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晨曦微露,旎嘯與駱風雁二人,巧施易容之術,化身為田順和齊巧從主仆,攜二三健碩家丁,走石城門,越秦淮河,直抵江東門出應天府。
不多時,一行人已至龍江港碼頭。旎嘯目光西向,龍江船廠巍峨矗立,其勢磅礴,占地綿延數裏,廢棄的木構樓閣於荒草間若隱若現,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憶往昔成祖年間,此地寶船雲集,鄭和七下西洋,巨艦如龍,帆影蔽日,聲威震四海,萬邦來賀,大明之威,何其壯哉!
然時過境遷,大明帝國內外交困,風雨如晦。昔日那繁忙的船塢,能工巧匠揮汗如雨的景象,斧鑿鐵錘交織的樂章,皆已成過往雲煙,唯餘旎嘯心中無限感慨,不禁扼腕歎息,唏噓不已。
行至大江之畔,但見舟楫如織,桅杆交錯,宛若密林深處,生機勃勃。碼頭上,貨物堆積,琳琅滿目,茶館、酒樓、客棧比肩而立,人聲鼎沸。
然水麵之上,行船稀疏。旎嘯細觀之下,人群之中,官差廠衛約莫一二成,更有三四成乃各方勢力之暗探,喬裝打扮,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他心知,這些人皆是為自己和駱風雁而來。
正此時,一中年官員,四十來歲模樣,須發微霜,腹便便而麵帶春風,身後緊隨兩吏,身旁則立一錦衣衛百戶,領兩名衛士,神色凜然。
這官員近前,笑語盈盈對旎嘯說道:“我道是誰呢?原來是田侄啊。”
旎嘯心中暗自揣摩對方身份,轉念一想,料想田順在此,應是也不知對方是誰,遂故作遺忘之態,不亢不卑,袍袖輕拂,拱手作揖,溫文爾雅道:“晚生見過大人。”
言罷,他又朝那錦衣衛百戶行了一禮,其後駱風雁及隨行之仆從亦紛紛彎腰躬身,以示敬意。
官員眼含深意,笑道:“田侄此行,莫非是渡江啊?”
旎嘯察言觀色,心知對方或已聽到一些風聲,知曉田順要去青州,不過他卻是恭敬答道:“稟大人,晚生承家父之命,前往山東青州處理些許瑣事,此為路引憑證,請大人細察。”
官員上前一步,壓低聲音,語帶雙關:“田侄此去青州之行,必得一佳偶,隻怕這一兩年,又是金榜題名,真是雙喜臨門啊。”
旎嘯見說,隻得謙笑回應,拱手道:“借大人吉言了,隻是晚生才疏學淺,唯恐辜負眾望。”
官員聞言,放聲大笑,拍了拍旎嘯的肩頭:“田侄太過謙遜了,我與令尊同朝為官,他日你若真有佳音,老夫定當討杯喜酒沾沾喜氣哩。”
“一定,一定。”旎嘯聽了隻得微笑中謙遜應承下來。
笑聲漸歇,官員神色一斂,目光轉向那自始至終沉默寡言,麵容冷峻的錦衣衛百戶。
錦衣衛百戶目光在旎嘯、駱風雁及眾人身上緩緩掃過,最終定格於旎嘯,沉聲道:“田公子,在下雖為一小小百戶,卻也身負皇命。望公子在魏大人麵前,能為我等美言幾句,以解上命之難。”
旎嘯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從容答道:“百戶大人言之有理,晚生深知朝廷法度森嚴,加之北虜細作與東瀛倭寇狡黠難測,二位大人秉公執法,嚴查過往,實為江防之要。請。”
言罷,他輕輕側身,以眼神示意田家隨從解開行囊,任由官府與錦衣衛細查。
隨從們領命,動作麻利地將數口箱籠逐一啟開,內裏之物盡現人前。官員輕揮衣袖,示意隨行官吏與錦衣衛上前例行檢查,實則不過是走個過場,不多時,便搜查完畢。
“田公子,多有冒犯,還請海涵。”錦衣衛百戶對旎嘯抱拳一禮。
旎嘯微微頷首,語氣中透著一絲莊重與理解:“大人言重了,此乃分內之事。”
“田侄啊,此去路途遙遠,一路要多加小心啊。”這時那官員說道,關切之情滿臉。
旎嘯對官員叮囑輕輕點頭,知曉此人皆是因山西魏撫台的關係,至於田明才,不過正六品官員而已,犯不著如此。
正當他準備啟程,忽聞身後腳步匆匆,原是田順的幾位摯友追來,其中竟也包括楊朝安。
這官員見狀,微笑頷首,向這群年輕才俊點頭示意後,便與錦衣衛百戶移步他處,繼續盤查去了。
旎嘯見狀,隻得耐著性子,與劉莫等人再敘離情,又是一番叨續話別,隻約定待金秋送爽之時,再聚首共飲,一醉方休。
半盞茶功夫後,旎嘯漫步江邊,未料行不過數步,一身影忽至,竟是位身著四品官袍的老者,年約半百,短須微張,麵色略顯黝黑,雙目閃爍著精明之光,攔住了他的去路。
旎嘯暗自打量,隨即躬身行禮,言辭謙和:“敢問這位大人,緣何攔阻晚生去路?可有要事相詢?”
