少新花樣。】
關於秦始皇陵,史記裏麵也寫了不少,再加上他們道聽途說來的傳說。
大家開始討論起了始皇陵。
“我聽說那裏麵有人魚油做的燈,永世不滅。”
“不對,不對,我聽說那裏麵全是水銀,水銀做了山川湖海。
秦始皇的棺槨就飄蕩在這些山川湖海上。”
“對對,我也聽過這個說法,據說他的棺槨一直飄蕩在水銀上,每隔一段時間他的棺槨都會撞擊金鍾。”
聽了這話,先前說話的人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胡說的吧,按你這個說法,秦始皇的棺槨豈不就成了一個撞鍾的木頭?”
說話的人想了一下,也嗬嗬的笑了起來,這個說法確實挺搞笑。
【兵馬俑出土之後,大家都認為這是保衛秦始皇陵的陰兵。
兵馬俑被發現的地方距離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大概有1.5千米的距離。
兵馬俑正在緩慢發掘,大家對這1.5千米的距離可是好奇不已。
說什麽的都有。
有人說,秦始皇地宮和兵馬俑之間有地下隧道相連。
也有人說,地宮不在封土之下,而在驪山的最深處。
但是這兩種說法的後續都跟著一句話。
那就是,到了陰雨綿綿的時候,這些地下軍團會複活,會穿梭在秦始皇陵的地道裏,熱鬧的很。
當然,這些都是人們的想象。
不過問題來了,秦始皇陵底下到底有沒有地道呢?】
朝臣們將詢問的眼神看向了李斯。
笑話,整個大殿隻有陛下和李斯知道。
他們不敢看陛下,看看李斯還是可以的。
李斯本人一言不發。
眾人也默契的移開了眼神,可惜了,所有位麵知道細節的,可能也就是他們身邊這兩位了。
隻是李斯肯定不會說。
嬴政坐在座位上,居高臨下,看著底下互相使眼色的朝臣,有種貓逗老鼠的感覺。
大家對他的陵墓這麽感興趣,這一點他倒是沒想到。
不過唐曉這麽一說,確實彰顯了大秦國力。
他的陵墓是第一陵墓,第一陵墓配千古一帝,絕配。
【2002年,國家開始了對秦始皇陵的精準探測。
當然,幾十年前的挖掘帝陵給文物造成了不少的傷害。
在那之後,國家也說過不會再主動挖掘皇帝的陵墓。
所以這次探測是用的科技手段。
大大的封土堆矗立在那兒,大家自然好奇。
探測結果表明,封土堆下有地宮,不過沒有發現地道。
地宮是九層台階的形狀,總共的高度是30米。有木結構,還有青石結構。】
九層!
這倒是符合皇帝的身份,九五至尊的待遇,不是普通人能用的。
有人注意到了,唐曉說,幾十年前他們挖過帝陵。
聽這名字也知道,這是一座正兒八經的皇帝陵。
“哪個皇帝這麽倒黴?
挨過了那麽多亂世,最後在唐曉她們那個時代,墓被挖了。”
朱元璋吃著幹果,笑得樂不可支。
這倒黴孩子肯定不是他們老朱家的。
大家也覺得好笑,哎,真是太倒黴了。
【很多史書都對秦始皇陵有過記載。
經過這次探測,很多東西與史書上的記載不謀而合。
漢書中記載過,秦始皇陵,下徹三泉,合采金石,……,上成山林。
一字字,一句句,一條條都被印證了。
首先是下徹三泉。
地宮不是在地麵上建了,然後起了封土堆。
相反,地宮的深度很深,基本是30米,1米是30寸,大家以後遇見了這個長度自己換算。
這個深度,比曆代秦王的墓葬都要深。
深度一深,這就不免滲水,後世好幾個皇帝的墓葬都滲水了,現在他們的棺材還在水裏泡著呢。
墓室和驪山的中間,有好幾層沙層,其中,有三層較厚,驪山附近的地下水就從這些沙土底下往上湧。
這就是三泉。
陵墓有滲水肯定不行,工匠們在地宮周圍做了很厚的青膏泥來隔絕地下水。
有多厚呢?大概有17米。
然後又覆蓋了21米的黃土,用這些東西作為地宮的防護罩,可謂是妙絕。】
雍正一直擔心他汗阿瑪的陵寢,照他看來,當初的位置選的就不好。
風水好有什麽用?地下水解決不了,再過些年頭,真得泡水裏了。
想到這兒,他聯想起唐曉的話。
莫不是,被泡在水裏的棺材就是阿瑪的,不會吧!
