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逼上梁山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色撩人。
乾清宮內的商賈踏著夜色出宮,心情和前日退朝截然不同。
今晚,皇帝和商賈推心置腹,說出朝廷需求,道出朝廷給商賈的好處,更前所未有的計劃在戶部下設商務局,交由商賈負責,縱使尚未在朝廷宣布,事情卻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何況皇帝計劃招降許心素,鄭芝龍為首的海盜,事成,朝廷將給予遠洋行商的商賈安全方麵的保障。
與人身財產安全相比,繳稅利大於弊。
是夜。
注定是不眠之夜。
商賈出宮,打道回府,私下依然進行激烈討論。
很快各種消息好似雪花飛到官紳家中,各處官吏陸續收到皇帝和商賈的對話,特別是知道皇帝欲在財政處下設商務局,選拔數十名商賈做官。
消息一經傳出,即刻在坊間掀起軒然大波。
商賈歡欣鼓舞,官紳則如喪考妣。
富商巨賈有錢,比大部分官紳有錢,關鍵商業嗅覺敏銳,精通各種賺錢之道,倘若陸續獲得政治地位,勢必出現官商勾結。
然而,商賈利益終究和官吏利益不同,官紳一體的狀況肯定被打破,
商賈有了政治地位,必然慫恿率先發展手工業,商業,勢必向皇帝提出改變重農抑商建議,推行農商並行,甚至於皇帝說的重商主義。
屆時,商賈錢權聚於一身,官紳無疑利益前所未有受損,再難撼動對方利益。
一個以皇帝為首,連同大明所有的利益集團將橫空出世,此舉無疑是給官紳毀滅性暴擊。
萬一皇帝將武將集團同商賈集團聯合,還討論什麽十稅一,攤丁入畝,取消官紳特權,這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將直接錘爆文管集團。
這邊,百官尚在分析利弊。
朱由校讓錦衣衛又去添把火。
未等官紳向商賈確定消息,商賈內傳出一則勁爆消息,有商賈放出豪言壯語,他日入商務局做官,率先報複官紳,舉報官紳惡行,迫使官紳把以前敲詐勒索的錢財退回來,詳查官紳家資,家資來曆不明的,上書建議反貪局,審計局詳查。
這則消息傳出,在官紳間掀起驚濤駭浪。
以前士農工商,官吏處於頂端,商賈位於末流。
官員仗著權力對商賈吃拿卡要,迫使商賈私下對自己利益輸送。
多年來,百官作威作福,絲毫不把商賈放在眼裏,認為商賈任由他們手拿把掐。
今商賈內,有人計劃報複。
縱然消息來源難覓,縱然大多商賈沒有蠢到和官紳針鋒相對。
然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何況,的確有商賈悄悄響應。
為拒絕十稅一,攤丁入畝,取消官紳特權,放任大量商賈入商務局做官,控製朝廷經濟政策和走向。
商賈新官上任三把火,仗著陛下支持向官紳開刀,絕對夠百官喝一壺。
一時間,京城不少官吏破防,與商賈間漸漸產生嫌隙。
與此,各省官吏聽聞皇帝欲提高百官俸祿,推行公廨本錢,還設置三百萬兩年終獎,給百官大幅增加俸祿,卻遭到朝廷部分官吏反駁。
擅長經濟的官吏悄悄算筆賬,若皇帝增加百官俸祿,俸祿豈是增加三倍,加上三百萬年年終獎,絕對超過四倍,甚至五倍。
這筆俸祿,對多數中下層官吏百利而無一害。
即使朝廷十稅一,攤丁入畝,田多的多征稅,田少的少征稅,無田者不征稅,這筆俸祿亦超過家族收益。
為何朝堂百官遲遲不通過,他們到底在怕什麽。
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司上書詢問朝廷官吏。
畢竟,朝廷像錢龍錫,王象晉,梅之煥,王徵,徐光啟那種地方豪族或官宦世家出身的官吏是少數,多數中下等官吏俸祿是家族大部分甚至全部收入。
頃刻,京城官吏處境尷尬,裏外不是人。
此間不做出妥協,既得罪陛下,也得罪各省官吏,讓商賈執掌商務局,對百官猶如末世降臨。
翌日。
百官還在掙紮,還在觀望中。
各省商賈陸續向戶部送銀子。
少則數萬兩,多則數十萬兩,大半日功夫,戶部衙門內的官吏都忙著接收統計銀兩。
半日間,戶部收到將近兩千萬兩現銀。
兩千萬現銀?
