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我要掀了這蒼天(1)
快穿之堅持做個老不死 作者:快穿狂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次進入新的身體後,白聖因為感知到邊上有人,而且數量不少,這種情況下如果原身已經斷氣的話,沒道理沒被發現,所以大概率可能正在辦喪事。
基於這方麵考慮,白聖雖然有立刻運起龜息養元術修複身體,但並未急著睜眼,而是依舊屏住呼吸先梳理記憶。
然後原身生平便可謂一目了然。
她是著名的大漢反賊頭子。
更是唯一的女反賊頭子。
至於前因後果嘛,那便得從頭開始說了,原身姓呂,呂後的呂,當然,跟呂後有沒有關係就不好說了,畢竟諸呂之亂後,與呂後和呂氏關係稍近些的便被滅了族,即便有關係,關係也很遠。
她家屬於商戶,母親生了她後沒多久就病逝,父親不願意續弦,也不願意納妾,隻有她這麽一個女兒,所以基本便是將她當兒子在養,教她經商之道。
成年後,原身並沒有嫁人,而是選擇立女戶招婿,成家立業,頂門立戶。
繼承家族產業,並將之發揚光大
成為當地有名的富商。
在經營自家產業的同時,原身還順帶著生了個兒子,取名呂英,也算是替他們呂家傳續香火,並對其甚為寵愛。
兒子年紀稍大些後特別想進步,簡潔而言就是想當官,但又因為他們家是商籍,根本沒資格入仕,原身不想看到兒子失望,最後便設法花錢給她兒子尋了一個捕頭的職位,官吏官吏,吏怎麽也能勉強算半個官,好歹讓他過過癮。
呂英不缺錢,當上捕頭後,指頭縫漏點就夠跟他幹活的捕快欣喜不已了。
所以他這捕頭當的挺好。
至少下麵的捕快很快便認可了他。
再加上他不缺錢,不會沒事去敲詐勒索商戶,甚至百姓,故而本地百姓對他的感官也不錯,能力怎麽樣不好說。
可至少在原身金錢的支持下。
他人不錯,是個公認的好人。
如果一切就這麽發展著倒好,可惜事不遂人願。天元三年,大旱,很多百姓根本交不起賦稅,本地縣宰便要求做捕頭的呂英,去將那些交不起賦稅的百姓抓起來。呂英當了三年捕頭,也見過些窮人,所以十分不忍心,更不願意。
過程可能發生了些言語上的衝突。
具體如何原身其實也不知道。
反正結果是,原身兒子被殺了。
原身並沒有十分衝動的立刻去做些什麽,而是忍著悲痛收斂兒子屍體,然後便開始散盡家財,救濟貧苦,結交八方豪傑,私下偷偷鑄造刀劍,最終於兒子被害三年後,也就是天元六年起兵。
過程響應無數,隻花了一天便順利攻入當地府衙,將本地縣宰亂刀砍死。
也就是害死原身兒子的那個縣宰。
至於為什麽會這麽順利?