老者微微一笑,自報家門:“老夫常某,忝為江西布政司右參議,近日因公駐留應天府。適才耳聞前番對話,得知公子乃田明才之後,又聞城中風傳田楊兩家即將聯姻之喜訊,故而鬥膽相邀,望公子勿怪老夫唐突了。”
旎嘯心中明鏡高懸,瞬間洞悉了常大人之意。這身份之下,田順赴青州之行,不僅關乎兩家聯姻,更因那山西魏撫台的顯赫地位,引得無數官員富商競相攀附。
他麵上佯裝驚喜,實則心中五味雜陳,歎道朝中有人好做官,特別是封疆大吏,不知有多少官員富紳前來巴結。
“常大人言重了,晚生不過是名小小舉子,並非官府中人,不知您這是?”旎嘯邊說邊以袖掩麵,作出一副受寵若驚之態。
常大人見狀,笑意更甚,輕輕拉過身旁一人,介紹道:“田公子,這位是洪公公,”
說到這裏,他故意按低聲音,附耳於旎嘯:“這位洪公公來自尚衣監,奉萬歲爺與貴妃娘娘之令,去杭州辦差準備回京。”
旎嘯見說,眼眸微抬,迅速掠過眼前這位洪公公的麵容。隻見其麵容圓潤如滿月,兩眸之中雖隱著一抹淡笑,卻似深潭藏冰,透出一股不易察覺的陰冷。歲月在其發間留下斑駁痕跡,灰白交織,一頂煙墩帽穩穩扣於頭頂,更添幾分威嚴。
他心中暗自思量,這位洪公公,明麵上是為皇上奔走,實則恐是鄭貴妃之臂膀。
轉念間,他又瞥向一旁的常大人,心中明鏡般清晰——常大人此舉,分明是想借洪公公之梯,攀上鄭貴妃這棵參天大樹。世人皆知,皇帝對鄭貴妃寵愛有加,若能得其青睞,常大人仕途必將扶搖直上,或許不久便能職調順天府,一躍成為京中權貴。
旎嘯心中不免生出幾分不屑與憂慮,暗道這常大人真是世故圓滑,一邊利用自己假扮的田順身份,與朝中重臣交好,另一邊又通過太監攀附貴妃,多方下注,心機深沉。若大明官員皆如此,國之大廈,安能穩固?
然而,他很快收斂情緒,麵上浮現出恭敬之色,對洪公公拱手一禮:“晚生田順,有幸得見洪公公,實乃三生有幸。”
不多時,一行人已至龍江港碼頭。旎嘯目光西向,龍江船廠巍峨矗立,其勢磅礴,占地綿延數裏,廢棄的木構樓閣於荒草間若隱若現,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憶往昔成祖年間,此地寶船雲集,鄭和七下西洋,巨艦如龍,帆影蔽日,聲威震四海,萬邦來賀,大明之威,何其壯哉!
然時過境遷,大明帝國內外交困,風雨如晦。昔日那繁忙的船塢,能工巧匠揮汗如雨的景象,斧鑿鐵錘交織的樂章,皆已成過往雲煙,唯餘旎嘯心中無限感慨,不禁扼腕歎息,唏噓不已。
行至大江之畔,但見舟楫如織,桅杆交錯,宛若密林深處,生機勃勃。碼頭上,貨物堆積,琳琅滿目,茶館、酒樓、客棧比肩而立,人聲鼎沸。
然水麵之上,行船稀疏。旎嘯細觀之下,人群之中,官差廠衛約莫一二成,更有三四成乃各方勢力之暗探,喬裝打扮,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他心知,這些人皆是為自己和駱風雁而來。
正此時,一中年官員,四十來歲模樣,須發微霜,腹便便而麵帶春風,身後緊隨兩吏,身旁則立一錦衣衛百戶,領兩名衛士,神色凜然。
這官員近前,笑語盈盈對旎嘯說道:“我道是誰呢?原來是田侄啊。”
旎嘯心中暗自揣摩對方身份,轉念一想,料想田順在此,應是也不知對方是誰,遂故作遺忘之態,不亢不卑,袍袖輕拂,拱手作揖,溫文爾雅道:“晚生見過大人。”
言罷,他又朝那錦衣衛百戶行了一禮,其後駱風雁及隨行之仆從亦紛紛彎腰躬身,以示敬意。
官員眼含深意,笑道:“田侄此行,莫非是渡江啊?”
