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楚州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王希孟三人正準備離開應天府繼續南下時,姚少昌卻帶著兩名手下來到驛館。


    寒暄幾句過後,姚少昌一揖到地:


    “老夫昨夜按慣例行事,不料引來小王大人不適,還請恕罪則個。”


    王希孟忙回禮道:


    “豈敢,學生不勝酒力,若是有唐突之處,還請姚大人海涵。”


    姚少昌則滿麵愧容:


    “小王大人不怪罪於我,如此甚好,隻是老夫心中仍存愧疚,略備薄禮請罪,還請笑納。”


    說罷一揮手,兩名手下抬著一隻木箱走進屋內。


    盡管不知道是什麽,但從兩名手下略顯吃力的表情裏,也知裏麵的東西必定沉重無比。


    王希孟忙搖手拒絕,姚少昌卻隻說是當地的土特產,無論如何也要其收下,僵持之中,丁弘上前在王希孟的耳邊輕聲勸說道:


    “如若不收,姚大人必定會擔憂昨夜之事傳到聖上耳中,我知小王大人不是背後搬弄是非之人,何苦要憑空讓人猜忌,送這些東西,姚大人也隻是圖一個心安而已。”


    雖然覺得如此的理由未免有些牽強,但麵對著已是白發蒼蒼的姚少昌,王希孟還是動了惻隱之心。


    眼見禮物被收下,姚少昌原本緊張的表情終於放鬆下來,哈哈一笑道:


    “小王大人啟程南下,不知下一程要去何處,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


    “學生將去楚州,依舊走陸路。”王希孟道。


    姚少昌搖頭道:“若是去楚州,小王大人不妨乘船沿汴河而下,較乘車要舒適一些。”


    “隻是車中載有許多作畫必備之物,若乘船怕每次搬運不便。”王希孟有些猶豫。


    “不妨,”姚少昌笑道,“恰好有客船去楚州,可將飛鴻車一道運去,斷不會誤了大事。”


    ----------


    雖然之前遠遠地也看過不少船舶,但隨姚少昌來到碼頭,王希孟還是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平生第一次親身站於巨船其下,看著長二十餘丈、寬近六丈、主桅杆高過十丈、前桅杆高八丈的龐然大物,果真是巍如山嶽,錦帆鶴首,浮動波上,屈服蛟螭。


    莫說是載上一輛飛鴻車,就是十輛八輛,也不在話下。


    三人辭別姚少昌,登船順水而下。


    客艙之內,看著依然嘖嘖讚歎的王希孟,丁弘笑道:


    “小王大人,你可知楚州知州是何人?”


    “不知。”王希孟搖頭。


    “姚少瑞,姚少昌姚大人的胞弟。”丁弘道。


    王希孟皺了皺眉頭:


    “丁先生,抵達之後,勞煩和姚知州知會一聲,歌舞之事便不要了罷。”


    丁弘點頭稱是,心中卻暗暗揣測,想必姚少昌將在應天府發生的一切,都已快報給了姚少瑞,這種事怕是不會再有了。


    一路上風光民俗,王希孟自是不會錯過,在平穩的客船上每日書畫不停。


    幾日後的正午,客船抵達楚州,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在停泊在碼頭的眾多船隻中,竟有幾艘比他們所乘之船還要大上幾分。


    這是因為楚州不僅農業、手工業高度發達,作為運河水路的一個中轉站,江南船隻會在此處將所運貨物卸船,然後會運載其他商品返程,也讓其商業更空前繁榮,再加上全國最大的產鹽區這一優勢,讓楚州的稅收僅次於汴梁和杭州,高居全國第三。


    楚州能有今日人口眾多、經濟繁華的盛世景象,有一人當說是居功至偉,那便是範文正公——範仲淹。


    當年每當海潮漫漲之時,楚州、泰州等沿海一帶便會被海水淹沒,致使沿海百姓家破人亡,損失慘重。範仲淹任職泰州後便上書知州張綸,建議急速修複扞海堰,後經二人合力,曆經數年,扞海堰終於修成,從此“來洪水不得傷害鹽業,擋潮水不得傷害莊稼”,百姓安居樂業,農業和鹽業均受其利。


    姚少瑞早已率一眾官員已等在碼頭上,見王希孟三人離船登岸,上前幾步笑問道:


    “來的可是小王大人?”


    王希孟從麵貌上已猜出來人是誰,緊走幾步施禮道:


    “畫學生王希孟,拜見姚大人。”


    姚少瑞連忙雙手扶起,免不了與眾人又是一番寒暄,接著便是安排驛館、宴飲接風。


    一場並不奢華卻極具特色的酒宴作罷,姚少瑞開口問道:


    “不知小王大人做何安排,我定當通力協助。”


    一片敬慕之情出現在王希孟的臉上:


    “學生素來敬仰範文正公,早聞文正公於此修複扞海堰,隻可惜未曾親見,今日便想前去一觀。”


    姚少瑞點頭道:


    “若無當年範文正公以一已之力推動,也無今日泰楚等地的繁盛,雖說百姓當日為張知州立了生祠,但後人終究是不忘文正公的功績,小王大人能有此意,姚某感佩在心,隻是公務繁重,不能親陪小王大人前往,還請不要介懷。”


    相比於姚少昌,王希孟對姚少瑞的感覺要好上很多。


    ----------


    站在鹽城附近左右望不到盡頭的海堤之上,想想當年力排眾議的範文正公,再想想今日堤內百姓所受的恩澤,王希孟不禁心潮澎湃。


    即便自己沒有文正公那般的文治武功,卻也不能失了一顆像文正公那樣“有益天下之心”,若有一日,定要用這手中畫筆上報朝廷、下安黎民!


