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蘇州
賓主盡歡,王希孟回到驛館,不忘向丁弘誠心致謝。
丁弘卻是滿臉擔憂之色:
“小王大人,這份內之事不需掛懷,隻是近日,總覺有人在我們周圍窺探,意圖不軌,晚上歇息時,務要留一分精神,小心為上。”
王希孟隻當是丁弘在疑神疑鬼,並未太放在心頭,加上酒力上湧,簡單洗漱後倒頭便睡了過去。
眼見王希孟睡下,丁弘心中的不安卻越來越強烈,不敢就此睡去,索性拖過一把椅子,懷抱鋼刀坐在王希孟的門口守了一夜。
一夜平安,轉眼來到第二天,已是日上三竿,王希孟和承照似乎還在酣睡,屋內始終沒有傳出起床的動靜。
在門扇上輕敲了兩下,卻沒有等來任何回音,丁弘的心中暗叫不好,也顧不上許多,抬起一腳踹開房門,直接闖了進去。
剛一進門,一股淡淡的香氣便撲鼻而來。
——迷香!
丁弘的一顆心瞬間跌進了萬丈深淵。
定睛再看時,眼前的景象又讓他大惑不解,被破門聲驚醒,王希孟和承照方才坐起身,揉著惺忪的睡眼,也許是受到了迷香的影響,兩人似乎有些神智不清。
顧不上和兩人解釋,丁弘眼神掃過整個房間,隻見一扇窗欞上糊著的油紙被人劃破了一個口子,下方的地板上還留著一隻吹管。
望著眼前的情景,丁弘大致還原出昨夜的情景。
——有人劃破油紙,準備用迷香迷暈王希孟,卻不知為何突然放棄,匆忙間連吹管都掉入了屋內。
太多的迷團一股腦湧上丁弘的心頭,攪得他的腦海裏如同一團亂麻。
此地不宜久留!
臨別時,陶炎送上一些財物,王希孟本欲不收,丁弘卻在他耳邊說道:
陶知州與他人又有何不同?
過陳留、走應天、到楚州,哪一樣東西是我收的?
王希孟心中惱怒,但話卻無法說出口,隻得硬著頭皮將陶炎所贈之禮收下。
乘船一路沿運河南下,不幾日便抵達了下一站蘇州。
唐末杜荀鶴曾寫過一首《送人遊吳》: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戴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一首詩把蘇州人家靠河而居,城中橋港遍布,商貿繁榮,民風佳美描繪得淋漓盡致。
當時的蘇州已是世界級大都市,後人讚曰“風物雄麗為東南冠”,同時作為產糧重地,更是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
蘇州在曆史上名人輩出,唐代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曾先後任太守,近時更有文正公範仲淹於景佑元年調任知州,興修水利,造福一方。
而如今的知州黃景之遠沒有前人的才學和成就,似乎連待人接物都要差上很多。
草草與王希孟三人見上一麵後,黃景之便以公務在身為由,隻留下一名小吏引導他們去驛館,自己則匆匆離去。
王希孟倒是樂得一個輕鬆自在,承照卻有些忿忿不平:
“小王大人是天子門生,他一個知州怎麽如此無禮。”
哪知丁弘在一旁卻歎口氣道:
“他並非是對小王大人無禮,隻是不敢得罪了蘇州的另一個大人物。”
“我平生首次來到蘇州,和此處並無甚瓜葛,怎麽因我而得罪他人?”王希孟甚是奇怪。
丁弘久在徽宗身側,自然知道一些官場內幕,當即搖頭道:
“蔡太師與你不睦,朝中很多人都知曉,而蘇州權勢最盛者,為威遠節度使朱勔,他恰是蔡太師的心腹之人。”
說起朱勔,王希孟還是知道的,當初在畫學與他起爭執的朱書鎮,正是朱勔的小兒子,後來蔡京百般刁難,也大概猜出與此有關。
王希孟卻未在意,自己奉旨遊曆,他朱勔在蘇州即便權勢熏天,又與我何幹,當下笑道:
“我當是何事,不足掛齒,天色尚早,叫那名小吏來,讓他帶我們去走上一走。”
小吏前來,施禮問道:“不知小王大人要去哪裏?”
