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色凝重地接著說道:“主公啊!根據我方細作回報得知,魏軍目前人馬調動,蠢蠢欲動,極有可能會找機會突襲我軍。
為此,亮已調派十萬兵馬,前往司隸邊界增援布防!
然而,如果翼德執意要和孫權大軍死磕到底,且不說勝負,隻怕會生變故!
此外,若是被孫軍發現異常,以周瑜之能,說不定會對我軍展開反攻。”
劉備聽後眉頭緊蹙,道:“孔明啊,你這次又調派走了十萬大軍,這樣算下來,我們軍隊的實際兵力已經比不上孫軍了!
這難道不是意味著我們實際上處於劣勢嗎?這個時候實在不應該輕易調動兵馬啊!”
諸葛亮輕輕搖動著手中的羽扇,鎮定自若地回答道:“主公,請您稍安勿躁。
我們的大軍征討司隸地區已經將近兩年時間了,如今孫軍已經有了撤退之意,預計很快就能進駐雒陽城。
如果我們不在此關鍵時刻增兵設防,一旦讓曹丕趁機進入司隸,那麽到時候不管戰爭勝負如何,孫權反而會坐收漁翁之利,成為那得利的黃雀。”
劉備眉頭不展,他知道要打敗孫權並不難,但現在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曹丕企圖趁亂打劫。
沉默片刻後,劉備道:“孔明,你的意思孤明白,就是與孫權和談,放任其領軍離開!
如此我軍既得雒陽,又保存了實力。
不過翼德一心為雲長報仇,孤未必勸得住。
若是翼德非要一意孤行,讓其領一軍,半路截殺孫軍如何?”
劉備自然也有他的算計,一來張飛絕不會輕易放過孫權等人!
二來,若是能重創孫權,何樂而不為之。
諸葛亮知道,自己屬於與劉備白費口舌,如今蜀軍有了些實力,劉備也有些膨脹了。
諸葛亮表情平靜地緩緩說道:“孫權雄踞司隸之地已有時日,對於此地的地形地勢自然是了然於胸。
此番雙方議和,即便孫軍撤出雒陽,周瑜必定也會嚴加防範,以防我軍突襲。
更何況,孫軍仍有數十萬精銳之師,這件事情......實在棘手啊。”
劉備一邊輕撚著胡須,一邊沉思道:“孔明啊,你可得想個萬全之策才好,千萬不能讓周瑜察覺到我軍兵力不足。”
諸葛亮心中暗自思忖:“若是真把孫權激怒了,他不顧一切地全力反擊,那麽勝負如何還很難說呢。
倘若我們跟孫權拚個魚死網破,到頭來豈不是讓曹丕坐收漁翁之利嗎?”
想到此處,諸葛亮眉頭微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諸葛亮開口說道:“如今看來,唯有鋌而走險了。
我軍目前還有二十萬將士,不妨令翼德率領十八萬大軍前往,而主公則率餘下兩萬軍隊進駐雒陽。”
劉備聞言擔憂地問道:“這樣一來,雒陽城不就變得空虛無防了嗎?”
諸葛亮道:“周瑜多疑,若是翼德非要截殺孫軍,可先領軍十萬前往,再讓關平領軍八萬虛張聲勢,孫軍必會撤出司隸。”
劉備還是有些不放心道:“若是孫權殺一個回馬槍又如何是好?”
諸葛亮暗道:“你前怕狼後怕虎,還想截殺孫軍?”
口上道:“關平領軍做出二三十萬的陣勢,孫權斷然會撤軍。
不過以亮之見,截殺一場便是,隻要孫軍敗走即可!
萬萬不可追襲孫軍。”
劉備頷首道:“孤會交代翼德,不可逼迫太緊,免得孫軍想要魚死網破,狗急跳牆。”
……
次日清晨,陽光明媚,微風拂麵。
諸葛亮下令大軍向後撤退三裏,僅率領陳到及百名精銳騎兵抵達雒陽城門外。
沒過多久,雒陽城門緩緩開啟,周瑜帶領淩統與百位鐵騎踏出城門。
雙方軍隊相距半裏之遙,對峙而立。
周瑜高聲喊道:“孔明,許久未見啊!”聲音洪亮,回蕩在空氣之中。
諸葛亮輕搖羽扇,同樣高聲回應:“公瑾,別來無恙!不如我們一同舉杯暢飲如何?”他的語氣從容不迫。
周瑜聞言,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難道孔明已經備好了美酒佳肴!”
