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拖欠稅款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龍椅上。
朱由校不清楚百官想法。
掌兵,控內閣,各部各局,穩穩執掌朝廷,凡利於強軍,強化經濟的改革,他堅決推行,貫徹,落實。
朱由校眸光掃過百官,語氣平和說:“外出巡查月餘朕觸動挺大,京城百姓苦,山西百姓苦,西北百姓亦苦,財政政策不改不行。
其一,鹽鐵煤茶酒官私並行,鹽鐵煤在源頭收礦稅,茶酒收關稅收市稅收重稅,有競爭才有新突破。
其二,今後在城門設關稅,對跨省府州縣經營的商賈征稅,城內商鋪經營則以商鋪營業額收市稅,對外貿易市舶司收進出口關稅。
其中,海關進口糧食給於高額補貼,出口糧食收三倍重稅。
其三,整頓鹽法,強化鑄幣,增墾屯田,茶馬互市,朝廷竭盡所能減輕對農民稅收。
所以,明年的經濟重點是興修水利,重視農桑,強化生產,發展商業,爭取做到多產糧食多收稅。
希望不要出現陽奉陰違,新稅舊稅齊收,出現一稅輕,二稅重,三稅是個無底洞,吃拿要卡遍地走的現象。
目前,各省糧食局,倉儲司,商稅局,治安局職權清晰,諸卿前途無量,切莫因馭下無方,慘遭宵小牽連。”
鹽鐵煤朝廷壟斷,茶酒專賣最賺錢。
他本計劃搞官方壟斷,怎奈以前吏治崩潰,朝廷明麵規定壟斷,卻早變成公私並行。
一刀切壟斷必將傷害大量商賈利益,這不符合他拉攏商賈計劃。
所幸,他出京巡視前在皇宮內陸續搞出來鹽鐵煤頂尖工藝,為朝廷鹽鐵煤壟斷鋪平道路。
屆時,通過正常市場競爭,花費幾年時間逐步淘汰私營,形成鹽鐵煤官方壟斷,至於陝西,山東,河北,北直隸實施鹽法新政的省份,當然是不擇手段打擊私鹽。
聞言,百官議論紛紛。
鹽鐵煤茶酒官私並行,鹽鐵煤在源頭收礦稅,茶酒收關稅收市稅收重稅,這麽安排沒錯,若商稅局正常收稅,官私競爭對各方影響不大。
然則,跨省府州縣經營設關稅,商鋪收市稅,對外貿易市舶司收進出口關稅,這影響商賈,更影響朝廷部分官吏。
此時,百官有心駁斥,奈何皇帝越過百官,提前和各省商幫談妥,收稅,收進出口關稅。
百官漸漸明悟,難怪皇帝設轉運使,將倉儲,糧食局交給戶部十三清吏司,又將商稅總局,土地局,郵政局,治安局,徹底規範化。
原來是早有準備,既對財政製度下手,又對財政政策下手。
這麽一來,太祖,成祖製定的財政製度和政策被皇帝廢的幹幹淨淨。
皇帝將以往的征稅目標由農民迅速調整為商賈,難怪皇帝施行重商主義,開放海禁,解除對商賈限製,大力發展商業。
是傷害部分官紳利益,改革方向卻沒錯。
百官議論片刻,無人出列駁斥,戶部尚書蘇茂相出列匯報:“稟陛下,秋收結束,開始入庫,往年北直隸,山東欠稅,今年兩省鄉紳都補齊稅賦,唯獨鬆江府,蘇州府,寧波府,南直隸等地依然有不少鄉紳欠稅。”
欠稅。
還欠稅。
朱由校料到江南會拖欠稅賦。
聽到蘇茂相匯報,內心依然升起幾分怒火。
早前讓錦衣衛督促過,結果拖拖拉拉補稅的鄉紳不多。
收秋稅,又特麽欠稅。
這是準備和朝廷對抗到底嗎?
還是認為皇帝懦弱,不敢動江南鄉紳,地主?
他清楚明中期開始江南部分官吏,士紳家族或多或少存在拖稅行為。
漸漸的,他們在隱瞞拖稅欠稅問題上形成默契,於是,該上繳的稅款大部分淪為紙麵數字。
這次,他半年內親自催促兩次,結果收效甚微。
朱由校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嗬斥:“前年欠稅,去年欠稅,今年欠稅,年年欠稅,八月催繳,十月催繳,月月無效。依朕看不把刀磨鋒利是不行的,這些人會越來越得寸進尺。”
磨刀?
