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一鼓作氣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科爾沁。
八旗重要盟友。
然而,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科爾沁騎兵臨陣倒戈,夜襲鑲藍旗,緣由非常簡單。
無它。
朱由校禦駕親征,楊肇基陪駕左右,滿桂部,趙率教部,八萬雄兵猛將抵達奈曼部。
高傑率龍武軍橫掃科爾沁,控製科爾沁王族,縱使科爾沁部偏向八旗,生死存亡之際,麵臨明廷十二萬赫赫雄兵,兩萬朵顏騎兵,自然做出利於部落延續的抉擇。
此間,濟爾哈朗披甲衝出軍帳,瞧見科爾沁來得快,去得更快,縱火焚燒鑲藍旗軍帳,糧草,仿佛退潮的潮水迅速撤離。
觀之,阿巴泰麵色冷峻,氣急敗壞罵道:“這群白癡,八旗,科爾沁唇亡齒寒,他們襲擊八旗嫌死得不夠快嗎?”
濟爾哈朗觀察片刻,朗聲說:“無需咒罵,科爾沁部騎兵已經手下留情,真要襲擊鑲藍旗,他們突然暴起夜襲,完全有機會重創鑲藍旗。”
阿巴泰不甘心詢問:“失去糧草,失去軍帳,現在該怎麽辦?”
“撤!”濟爾哈朗斬釘截鐵說。
撤?
阿巴泰麵色狐疑。
他們收到的軍令是死守科爾沁草原,貿然撤離違背軍令啊,何況,科爾沁襲擊鑲藍旗,乃八旗死敵,更該繼續設防。
濟爾哈朗語氣嚴肅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八旗征服科爾沁以來,雙方縱使聯姻緊密,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到萬不得已,科爾沁必然不會襲擊八旗,何況,還是簡單騷擾。隻能說,西線出現讓科爾沁畏懼的勢力。
這半年,李過率部駐紮奈曼部,是給科爾沁極大軍事壓力,然而,科爾沁依然同八旗共進退。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明廷向奈曼部增兵了。
單憑鑲藍旗兩萬新兵,尚不能阻擋李過部,焉能阻擋更多明軍,唯有撤離,爭取同大汗會合,再從長計議。”
瑪德。
阿巴泰怒罵,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這時,阿拜匆匆趕來,瞧見阿巴泰,濟爾哈朗,上氣不接下氣說:“大事不妙,開原淪陷,大汗,阿濟格,薩哈廉,多鐸,全部明軍京營生擒,當前唯獨多爾袞率領數十名殘兵逃出來。”
什麽?
阿巴泰,濟爾哈朗異口同聲驚呼。
科爾沁倒戈。
讓戰事越發糟糕。
開原城淪陷。
直接讓戰事失控。
關鍵代善,阿濟格,薩哈廉,多鐸淪為俘虜,兩白旗,兩紅旗近乎全軍覆滅,鑲藍旗,正藍旗成為八旗為數不多的戰兵。
阿巴泰難以置信地詢問:“三兄,到底怎麽回事?”
怪哉。
實在怪哉。
明軍攻城掠地勢頭太猛,八旗真淪落到喪家之犬的地步嗎?
阿拜語氣難過說:“無他,明軍戰力,超過八旗。”
這時,濟爾哈朗表現出統帥的果決和靈敏戰爭嗅覺,不容置疑吩咐:“撤,全軍連夜撤離,前往北疆,尋找皇太極。”
代善,八旗新汗。
無論代善因何被擒,終究是被擒獲,八旗失去汗王變得群龍無首。
為穩定八旗軍心,為防止八旗分裂,即使不重新推舉皇太極為汗王,八旗亦要新推舉汗王。
何況,北疆山高林密,容易藏兵,真到窮途末路之際,大不了恢複到部落昔年的漁獵生活。
阿拜,阿巴泰沒有抗命,迅速離去整軍,計劃連夜撤離。
奈曼部。
李過部軍營。
朱由校禦駕親征至此,說是親征,實則大多在巡視北疆防禦。
抵達奈曼部,熟悉北疆情況,李過,高傑,高一功戍邊太久,遲遲沒有作戰,高傑請戰,朱由校爽快答應。
帥帳。
朱由校端坐帥位,聽取高傑的回報:“陛下,昨晚科爾沁騎兵夜襲鑲藍旗,兩軍分道揚鑣。
不過,依照末將派遣斥候,夜不收偵查,科爾沁部單純焚燒鑲藍旗糧草,軍帳,並沒有重創鑲藍旗,更像借著襲擊的幌子暗示鑲藍旗。
昨晚,濟爾哈朗,阿巴泰,阿拜,臨時率領鑲藍旗撤離,朝著奴兒幹都司殺去,似乎有意和皇太極會合。”
嗯?