當然是因為那個縣宰,確實不得人心,以及本地百姓早就被逼到即便現在不造反,過段時間恐怕也會反的境地。
原身兒子呂英,不是因為三年前本地大旱,不願意去抓那些交不起賦稅的百姓才被害了嗎?而實際來講,近三年來,本地雖然沒有連續大旱三年,但各種天災就沒絕過,百姓們的收成銳減。
可是縣宰為了自己的政績,既沒有上報災情,請求減免賦稅,也沒有積極興修水利,減輕各種天災的危害,隻知道用盡一切手段,確保賦稅不少分毫。
甚至於能多收就多收。
結果就是他靠著每年分文不差,甚至還會增加的賦稅,連得數年好評,即將升遷,本地百姓則快要活不下去了。
雖然還達不到易子而食程度,可也把能賣的都賣了,或者已經賣身為仆。
同時也正是因為他要升遷了。
原身才不得不趕緊起義。
因為當這個縣宰還在本地時,原身還有點把握能夠起兵將他殺了,替自己兒子複仇,可一旦他升遷去了郡裏麵。
殺他難度一下子就提升了許多倍。
所以,即便原身還是感覺自己準備的不是很充足,卻仍然毅然決然起兵。
結果卻是……
過程順利的原身都覺得有些離譜。
原身當時隻養了三十幾個遊俠,一百多個私兵,曾經接受她救濟,且明確願意幫助她複仇的莊戶和貧民,也僅有三百多人,加起來都湊不到五百個人。
本來她以為這點人手攻打縣城。
可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想要殺縣宰,更是困難重重。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她起兵後,毫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入了縣城,兩個捕快聯合十幾個青皮混混,給守門的士兵下了瀉藥,借機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
那兩個捕快,一個叫應產,五年前母親重病,呂英給了他二十兩銀子替他母親治病。還有一個叫卓馬,六年前賣身葬父,呂英替他父親辦了喪事,又提拔他做捕快,給給了他一個立身之基。
那十幾個青皮混混本來是乞丐。
呂英看他們可憐,便特地買了個院子安置他們,同時教他們做些小生意。
有他做捕頭幫襯,倒也安全。
隻是呂英死後,新捕頭是縣宰提拔的忠心走狗,雁過拔毛那種,他們原有的生意做不下去,隻能淪為混混青皮。
勉強維持生計的樣子。
而就這,還是因為呂英當年給他們買了個院子,讓他們有地方住才擁有的待遇,不然他們恐怕得再次淪為乞丐。
類似的事,呂英沒少做。
不然也不會成為公認的好人。
應產和卓馬,知道原身有起兵複仇的想法後,便偷偷聯絡了他們覺得應該願意幫忙的人,結果還不錯,他們聯絡的人即便不願意幫忙,至少也沒告密。
方才造就原身輕鬆入城的局麵。
而這隻是個開始。
接下來攻打縣城的過程中,不但縣城本來的守衛人員基本沒幾人反抗,邊上還有不少普通百姓積極響應,拿著鍋碗瓢盆,鋤頭木棍,加入了她的隊伍。
最後也隻有縣宰,以及縣宰的幾個親信,包括他那個走狗捕頭反抗激烈。
然後有的被亂棍打死。
有的被亂刀砍死。
縣宰則是先被打了一頓,緊接著原身親自用刀斬下他的頭顱,懸掛出去。
替她兒子報了仇。
本來這時候,原身其實已經算是了卻心願,即便死了也值。但她的這番操作畢竟是造反,而且還殺了官,即便她現在願意束手就擒,跟她一起造反的人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原身實在不願意辜負那些願意拎著腦袋,幫她複仇的人,所以最終決定,繼續為民做主。
然後吧,可能百姓確實飽受壓迫。
願意跟她造反的還不少。
不到兩年時間,原身她便成功占下了幾十個縣城,將近三分之一個郡府。
天下共計三十六郡。
也算有了一百零八分之一的天下。
不過大漢朝廷並不怎麽重視,隻是下令要求本地郡守趕緊鎮壓,不然便要嚴懲,目前情況是,本地郡守祝懷瑾正在努力招攬人手,以及跟豪強們借兵。
好方便聯手覆滅原身。
而原身此時,也確實困境重重。
這麽說吧,原身她畢竟不是專業造反的,既沒有什麽指導綱領,也沒有什麽明確目標,還缺少底蘊,無論是文化底蘊,還是家族資產底蘊,都不咋樣。
她最開始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替她兒子報仇,後來持續造反,主要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實在容不得她後退。
時至今日,跟著她一起造反的主要還是些失地農民,遭受貪官汙吏迫害而破產,甚至於家破人亡的小商戶,至於士族,別說士族了,識字的都沒幾個。
很多方麵原身都不怎麽搞得定。
與其說是割據勢力,不如說是稍微大點的山寨,或者說整體秩序比山寨要好點,但跟割據勢力還是有很大區別。
原身隻能用管理生意的形式。
勉強控製住現在的領地。
然後前段時間,原身因為身邊實在沒人能夠幫她忙,手下也沒多少懂行有能力的人,事事親力親為,最終自己是殫精竭慮,披星戴月管事,病重而亡。
遺願的話總結來講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希望能夠掀翻這大漢蒼天。
為民做主,重建秩序。
她特別喜歡千年前大賢良師張角說的那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可如今時過境遷,蒼天依舊,隻恨黃天不臨啊!