蘇茂相大駭。
皇帝鐵腕整飭吏治,若對江南欠稅鄉紳如法炮製,會將江南殺的血流成河。
蘇茂相急不可耐說:“陛下,臣在督辦,在督辦,二月前,定能收齊拖欠的秋收。”
這時,稅務總局李待問擲地有聲說:“陛下,蘇尚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江南拖欠稅款非朝夕之事,更非單純鄉紳欠稅,其中地方官吏欺上瞞下,導致士紳膽子越來越大。
因為官官相護,曆任皇帝束手無策。
畢竟,士紳群體控製地方輿論權,不催收朝廷沒錢,急著催收士紳敢鼓動百姓暴亂。若催收過程中誤傷或死人,士紳故意掀起輿論風暴,迫使朝廷妥協,進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聞聲,主管司法和監察的內閣官吏劉鴻訓,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說:“陛下,士紳群體拖欠稅款越來越大,除李總局提到官紳互相包庇,更在於士紳輕視朝廷律法,依大明律,拖欠稅款不交者受杖責處罰,然而,士紳通常花錢消除,雇傭乞丐或貧窮百姓代替受刑,地方官收其好處對此睜隻眼閉隻眼。
二則,朝廷大赦天下,減免地方稅收,本是普天同慶,卻成為士紳光明正大逃避拖欠稅款的借口,不論拖欠多少凡遇大赦則合法免除。故而,士紳拖欠稅款越來越大,刻意等待大赦時免除。
為此,他們不惜製造祥瑞,或久等無果,故意虛報災情,甚至勾結匪徒製造騷亂,其心可誅,其行可鄙,其人可滅!”
朱由校聆聽李待問,劉鴻訓控訴士紳拖欠稅款和逃稅的方式,直覺的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
他嗤笑一聲,大手一揮怒喝:“妥協?泥菩薩還有三分火,公然無視法律,將朝廷玩弄於鼓掌,既然好言相勸不聽,朕看很有必要恢複西漢的陵邑製度,告緡製度,讓這些拖欠稅款的家族嚐嚐朝廷的鐵拳。”
江南地區難收稅,大明難,清初亦難,直到清廷在江南掀起通海案,奏銷案和哭廟案,三拳打死老師傅。
單單奏銷案,革除大量士子功名,停止六年科考,讓許多士紳家族翻不起浪花。
朱由校不清楚百官想法。
掌兵,控內閣,各部各局,穩穩執掌朝廷,凡利於強軍,強化經濟的改革,他堅決推行,貫徹,落實。
朱由校眸光掃過百官,語氣平和說:“外出巡查月餘朕觸動挺大,京城百姓苦,山西百姓苦,西北百姓亦苦,財政政策不改不行。
其一,鹽鐵煤茶酒官私並行,鹽鐵煤在源頭收礦稅,茶酒收關稅收市稅收重稅,有競爭才有新突破。
其二,今後在城門設關稅,對跨省府州縣經營的商賈征稅,城內商鋪經營則以商鋪營業額收市稅,對外貿易市舶司收進出口關稅。
其中,海關進口糧食給於高額補貼,出口糧食收三倍重稅。
其三,整頓鹽法,強化鑄幣,增墾屯田,茶馬互市,朝廷竭盡所能減輕對農民稅收。
所以,明年的經濟重點是興修水利,重視農桑,強化生產,發展商業,爭取做到多產糧食多收稅。
希望不要出現陽奉陰違,新稅舊稅齊收,出現一稅輕,二稅重,三稅是個無底洞,吃拿要卡遍地走的現象。
目前,各省糧食局,倉儲司,商稅局,治安局職權清晰,諸卿前途無量,切莫因馭下無方,慘遭宵小牽連。”
鹽鐵煤朝廷壟斷,茶酒專賣最賺錢。
他本計劃搞官方壟斷,怎奈以前吏治崩潰,朝廷明麵規定壟斷,卻早變成公私並行。
一刀切壟斷必將傷害大量商賈利益,這不符合他拉攏商賈計劃。
所幸,他出京巡視前在皇宮內陸續搞出來鹽鐵煤頂尖工藝,為朝廷鹽鐵煤壟斷鋪平道路。
屆時,通過正常市場競爭,花費幾年時間逐步淘汰私營,形成鹽鐵煤官方壟斷,至於陝西,山東,河北,北直隸實施鹽法新政的省份,當然是不擇手段打擊私鹽。
聞言,百官議論紛紛。
鹽鐵煤茶酒官私並行,鹽鐵煤在源頭收礦稅,茶酒收關稅收市稅收重稅,這麽安排沒錯,若商稅局正常收稅,官私競爭對各方影響不大。
然則,跨省府州縣經營設關稅,商鋪收市稅,對外貿易市舶司收進出口關稅,這影響商賈,更影響朝廷部分官吏。