諸葛亮微微一笑,輕輕揮動羽扇,隻見數名騎兵迅速下馬,他們手持毛毯、桌幾以及美酒佳肴,快速地鋪設在兩軍之間。
周瑜見狀,翻身下馬,一旁的淩統低聲提醒道:“大都督,當心其中有詐。”
然而,周瑜卻淡定地回答:“不必擔心!”
接著,他又提高音量笑著說道:“孔明此舉莫不是想要仿效當年楚王與曹操的故事吧!”
說完,周瑜邁著堅定的步伐朝前方走去。諸葛亮也下了戰馬,手持羽扇信步前行。
兩人慢慢地臨近對方,然後相視一笑,接著輕輕蹲坐下來。
諸葛亮率先拿起酒壺,滿滿地斟了兩盞酒,微笑著說道:
“早就聽說楚王和曹操經常在陣一起喝酒,十分有趣。
今天能有機會與公瑾一同暢飲,實在是快慰之事啊!”
話音行落,他便端起其中一盞酒一飲而盡。
周瑜心裏明白,諸葛亮這番舉動其實是想告訴自己,他並沒有在酒裏動任何手腳。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舉起另一盞酒同樣一飲而盡,並笑著說:“已經很久沒有品嚐過南天酒的滋味了。”
諸葛亮輕搖手中的羽扇,嘴角微揚,回應道:“既然如此,公瑾不妨再多喝幾杯。”
“那是當然!”周瑜說完,自顧自地又給自己斟滿了一盞,再次舉盞飲罷,方才開口道:
“我軍正打算撤離洛陽,孔明應該不會趁此機會半途襲擊我軍吧?”
說罷,他哈哈大笑著,但目光卻始終緊緊地盯著諸葛亮。
諸葛亮對於周瑜的開門見山也並不意外,諸葛亮並沒有急著回應,自己也再次斟上一盞酒飲了。
這才看著周瑜道:“以亮之見,斷然不會。”
周瑜聞言微微錯愕之後,冷笑道:“難道劉備看不清局勢?他想要兩敗俱傷?
莫忘了還有曹丕虎視眈眈!
莫要給旁人做了嫁衣。”
……
求用愛發電!
為此,亮已調派十萬兵馬,前往司隸邊界增援布防!
然而,如果翼德執意要和孫權大軍死磕到底,且不說勝負,隻怕會生變故!
此外,若是被孫軍發現異常,以周瑜之能,說不定會對我軍展開反攻。”
劉備聽後眉頭緊蹙,道:“孔明啊,你這次又調派走了十萬大軍,這樣算下來,我們軍隊的實際兵力已經比不上孫軍了!
這難道不是意味著我們實際上處於劣勢嗎?這個時候實在不應該輕易調動兵馬啊!”
諸葛亮輕輕搖動著手中的羽扇,鎮定自若地回答道:“主公,請您稍安勿躁。
我們的大軍征討司隸地區已經將近兩年時間了,如今孫軍已經有了撤退之意,預計很快就能進駐雒陽城。
如果我們不在此關鍵時刻增兵設防,一旦讓曹丕趁機進入司隸,那麽到時候不管戰爭勝負如何,孫權反而會坐收漁翁之利,成為那得利的黃雀。”
劉備眉頭不展,他知道要打敗孫權並不難,但現在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曹丕企圖趁亂打劫。
沉默片刻後,劉備道:“孔明,你的意思孤明白,就是與孫權和談,放任其領軍離開!
如此我軍既得雒陽,又保存了實力。
不過翼德一心為雲長報仇,孤未必勸得住。
若是翼德非要一意孤行,讓其領一軍,半路截殺孫軍如何?”
劉備自然也有他的算計,一來張飛絕不會輕易放過孫權等人!
二來,若是能重創孫權,何樂而不為之。
諸葛亮知道,自己屬於與劉備白費口舌,如今蜀軍有了些實力,劉備也有些膨脹了。
諸葛亮表情平靜地緩緩說道:“孫權雄踞司隸之地已有時日,對於此地的地形地勢自然是了然於胸。
此番雙方議和,即便孫軍撤出雒陽,周瑜必定也會嚴加防範,以防我軍突襲。
更何況,孫軍仍有數十萬精銳之師,這件事情......實在棘手啊。”
劉備一邊輕撚著胡須,一邊沉思道:“孔明啊,你可得想個萬全之策才好,千萬不能讓周瑜察覺到我軍兵力不足。”
諸葛亮心中暗自思忖:“若是真把孫權激怒了,他不顧一切地全力反擊,那麽勝負如何還很難說呢。
倘若我們跟孫權拚個魚死網破,到頭來豈不是讓曹丕坐收漁翁之利嗎?”