王希孟眼望汴梁方向,神情中帶著一絲懷念:
“當日我尚在畫學時,曾讀過米芾博士有詩雲:斷雲一葉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好作新詩寄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寫的便是於蘇州垂虹橋上所見之壯美,可否帶我前去一觀?”
小吏好心勸道:
“垂虹橋位於吳江縣,距此約半天路程,現在若去,怕是當晚無法趕回驛館。”
“無妨,”王希孟擺手道,“回不來便留在吳江縣。”
當小吏帶著三人趕到吳江縣時,已是下午時分,站在城東,王希孟終於親眼見到了垂虹橋。
垂虹橋又名往利橋,慶曆八年始建,前臨太湖,橫跨鬆江,目測長約一千餘尺,據稱所用木材數以萬計,全橋全為木質構架,架木梁鋪木板連成橋麵,兩側加有三百欄幹。
一座兩層樓高的亭閣位於橋中央,遠遠望去呈十字形布局,飛簷流角,古樸清雅,正是那長橋臥波、通衢壓浪的垂虹亭。
沿橋上得亭來,極目四望,眼前太湖水闊、洞庭山秀,腳下鬆江水急,周遭湖天一色,後人曾讚曰:
插天帶東勢嵯峨,截斷吳江一幅羅,橋上青山橋下水,世人曾見幾風波。
王希孟喜不自勝,吩咐取過紙筆,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作畫之中,直到已經看不清紙上的線條,方才停筆對小吏道:
“我還需再畫上幾日,勞煩尋一處驛館歇息。”
小吏還未答話,旁邊一人上前道:
“吳江縣令張誠見過小王大人,已在此恭候多時,本縣內隻有一家粗陋邸店,萬不敢引諸位大人前去,下官已尋得一處商戶的別院,距此不遠,諸位可隨我前去一看。”
王希孟這才注意到身邊多出了幾個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與眾人見禮,隨著縣令張誠去向那處別院。
這是一座位於半山腰的私宅,位置極佳,傍晚的餘暉中,平湖、長橋盡收眼底。
宅子分為前後兩院,客廳、書房、臥室等一應俱全,在前院還立有一塊碩大的太湖石,渾穆古樸、凝重深沉,望去賞心悅目,神思悠悠。
能在此處作畫,王希孟自然十分滿意。
勞累了一天,眾人吃過晚飯後,便各自回房歇息。
丁弘依然沒有放鬆,一直守到後半夜,才慢慢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眾人一切安好,丁弘亦長出一口氣,想來應是把那些跟蹤的人甩掉了。
和承照一起拿上諸多畫具,隨王希孟走出別院去往橋邊,隻是當路過山腳一片小樹林時,丁弘的瞳孔驟然緊縮。
別人或許不敏感,但他卻能清晰地聞出附近有血腥氣。
將王希孟送到指定的地點,丁弘找了個借口又回到樹林之中,仔細查看之下,隻見有多處淩亂的腳印,地麵和幾棵樹幹還殘留著星星點點的血跡,分明是昨晚此處發生過一場爭鬥,並且還有人受傷。
想到幾次發生的蹊蹺事,丁弘大致猜出了七八分真相。
——有人欲對王希孟圖謀不軌,大抵可以確定是和鄭方有關的那些江洋大盜,隻是,一直有人在暗中保護著王希孟,並且屢次破壞了他們的行動計劃。
是何人在保護王希孟?又為何要躲在暗處而不現身?