【地宮基本是由青石構建而成,不用多說,肯定很大。
這麽大的空間,這麽多年下來,沒進水,也沒坍塌,還好好的在地下,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跡了。
考古人員發現了被破壞的鎧甲坑,這些鎧甲都是由青石片穿成的,經過複原以後,這些鎧甲的製作方式與漢朝皇帝下葬時穿著的金縷玉衣高度相似。
所以大家也把這些叫鎧甲叫做銅縷石衣。
這兩條都契合了合采金石。】
這段話的信息量很大,漢朝的皇帝扼腕歎息。
果然,他們的墓保不住了。
劉徹最生氣,他這個人,把這些東西看的本身就很重。
長生是假的就算了,現在連墓葬都得遭殃。
地宮那麽大,全都是青石製成的,那地宮的頂是怎麽做的呢?
搞建築的人思考起了這個問題。
秦朝那個時候有什麽了不得的技術嗎?
他們想不出來。
可惜了,看不見這地宮的頂究竟是怎如何做的?
隻能空想。
“這可不一定,秦始皇那是什麽人物?
人家那陵墓大著呢,小孩兒放羊怎麽可能誤入?這故事有點扯。”
秦朝
嬴政心裏有了底。
他了解自己的陵墓,這些記載有的太不靠譜了。
直接一眼假。
不過倒是項羽的所作所為讓他很意外。
先前他見過項羽了,13歲的小孩,看著確實有些不凡。
不過,有理想,有抱負是好事,性子太過高傲,獨斷專行可就不是好事了。
就拿對待他的陵墓來說,項羽和劉邦的選擇截然不同。
這兩個人對上了,最後贏的人肯定是劉邦。
【秦始皇陵墓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墓葬,總麵積有56.25平方公裏。
這個麵積有多大呢?
給大家做一下對比,唐朝時長安城大約是80多平方公裏。】
沒想到這秦始皇陵那麽大。
百姓們瞧了個稀奇。
長安城在大唐人民眼中,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城市了。
沒想到,秦始皇的墓葬竟然能占長安城一大半。
這是人力能辦到的嗎?
【原先大家對這座墓葬認知應該就隻是驪山那碩大的封土堆。
關於這座墓葬的傳說很多,兵馬俑被發現之後,大家驚詫於秦始皇陵的地下結構如此複雜。
有關陵墓的傳說又一次被大家提及,之後,又添了不少新花樣。】
關於秦始皇陵,史記裏麵也寫了不少,再加上他們道聽途說來的傳說。
大家開始討論起了始皇陵。
“我聽說那裏麵有人魚油做的燈,永世不滅。”
“不對,不對,我聽說那裏麵全是水銀,水銀做了山川湖海。
秦始皇的棺槨就飄蕩在這些山川湖海上。”
“對對,我也聽過這個說法,據說他的棺槨一直飄蕩在水銀上,每隔一段時間他的棺槨都會撞擊金鍾。”
聽了這話,先前說話的人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胡說的吧,按你這個說法,秦始皇的棺槨豈不就成了一個撞鍾的木頭?”
