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


    百姓口糧。


    始終是朱由校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農業豐收,百姓家有餘糧,社會秩序安定。反之,則稱為不安的因子。


    朱由校拜別農戶,繼續向皇莊內深入,他要親眼瞧瞧秋收狀況,瞧瞧百姓的精神麵貌。


    此時,內閣一眾官吏,連同負責農部的王象晉,趙王,紛紛恭敬隨行。


    旁邊,王象晉言語恭敬說:“陛下,今年種植高產作物大獲成功,多虧皇莊水利設施完善,來年朝廷大範圍在地方推廣,水利,肥力,必然遠不及皇莊,屆時,各省各類高產作物恐達不到目前的產量。”


    趙王語氣凝肅附和:“皇莊內,農牧結合,百姓勞心勞力,連同風調雨順,故而,確保金秋豐收,地方情況和皇莊大不相同,官吏輕視,地主壓榨,肥力欠缺等等,諸多因素都能影響收成。”


    見狀,李國普直言不諱說:“王尚書,趙王,影響收成的因素挺多,然而,收成終究超過種植粟米乃至高粱,何況,新奇的糧食問世,百姓爭相嚐嚐鮮,也帶動小商小販崛起。


    朝廷不能因各種挫折而改變固有政策,當堅定不移推廣高產作物。”


    土豆豐收,朱由校設宴款待群臣,百官對土豆好評如潮,李國普知曉土豆畝產和特點,堅定擁護推廣各類高產作物,提高百姓收益,減輕百姓生活負擔。


    這時,劉一燝侃侃而談:“王尚書,趙王,當前種植各類高產作物,畝產遠遠超過粟米和高粱,甚至於紅薯畝產超過粟米兩三倍,即使因各種不可控因素減產,亦能超過粟米一倍多。


    一畝超過粟米一倍,十畝,百畝,千畝,乃至萬頃良田呢?多一倍收成,多養活多少百姓,你們是否考慮過?”


    這是簡單的數數問題,以前旱澇四起,百姓食不果腹,常常路有凍死骨。今高產作物畝產提高,即使遇到災情亦保證百姓有食物果腹。


    聞言,王象晉神色鬱悶,他提醒皇帝各類高產作物因地而異,畝產起起伏伏,來年畝產減少時,希望皇帝寬大處理,孰料,李國普,劉一燝誤以為他不支持推廣高產作物。


    王象晉微微仰首望了眼朱由校:“陛下,臣非不支持高產作物....”


    哈哈哈...


    王象晉話未說完,朱由校仰首朗笑,寬慰說:“愛卿無需多言,你的擔心朕清楚,水利不夠,朝廷加快建設,肥力不夠,朝廷加快研究,民以食為天,你我君臣總歸要率先保證百姓的飯碗。”


    水利。


    挺容易。


    朝廷頒發聖旨,要求各省巡撫,布政使,在秋收結束,百姓農閑時,積極招募百姓修建各種水利設施,確保良田灌溉,畢竟,朝廷生產水泥,大大加快修建各類水利設置的速度。


    唯獨肥力,讓朱由校有點抓耳撓腮。


    鉀肥。


    氨肥。


    挺難搞。


    朝廷需安排一批工部官吏不惜代價研究。


    望著果實累累的玉米地,南瓜地,紅薯地,朱由校目光鎖定徐光啟,言語和藹說:“徐卿,傳聞綠礬油和某種易燃礦石結合,能夠產生提高土地肥力的東西。


    愛卿回京,即刻在工部,農部,挑選一批官吏花費時間研究,朝廷重金支持。事成,重賞,封侯。”


    不管朝廷官吏能不能搞出來,率先安排官吏去試驗,萬一成功,大明農業將爆發式增長。


    旁邊,李國普,徐光啟,劉一燝,張夢鯨,劉鴻訓,孫承宗,連同王象晉,趙王驚得瞠目結舌。


    縱使不清楚皇帝要求的東西是什麽,然而,皇帝提出大概方向,讓官吏減少許多彎路,關鍵事成重賞,封侯,足以證明此物的重要性。


    皇帝封侯,也彰顯皇帝對農業的重視。


    徐光啟作揖恭敬領命,進言道:“陛下,眾人拾柴火焰高,朝廷科舉通過創造選拔不少官吏,在坊間積極百姓創造發明的積極性。


    臣建議,朝廷安排官吏之餘,設重金,爵位懸賞提高土地肥力的東西,積極鼓勵百姓參與其中。”


    聞言,朱由校重重點頭,朗聲說:“徐卿,此事你和李卿親自負責,尋找合適時間,在京城和各省省府表彰一批各省有重大發明創造的百姓,通過榜樣作用鼓勵百姓參與發明創造。”


    改變世界,總在不經意之間,廣撒網,多撈魚,萬一百姓中有人做出突出貢獻呢。


    徐光啟掩蓋不住麵孔喜悅,皇帝重視科學發明,設專利,科舉選才,無疑在坊間激起一批不善於科考的學子投身其中。


    縱然許多專利毫無作用,甚至以次充好,然而,依然有零星有用的東西,至少官吏弄出鋼鐵,學子製作出水利鍛打水床,以及各種改善水利的東西。


    今欲在京城表彰各省創造突出貢獻的百姓,消息傳出,必能引爆大明各省,使得更多學子,百姓參與其中。


    徐光啟躬身作揖,朗聲說:“陛下英明,臣代天下學子,百姓謝隆恩。”


    朱由校微微頷首,目光轉向李國普,吩咐說:“閣老,去年時,朝廷設置獎勵製度,凡各省百姓種植出高產作物,或提高糧食畝產,朝廷均重重有賞。


    俗話說,君無戲言。


    閣老身為首輔,執掌吏治,務必緊盯各省激勵情況,絕對避免官吏以次充好,渾水摸魚,或找熟人領取獎勵。”


    李國普迅速領命,皇帝重視農業,重視糧食,除進口糧食外,想方設法鼓勵百姓提高畝產。


    設立激勵製度的初衷奇好,斷不能讓地方蛀蟲破壞。


    這時,旁邊久久不語的劉鴻訓道:“陛下,各種激勵製度關乎糧食安全,臣建議,在靜海率先表彰部分貢獻突出的百姓。或許賞賜的銀兩不多,卻是對百姓所作所為的肯定,促使百姓重視農業發展。


    隻要形成慣例,風氣,朝廷糧食何愁不夠。”


    聞言,朱由校稍稍思量,當即決定采納劉鴻訓建議,長久來,他喜歡樹立榜樣,鼓勵兵勇,官吏爭相效仿。


    今日,劉鴻訓的想法和他不謀而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佰夫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佰夫長並收藏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