將目光投向山下,看著時而沉思、時而揮毫的王希孟,丁弘仿佛看到十五歲的自己。
為了喜歡做的事、為了心中的夢想可以不顧一切,渾然忘我,也許那才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吧。
自己這一輩子或許已止步不前,何不如用餘下的時光,來幫助正在作畫的少年達成心願。
那你便安心作畫,不必為外事煩心,餘下之事交由我來。
接下來的幾天裏,也許是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知難而退,王希孟幾人早出晚歸,再也無人打擾,日子平靜得就像太湖的湖麵。
然而,安寧終究被打破了。
所來之人,卻並非是江洋大盜。
這一日,天降小雨,王希孟隻得在別院後麵的書房內作畫,正凝神靜氣構思之際,忽聽前院裏傳來一片吵嚷之聲。
聲音越來越大,吵得王希孟再也無法繼續,便帶著丁弘和承照前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來到前院,眼前的景象不禁讓他們眉頭緊皺。
隻見院門敞開,圍牆也被推倒了一大片,原本立在院中的那塊太湖石已被貼上黃色封條,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差正大聲吆喝著,七手八腳地向牆外抬去,別院的主人劉員外正扯著為首一人的衣襟,涕淚橫流地央求著什麽。
“這些是何人,為何如此猖狂!”王希孟向丁弘問道。
丁弘本不想說,奈何拗不過王希孟,隻好長歎一聲,講起了這其中的原由。
徽宗喜歡搜集江南的奇木怪石,家在蘇州的朱勔便投其所好,四處搜求奇花異石,用船運入汴京,名為“花石綱”。
而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最能體現出“皺、漏、瘦、透”之美,深受徽宗喜愛,卻也成為了蘇州百姓的噩夢。
朱勔攀附蔡京,又深得徽宗歡心,一時氣焰熏天,凡民間有奇石異木,便會被強行奪走,為確保所運之物不被損傷,破屋壞牆,踐田毀墓,拆毀橋梁,鑿壞城郭之事屢屢發生,而所有費用均由當地百姓承擔,以至百姓備遭塗炭,民不聊生,甚至要賣子鬻女以供索取。
王希孟已然明白,這群官差應該就是朱勔的爪牙,正在強搶劉員外家的這塊太湖石。
以前隻覺百姓受苦是因天災,卻不想此地還有人禍!
王希孟怒火中燒,上前一步大聲喝道:
“住手!”
----------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江寧》
賓主盡歡,王希孟回到驛館,不忘向丁弘誠心致謝。
丁弘卻是滿臉擔憂之色:
“小王大人,這份內之事不需掛懷,隻是近日,總覺有人在我們周圍窺探,意圖不軌,晚上歇息時,務要留一分精神,小心為上。”
王希孟隻當是丁弘在疑神疑鬼,並未太放在心頭,加上酒力上湧,簡單洗漱後倒頭便睡了過去。
眼見王希孟睡下,丁弘心中的不安卻越來越強烈,不敢就此睡去,索性拖過一把椅子,懷抱鋼刀坐在王希孟的門口守了一夜。
一夜平安,轉眼來到第二天,已是日上三竿,王希孟和承照似乎還在酣睡,屋內始終沒有傳出起床的動靜。
在門扇上輕敲了兩下,卻沒有等來任何回音,丁弘的心中暗叫不好,也顧不上許多,抬起一腳踹開房門,直接闖了進去。
剛一進門,一股淡淡的香氣便撲鼻而來。
——迷香!
丁弘的一顆心瞬間跌進了萬丈深淵。
定睛再看時,眼前的景象又讓他大惑不解,被破門聲驚醒,王希孟和承照方才坐起身,揉著惺忪的睡眼,也許是受到了迷香的影響,兩人似乎有些神智不清。
顧不上和兩人解釋,丁弘眼神掃過整個房間,隻見一扇窗欞上糊著的油紙被人劃破了一個口子,下方的地板上還留著一隻吹管。
望著眼前的情景,丁弘大致還原出昨夜的情景。
——有人劃破油紙,準備用迷香迷暈王希孟,卻不知為何突然放棄,匆忙間連吹管都掉入了屋內。
太多的迷團一股腦湧上丁弘的心頭,攪得他的腦海裏如同一團亂麻。
此地不宜久留!
臨別時,陶炎送上一些財物,王希孟本欲不收,丁弘卻在他耳邊說道:
陶知州與他人又有何不同?