記憶梳理到這的時候,白聖還有些疑惑,因為按很多世界的常規命運軌跡走下去的話,大賢良師張角雖然沒成功塑造黃天,但確實送了大漢蒼天一程。
他死後不到百年,大漢便亡了。
可如果張角都是千年前的人了。
原身怎麽還生活在大漢?
為此,白聖隻能摒棄原先對原身記憶一掃過的態度,繼續深入梳理,著重了解有關於大漢以及曆史方麵的信息。
然後才總算恍然。
這個世界是真的絕望且窒息。
因為這個世界大漢,已經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先是漢高祖劉邦建立了大漢第一帝國,持續兩百餘年,然後漢光武帝劉秀亂世崛起,再興漢室,開創大漢第二帝國,再次製治世近兩百年,直到大賢良師張角橫空出世,並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想要覆滅大漢。
後來天下亂了幾十年,很多人都以為大漢確實要亡之際,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孫子劉湛,在其父劉禪投降後,帶領剩餘不願投降的人,再一次大興漢室。
建立大漢第三帝國,續命三百年。
之後還有聖祖劉裕開辟大漢第四帝國,以及神祖劉明開創大漢第五帝國。
刨出五大帝國中間的兩百年亂世。
大漢也存在了近一千兩百年。
因為他們都奉劉邦為漢初祖,國號也一直為漢,所以世人都默認漢朝始終如一,中間亂世也隻是大漢低穀罷了。
劉秀複辟漢室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認為大漢天命未絕,後來劉湛再續漢室之際,無疑又有更多的人認為大漢天命尚在,劉氏當為天子,深入人心。
等到聖祖劉裕橫空出世。
開辟大漢第四帝國之後。
不論是世家門閥還是普通百姓,基本都已經堅信,隻有劉氏有天命,不管天下怎麽亂,最終還會落入劉氏之手。
從此之後,想造反,領頭者就必須姓劉,如果不姓劉,都沒有哪個懂點曆史的人願意追隨。因為這幾代的王朝更替太邪門了,邪門到世人已經堅定不移的認為,不姓劉都沒有資格追逐帝位。
等到神祖劉明開辟第五帝國後。
就更沒人對此有異議了。
劉姓已成為天下最尊貴的姓氏,同時也是最受當朝帝王忌憚的姓氏,忌憚到什麽程度呢,其他姓氏的人造反,無所謂,甚至於不在意,除非把事情鬧到難以收拾,否則大漢朝廷都不樂意管。
但如果姓劉的造反,別說造反了。
就是某個山寨寨主姓劉。
都得趕緊派大軍剿滅。
不僅普天之下的世家門閥以及很多百姓相信,隻有劉氏有資格追逐帝位。
就連劉氏皇族對此也堅信不移。
這種局麵直接導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陷入困境,也導致張角的請大漢赴死,成為一句虛言,而劉姓則成為天下所有姓氏之首,地位不可撼動。
天下似乎都成了劉氏的棋盤。
隻有他家有資格執棋。
也正因如此,如今的大漢朝廷對於姓氏管理十分嚴格,絕對不允許私自改姓,更不允許亂認祖宗。百餘年前還搞過一次大清洗,就是全麵調查所有姓劉的,把不能拿出明確證據,表明自己劉姓源頭的家族,全部逐出劉氏宗譜,不允許他們繼續姓劉,必須改成其他姓。
現在,大漢第五帝國也已經存在兩百四十八年了,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的有識之士,基本都已經意識到,下一輪亂世又要來臨,恐怕又會有一位新的劉姓帝王推翻如今朝廷,開創第六帝國。
而這些情況,正好揭示了原身為啥不受重視的核心原因,因為她不姓劉!