此時,百官有心駁斥,奈何皇帝越過百官,提前和各省商幫談妥,收稅,收進出口關稅。
百官漸漸明悟,難怪皇帝設轉運使,將倉儲,糧食局交給戶部十三清吏司,又將商稅總局,土地局,郵政局,治安局,徹底規範化。
原來是早有準備,既對財政製度下手,又對財政政策下手。
這麽一來,太祖,成祖製定的財政製度和政策被皇帝廢的幹幹淨淨。
皇帝將以往的征稅目標由農民迅速調整為商賈,難怪皇帝施行重商主義,開放海禁,解除對商賈限製,大力發展商業。
是傷害部分官紳利益,改革方向卻沒錯。
百官議論片刻,無人出列駁斥,戶部尚書蘇茂相出列匯報:“稟陛下,秋收結束,開始入庫,往年北直隸,山東欠稅,今年兩省鄉紳都補齊稅賦,唯獨鬆江府,蘇州府,寧波府,南直隸等地依然有不少鄉紳欠稅。”
欠稅。
還欠稅。
朱由校料到江南會拖欠稅賦。
聽到蘇茂相匯報,內心依然升起幾分怒火。
早前讓錦衣衛督促過,結果拖拖拉拉補稅的鄉紳不多。
收秋稅,又特麽欠稅。
這是準備和朝廷對抗到底嗎?
還是認為皇帝懦弱,不敢動江南鄉紳,地主?
他清楚明中期開始江南部分官吏,士紳家族或多或少存在拖稅行為。
漸漸的,他們在隱瞞拖稅欠稅問題上形成默契,於是,該上繳的稅款大部分淪為紙麵數字。
這次,他半年內親自催促兩次,結果收效甚微。
朱由校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嗬斥:“前年欠稅,去年欠稅,今年欠稅,年年欠稅,八月催繳,十月催繳,月月無效。依朕看不把刀磨鋒利是不行的,這些人會越來越得寸進尺。”
磨刀?
蘇茂相大駭。
皇帝鐵腕整飭吏治,若對江南欠稅鄉紳如法炮製,會將江南殺的血流成河。
蘇茂相急不可耐說:“陛下,臣在督辦,在督辦,二月前,定能收齊拖欠的秋收。”
這時,稅務總局李待問擲地有聲說:“陛下,蘇尚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江南拖欠稅款非朝夕之事,更非單純鄉紳欠稅,其中地方官吏欺上瞞下,導致士紳膽子越來越大。
因為官官相護,曆任皇帝束手無策。
畢竟,士紳群體控製地方輿論權,不催收朝廷沒錢,急著催收士紳敢鼓動百姓暴亂。若催收過程中誤傷或死人,士紳故意掀起輿論風暴,迫使朝廷妥協,進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聞聲,主管司法和監察的內閣官吏劉鴻訓,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說:“陛下,士紳群體拖欠稅款越來越大,除李總局提到官紳互相包庇,更在於士紳輕視朝廷律法,依大明律,拖欠稅款不交者受杖責處罰,然而,士紳通常花錢消除,雇傭乞丐或貧窮百姓代替受刑,地方官收其好處對此睜隻眼閉隻眼。
二則,朝廷大赦天下,減免地方稅收,本是普天同慶,卻成為士紳光明正大逃避拖欠稅款的借口,不論拖欠多少凡遇大赦則合法免除。故而,士紳拖欠稅款越來越大,刻意等待大赦時免除。
為此,他們不惜製造祥瑞,或久等無果,故意虛報災情,甚至勾結匪徒製造騷亂,其心可誅,其行可鄙,其人可滅!”
朱由校聆聽李待問,劉鴻訓控訴士紳拖欠稅款和逃稅的方式,直覺的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
他嗤笑一聲,大手一揮怒喝:“妥協?泥菩薩還有三分火,公然無視法律,將朝廷玩弄於鼓掌,既然好言相勸不聽,朕看很有必要恢複西漢的陵邑製度,告緡製度,讓這些拖欠稅款的家族嚐嚐朝廷的鐵拳。”
江南地區難收稅,大明難,清初亦難,直到清廷在江南掀起通海案,奏銷案和哭廟案,三拳打死老師傅。
單單奏銷案,革除大量士子功名,停止六年科考,讓許多士紳家族翻不起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