過陳留、走應天、到楚州,哪一樣東西是我收的?
王希孟心中惱怒,但話卻無法說出口,隻得硬著頭皮將陶炎所贈之禮收下。
乘船一路沿運河南下,不幾日便抵達了下一站蘇州。
唐末杜荀鶴曾寫過一首《送人遊吳》: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戴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一首詩把蘇州人家靠河而居,城中橋港遍布,商貿繁榮,民風佳美描繪得淋漓盡致。
當時的蘇州已是世界級大都市,後人讚曰“風物雄麗為東南冠”,同時作為產糧重地,更是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
蘇州在曆史上名人輩出,唐代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曾先後任太守,近時更有文正公範仲淹於景佑元年調任知州,興修水利,造福一方。
而如今的知州黃景之遠沒有前人的才學和成就,似乎連待人接物都要差上很多。
草草與王希孟三人見上一麵後,黃景之便以公務在身為由,隻留下一名小吏引導他們去驛館,自己則匆匆離去。
王希孟倒是樂得一個輕鬆自在,承照卻有些忿忿不平:
“小王大人是天子門生,他一個知州怎麽如此無禮。”
哪知丁弘在一旁卻歎口氣道:
“他並非是對小王大人無禮,隻是不敢得罪了蘇州的另一個大人物。”
“我平生首次來到蘇州,和此處並無甚瓜葛,怎麽因我而得罪他人?”王希孟甚是奇怪。
丁弘久在徽宗身側,自然知道一些官場內幕,當即搖頭道:
“蔡太師與你不睦,朝中很多人都知曉,而蘇州權勢最盛者,為威遠節度使朱勔,他恰是蔡太師的心腹之人。”
說起朱勔,王希孟還是知道的,當初在畫學與他起爭執的朱書鎮,正是朱勔的小兒子,後來蔡京百般刁難,也大概猜出與此有關。
王希孟卻未在意,自己奉旨遊曆,他朱勔在蘇州即便權勢熏天,又與我何幹,當下笑道:
“我當是何事,不足掛齒,天色尚早,叫那名小吏來,讓他帶我們去走上一走。”
小吏前來,施禮問道:“不知小王大人要去哪裏?”
王希孟眼望汴梁方向,神情中帶著一絲懷念:
“當日我尚在畫學時,曾讀過米芾博士有詩雲:斷雲一葉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好作新詩寄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寫的便是於蘇州垂虹橋上所見之壯美,可否帶我前去一觀?”
小吏好心勸道:
“垂虹橋位於吳江縣,距此約半天路程,現在若去,怕是當晚無法趕回驛館。”
“無妨,”王希孟擺手道,“回不來便留在吳江縣。”
當小吏帶著三人趕到吳江縣時,已是下午時分,站在城東,王希孟終於親眼見到了垂虹橋。
垂虹橋又名往利橋,慶曆八年始建,前臨太湖,橫跨鬆江,目測長約一千餘尺,據稱所用木材數以萬計,全橋全為木質構架,架木梁鋪木板連成橋麵,兩側加有三百欄幹。
一座兩層樓高的亭閣位於橋中央,遠遠望去呈十字形布局,飛簷流角,古樸清雅,正是那長橋臥波、通衢壓浪的垂虹亭。
沿橋上得亭來,極目四望,眼前太湖水闊、洞庭山秀,腳下鬆江水急,周遭湖天一色,後人曾讚曰:
插天帶東勢嵯峨,截斷吳江一幅羅,橋上青山橋下水,世人曾見幾風波。
王希孟喜不自勝,吩咐取過紙筆,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作畫之中,直到已經看不清紙上的線條,方才停筆對小吏道:
“我還需再畫上幾日,勞煩尋一處驛館歇息。”
小吏還未答話,旁邊一人上前道:
“吳江縣令張誠見過小王大人,已在此恭候多時,本縣內隻有一家粗陋邸店,萬不敢引諸位大人前去,下官已尋得一處商戶的別院,距此不遠,諸位可隨我前去一看。”
王希孟這才注意到身邊多出了幾個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與眾人見禮,隨著縣令張誠去向那處別院。