朱由校微微蹙眉詢問:“為何不前往開原和代善匯合。”
聞言,楊肇基快步出列,躬身說:“稟陛下,昨晚午夜信使快馬來報,李邦華率領京營收複開原,生擒代善,阿濟格,薩哈廉,多鐸。
夜深人靜,臣未打擾陛下休息。”
哦?
收複開原?
擒獲代善,阿濟格,這是重創八旗啊。
朱由校龍顏大悅,端起茶杯穩定情緒。這時,楊肇基繼續匯報:“稟陛下,依照信使匯報,劉宗敏,黃得功率兵追擊皇太極部,袁崇煥,祖大壽,朱梅率軍抵達開原和京營會合,今日,兩軍開始北伐。”
好好好...
朱由校麵孔喜色更濃,各軍匯合,馬不停蹄殺向奴兒幹都司,此番,絕對不給皇太極喘息機會。
“此戰,各部連連大捷,建奴容身之地越來越小,當趁機徹底解決建奴。”
本來他計劃經過三四場大戰,徹底解決建奴,結果事情進展速度比他發展得更快,更順利。
薊鎮之戰,大寧之戰,消耗建奴十幾萬精銳。
今沈陽之戰,鐵嶺之戰,開原之戰,連同各地戰鬥,又消耗建奴近十萬精兵。
即使皇太極一度在八旗內建設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兵,八旗朝鮮兵,經過連續苦戰,八旗必然沒有多少能戰之兵,敢戰之兵。
當趁機一鼓作氣,徹底讓建奴消失在曆史塵埃中。
思索片刻,朱由校斬釘截鐵吩咐:“科爾沁不可信,趙率教,你率本部將其分散遷徙,必要時,遷徙到西南。誰敢抗命,殺無赦。
另外,諸軍在關外苦戰,擊殺建奴兵勇,繳獲海量良田,關外地大物博,土地肥沃,斷不能浪費土地。
楊肇基,傳朕旨意,即刻給內閣傳旨,讓李國普同吏部,戶部商議,派遣官吏赴遼,接管各地城池。另外,內閣頒布政策,從山東,河北遷徙百姓前往關外,朝廷免費分發良田,房屋,牛羊。另外,朝廷支持各地商賈闖關東,加大關外關內經濟政治聯係。”
八旗重要盟友。
然而,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科爾沁騎兵臨陣倒戈,夜襲鑲藍旗,緣由非常簡單。
無它。
朱由校禦駕親征,楊肇基陪駕左右,滿桂部,趙率教部,八萬雄兵猛將抵達奈曼部。
高傑率龍武軍橫掃科爾沁,控製科爾沁王族,縱使科爾沁部偏向八旗,生死存亡之際,麵臨明廷十二萬赫赫雄兵,兩萬朵顏騎兵,自然做出利於部落延續的抉擇。
此間,濟爾哈朗披甲衝出軍帳,瞧見科爾沁來得快,去得更快,縱火焚燒鑲藍旗軍帳,糧草,仿佛退潮的潮水迅速撤離。
觀之,阿巴泰麵色冷峻,氣急敗壞罵道:“這群白癡,八旗,科爾沁唇亡齒寒,他們襲擊八旗嫌死得不夠快嗎?”
濟爾哈朗觀察片刻,朗聲說:“無需咒罵,科爾沁部騎兵已經手下留情,真要襲擊鑲藍旗,他們突然暴起夜襲,完全有機會重創鑲藍旗。”
阿巴泰不甘心詢問:“失去糧草,失去軍帳,現在該怎麽辦?”
“撤!”濟爾哈朗斬釘截鐵說。
撤?
阿巴泰麵色狐疑。
他們收到的軍令是死守科爾沁草原,貿然撤離違背軍令啊,何況,科爾沁襲擊鑲藍旗,乃八旗死敵,更該繼續設防。
濟爾哈朗語氣嚴肅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八旗征服科爾沁以來,雙方縱使聯姻緊密,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到萬不得已,科爾沁必然不會襲擊八旗,何況,還是簡單騷擾。隻能說,西線出現讓科爾沁畏懼的勢力。
這半年,李過率部駐紮奈曼部,是給科爾沁極大軍事壓力,然而,科爾沁依然同八旗共進退。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明廷向奈曼部增兵了。
單憑鑲藍旗兩萬新兵,尚不能阻擋李過部,焉能阻擋更多明軍,唯有撤離,爭取同大汗會合,再從長計議。”
瑪德。
阿巴泰怒罵,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這時,阿拜匆匆趕來,瞧見阿巴泰,濟爾哈朗,上氣不接下氣說:“大事不妙,開原淪陷,大汗,阿濟格,薩哈廉,多鐸,全部明軍京營生擒,當前唯獨多爾袞率領數十名殘兵逃出來。”
什麽?
