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


    打安南!


    孫承宗,李國普,劉一燝神色錯愕,難以置信。


    這一年半載來,朝廷用兵方向始終集中在西北,東北,為何突然轉向東南。


    太突然。


    太離譜。


    皇帝是臨時起意,還是經過深思熟慮?關鍵朝廷沒有任何準備。


    孫承宗稍稍平息不安的情緒,狐疑詢問:“陛下,你確定進攻安南?”


    朱由校態度堅定說:“沒錯,是安南,前些年安南後黎滅莫朝,名義統一安南,然而,安南繼續分裂,鄭氏家族控製北方,阮氏家族控製南方,數十年來兩大家族戰爭頻發,安南依然南北對峙。


    今京營,延綏兵,山西兵,在陝北俘虜數萬饑民,全部因叛逆罪殺掉浪費人力,就地安置又不妥當。


    朝廷為化解北方旱情,向西南遷徙百姓,這批俘虜將率先遷徙到廣西,安置在廣西和安南邊境。


    朝廷派千總都司對其進行訓練,將他們編為軍戶,為將來攻城略地做準備。


    同時,從西南各族內招募土兵組建精兵,對其進行嚴酷訓練,明年朝廷派精兵出擊。所以,朝廷有一年時間準備。”


    呼...


    孫承宗,李國普,劉一燝,王永光,蘇茂相如釋重負,還好,還好,皇帝沒有意氣用事。


    李國普出聲詢問:“陛下,陝西諸事妥善處置,今年朝廷諸事陛下有何安排?”


    朱由校不假思索說:“去年各類高產作物大豐收,今年開春在兩京十三省重點推廣,夏秋兩季收獲朝廷以市場價收購。


    糧食關乎社稷安危,各類高產作物既能豐富百姓餐桌,也能提高糧食儲備,減輕朝廷賑災花銷。


    此事不能出現意外,若又出現官逼民反的現象,朕不介意血洗官場,改變朝堂格局。


    同時,經過一年多的準備,西北邊塞,東南沿海,商賈有足夠準備,各省當利用自身優勢,在西北重新恢複絲綢之路,在沿海發展遠洋貿易。


    以茶葉,食鹽,蔗糖,絲綢,瓷器等物品換取域外的香料,糧食。今年,朝廷會以宦官組建一支內陸貿易商隊,一支遠洋貿易船隊,開啟以官商形式對外貿易。”


    李國普本欲爭辯,奈何皇帝態度堅定,躬身作揖說:“微臣遵命,定然同內閣同僚盡心竭力,不辜負陛下信任。”


    諸事塵埃落定,百官躬身出宮。


    朱由校獨坐乾清宮龍椅,反複翻閱朱童蒙計劃招降高迎祥的奏折。


    前年赴陝歸來,將李自成丟進京營,後來前往京營視察得知張獻忠亦在京營,他們通過自身努力擔任千總,都司。


    京營擊敗高迎祥部,李自成生擒高迎祥並為求情,建議朝廷招募對方。


    高迎祥。


    從大字不識的馬販子,通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成為聯兵數十萬,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此人非等閑之輩。


    然而,高迎祥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他能力出眾,亦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把當今天下,舍我其誰視為處世準則。


    他欣賞高迎祥的能力,然而,任何對抗朝廷的人,哪怕是當世人傑都要扼殺在搖籃。


    少頃,朱由校派劉若愚招來高一功。


    曆史上,高一功獲悉高迎祥在安塞起義,即刻勸說率領饑民起義李自成投靠高迎祥。


    高一功,非常欣賞這個遠親。


    不久,高一功神色恭敬走進乾清宮,瞧見唯獨方正化伺候皇帝身邊,躬身行禮:“末將高一功,參見陛下,陛下聖安。”


    “坐。”


    朱由校指著殿內錦凳。


    高一功不知其意,呆懵地坐在錦凳。


    朱由校直言不諱詢問:“一功,你認為高迎祥能力如何?”


    高一功如坐針氈,嗖地起身撲通跪地,急聲辯解說:“陛下,高迎祥乃末將遠親,高迎祥起義,末將不知情。”


    哈哈哈...


    朱由校仰首朗笑,語氣和善說:“一功,無需緊張,孰是孰非,朕自有分寸。”


    高一功如釋重負,起身重新坐在錦凳,思索片刻說:“稟陛下,高家在安塞,米脂頗有影響,高迎祥馬販子出身,在邊塞頗有威望,因販馬,高迎祥善騎射,膂力過人。”


    朱由校輕輕點頭,道出內心想法:“京營在陝北成功平叛,斬殺賊酋王嘉胤,王左桂,生擒高迎祥,李自成念其能力,向朱童蒙建議招降高迎祥。然而,高迎祥不領情,罵朕昏愚,罵朝廷腐敗,拒絕朝廷善意。


    朕念其才,欲將其招募麾下,隻要高迎祥歸降朝廷,可在延綏鎮戍邊,或在京營拱衛京師。”


    呼...


    高一功得知皇帝惜才,高迎祥冥頑不靈,怒斥說:“陛下,高迎祥鼠目寸光,目光短淺,不知吾皇盛名,末將願親赴陝北招降高迎祥。”


    朱由校朗聲說:“朕念及高迎祥能力,希望他棄暗投明,不然...朕駁了愛卿麵子,也要斬殺高迎祥,以免陝北動蕩。”


    曆史上,高迎祥被孫傳庭俘虜,明軍將其押送京城途中,高迎祥非常聽話懂事,不哭不鬧,更沒有破口大罵,更是滴水不沾,水米未進。


    崇禎惜其才,派重臣前去招降,動之以情,曉之以情,許之以利,一麵剖陳利害,一麵許之封賞,胡蘿卜加大棒,孰料高迎祥堅持不降,惹得崇禎龍顏大怒,將其淩遲處死。


    高一功清楚皇帝良苦用心,躬身作揖說:“謝陛下信任,末將竭盡所能勸降高迎祥,若高迎祥冥頑不靈,拒不投降,末將親自手刃對方。”


    朱由校滿意地點頭,囑咐說:“陝北叛亂平息,然而,陝北民生仍需改善,愛卿出身陝北,熟悉地方民俗,風氣。


    此番回陝勸降高迎祥之餘,代朕視察陝北民情,爭取深入了解陝北狀況,初春朝廷好依照實際情況開倉放糧,賑災救人。”


    陝北諸事在他內心始終舉足輕重,不敢心存半點僥幸。他質疑文官的忠心,但不能不用文官做事,唯有提高武將在朝廷政務中的參與感,強化對文官的監督,對抗災情之餘,竭盡所能減少人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佰夫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佰夫長並收藏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