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慢步行走,細看山洞,心想不知這山洞到底有多深,有多大,似是沒有盡頭。
又是小半刻過去,就在他要放棄之時,隻見前方似有一扇石門。
他跑過去,這石門高有三丈不止,借著火光,上麵寫了一個鬥大的字,如果是字,又是不像。
舉目相認,一看不要緊,讓旎嘯不禁驚悚不已。
這是為何?
因為在梅花山莊的藏書庫裏,最裏麵一層有幾物,上麵刻有相同符號的字。
若是常人,自是不會認為是字,但他不一樣,由曆代山莊少莊主經各代老仆口傳,聽聞這些字由第一代少莊主所傳下來,那是三千多年以前,殷商之時。
旎嘯思緒輕轉,憶及那一字乃‘緣’字,不禁心生遐想:此石門,難道真與‘緣’結下不解之緣?
或是其後藏匿機關,以‘緣’為名,試煉來者之心?
亦或僅待那有緣之人,揭開其神秘麵紗?
行至石門之前,旎嘯豈能輕言放棄?
他伸掌輕推,石門卻如磐石,巋然不動,似有千鈞重負。
火把插地,他再次來到石門前,一聲龍吟虎嘯,十二成氣力灌注,石門終緩緩啟開,石屑紛飛,塵埃落定。
警惕之下,內力貫注雙掌,以防萬一。而入目所及,非機關重重,乃一片沉寂幽暗。再舉火把,他毅然跨過石門。
數十步後,一宏偉祭台映入眼簾。
旎嘯欲行又止,闔目凝神,周遭靜謐,無風無塵,隻餘古樸之氣。
他緩步走上祭台,隻見岩石斑駁,歲月痕跡曆曆在目。更為驚異之處,這石梯蜿蜒,直通高處,引人探尋。
舉起火把,他仰望祭台之上,難見祭台之頂,不過最少有五六丈高。
旎嘯踏上石梯,聽得腳步之聲,此刻心無亢奮,倒是有幾分忐忑,不知上麵等待自己的又是什麽?
默默往上行走,他又是小心提防,終於可見祭台之頂,暗地心算,這祭台怕高十丈有餘。
等他及至祭台之頂,隻見中間唯有一個石案,石案上放了幾物。
他走到跟前,石案中間躺著一件奇怪的東西,此物僅掌長,黑灰古樸,像是勺子,可那頭又像是鑰匙。
旎嘯拿在手中仔細打量,這物也不知是什麽做的,似木似骨,拿到鼻間一聞,裏麵有一股奇怪的氣味,談不上好聞。
又去看石案之上,他驚奇發現,剛才取物的兩邊各有一塊形如薄片的石頭,分別各有一個字符。
他細細辨認,認出左為‘熊’字,右為‘湘’字。
旎嘯不懂這代表什麽,再看石案上再無它物,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過得片刻,他又是繞案細察。
當走到對麵之時,他欣喜發現,案上竟隱現一幅粗獷圖卷。
他俯身仔細瞧看,似是一幅地圖,山川江河,簡筆勾勒。
此畫雖是有些簡陋,更是滄海桑田,但他刹然間恍然醒悟,眼前便是華夏大地了。
細辨之下,長江往東之處畫有兩圈,知曉應是洞庭鄱陽兩湖。
不過讓他奇怪的是,有一處像是被打了一個標記,那是洞庭西南不遠的一個地方。
旎嘯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會有標記在此處?
觀思許久,得不出一個知所以然來,他便不再去看。
隨後他環視祭台,不過數丈方圓,除卻石案,別無它物,就連文字圖案也無。
這祭台隻有一條路上得來,找了幾圈,確定再沒有其它東西了,讓他似是有些猶意未盡。
下台之際,旎嘯腦海裏亮光一閃,心想莫非是要去湖廣的洞庭之南?
此刻他有一股莫名的衝動,感覺那裏有東西在等自己。
再顧祭台,突發奇想,想看一下這裏麵的空間是否還有它物。
不想這一走就是幾個小時過去,這讓他暗暗驚奇,原來以石門為界,這邊像是正門,石門那邊才是後門之路。
石門外,山洞幹爽,不染塵埃,無生機之跡,似無人踏足。
也不知走了多久,到後麵,旎嘯索性疾步飛行,直到他有了幾分餓意之時,才見前麵有了亮光。
終於出了洞口,他又是一聲長嘯,驚起暗處的飛禽走獸。
旎嘯拿出祭台上得到的異物,對著陽光照看許久,上麵一無花紋,二無圖案,觀察許久,隻好重新收起來。
途中偶獵野味數隻,繼而布下一簡易的奇門陣法,入得其中,悠然入夢。
皓月掛天之際,他再度醒來,簡餐充饑後,趁著皓月當空,夜行趕路。
及至第三日黃昏,方才人跡漸現。
旎嘯凝目遠望,認出那些人身著蕃服,心中暗道:此地莫不是已踏入朵甘思宣慰司的地界?
