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夠和三位至尊聯盟,於龍族而言,當然是件好事,但依舊不足以讓龍族平穩渡過即將到來的一場場浩劫。”
龍公搖了搖頭,“更別說,陰天子和鳳輕塵距離至尊境都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而他們縱使真的成為了古陰庭正統的繼任者,扳倒了東嶽,也未必能夠一路順遂。”
“陰界九地,暗藏的成帝者不在少數,至尊卻隻有那麽寥寥幾位,漫長歲月的堆徹,無論是陰界,還是神界,至尊的數量幾乎已經達到了極限。”
“東嶽倒台,讓出來的那一部分香火之力,也隻能供由一人成長為新的至尊,取而代之。”
“陰天子想要取代東嶽,還需要過了陰界其他成帝者那一關,其中更有苦困於帝境八重樓、距離至尊境咫尺之遙的存在。”
“而鳳輕塵……想要短時間內成就至尊之位,就更難了。”
“一位至尊上位,代表另一位至尊下位,酆都所在的古陰界不會容許黃泉十大古族同時擁有兩位至尊,以防一家獨大。”
“這也就意味著,鳳輕塵想要登上至尊位,那位天鳳古祖必須退位讓賢。”
“如此,縱使龍族拉攏陰天子,頂多也隻能獲得兩位至尊護持。”
說到這裏,龍公帝敖腳步頓了一下,轉頭看向古夜,問道:“你現在還覺得,這樣值嗎?”
古夜沉吟一會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得不償失。”
“不錯,得不償失!”
聽到這個答案,龍公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世間萬族,唯我龍族、鳳族和鯤鵬一族,有資格被稱作為至高生靈種族。”
緊接著,他又道:“但這隻是單論個體的血脈和實力,若是再嚴苛一點,鯤鵬一族是不足以和龍族、鳳族比肩的。”
“此言何意?”
古夜不解。
“鯤鵬一族雖強,血脈亦為尊貴,但因太過凶戾,不足以為眾生信仰,又因族人稀少,自身產出的香火稀薄。”
“兩者結合,以至於鯤鵬一族無法憑借一族之力,供養出一位至尊境強者。”
“反觀龍鳳二族,本身族群足夠繁盛,又常被世人視為祥瑞,萬族皆有人奉龍鳳為圖騰,以香火信仰供奉。”
“所以,龍鳳二族才有誕生出一位至尊的底蘊。”
“現在的那位北冥帝君,便是出身於鯤鵬一族,上古末年,初代北冥隕落,被他抓住了機會,取而代之,才有了衝擊至尊的資本。”
龍公帝敖繼續道。
古夜默默聽著,才知二代北冥名列陰界五大巨頭的背後還有這麽一段故事。
“老夫說這些,是想告訴你,當世龍族相比太古歲月,縱使沒落了些許,但也要遠比世人想象中強大。”
“老夫不死,龍族便有至尊撐腰,老夫縱死,龍族也有誕生出下一位至尊的可能。”
“自古以來,有資格與龍族聯盟之人,也就隻有那一代代天地共主。”
“所以,能夠動搖當世龍族立場的,不過一掌之數。”
龍公悠悠開口,一一點明這幾人的身份,“太古三朝的三位昔日天地共主,是為其三,此外,也就僅剩下陰界的那位酆都城主,以及那位青牛祖師,這五人堪稱當世絕巔!”
“酆都城主和青牛前輩也有抗衡天地共主的實力?”
古夜聽著心驚。
“何止抗衡?若是他們二人想,當世的天地共主之位大概率便屬於他們中的一位。”
龍公笑了笑,“問題是他們二人都沒有這個想法。”
“這是為何?”