想到此處,諸葛亮眉頭微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諸葛亮開口說道:“如今看來,唯有鋌而走險了。
我軍目前還有二十萬將士,不妨令翼德率領十八萬大軍前往,而主公則率餘下兩萬軍隊進駐雒陽。”
劉備聞言擔憂地問道:“這樣一來,雒陽城不就變得空虛無防了嗎?”
諸葛亮道:“周瑜多疑,若是翼德非要截殺孫軍,可先領軍十萬前往,再讓關平領軍八萬虛張聲勢,孫軍必會撤出司隸。”
劉備還是有些不放心道:“若是孫權殺一個回馬槍又如何是好?”
諸葛亮暗道:“你前怕狼後怕虎,還想截殺孫軍?”
口上道:“關平領軍做出二三十萬的陣勢,孫權斷然會撤軍。
不過以亮之見,截殺一場便是,隻要孫軍敗走即可!
萬萬不可追襲孫軍。”
劉備頷首道:“孤會交代翼德,不可逼迫太緊,免得孫軍想要魚死網破,狗急跳牆。”
……
次日清晨,陽光明媚,微風拂麵。
諸葛亮下令大軍向後撤退三裏,僅率領陳到及百名精銳騎兵抵達雒陽城門外。
沒過多久,雒陽城門緩緩開啟,周瑜帶領淩統與百位鐵騎踏出城門。
雙方軍隊相距半裏之遙,對峙而立。
周瑜高聲喊道:“孔明,許久未見啊!”聲音洪亮,回蕩在空氣之中。
諸葛亮輕搖羽扇,同樣高聲回應:“公瑾,別來無恙!不如我們一同舉杯暢飲如何?”他的語氣從容不迫。
周瑜聞言,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難道孔明已經備好了美酒佳肴!”
諸葛亮微微一笑,輕輕揮動羽扇,隻見數名騎兵迅速下馬,他們手持毛毯、桌幾以及美酒佳肴,快速地鋪設在兩軍之間。
周瑜見狀,翻身下馬,一旁的淩統低聲提醒道:“大都督,當心其中有詐。”
然而,周瑜卻淡定地回答:“不必擔心!”
接著,他又提高音量笑著說道:“孔明此舉莫不是想要仿效當年楚王與曹操的故事吧!”
說完,周瑜邁著堅定的步伐朝前方走去。諸葛亮也下了戰馬,手持羽扇信步前行。
兩人慢慢地臨近對方,然後相視一笑,接著輕輕蹲坐下來。
諸葛亮率先拿起酒壺,滿滿地斟了兩盞酒,微笑著說道:
“早就聽說楚王和曹操經常在陣一起喝酒,十分有趣。
今天能有機會與公瑾一同暢飲,實在是快慰之事啊!”
話音行落,他便端起其中一盞酒一飲而盡。
周瑜心裏明白,諸葛亮這番舉動其實是想告訴自己,他並沒有在酒裏動任何手腳。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舉起另一盞酒同樣一飲而盡,並笑著說:“已經很久沒有品嚐過南天酒的滋味了。”
諸葛亮輕搖手中的羽扇,嘴角微揚,回應道:“既然如此,公瑾不妨再多喝幾杯。”
“那是當然!”周瑜說完,自顧自地又給自己斟滿了一盞,再次舉盞飲罷,方才開口道:
“我軍正打算撤離洛陽,孔明應該不會趁此機會半途襲擊我軍吧?”
說罷,他哈哈大笑著,但目光卻始終緊緊地盯著諸葛亮。
諸葛亮對於周瑜的開門見山也並不意外,諸葛亮並沒有急著回應,自己也再次斟上一盞酒飲了。
這才看著周瑜道:“以亮之見,斷然不會。”
周瑜聞言微微錯愕之後,冷笑道:“難道劉備看不清局勢?他想要兩敗俱傷?
莫忘了還有曹丕虎視眈眈!
莫要給旁人做了嫁衣。”
……
求用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