他未露行跡於蕃人麵前,反而悄然轉向東南。
次日清晨,來到一個叫雜曲卡的地方。
這裏雖是吐蕃人極多,但也有漢人居住在這裏,還有行商走販多為漢人。
在村鎮上出現一個十四五歲,麵目塵垢,有些衣裳破敝的少年,倒是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加上旎嘯內功特殊,不像武林中人,太陽穴高高鼓起,一看就是習武之人。
他扮作流浪小乞丐,幸得幾位慈悲心腸的漢人相助,贈以合體衣物與食糧。
當他詢問是否有地圖之時,眾人頗感詫異,卻仍有一位老掌櫃給了一張破舊的地圖。
到了一處,旎嘯看地圖,此地果真是朵甘思宣慰司的地界。他順著地圖,決定往東去往四川的鬆藩衛。
風雨兼程,數百裏之遙,春雨綿綿不斷,直至四月尾聲,他終於抵達鬆藩衛衛所。
兩日停留期間,旎嘯遊走街巷,酒肆雜貨無所不至,卻未聞駱風雁之名。
他深知,若錦衣衛真將駱風雁緝拿,武林中必有風聲,尤其武當弟子同行,難免一番波瀾。
而駱家南華堡之變,至今還有武林中人提起,讓他知曉不少事。
原來,駱風雁之祖駱珹,曾為嘉靖朝六科吏部都給事中,官居正七品,掌管侍從、規諫、稽察、補闕、拾遺等事。
然不知為何,嘉靖四十年,駱珹突遭罷黜,退隱至鳳翔府外三十裏外的南華堡。
其子駱文林,即駱風雁之父,娶房氏為妻,一家安逸度日。
孰料前年臘月,南華堡橫遭劫難,百餘人命喪黃泉,駱文林生死不明,不過傳聞那晚逃出去了。自然還有逃出去的駱風雁,江湖傳聞已是逃往西域,如今不知所蹤。
旎嘯從中推斷出,駱風雁眼下應是無大礙,彭海高也沒有抓到她,說不定連行蹤也不知曉。
就算彭海高知曉是武當弟子所為,但此人不敢上武當山要人。
旎嘯決定前往成都府,然後順長江而下,前往紫林山莊找駱風雁,他越來越覺得駱家之事極其不尋常。
又是小半刻過去,就在他要放棄之時,隻見前方似有一扇石門。
他跑過去,這石門高有三丈不止,借著火光,上麵寫了一個鬥大的字,如果是字,又是不像。
舉目相認,一看不要緊,讓旎嘯不禁驚悚不已。
這是為何?
因為在梅花山莊的藏書庫裏,最裏麵一層有幾物,上麵刻有相同符號的字。
若是常人,自是不會認為是字,但他不一樣,由曆代山莊少莊主經各代老仆口傳,聽聞這些字由第一代少莊主所傳下來,那是三千多年以前,殷商之時。
旎嘯思緒輕轉,憶及那一字乃‘緣’字,不禁心生遐想:此石門,難道真與‘緣’結下不解之緣?
或是其後藏匿機關,以‘緣’為名,試煉來者之心?
亦或僅待那有緣之人,揭開其神秘麵紗?
行至石門之前,旎嘯豈能輕言放棄?
他伸掌輕推,石門卻如磐石,巋然不動,似有千鈞重負。
火把插地,他再次來到石門前,一聲龍吟虎嘯,十二成氣力灌注,石門終緩緩啟開,石屑紛飛,塵埃落定。
警惕之下,內力貫注雙掌,以防萬一。而入目所及,非機關重重,乃一片沉寂幽暗。再舉火把,他毅然跨過石門。
數十步後,一宏偉祭台映入眼簾。
旎嘯欲行又止,闔目凝神,周遭靜謐,無風無塵,隻餘古樸之氣。
他緩步走上祭台,隻見岩石斑駁,歲月痕跡曆曆在目。更為驚異之處,這石梯蜿蜒,直通高處,引人探尋。
舉起火把,他仰望祭台之上,難見祭台之頂,不過最少有五六丈高。
旎嘯踏上石梯,聽得腳步之聲,此刻心無亢奮,倒是有幾分忐忑,不知上麵等待自己的又是什麽?