沒人覺得她能掀起什麽浪來,所以朝廷不重視,連帶著士族,包括稍微識點字的,有點才華的,都不來投靠她。
這種情況下,原身的遺願。
確實還真有點難度。
基於這方麵考慮,白聖雖然有立刻運起龜息養元術修複身體,但並未急著睜眼,而是依舊屏住呼吸先梳理記憶。
然後原身生平便可謂一目了然。
她是著名的大漢反賊頭子。
更是唯一的女反賊頭子。
至於前因後果嘛,那便得從頭開始說了,原身姓呂,呂後的呂,當然,跟呂後有沒有關係就不好說了,畢竟諸呂之亂後,與呂後和呂氏關係稍近些的便被滅了族,即便有關係,關係也很遠。
她家屬於商戶,母親生了她後沒多久就病逝,父親不願意續弦,也不願意納妾,隻有她這麽一個女兒,所以基本便是將她當兒子在養,教她經商之道。
成年後,原身並沒有嫁人,而是選擇立女戶招婿,成家立業,頂門立戶。
繼承家族產業,並將之發揚光大
成為當地有名的富商。
在經營自家產業的同時,原身還順帶著生了個兒子,取名呂英,也算是替他們呂家傳續香火,並對其甚為寵愛。
兒子年紀稍大些後特別想進步,簡潔而言就是想當官,但又因為他們家是商籍,根本沒資格入仕,原身不想看到兒子失望,最後便設法花錢給她兒子尋了一個捕頭的職位,官吏官吏,吏怎麽也能勉強算半個官,好歹讓他過過癮。
呂英不缺錢,當上捕頭後,指頭縫漏點就夠跟他幹活的捕快欣喜不已了。
所以他這捕頭當的挺好。
至少下麵的捕快很快便認可了他。
再加上他不缺錢,不會沒事去敲詐勒索商戶,甚至百姓,故而本地百姓對他的感官也不錯,能力怎麽樣不好說。
可至少在原身金錢的支持下。
他人不錯,是個公認的好人。
如果一切就這麽發展著倒好,可惜事不遂人願。天元三年,大旱,很多百姓根本交不起賦稅,本地縣宰便要求做捕頭的呂英,去將那些交不起賦稅的百姓抓起來。呂英當了三年捕頭,也見過些窮人,所以十分不忍心,更不願意。
過程可能發生了些言語上的衝突。
具體如何原身其實也不知道。
反正結果是,原身兒子被殺了。
原身並沒有十分衝動的立刻去做些什麽,而是忍著悲痛收斂兒子屍體,然後便開始散盡家財,救濟貧苦,結交八方豪傑,私下偷偷鑄造刀劍,最終於兒子被害三年後,也就是天元六年起兵。
過程響應無數,隻花了一天便順利攻入當地府衙,將本地縣宰亂刀砍死。
也就是害死原身兒子的那個縣宰。
至於為什麽會這麽順利?