戶部三位大佬,大明帝國財政總扛把子,何嚐見過這麽多現銀。
即使皇帝近期連續抄家,戶部漸漸充裕,亦沒有兩千萬兩現銀啊。
得知商賈是自發補交天啟元年以來拖欠朝廷的商稅,蘇茂相,郭允厚,畢自嚴震驚萬分。
既不知皇帝通過何種手段,讓平常吝嗇的商賈自發補齊拖欠的商稅,又不知商賈補交的商稅,是否是各省拖欠的所有商稅。
總之,商賈向皇帝妥協了。
三人尚未搞清緣由,海量官吏湧進戶部,商賈補稅的舉動,直接將百官逼上梁山。建議戶部,財政處官吏快速進宮摸清楚皇帝底線。
今日商賈補稅。
明日興許檢舉官吏。
他們害怕皇帝和商賈達成某種協議,害怕皇帝和商賈組成利益團體。
為此,百官決定向皇帝讓步,提議朝廷將十稅一改為十五稅一,官紳支持朝廷推廣攤丁入畝。
同時,能保住特權不納稅,不當差的特權,爭取保住特權,倘若保不住,官紳交稅,補稅,前提是不能讓商賈入朝為官。
乾清宮。
蘇茂相,畢自嚴,郭允厚連同倪元璐,陸完學,王象晉,李從心,金煉,徐光啟,鄭三俊,王象晉進宮。
拜見朱由校,恭恭敬敬行禮,對皇帝佩服的五體投地。
兩月。
不到三月。
皇帝通過各種手段,讓朝廷財政扭虧為盈,這手段,這能力,著實超出三人預料。
蘇茂相道明來意,匯報商賈補稅數額。
朱由校對此了然於胸,聽到蘇茂相匯報的數額,誇讚商賈識時務。
不過,他更清楚戶部,財政處官吏火急火燎進宮,絕非單純匯報商賈補稅,財政改革,君臣博弈,這場鬥法他贏了。
既然百官服軟,自然要趁熱打鐵確定朝廷財政製度,商業製度。
該補稅的補稅,該取消特權的取消特權。
為此,朱由校沒有在乾清宮內接見,而移步到風景秀麗的禦花園中。
:改了前麵十章
乾清宮內的商賈踏著夜色出宮,心情和前日退朝截然不同。
今晚,皇帝和商賈推心置腹,說出朝廷需求,道出朝廷給商賈的好處,更前所未有的計劃在戶部下設商務局,交由商賈負責,縱使尚未在朝廷宣布,事情卻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何況皇帝計劃招降許心素,鄭芝龍為首的海盜,事成,朝廷將給予遠洋行商的商賈安全方麵的保障。
與人身財產安全相比,繳稅利大於弊。
是夜。
注定是不眠之夜。
商賈出宮,打道回府,私下依然進行激烈討論。
很快各種消息好似雪花飛到官紳家中,各處官吏陸續收到皇帝和商賈的對話,特別是知道皇帝欲在財政處下設商務局,選拔數十名商賈做官。
消息一經傳出,即刻在坊間掀起軒然大波。
商賈歡欣鼓舞,官紳則如喪考妣。
富商巨賈有錢,比大部分官紳有錢,關鍵商業嗅覺敏銳,精通各種賺錢之道,倘若陸續獲得政治地位,勢必出現官商勾結。
然而,商賈利益終究和官吏利益不同,官紳一體的狀況肯定被打破,
商賈有了政治地位,必然慫恿率先發展手工業,商業,勢必向皇帝提出改變重農抑商建議,推行農商並行,甚至於皇帝說的重商主義。
屆時,商賈錢權聚於一身,官紳無疑利益前所未有受損,再難撼動對方利益。
一個以皇帝為首,連同大明所有的利益集團將橫空出世,此舉無疑是給官紳毀滅性暴擊。
萬一皇帝將武將集團同商賈集團聯合,還討論什麽十稅一,攤丁入畝,取消官紳特權,這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將直接錘爆文管集團。
這邊,百官尚在分析利弊。
朱由校讓錦衣衛又去添把火。
未等官紳向商賈確定消息,商賈內傳出一則勁爆消息,有商賈放出豪言壯語,他日入商務局做官,率先報複官紳,舉報官紳惡行,迫使官紳把以前敲詐勒索的錢財退回來,詳查官紳家資,家資來曆不明的,上書建議反貪局,審計局詳查。
這則消息傳出,在官紳間掀起驚濤駭浪。
