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拉攏分化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捷?
聞言,朱由校愣神。
旋即,長長鬆口氣。
前線,終於傳回捷報,他懸著的心徹底放下來。
旁邊,劉鴻訓,蘇茂相,王徵,方正化亦驚愕萬分。
這就勝了。
快的離譜啊。
朱由校迅速平複激動的心情,追問道:“何處爆發戰爭,斬敵幾何?”
劉鴻訓,蘇茂相,王徵視線快速集中於田爾耕身上,迫不及待想知道殺敵數量。
田爾耕恭敬回道:“稟皇爺,歸化城之戰,斬敵數量眾多,屬於中陣上獲,林丹汗差點讓曹文詔總兵截殺,奈何林丹汗狡詐,臨陣更換親軍甲胄,曹總兵擒獲假林丹汗,真林丹汗帶幾名親軍逃走。”
打的這麽凶殘嗎?
中陣上獲?
林丹汗帶著數騎逃走?
劉鴻訓激動抓著田爾耕手臂,亢奮的詢問:“田指揮使,歸化城之戰,林丹汗是率領四萬精兵嗎?”
田爾耕微微點頭。
頃刻,旁邊諸臣神色越發歡喜。
一戰打崩察哈爾部四萬精兵,不說要察哈爾部半條老命,也絕對讓察哈爾部,草原霸主林丹汗這般不堪一擊嗎?
朱由校短暫歡喜後,情緒快速恢複平靜。
曆史上,歸化城之戰,林丹汗率部來勢洶洶,卜失兔領軍堅守,最終僥幸殘勝守住歸化城。
然而,林丹汗很快率部卷土重來,攻陷歸化城,迫使卜失兔向建奴求援。
所以,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朱由校思索片刻,迅速下令道:“田爾耕,傳朕口諭,讓宣達總督李長庚快速在山西三鎮挑選兩萬精兵北上出塞幫忙誅殺察哈爾部。”
“傳旨薊遼總督王之臣,薊遼一線進入戰鬥狀態,密切關注察哈爾部和建奴動向,建奴怕是要入草原。”
得令,田爾耕恭敬領命:“卑職遵命。”
朱由校跨上戰馬準備出發回京,又追問道:“賀人龍率部從山東回京嗎?”
“稟皇爺,武衛軍回京。”
朱由校滿意的點頭:“派錦衣衛快馬回京,派朱大典擔任總兵,賀人龍,馬科擔任副總兵,率領赴京的兩萬老秦軍火速從薊鎮出塞,追殺察哈爾部之餘,重點關注建奴動向。”
曆史上,草原動蕩,大明拒絕出兵援救,草原各部轉而向建奴求救,次年二月,皇太極親率部眾出擊,擊潰林丹汗留守在察哈爾部舊地兵勇,且快速占領察哈爾部。
今大明派兵出塞,聯合塞外各部重創察哈爾部,然而,草原局勢混亂,保不齊皇太極趁機渾水摸魚。
小心駛得萬年船。
所以,該防備時,絕不能輕敵大意。
何況,林丹汗善於逃跑,既然重創察哈爾,既然雙方徹底撕破臉皮。
為避免林丹汗上躥下跳,需以雷霆之勢消滅對方。
他不想像皇太極逐步剪除林丹汗羽翼,讓林丹汗西逃遁走,最終興師動眾,率領十萬草原各部兵勇對察哈爾進行大規模遠征。
他要做的,趁你病,要你命。
朱大器率領的這兩萬老秦兵,是朱童蒙擔任延綏巡撫時,花費數載訓練出來的部分精兵,後來孫傳庭又在這支老秦兵的繼續練兵,爆兵,許多兵勇征戰到崇禎朝後期。
目前,經過數月苦訓,配齊戰馬,裝備,槍械,這支老秦兵戰力越發凶悍,是朝廷為數不多的機動部隊。
既然戰,死戰到底。
田爾耕領命,計劃離去時,朱由校將隨身佩戴的玉佩扔給田爾耕說:“派錦衣衛攜朕玉佩,從山西臨時調撥二十五萬白銀運去鴉角山和歸化城,半數賞賜給明軍,半數賞賜草原各部,單獨賞賜給朵顏部五萬白銀。
告訴楊肇基,和卜失兔為首草原各部首領,凡繼續擴大戰果者朝廷不會虧待他們,另外讓楊肇基告訴束不的,若朵顏、泰寧、福餘三衛殘部願重新歸附大明,朝廷給他們劃分牧場,允許三部和草原各部子弟入朝為官或擔任將領,出錢幫各部修建黃教廟宇。”
田爾耕領命,火速向身邊錦衣衛傳達信息,錦衣衛奔赴各地去傳令。
旁邊,劉鴻訓聆聽皇帝短時間內作出諸多安排,好奇的詢問:“陛下,兀良哈三衛,經過兩百年變遷,實力大不如前,早非以前的兀良哈三衛,臣愚鈍,不知陛下何意?”