當然是因為那個縣宰,確實不得人心,以及本地百姓早就被逼到即便現在不造反,過段時間恐怕也會反的境地。
原身兒子呂英,不是因為三年前本地大旱,不願意去抓那些交不起賦稅的百姓才被害了嗎?而實際來講,近三年來,本地雖然沒有連續大旱三年,但各種天災就沒絕過,百姓們的收成銳減。
可是縣宰為了自己的政績,既沒有上報災情,請求減免賦稅,也沒有積極興修水利,減輕各種天災的危害,隻知道用盡一切手段,確保賦稅不少分毫。
甚至於能多收就多收。
結果就是他靠著每年分文不差,甚至還會增加的賦稅,連得數年好評,即將升遷,本地百姓則快要活不下去了。
雖然還達不到易子而食程度,可也把能賣的都賣了,或者已經賣身為仆。
同時也正是因為他要升遷了。
原身才不得不趕緊起義。
因為當這個縣宰還在本地時,原身還有點把握能夠起兵將他殺了,替自己兒子複仇,可一旦他升遷去了郡裏麵。
殺他難度一下子就提升了許多倍。
所以,即便原身還是感覺自己準備的不是很充足,卻仍然毅然決然起兵。
結果卻是……
過程順利的原身都覺得有些離譜。
原身當時隻養了三十幾個遊俠,一百多個私兵,曾經接受她救濟,且明確願意幫助她複仇的莊戶和貧民,也僅有三百多人,加起來都湊不到五百個人。
本來她以為這點人手攻打縣城。
可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想要殺縣宰,更是困難重重。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她起兵後,毫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入了縣城,兩個捕快聯合十幾個青皮混混,給守門的士兵下了瀉藥,借機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
那兩個捕快,一個叫應產,五年前母親重病,呂英給了他二十兩銀子替他母親治病。還有一個叫卓馬,六年前賣身葬父,呂英替他父親辦了喪事,又提拔他做捕快,給給了他一個立身之基。
那十幾個青皮混混本來是乞丐。
呂英看他們可憐,便特地買了個院子安置他們,同時教他們做些小生意。
有他做捕頭幫襯,倒也安全。
隻是呂英死後,新捕頭是縣宰提拔的忠心走狗,雁過拔毛那種,他們原有的生意做不下去,隻能淪為混混青皮。
勉強維持生計的樣子。
而就這,還是因為呂英當年給他們買了個院子,讓他們有地方住才擁有的待遇,不然他們恐怕得再次淪為乞丐。
類似的事,呂英沒少做。
不然也不會成為公認的好人。
應產和卓馬,知道原身有起兵複仇的想法後,便偷偷聯絡了他們覺得應該願意幫忙的人,結果還不錯,他們聯絡的人即便不願意幫忙,至少也沒告密。
方才造就原身輕鬆入城的局麵。
而這隻是個開始。
接下來攻打縣城的過程中,不但縣城本來的守衛人員基本沒幾人反抗,邊上還有不少普通百姓積極響應,拿著鍋碗瓢盆,鋤頭木棍,加入了她的隊伍。
最後也隻有縣宰,以及縣宰的幾個親信,包括他那個走狗捕頭反抗激烈。
然後有的被亂棍打死。
有的被亂刀砍死。
縣宰則是先被打了一頓,緊接著原身親自用刀斬下他的頭顱,懸掛出去。
替她兒子報了仇。
本來這時候,原身其實已經算是了卻心願,即便死了也值。但她的這番操作畢竟是造反,而且還殺了官,即便她現在願意束手就擒,跟她一起造反的人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原身實在不願意辜負那些願意拎著腦袋,幫她複仇的人,所以最終決定,繼續為民做主。
然後吧,可能百姓確實飽受壓迫。
願意跟她造反的還不少。
不到兩年時間,原身她便成功占下了幾十個縣城,將近三分之一個郡府。
天下共計三十六郡。
也算有了一百零八分之一的天下。
不過大漢朝廷並不怎麽重視,隻是下令要求本地郡守趕緊鎮壓,不然便要嚴懲,目前情況是,本地郡守祝懷瑾正在努力招攬人手,以及跟豪強們借兵。
好方便聯手覆滅原身。
而原身此時,也確實困境重重。
這麽說吧,原身她畢竟不是專業造反的,既沒有什麽指導綱領,也沒有什麽明確目標,還缺少底蘊,無論是文化底蘊,還是家族資產底蘊,都不咋樣。
她最開始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替她兒子報仇,後來持續造反,主要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實在容不得她後退。
時至今日,跟著她一起造反的主要還是些失地農民,遭受貪官汙吏迫害而破產,甚至於家破人亡的小商戶,至於士族,別說士族了,識字的都沒幾個。
很多方麵原身都不怎麽搞得定。
與其說是割據勢力,不如說是稍微大點的山寨,或者說整體秩序比山寨要好點,但跟割據勢力還是有很大區別。
原身隻能用管理生意的形式。
勉強控製住現在的領地。
然後前段時間,原身因為身邊實在沒人能夠幫她忙,手下也沒多少懂行有能力的人,事事親力親為,最終自己是殫精竭慮,披星戴月管事,病重而亡。
遺願的話總結來講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希望能夠掀翻這大漢蒼天。
為民做主,重建秩序。
她特別喜歡千年前大賢良師張角說的那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可如今時過境遷,蒼天依舊,隻恨黃天不臨啊!