古夜追問道:“若青牛前輩和酆都城主中任何一人承載這一世的天命,完全可以一統九天十地,上下一心,也好應對將至的重重浩劫。”
“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問題之一,老夫已經和你講了,他們並沒有這個想法。”
“酆都和青牛的理念都不同於常人。”
“酆都秉承眾生願力而生,認為自己生來的使命便是維持陰界秩序,過度卷入大世紛爭,會損壞他的神性,從而有損自身的公正,若天下人人都能如他這般公正,則秩序長存,混亂不生。”
“青牛則更偏向於無欲無求,他跟隨在道祖身邊多年,深得道祖教化,信奉無為二字,無為而無以為,不爭則無所爭。”
“但,理念和立場,應時而變,若到萬不得已,在老夫看來,他們二人應當還會略作改變。”
“更大的問題在於,如他們這般的大世絕巔,當世足足有五位。”
龍公解釋道。
古夜似有所悟,“他們二位在擔心,自己一旦有意天地共主之位,便會引來其餘三人的反撲。”
“不錯。”
龍公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至尊相戰,便可使得一方大界生機斷絕,萬物不生,天地共主相爭,則天地盡毀,乾坤破滅,眾生再無立足之地。”
“譬如那共工氏初祖?”
古夜道。
“共工氏初祖也是踏足十一重樓的存在,古時堯、舜、禹相繼成就天地共主,引其不滿,遂於帝禹稱主之時發難。”
“結果嘛……你也知道,十天十地化作九天十地,一方大界直接被毀去。”
“這還是基於帝禹強於共工氏初祖不少,先占據了天地共主之位,得天命護持,所以有能力及時鎮壓共工氏初祖,避免了那場浩劫的進一步延續。”
龍公點了點頭,“而這,僅僅是兩位十一重樓相戰,倘若五位,你覺得這九天十地還能存續否?”
古夜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五位堪比共工氏初祖的存在,於同一世爭鋒,這絕對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世,但對於天下蒼生而言,無疑是一場遠比昔年共工氏撞斷不周山更為慘烈的浩劫。
“所以,酆都也罷,青牛也罷,都在盡力避免這種局麵的出現,尤其是當世浩劫重重,豈能再因他們亂上加亂?”
龍公道:“也正因為如此,若沒有新的十一重樓出現,這一世最後的贏家多半就在他們五人之中誕生。”
“那龍公前輩……與他們作比……”
古夜好奇問道。
龍公笑而不語。
龍公搖了搖頭,“更別說,陰天子和鳳輕塵距離至尊境都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而他們縱使真的成為了古陰庭正統的繼任者,扳倒了東嶽,也未必能夠一路順遂。”
“陰界九地,暗藏的成帝者不在少數,至尊卻隻有那麽寥寥幾位,漫長歲月的堆徹,無論是陰界,還是神界,至尊的數量幾乎已經達到了極限。”
“東嶽倒台,讓出來的那一部分香火之力,也隻能供由一人成長為新的至尊,取而代之。”
“陰天子想要取代東嶽,還需要過了陰界其他成帝者那一關,其中更有苦困於帝境八重樓、距離至尊境咫尺之遙的存在。”
“而鳳輕塵……想要短時間內成就至尊之位,就更難了。”
“一位至尊上位,代表另一位至尊下位,酆都所在的古陰界不會容許黃泉十大古族同時擁有兩位至尊,以防一家獨大。”
“這也就意味著,鳳輕塵想要登上至尊位,那位天鳳古祖必須退位讓賢。”
“如此,縱使龍族拉攏陰天子,頂多也隻能獲得兩位至尊護持。”
說到這裏,龍公帝敖腳步頓了一下,轉頭看向古夜,問道:“你現在還覺得,這樣值嗎?”
古夜沉吟一會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得不償失。”
“不錯,得不償失!”
聽到這個答案,龍公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世間萬族,唯我龍族、鳳族和鯤鵬一族,有資格被稱作為至高生靈種族。”
緊接著,他又道:“但這隻是單論個體的血脈和實力,若是再嚴苛一點,鯤鵬一族是不足以和龍族、鳳族比肩的。”
“此言何意?”