蘇茂相出言附和:“是啊,兀良哈三衛分崩離析,被迫屈服於各部落,何須破例優待?”
雖說百官都清楚,皇帝說過對付建奴,需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但他們不理解,該去團結的草原霸主林丹汗,朝廷出重拳打擊,反而用心去籠絡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三衛這些偏安一隅的小部落。
皇帝究竟何意?
劉鴻訓,蘇茂相,王徵,乃至朝廷百官都不懂,甚至出現過抱怨聲。
嗬嗬。
朱由校輕笑兩聲。
朝廷百官不了解蒙古各部,因受儒家思想影響,更認為華夷有別,打心眼裏輕視四夷,正是因不了解,又傲慢的態度,導致朝廷對蒙古各部的政策顧頭不顧尾,頻頻出錯。
朱由校麵色低沉,怒聲說:“諸卿對草原各部的無禮傲慢,大多源自偏見。殊不知,兀良哈三衛依然分散於各部中,泰寧、福餘二衛及朵顏衛的一部分成為察哈爾、內喀爾喀、科爾沁等部的附庸,朵顏衛另一部分成為喀喇沁和土默特的附庸,今首戰重創察哈爾部,恢複明軍在邊境的部分聲望,現在能用錢,用權力拉攏,何須浪費兵勇性命討伐。”
“若依附察哈爾的泰寧衛,福餘衛臨陣倒戈,重新依附大明,加快削弱察哈爾部,乃至歸降建奴的科爾沁部實力,這難道不香嗎?”
對於蒙古諸部,朝廷認知比較少,比較混亂,回京後,有必要向朝廷百官科普蒙古各部勢力分布,即同大明關係的親疏。
以免朝廷製定政策所托非人,造成親者痛仇者快,最終養虎為患,又搞出林丹汗這種名為盟友,實為仇敵的產物。
劉鴻訓,蘇茂相神色汗顏,王徵則疑惑不解的說:“陛下,百官對蒙古認知有誤,造成諸多錯誤政策,卻不至於浪費錢財為蒙古諸部修建廟宇?”
聞言,朱由校愣神。
旋即,長長鬆口氣。
前線,終於傳回捷報,他懸著的心徹底放下來。
旁邊,劉鴻訓,蘇茂相,王徵,方正化亦驚愕萬分。
這就勝了。
快的離譜啊。
朱由校迅速平複激動的心情,追問道:“何處爆發戰爭,斬敵幾何?”
劉鴻訓,蘇茂相,王徵視線快速集中於田爾耕身上,迫不及待想知道殺敵數量。
田爾耕恭敬回道:“稟皇爺,歸化城之戰,斬敵數量眾多,屬於中陣上獲,林丹汗差點讓曹文詔總兵截殺,奈何林丹汗狡詐,臨陣更換親軍甲胄,曹總兵擒獲假林丹汗,真林丹汗帶幾名親軍逃走。”
打的這麽凶殘嗎?
中陣上獲?
林丹汗帶著數騎逃走?
劉鴻訓激動抓著田爾耕手臂,亢奮的詢問:“田指揮使,歸化城之戰,林丹汗是率領四萬精兵嗎?”
田爾耕微微點頭。
頃刻,旁邊諸臣神色越發歡喜。
一戰打崩察哈爾部四萬精兵,不說要察哈爾部半條老命,也絕對讓察哈爾部,草原霸主林丹汗這般不堪一擊嗎?
朱由校短暫歡喜後,情緒快速恢複平靜。
曆史上,歸化城之戰,林丹汗率部來勢洶洶,卜失兔領軍堅守,最終僥幸殘勝守住歸化城。
然而,林丹汗很快率部卷土重來,攻陷歸化城,迫使卜失兔向建奴求援。
所以,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朱由校思索片刻,迅速下令道:“田爾耕,傳朕口諭,讓宣達總督李長庚快速在山西三鎮挑選兩萬精兵北上出塞幫忙誅殺察哈爾部。”
“傳旨薊遼總督王之臣,薊遼一線進入戰鬥狀態,密切關注察哈爾部和建奴動向,建奴怕是要入草原。”
得令,田爾耕恭敬領命:“卑職遵命。”
朱由校跨上戰馬準備出發回京,又追問道:“賀人龍率部從山東回京嗎?”