這是一座位於半山腰的私宅,位置極佳,傍晚的餘暉中,平湖、長橋盡收眼底。
宅子分為前後兩院,客廳、書房、臥室等一應俱全,在前院還立有一塊碩大的太湖石,渾穆古樸、凝重深沉,望去賞心悅目,神思悠悠。
能在此處作畫,王希孟自然十分滿意。
勞累了一天,眾人吃過晚飯後,便各自回房歇息。
丁弘依然沒有放鬆,一直守到後半夜,才慢慢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眾人一切安好,丁弘亦長出一口氣,想來應是把那些跟蹤的人甩掉了。
和承照一起拿上諸多畫具,隨王希孟走出別院去往橋邊,隻是當路過山腳一片小樹林時,丁弘的瞳孔驟然緊縮。
別人或許不敏感,但他卻能清晰地聞出附近有血腥氣。
將王希孟送到指定的地點,丁弘找了個借口又回到樹林之中,仔細查看之下,隻見有多處淩亂的腳印,地麵和幾棵樹幹還殘留著星星點點的血跡,分明是昨晚此處發生過一場爭鬥,並且還有人受傷。
想到幾次發生的蹊蹺事,丁弘大致猜出了七八分真相。
——有人欲對王希孟圖謀不軌,大抵可以確定是和鄭方有關的那些江洋大盜,隻是,一直有人在暗中保護著王希孟,並且屢次破壞了他們的行動計劃。
是何人在保護王希孟?又為何要躲在暗處而不現身?
將目光投向山下,看著時而沉思、時而揮毫的王希孟,丁弘仿佛看到十五歲的自己。
為了喜歡做的事、為了心中的夢想可以不顧一切,渾然忘我,也許那才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吧。
自己這一輩子或許已止步不前,何不如用餘下的時光,來幫助正在作畫的少年達成心願。
那你便安心作畫,不必為外事煩心,餘下之事交由我來。
接下來的幾天裏,也許是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知難而退,王希孟幾人早出晚歸,再也無人打擾,日子平靜得就像太湖的湖麵。
然而,安寧終究被打破了。
所來之人,卻並非是江洋大盜。
這一日,天降小雨,王希孟隻得在別院後麵的書房內作畫,正凝神靜氣構思之際,忽聽前院裏傳來一片吵嚷之聲。
聲音越來越大,吵得王希孟再也無法繼續,便帶著丁弘和承照前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來到前院,眼前的景象不禁讓他們眉頭緊皺。
隻見院門敞開,圍牆也被推倒了一大片,原本立在院中的那塊太湖石已被貼上黃色封條,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差正大聲吆喝著,七手八腳地向牆外抬去,別院的主人劉員外正扯著為首一人的衣襟,涕淚橫流地央求著什麽。
“這些是何人,為何如此猖狂!”王希孟向丁弘問道。
丁弘本不想說,奈何拗不過王希孟,隻好長歎一聲,講起了這其中的原由。
徽宗喜歡搜集江南的奇木怪石,家在蘇州的朱勔便投其所好,四處搜求奇花異石,用船運入汴京,名為“花石綱”。
而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最能體現出“皺、漏、瘦、透”之美,深受徽宗喜愛,卻也成為了蘇州百姓的噩夢。
朱勔攀附蔡京,又深得徽宗歡心,一時氣焰熏天,凡民間有奇石異木,便會被強行奪走,為確保所運之物不被損傷,破屋壞牆,踐田毀墓,拆毀橋梁,鑿壞城郭之事屢屢發生,而所有費用均由當地百姓承擔,以至百姓備遭塗炭,民不聊生,甚至要賣子鬻女以供索取。
王希孟已然明白,這群官差應該就是朱勔的爪牙,正在強搶劉員外家的這塊太湖石。
以前隻覺百姓受苦是因天災,卻不想此地還有人禍!
王希孟怒火中燒,上前一步大聲喝道:
“住手!”
----------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江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