旎嘯察言觀色,心知對方或已聽到一些風聲,知曉田順要去青州,不過他卻是恭敬答道:“稟大人,晚生承家父之命,前往山東青州處理些許瑣事,此為路引憑證,請大人細察。”
官員上前一步,壓低聲音,語帶雙關:“田侄此去青州之行,必得一佳偶,隻怕這一兩年,又是金榜題名,真是雙喜臨門啊。”
旎嘯見說,隻得謙笑回應,拱手道:“借大人吉言了,隻是晚生才疏學淺,唯恐辜負眾望。”
官員聞言,放聲大笑,拍了拍旎嘯的肩頭:“田侄太過謙遜了,我與令尊同朝為官,他日你若真有佳音,老夫定當討杯喜酒沾沾喜氣哩。”
“一定,一定。”旎嘯聽了隻得微笑中謙遜應承下來。
笑聲漸歇,官員神色一斂,目光轉向那自始至終沉默寡言,麵容冷峻的錦衣衛百戶。
錦衣衛百戶目光在旎嘯、駱風雁及眾人身上緩緩掃過,最終定格於旎嘯,沉聲道:“田公子,在下雖為一小小百戶,卻也身負皇命。望公子在魏大人麵前,能為我等美言幾句,以解上命之難。”
旎嘯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從容答道:“百戶大人言之有理,晚生深知朝廷法度森嚴,加之北虜細作與東瀛倭寇狡黠難測,二位大人秉公執法,嚴查過往,實為江防之要。請。”
言罷,他輕輕側身,以眼神示意田家隨從解開行囊,任由官府與錦衣衛細查。
隨從們領命,動作麻利地將數口箱籠逐一啟開,內裏之物盡現人前。官員輕揮衣袖,示意隨行官吏與錦衣衛上前例行檢查,實則不過是走個過場,不多時,便搜查完畢。
“田公子,多有冒犯,還請海涵。”錦衣衛百戶對旎嘯抱拳一禮。
旎嘯微微頷首,語氣中透著一絲莊重與理解:“大人言重了,此乃分內之事。”
“田侄啊,此去路途遙遠,一路要多加小心啊。”這時那官員說道,關切之情滿臉。
旎嘯對官員叮囑輕輕點頭,知曉此人皆是因山西魏撫台的關係,至於田明才,不過正六品官員而已,犯不著如此。
正當他準備啟程,忽聞身後腳步匆匆,原是田順的幾位摯友追來,其中竟也包括楊朝安。
這官員見狀,微笑頷首,向這群年輕才俊點頭示意後,便與錦衣衛百戶移步他處,繼續盤查去了。
旎嘯見狀,隻得耐著性子,與劉莫等人再敘離情,又是一番叨續話別,隻約定待金秋送爽之時,再聚首共飲,一醉方休。
半盞茶功夫後,旎嘯漫步江邊,未料行不過數步,一身影忽至,竟是位身著四品官袍的老者,年約半百,短須微張,麵色略顯黝黑,雙目閃爍著精明之光,攔住了他的去路。
旎嘯暗自打量,隨即躬身行禮,言辭謙和:“敢問這位大人,緣何攔阻晚生去路?可有要事相詢?”
老者微微一笑,自報家門:“老夫常某,忝為江西布政司右參議,近日因公駐留應天府。適才耳聞前番對話,得知公子乃田明才之後,又聞城中風傳田楊兩家即將聯姻之喜訊,故而鬥膽相邀,望公子勿怪老夫唐突了。”
旎嘯心中明鏡高懸,瞬間洞悉了常大人之意。這身份之下,田順赴青州之行,不僅關乎兩家聯姻,更因那山西魏撫台的顯赫地位,引得無數官員富商競相攀附。
他麵上佯裝驚喜,實則心中五味雜陳,歎道朝中有人好做官,特別是封疆大吏,不知有多少官員富紳前來巴結。
“常大人言重了,晚生不過是名小小舉子,並非官府中人,不知您這是?”旎嘯邊說邊以袖掩麵,作出一副受寵若驚之態。
常大人見狀,笑意更甚,輕輕拉過身旁一人,介紹道:“田公子,這位是洪公公,”
說到這裏,他故意按低聲音,附耳於旎嘯:“這位洪公公來自尚衣監,奉萬歲爺與貴妃娘娘之令,去杭州辦差準備回京。”
旎嘯見說,眼眸微抬,迅速掠過眼前這位洪公公的麵容。隻見其麵容圓潤如滿月,兩眸之中雖隱著一抹淡笑,卻似深潭藏冰,透出一股不易察覺的陰冷。歲月在其發間留下斑駁痕跡,灰白交織,一頂煙墩帽穩穩扣於頭頂,更添幾分威嚴。
他心中暗自思量,這位洪公公,明麵上是為皇上奔走,實則恐是鄭貴妃之臂膀。
轉念間,他又瞥向一旁的常大人,心中明鏡般清晰——常大人此舉,分明是想借洪公公之梯,攀上鄭貴妃這棵參天大樹。世人皆知,皇帝對鄭貴妃寵愛有加,若能得其青睞,常大人仕途必將扶搖直上,或許不久便能職調順天府,一躍成為京中權貴。
旎嘯心中不免生出幾分不屑與憂慮,暗道這常大人真是世故圓滑,一邊利用自己假扮的田順身份,與朝中重臣交好,另一邊又通過太監攀附貴妃,多方下注,心機深沉。若大明官員皆如此,國之大廈,安能穩固?
然而,他很快收斂情緒,麵上浮現出恭敬之色,對洪公公拱手一禮:“晚生田順,有幸得見洪公公,實乃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