古夜不解。
“鯤鵬一族雖強,血脈亦為尊貴,但因太過凶戾,不足以為眾生信仰,又因族人稀少,自身產出的香火稀薄。”
“兩者結合,以至於鯤鵬一族無法憑借一族之力,供養出一位至尊境強者。”
“反觀龍鳳二族,本身族群足夠繁盛,又常被世人視為祥瑞,萬族皆有人奉龍鳳為圖騰,以香火信仰供奉。”
“所以,龍鳳二族才有誕生出一位至尊的底蘊。”
“現在的那位北冥帝君,便是出身於鯤鵬一族,上古末年,初代北冥隕落,被他抓住了機會,取而代之,才有了衝擊至尊的資本。”
龍公帝敖繼續道。
古夜默默聽著,才知二代北冥名列陰界五大巨頭的背後還有這麽一段故事。
“老夫說這些,是想告訴你,當世龍族相比太古歲月,縱使沒落了些許,但也要遠比世人想象中強大。”
“老夫不死,龍族便有至尊撐腰,老夫縱死,龍族也有誕生出下一位至尊的可能。”
“自古以來,有資格與龍族聯盟之人,也就隻有那一代代天地共主。”
“所以,能夠動搖當世龍族立場的,不過一掌之數。”
龍公悠悠開口,一一點明這幾人的身份,“太古三朝的三位昔日天地共主,是為其三,此外,也就僅剩下陰界的那位酆都城主,以及那位青牛祖師,這五人堪稱當世絕巔!”
“酆都城主和青牛前輩也有抗衡天地共主的實力?”
古夜聽著心驚。
“何止抗衡?若是他們二人想,當世的天地共主之位大概率便屬於他們中的一位。”
龍公笑了笑,“問題是他們二人都沒有這個想法。”
“這是為何?”
古夜追問道:“若青牛前輩和酆都城主中任何一人承載這一世的天命,完全可以一統九天十地,上下一心,也好應對將至的重重浩劫。”
“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問題之一,老夫已經和你講了,他們並沒有這個想法。”
“酆都和青牛的理念都不同於常人。”
“酆都秉承眾生願力而生,認為自己生來的使命便是維持陰界秩序,過度卷入大世紛爭,會損壞他的神性,從而有損自身的公正,若天下人人都能如他這般公正,則秩序長存,混亂不生。”
“青牛則更偏向於無欲無求,他跟隨在道祖身邊多年,深得道祖教化,信奉無為二字,無為而無以為,不爭則無所爭。”
“但,理念和立場,應時而變,若到萬不得已,在老夫看來,他們二人應當還會略作改變。”
“更大的問題在於,如他們這般的大世絕巔,當世足足有五位。”
龍公解釋道。
古夜似有所悟,“他們二位在擔心,自己一旦有意天地共主之位,便會引來其餘三人的反撲。”
“不錯。”
龍公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至尊相戰,便可使得一方大界生機斷絕,萬物不生,天地共主相爭,則天地盡毀,乾坤破滅,眾生再無立足之地。”
“譬如那共工氏初祖?”
古夜道。
“共工氏初祖也是踏足十一重樓的存在,古時堯、舜、禹相繼成就天地共主,引其不滿,遂於帝禹稱主之時發難。”
“結果嘛……你也知道,十天十地化作九天十地,一方大界直接被毀去。”
“這還是基於帝禹強於共工氏初祖不少,先占據了天地共主之位,得天命護持,所以有能力及時鎮壓共工氏初祖,避免了那場浩劫的進一步延續。”
龍公點了點頭,“而這,僅僅是兩位十一重樓相戰,倘若五位,你覺得這九天十地還能存續否?”
古夜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五位堪比共工氏初祖的存在,於同一世爭鋒,這絕對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世,但對於天下蒼生而言,無疑是一場遠比昔年共工氏撞斷不周山更為慘烈的浩劫。
“所以,酆都也罷,青牛也罷,都在盡力避免這種局麵的出現,尤其是當世浩劫重重,豈能再因他們亂上加亂?”
龍公道:“也正因為如此,若沒有新的十一重樓出現,這一世最後的贏家多半就在他們五人之中誕生。”
“那龍公前輩……與他們作比……”
古夜好奇問道。
龍公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