說話的人想了一下,也嗬嗬的笑了起來,這個說法確實挺搞笑。
【兵馬俑出土之後,大家都認為這是保衛秦始皇陵的陰兵。
兵馬俑被發現的地方距離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大概有1.5千米的距離。
兵馬俑正在緩慢發掘,大家對這1.5千米的距離可是好奇不已。
說什麽的都有。
有人說,秦始皇地宮和兵馬俑之間有地下隧道相連。
也有人說,地宮不在封土之下,而在驪山的最深處。
但是這兩種說法的後續都跟著一句話。
那就是,到了陰雨綿綿的時候,這些地下軍團會複活,會穿梭在秦始皇陵的地道裏,熱鬧的很。
當然,這些都是人們的想象。
不過問題來了,秦始皇陵底下到底有沒有地道呢?】
朝臣們將詢問的眼神看向了李斯。
笑話,整個大殿隻有陛下和李斯知道。
他們不敢看陛下,看看李斯還是可以的。
李斯本人一言不發。
眾人也默契的移開了眼神,可惜了,所有位麵知道細節的,可能也就是他們身邊這兩位了。
隻是李斯肯定不會說。
嬴政坐在座位上,居高臨下,看著底下互相使眼色的朝臣,有種貓逗老鼠的感覺。
大家對他的陵墓這麽感興趣,這一點他倒是沒想到。
不過唐曉這麽一說,確實彰顯了大秦國力。
他的陵墓是第一陵墓,第一陵墓配千古一帝,絕配。
【2002年,國家開始了對秦始皇陵的精準探測。
當然,幾十年前的挖掘帝陵給文物造成了不少的傷害。
在那之後,國家也說過不會再主動挖掘皇帝的陵墓。
所以這次探測是用的科技手段。
大大的封土堆矗立在那兒,大家自然好奇。
探測結果表明,封土堆下有地宮,不過沒有發現地道。
地宮是九層台階的形狀,總共的高度是30米。有木結構,還有青石結構。】
九層!
這倒是符合皇帝的身份,九五至尊的待遇,不是普通人能用的。
有人注意到了,唐曉說,幾十年前他們挖過帝陵。
聽這名字也知道,這是一座正兒八經的皇帝陵。
“哪個皇帝這麽倒黴?
挨過了那麽多亂世,最後在唐曉她們那個時代,墓被挖了。”
朱元璋吃著幹果,笑得樂不可支。
這倒黴孩子肯定不是他們老朱家的。
大家也覺得好笑,哎,真是太倒黴了。
【很多史書都對秦始皇陵有過記載。
經過這次探測,很多東西與史書上的記載不謀而合。
漢書中記載過,秦始皇陵,下徹三泉,合采金石,……,上成山林。
一字字,一句句,一條條都被印證了。
首先是下徹三泉。
地宮不是在地麵上建了,然後起了封土堆。
相反,地宮的深度很深,基本是30米,1米是30寸,大家以後遇見了這個長度自己換算。
這個深度,比曆代秦王的墓葬都要深。
深度一深,這就不免滲水,後世好幾個皇帝的墓葬都滲水了,現在他們的棺材還在水裏泡著呢。
墓室和驪山的中間,有好幾層沙層,其中,有三層較厚,驪山附近的地下水就從這些沙土底下往上湧。
這就是三泉。
陵墓有滲水肯定不行,工匠們在地宮周圍做了很厚的青膏泥來隔絕地下水。
有多厚呢?大概有17米。
然後又覆蓋了21米的黃土,用這些東西作為地宮的防護罩,可謂是妙絕。】
雍正一直擔心他汗阿瑪的陵寢,照他看來,當初的位置選的就不好。
風水好有什麽用?地下水解決不了,再過些年頭,真得泡水裏了。
想到這兒,他聯想起唐曉的話。
莫不是,被泡在水裏的棺材就是阿瑪的,不會吧!
【地宮基本是由青石構建而成,不用多說,肯定很大。
這麽大的空間,這麽多年下來,沒進水,也沒坍塌,還好好的在地下,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跡了。
考古人員發現了被破壞的鎧甲坑,這些鎧甲都是由青石片穿成的,經過複原以後,這些鎧甲的製作方式與漢朝皇帝下葬時穿著的金縷玉衣高度相似。
所以大家也把這些叫鎧甲叫做銅縷石衣。
這兩條都契合了合采金石。】
這段話的信息量很大,漢朝的皇帝扼腕歎息。
果然,他們的墓保不住了。
劉徹最生氣,他這個人,把這些東西看的本身就很重。
長生是假的就算了,現在連墓葬都得遭殃。
地宮那麽大,全都是青石製成的,那地宮的頂是怎麽做的呢?
搞建築的人思考起了這個問題。
秦朝那個時候有什麽了不得的技術嗎?
他們想不出來。
可惜了,看不見這地宮的頂究竟是怎如何做的?
隻能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