以前士農工商,官吏處於頂端,商賈位於末流。
官員仗著權力對商賈吃拿卡要,迫使商賈私下對自己利益輸送。
多年來,百官作威作福,絲毫不把商賈放在眼裏,認為商賈任由他們手拿把掐。
今商賈內,有人計劃報複。
縱然消息來源難覓,縱然大多商賈沒有蠢到和官紳針鋒相對。
然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何況,的確有商賈悄悄響應。
為拒絕十稅一,攤丁入畝,取消官紳特權,放任大量商賈入商務局做官,控製朝廷經濟政策和走向。
商賈新官上任三把火,仗著陛下支持向官紳開刀,絕對夠百官喝一壺。
一時間,京城不少官吏破防,與商賈間漸漸產生嫌隙。
與此,各省官吏聽聞皇帝欲提高百官俸祿,推行公廨本錢,還設置三百萬兩年終獎,給百官大幅增加俸祿,卻遭到朝廷部分官吏反駁。
擅長經濟的官吏悄悄算筆賬,若皇帝增加百官俸祿,俸祿豈是增加三倍,加上三百萬年年終獎,絕對超過四倍,甚至五倍。
這筆俸祿,對多數中下層官吏百利而無一害。
即使朝廷十稅一,攤丁入畝,田多的多征稅,田少的少征稅,無田者不征稅,這筆俸祿亦超過家族收益。
為何朝堂百官遲遲不通過,他們到底在怕什麽。
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司上書詢問朝廷官吏。
畢竟,朝廷像錢龍錫,王象晉,梅之煥,王徵,徐光啟那種地方豪族或官宦世家出身的官吏是少數,多數中下等官吏俸祿是家族大部分甚至全部收入。
頃刻,京城官吏處境尷尬,裏外不是人。
此間不做出妥協,既得罪陛下,也得罪各省官吏,讓商賈執掌商務局,對百官猶如末世降臨。
翌日。
百官還在掙紮,還在觀望中。
各省商賈陸續向戶部送銀子。
少則數萬兩,多則數十萬兩,大半日功夫,戶部衙門內的官吏都忙著接收統計銀兩。
半日間,戶部收到將近兩千萬兩現銀。
兩千萬現銀?
戶部三位大佬,大明帝國財政總扛把子,何嚐見過這麽多現銀。
即使皇帝近期連續抄家,戶部漸漸充裕,亦沒有兩千萬兩現銀啊。
得知商賈是自發補交天啟元年以來拖欠朝廷的商稅,蘇茂相,郭允厚,畢自嚴震驚萬分。
既不知皇帝通過何種手段,讓平常吝嗇的商賈自發補齊拖欠的商稅,又不知商賈補交的商稅,是否是各省拖欠的所有商稅。
總之,商賈向皇帝妥協了。
三人尚未搞清緣由,海量官吏湧進戶部,商賈補稅的舉動,直接將百官逼上梁山。建議戶部,財政處官吏快速進宮摸清楚皇帝底線。
今日商賈補稅。
明日興許檢舉官吏。
他們害怕皇帝和商賈達成某種協議,害怕皇帝和商賈組成利益團體。
為此,百官決定向皇帝讓步,提議朝廷將十稅一改為十五稅一,官紳支持朝廷推廣攤丁入畝。
同時,能保住特權不納稅,不當差的特權,爭取保住特權,倘若保不住,官紳交稅,補稅,前提是不能讓商賈入朝為官。
乾清宮。
蘇茂相,畢自嚴,郭允厚連同倪元璐,陸完學,王象晉,李從心,金煉,徐光啟,鄭三俊,王象晉進宮。
拜見朱由校,恭恭敬敬行禮,對皇帝佩服的五體投地。
兩月。
不到三月。
皇帝通過各種手段,讓朝廷財政扭虧為盈,這手段,這能力,著實超出三人預料。
蘇茂相道明來意,匯報商賈補稅數額。
朱由校對此了然於胸,聽到蘇茂相匯報的數額,誇讚商賈識時務。
不過,他更清楚戶部,財政處官吏火急火燎進宮,絕非單純匯報商賈補稅,財政改革,君臣博弈,這場鬥法他贏了。
既然百官服軟,自然要趁熱打鐵確定朝廷財政製度,商業製度。
該補稅的補稅,該取消特權的取消特權。
為此,朱由校沒有在乾清宮內接見,而移步到風景秀麗的禦花園中。
:改了前麵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