阿巴泰,濟爾哈朗異口同聲驚呼。
科爾沁倒戈。
讓戰事越發糟糕。
開原城淪陷。
直接讓戰事失控。
關鍵代善,阿濟格,薩哈廉,多鐸淪為俘虜,兩白旗,兩紅旗近乎全軍覆滅,鑲藍旗,正藍旗成為八旗為數不多的戰兵。
阿巴泰難以置信地詢問:“三兄,到底怎麽回事?”
怪哉。
實在怪哉。
明軍攻城掠地勢頭太猛,八旗真淪落到喪家之犬的地步嗎?
阿拜語氣難過說:“無他,明軍戰力,超過八旗。”
這時,濟爾哈朗表現出統帥的果決和靈敏戰爭嗅覺,不容置疑吩咐:“撤,全軍連夜撤離,前往北疆,尋找皇太極。”
代善,八旗新汗。
無論代善因何被擒,終究是被擒獲,八旗失去汗王變得群龍無首。
為穩定八旗軍心,為防止八旗分裂,即使不重新推舉皇太極為汗王,八旗亦要新推舉汗王。
何況,北疆山高林密,容易藏兵,真到窮途末路之際,大不了恢複到部落昔年的漁獵生活。
阿拜,阿巴泰沒有抗命,迅速離去整軍,計劃連夜撤離。
奈曼部。
李過部軍營。
朱由校禦駕親征至此,說是親征,實則大多在巡視北疆防禦。
抵達奈曼部,熟悉北疆情況,李過,高傑,高一功戍邊太久,遲遲沒有作戰,高傑請戰,朱由校爽快答應。
帥帳。
朱由校端坐帥位,聽取高傑的回報:“陛下,昨晚科爾沁騎兵夜襲鑲藍旗,兩軍分道揚鑣。
不過,依照末將派遣斥候,夜不收偵查,科爾沁部單純焚燒鑲藍旗糧草,軍帳,並沒有重創鑲藍旗,更像借著襲擊的幌子暗示鑲藍旗。
昨晚,濟爾哈朗,阿巴泰,阿拜,臨時率領鑲藍旗撤離,朝著奴兒幹都司殺去,似乎有意和皇太極會合。”
嗯?
朱由校微微蹙眉詢問:“為何不前往開原和代善匯合。”
聞言,楊肇基快步出列,躬身說:“稟陛下,昨晚午夜信使快馬來報,李邦華率領京營收複開原,生擒代善,阿濟格,薩哈廉,多鐸。
夜深人靜,臣未打擾陛下休息。”
哦?
收複開原?
擒獲代善,阿濟格,這是重創八旗啊。
朱由校龍顏大悅,端起茶杯穩定情緒。這時,楊肇基繼續匯報:“稟陛下,依照信使匯報,劉宗敏,黃得功率兵追擊皇太極部,袁崇煥,祖大壽,朱梅率軍抵達開原和京營會合,今日,兩軍開始北伐。”
好好好...
朱由校麵孔喜色更濃,各軍匯合,馬不停蹄殺向奴兒幹都司,此番,絕對不給皇太極喘息機會。
“此戰,各部連連大捷,建奴容身之地越來越小,當趁機徹底解決建奴。”
本來他計劃經過三四場大戰,徹底解決建奴,結果事情進展速度比他發展得更快,更順利。
薊鎮之戰,大寧之戰,消耗建奴十幾萬精銳。
今沈陽之戰,鐵嶺之戰,開原之戰,連同各地戰鬥,又消耗建奴近十萬精兵。
即使皇太極一度在八旗內建設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兵,八旗朝鮮兵,經過連續苦戰,八旗必然沒有多少能戰之兵,敢戰之兵。
當趁機一鼓作氣,徹底讓建奴消失在曆史塵埃中。
思索片刻,朱由校斬釘截鐵吩咐:“科爾沁不可信,趙率教,你率本部將其分散遷徙,必要時,遷徙到西南。誰敢抗命,殺無赦。
另外,諸軍在關外苦戰,擊殺建奴兵勇,繳獲海量良田,關外地大物博,土地肥沃,斷不能浪費土地。
楊肇基,傳朕旨意,即刻給內閣傳旨,讓李國普同吏部,戶部商議,派遣官吏赴遼,接管各地城池。另外,內閣頒布政策,從山東,河北遷徙百姓前往關外,朝廷免費分發良田,房屋,牛羊。另外,朝廷支持各地商賈闖關東,加大關外關內經濟政治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