    一行人回到楚州城時,天色已晚,姚少瑞並未出現,隻是在一家酒樓安排好了晚飯,派兩名手下相陪,說姚知州有突發事務要處理,有所慢待不要見怪雲雲。


    王希孟反倒覺得如此是最為舒服,自然不會有任何怪罪之意,也沒有注意那兩人與丁弘一直在嘀嘀咕咕地說著什麽。


    吃罷晚飯,三人回到驛館,原本是丁弘獨居一室,承照與王希孟同住一室,臨進門前,丁弘卻拉過承照道:


    “今夜與我去住。”


    又轉頭對王希孟神秘一笑:


    “小王大人,切莫辜負了姚大人好意。”


    王希孟不明就裏,見丁弘拉著承照一溜煙兒跑進了他們的房門,隻好推門進到了自己的房間。


    這一進門卻發現屋內與中午離去時已大不相同,原本普通的客房,此時卻被裝飾得如同洞房一般。


    紅燭搖曳,羅帳輕垂,一女子身穿大紅衣裳,垂首坐於床邊,雙肩微微聳動,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激動。


    “你是何人,為何會在此處?”王希孟大驚失色,連聲音都微微顫抖。


    女子抬起頭,花容月貌,此刻卻梨花帶雨:


    “小女子姓裴,名曼雪,我……”


    話未說完,兩行清淚再次流下,手捂朱唇,抽泣不已。


    短暫的慌亂過後,王希孟慢慢明白了這背後的勾連——定是那姚少瑞幹的好事!


    而且丁弘也早就知情,所以剛才會把承照拉走。


    隻是,麵對淚流不止的裴曼雪,他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呆站在門口半晌,方才歎了口氣,搬過一把椅子坐到裴曼雪對麵,輕聲道:


    “莫要再哭,看你並非情願,遭遇何事,與我慢慢講來。”


    裴曼雪止住悲聲,淚眼中看著眼前與她年紀相仿的男子,聽著他柔聲的勸慰,心中升起一股不自主的信任,沒了最初的慌張,輕咬銀牙,緩緩講出了一段辛酸。


    ----------


    她本是楚州山陽縣人,自幼家境殷實,琴棋書畫都略通一二,父親裴明義是縣城內的一個綢緞商人,做生意誠實守信,多年下來,已是山陽縣內最大的一家綢緞莊。


    隻是山陽知縣鄭方卻是一個貪得無厭之人,自上任之後便對百姓大肆盤剝,貪汙受賄,隻因裴明義酒後發過幾句牢騷,被鄭方聽到後便懷恨在心。


    幾天前縣衙派出幾名公差,不由分說帶走了裴明義,不出半日竟以販賣私鹽的罪名打入了大牢。


    在裴曼雪母女找人多方打點後,鄭方提出條件,不僅要拿走綢緞莊,還需拿出一大筆錢,方能確保裴明義脫罪。


    雖然家中頗有一些積蓄,但也無法達到鄭方給出的數額,萬般無奈之下,救父心切的裴曼雪隻得用出了最後的辦法——賣身為官伎。


    知道母親不會答應,裴曼雪留下一封書信後,便偷偷跑到楚州,在與青樓老鴇商談之際,卻被一名官員模樣的人看中,將她送到了驛館,並對她說隻要伺候好今天的這位公子,無論要多少錢都可以答應。


    裴曼雪知道這是自己唯一能救出父親的機會,可事到臨頭,依然還是以淚洗麵,無法強作笑顏。


    ----------


    王希孟越聽越惱,一張白淨麵龐氣得通紅,可眼下天色已晚,所有事也隻能等到明天。


    說了句“你且好好歇息,明日替你做主”,王希孟起身來到丁弘的門前,也不言語,一腳踹開房門。


    見王希孟怒氣衝衝地進來,丁弘嚇了一跳,心中不免有些犯嘀咕:


    在應天府你看不上那些煙花歌伎,今天這個可是良家女子、完璧之身啊。


    王希孟也不說話,一指門口對丁弘道:


    “去外麵看好門戶,誰也不準踏進我的客房半步!”


    ----------


    第二日一早,王希孟帶著裴曼雪,徑直趕到知州衙門。


    姚少瑞眼見王希孟麵容不善,便知事有變故,忙問:


    “小王大人,一早前來,所為何事?”


    王希孟冷笑一聲,對裴曼雪道:


    “昨夜之言,再講一遍,姚大人會給你做主!”


    雖不知姚少瑞是何人,但見他對小王大人竟如此畢恭畢敬,裴曼雪也有了幾分膽量,將父親蒙冤之事如實講出。


    姚少瑞的一張臉青一陣白一陣,不知心中在想著什麽。


    待裴曼雪講完,姚少瑞拉著王希孟走入後堂,苦著臉先賠了一番罪過,而後又對王希孟道:


    “小王大人,鄭方此人在我治下,竟做出如此不法之事,定當嚴加查處,隻是此人牽扯甚廣,若因你而起,怕日後對小王大人不利,可否等你離去後,我再行懲處。”


    王希孟搖搖頭:


    “謝姚大人關照,隻是大可不必,這鄭方一日不除,我便一日不離開楚州!”


    ----------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揚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檀公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檀公江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檀公江華並收藏檀公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