記憶梳理到這的時候,白聖還有些疑惑,因為按很多世界的常規命運軌跡走下去的話,大賢良師張角雖然沒成功塑造黃天,但確實送了大漢蒼天一程。
他死後不到百年,大漢便亡了。
可如果張角都是千年前的人了。
原身怎麽還生活在大漢?
為此,白聖隻能摒棄原先對原身記憶一掃過的態度,繼續深入梳理,著重了解有關於大漢以及曆史方麵的信息。
然後才總算恍然。
這個世界是真的絕望且窒息。
因為這個世界大漢,已經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先是漢高祖劉邦建立了大漢第一帝國,持續兩百餘年,然後漢光武帝劉秀亂世崛起,再興漢室,開創大漢第二帝國,再次製治世近兩百年,直到大賢良師張角橫空出世,並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想要覆滅大漢。
後來天下亂了幾十年,很多人都以為大漢確實要亡之際,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孫子劉湛,在其父劉禪投降後,帶領剩餘不願投降的人,再一次大興漢室。
建立大漢第三帝國,續命三百年。
之後還有聖祖劉裕開辟大漢第四帝國,以及神祖劉明開創大漢第五帝國。
刨出五大帝國中間的兩百年亂世。
大漢也存在了近一千兩百年。
因為他們都奉劉邦為漢初祖,國號也一直為漢,所以世人都默認漢朝始終如一,中間亂世也隻是大漢低穀罷了。
劉秀複辟漢室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認為大漢天命未絕,後來劉湛再續漢室之際,無疑又有更多的人認為大漢天命尚在,劉氏當為天子,深入人心。
等到聖祖劉裕橫空出世。
開辟大漢第四帝國之後。
不論是世家門閥還是普通百姓,基本都已經堅信,隻有劉氏有天命,不管天下怎麽亂,最終還會落入劉氏之手。
從此之後,想造反,領頭者就必須姓劉,如果不姓劉,都沒有哪個懂點曆史的人願意追隨。因為這幾代的王朝更替太邪門了,邪門到世人已經堅定不移的認為,不姓劉都沒有資格追逐帝位。
等到神祖劉明開辟第五帝國後。
就更沒人對此有異議了。
劉姓已成為天下最尊貴的姓氏,同時也是最受當朝帝王忌憚的姓氏,忌憚到什麽程度呢,其他姓氏的人造反,無所謂,甚至於不在意,除非把事情鬧到難以收拾,否則大漢朝廷都不樂意管。
但如果姓劉的造反,別說造反了。
就是某個山寨寨主姓劉。
都得趕緊派大軍剿滅。
不僅普天之下的世家門閥以及很多百姓相信,隻有劉氏有資格追逐帝位。
就連劉氏皇族對此也堅信不移。
這種局麵直接導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陷入困境,也導致張角的請大漢赴死,成為一句虛言,而劉姓則成為天下所有姓氏之首,地位不可撼動。
天下似乎都成了劉氏的棋盤。
隻有他家有資格執棋。
也正因如此,如今的大漢朝廷對於姓氏管理十分嚴格,絕對不允許私自改姓,更不允許亂認祖宗。百餘年前還搞過一次大清洗,就是全麵調查所有姓劉的,把不能拿出明確證據,表明自己劉姓源頭的家族,全部逐出劉氏宗譜,不允許他們繼續姓劉,必須改成其他姓。
現在,大漢第五帝國也已經存在兩百四十八年了,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的有識之士,基本都已經意識到,下一輪亂世又要來臨,恐怕又會有一位新的劉姓帝王推翻如今朝廷,開創第六帝國。
而這些情況,正好揭示了原身為啥不受重視的核心原因,因為她不姓劉!
沒人覺得她能掀起什麽浪來,所以朝廷不重視,連帶著士族,包括稍微識點字的,有點才華的,都不來投靠她。
這種情況下,原身的遺願。
確實還真有點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