默默往上行走,他又是小心提防,終於可見祭台之頂,暗地心算,這祭台怕高十丈有餘。
等他及至祭台之頂,隻見中間唯有一個石案,石案上放了幾物。
他走到跟前,石案中間躺著一件奇怪的東西,此物僅掌長,黑灰古樸,像是勺子,可那頭又像是鑰匙。
旎嘯拿在手中仔細打量,這物也不知是什麽做的,似木似骨,拿到鼻間一聞,裏麵有一股奇怪的氣味,談不上好聞。
又去看石案之上,他驚奇發現,剛才取物的兩邊各有一塊形如薄片的石頭,分別各有一個字符。
他細細辨認,認出左為‘熊’字,右為‘湘’字。
旎嘯不懂這代表什麽,再看石案上再無它物,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過得片刻,他又是繞案細察。
當走到對麵之時,他欣喜發現,案上竟隱現一幅粗獷圖卷。
他俯身仔細瞧看,似是一幅地圖,山川江河,簡筆勾勒。
此畫雖是有些簡陋,更是滄海桑田,但他刹然間恍然醒悟,眼前便是華夏大地了。
細辨之下,長江往東之處畫有兩圈,知曉應是洞庭鄱陽兩湖。
不過讓他奇怪的是,有一處像是被打了一個標記,那是洞庭西南不遠的一個地方。
旎嘯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會有標記在此處?
觀思許久,得不出一個知所以然來,他便不再去看。
隨後他環視祭台,不過數丈方圓,除卻石案,別無它物,就連文字圖案也無。
這祭台隻有一條路上得來,找了幾圈,確定再沒有其它東西了,讓他似是有些猶意未盡。
下台之際,旎嘯腦海裏亮光一閃,心想莫非是要去湖廣的洞庭之南?
此刻他有一股莫名的衝動,感覺那裏有東西在等自己。
再顧祭台,突發奇想,想看一下這裏麵的空間是否還有它物。
不想這一走就是幾個小時過去,這讓他暗暗驚奇,原來以石門為界,這邊像是正門,石門那邊才是後門之路。
石門外,山洞幹爽,不染塵埃,無生機之跡,似無人踏足。
也不知走了多久,到後麵,旎嘯索性疾步飛行,直到他有了幾分餓意之時,才見前麵有了亮光。
終於出了洞口,他又是一聲長嘯,驚起暗處的飛禽走獸。
旎嘯拿出祭台上得到的異物,對著陽光照看許久,上麵一無花紋,二無圖案,觀察許久,隻好重新收起來。
途中偶獵野味數隻,繼而布下一簡易的奇門陣法,入得其中,悠然入夢。
皓月掛天之際,他再度醒來,簡餐充饑後,趁著皓月當空,夜行趕路。
及至第三日黃昏,方才人跡漸現。
旎嘯凝目遠望,認出那些人身著蕃服,心中暗道:此地莫不是已踏入朵甘思宣慰司的地界?
他未露行跡於蕃人麵前,反而悄然轉向東南。
次日清晨,來到一個叫雜曲卡的地方。
這裏雖是吐蕃人極多,但也有漢人居住在這裏,還有行商走販多為漢人。
在村鎮上出現一個十四五歲,麵目塵垢,有些衣裳破敝的少年,倒是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加上旎嘯內功特殊,不像武林中人,太陽穴高高鼓起,一看就是習武之人。
他扮作流浪小乞丐,幸得幾位慈悲心腸的漢人相助,贈以合體衣物與食糧。
當他詢問是否有地圖之時,眾人頗感詫異,卻仍有一位老掌櫃給了一張破舊的地圖。
到了一處,旎嘯看地圖,此地果真是朵甘思宣慰司的地界。他順著地圖,決定往東去往四川的鬆藩衛。
風雨兼程,數百裏之遙,春雨綿綿不斷,直至四月尾聲,他終於抵達鬆藩衛衛所。
兩日停留期間,旎嘯遊走街巷,酒肆雜貨無所不至,卻未聞駱風雁之名。
他深知,若錦衣衛真將駱風雁緝拿,武林中必有風聲,尤其武當弟子同行,難免一番波瀾。
而駱家南華堡之變,至今還有武林中人提起,讓他知曉不少事。
原來,駱風雁之祖駱珹,曾為嘉靖朝六科吏部都給事中,官居正七品,掌管侍從、規諫、稽察、補闕、拾遺等事。
然不知為何,嘉靖四十年,駱珹突遭罷黜,退隱至鳳翔府外三十裏外的南華堡。
其子駱文林,即駱風雁之父,娶房氏為妻,一家安逸度日。
孰料前年臘月,南華堡橫遭劫難,百餘人命喪黃泉,駱文林生死不明,不過傳聞那晚逃出去了。自然還有逃出去的駱風雁,江湖傳聞已是逃往西域,如今不知所蹤。
旎嘯從中推斷出,駱風雁眼下應是無大礙,彭海高也沒有抓到她,說不定連行蹤也不知曉。
就算彭海高知曉是武當弟子所為,但此人不敢上武當山要人。
旎嘯決定前往成都府,然後順長江而下,前往紫林山莊找駱風雁,他越來越覺得駱家之事極其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