“稟皇爺,武衛軍回京。”
朱由校滿意的點頭:“派錦衣衛快馬回京,派朱大典擔任總兵,賀人龍,馬科擔任副總兵,率領赴京的兩萬老秦軍火速從薊鎮出塞,追殺察哈爾部之餘,重點關注建奴動向。”
曆史上,草原動蕩,大明拒絕出兵援救,草原各部轉而向建奴求救,次年二月,皇太極親率部眾出擊,擊潰林丹汗留守在察哈爾部舊地兵勇,且快速占領察哈爾部。
今大明派兵出塞,聯合塞外各部重創察哈爾部,然而,草原局勢混亂,保不齊皇太極趁機渾水摸魚。
小心駛得萬年船。
所以,該防備時,絕不能輕敵大意。
何況,林丹汗善於逃跑,既然重創察哈爾,既然雙方徹底撕破臉皮。
為避免林丹汗上躥下跳,需以雷霆之勢消滅對方。
他不想像皇太極逐步剪除林丹汗羽翼,讓林丹汗西逃遁走,最終興師動眾,率領十萬草原各部兵勇對察哈爾進行大規模遠征。
他要做的,趁你病,要你命。
朱大器率領的這兩萬老秦兵,是朱童蒙擔任延綏巡撫時,花費數載訓練出來的部分精兵,後來孫傳庭又在這支老秦兵的繼續練兵,爆兵,許多兵勇征戰到崇禎朝後期。
目前,經過數月苦訓,配齊戰馬,裝備,槍械,這支老秦兵戰力越發凶悍,是朝廷為數不多的機動部隊。
既然戰,死戰到底。
田爾耕領命,計劃離去時,朱由校將隨身佩戴的玉佩扔給田爾耕說:“派錦衣衛攜朕玉佩,從山西臨時調撥二十五萬白銀運去鴉角山和歸化城,半數賞賜給明軍,半數賞賜草原各部,單獨賞賜給朵顏部五萬白銀。
告訴楊肇基,和卜失兔為首草原各部首領,凡繼續擴大戰果者朝廷不會虧待他們,另外讓楊肇基告訴束不的,若朵顏、泰寧、福餘三衛殘部願重新歸附大明,朝廷給他們劃分牧場,允許三部和草原各部子弟入朝為官或擔任將領,出錢幫各部修建黃教廟宇。”
田爾耕領命,火速向身邊錦衣衛傳達信息,錦衣衛奔赴各地去傳令。
旁邊,劉鴻訓聆聽皇帝短時間內作出諸多安排,好奇的詢問:“陛下,兀良哈三衛,經過兩百年變遷,實力大不如前,早非以前的兀良哈三衛,臣愚鈍,不知陛下何意?”
蘇茂相出言附和:“是啊,兀良哈三衛分崩離析,被迫屈服於各部落,何須破例優待?”
雖說百官都清楚,皇帝說過對付建奴,需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但他們不理解,該去團結的草原霸主林丹汗,朝廷出重拳打擊,反而用心去籠絡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三衛這些偏安一隅的小部落。
皇帝究竟何意?
劉鴻訓,蘇茂相,王徵,乃至朝廷百官都不懂,甚至出現過抱怨聲。
嗬嗬。
朱由校輕笑兩聲。
朝廷百官不了解蒙古各部,因受儒家思想影響,更認為華夷有別,打心眼裏輕視四夷,正是因不了解,又傲慢的態度,導致朝廷對蒙古各部的政策顧頭不顧尾,頻頻出錯。
朱由校麵色低沉,怒聲說:“諸卿對草原各部的無禮傲慢,大多源自偏見。殊不知,兀良哈三衛依然分散於各部中,泰寧、福餘二衛及朵顏衛的一部分成為察哈爾、內喀爾喀、科爾沁等部的附庸,朵顏衛另一部分成為喀喇沁和土默特的附庸,今首戰重創察哈爾部,恢複明軍在邊境的部分聲望,現在能用錢,用權力拉攏,何須浪費兵勇性命討伐。”
“若依附察哈爾的泰寧衛,福餘衛臨陣倒戈,重新依附大明,加快削弱察哈爾部,乃至歸降建奴的科爾沁部實力,這難道不香嗎?”
對於蒙古諸部,朝廷認知比較少,比較混亂,回京後,有必要向朝廷百官科普蒙古各部勢力分布,即同大明關係的親疏。
以免朝廷製定政策所托非人,造成親者痛仇者快,最終養虎為患,又搞出林丹汗這種名為盟友,實為仇敵的產物。
劉鴻訓,蘇茂相神色汗顏,王徵則疑惑不解的說:“陛下,百官對蒙古認知有誤,造成諸多錯誤政策,卻不至於浪費錢財為蒙古諸部修建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