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因有難言之隱,不敢說出哪吒要自己監視猴哥和沙師弟的事,剛才見師兄弟追問得緊,忙拋出“玉囚龍”來轉移師兄弟的注意,誰知這下弄巧成拙,猴哥和沙師弟當真要襲擊哪吒,他忙滿臉憂色地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宗天可是東海的大太子,傳聞他的神通比四海龍尊低不了多少。若依沙師弟之言,咱們變身襲擊哪吒,萬一龍太子脫身後立即向咱們痛下殺手,龍族的‘龍嘯九天’和‘龍爪功’咱們可對付不了。”
“嗬嗬,八戒不用擔心。”悟空胸有成竹地說道:“‘玉囚龍’其實就是‘護身符’。咱們隻要見到宗天現出真身,就立即變化而去,不與他交手。咱們一走,哪吒也就脫離了危機。龍太子完成了護主的使命,重獲自由,高興還來不及,哪裏可能還會追擊咱們。”
八戒見救助龍太子脫身的計劃已成定局,有氣無力地衝悟空點了一下頭,忽然衝跑在前麵的白龍馬努了努嘴,說道:“不知師父若是知道了此事,會不會同意咱們如此作為?求助龍太子脫困,可與求經修行沒有半點關係?”
白龍馬緩跑著一路向前,唐僧坐在馬上信馬由韁,看樣子根本沒有聽見後麵悟空等兄弟三個的談話。
悟空看著唐僧的背影,說道:“師父這邊應沒問題。向這次西天求經,大唐國皇帝就不同意他出境,可是咱們師父還不是偷偷地跑了出來。嗬嗬,咱們的師父可是一個有膽有識的大義和尚,要不然,咱們個個神通廣大,又怎可能會服從他一個肉體凡胎的人間和尚管教?”
“說的也是。不過此事還要從長計議,最好不要讓師父知道。”八戒道。
回想起自保唐僧求經以來這一路唐僧的表現,八戒很是讚同悟空的話,他不無敬佩地衝著唐僧的背影大聲問道:“師父!你為了去西天求經,不惜抗旨偷渡,難道就不怕將來回到大唐,會被大唐皇帝砍頭嗎?”
唐僧聽到八戒的叫聲,立即駐馬回頭說道:“唐王不允為師西行,這是唐王的事;西天求經,卻是為師的個人誌向。若為師聽了唐王勸告,未去西天求經,百年之後,後悔的也隻有為師一人,唐王決不會對為師有半點愧疚。”
等三個徒弟行到身邊,唐僧極目看著西方,接著感慨說道:“人生苦短,易生悔事,若求經功成,遂了為師心願,自是歡喜;若求經不成,既使倒在求經的路上,為師也算是離真經近了一程,終勝過糊塗一生。嗬嗬嗬,為師是成也喜,敗也喜,怎可能為了唐王的一紙禁令,而舍了自己的追求?”
八戒等聽了唐僧的話,無不深受鼓舞,渾身好像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不知不覺都加快了腳步,隻見路邊的林木,迎麵飛一般地向師徒身後掠過……
師徒一路疾行,不覺到了一座山嶺前。唐僧跳下馬背,也不歇息,同三個徒弟向嶺上行去。越往嶺上走,道路越就是崎嶇,常有荊棘枝條和樹枝伸到路中,可見此路很少有人行走。走的人少了,路就顯得狹窄。八戒主動向前,舉著九齒神耙在前邊劈荊斬棘開路;悟空牽馬隨後;唐僧緊隨馬後;沙僧挑著行李,晃悠悠地跟在師父身後,師徒一行魚貫向上攀登……
師徒上到嶺頂,隻覺得勁風吹麵,好在時已正午,日光正豔,唐僧倒也不覺得太冷。師徒越過山頂,卻發現唯一的一處適合下山的路口邊,坐著一位身穿灰色道袍,前胸繡著八卦圖的道人。
此道人望頭上看:須發如雪,麵慈目亮,好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你看他左手拿著一個佛家的紅漆木魚;右手拿著一根道家的白絲拂塵,正用右手的拂塵柄敲打著左手的紅漆木魚,伴隨著木魚發出聲音的節奏,嘴裏吟唱道:“世人隻緣我太真,不如放下自我身,憂煩如何侵?昔日所雲我,而今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後來誰?……”
悟空是三星真人的徒弟。三星真人平時雖以道裝示人,卻是易派傳人,因“易”為群經之首,是以同修儒、道、佛。悟空雖已皈依佛門,但見老道氣度超凡,似有恩師三星真人的神采。他於此處驚遇如此道人,恍如見到先師一般,心中不由便對眼前的道人產生了親近感。他見老道孤身一人坐在下山的道口,便跳上前向老關切地問道:“這裏嶺高風勁,道長一人在此吟唱,何樂之有?”
老道於山嶺之巔見了唐僧師徒,麵上竟沒有半點驚懼,聽聞悟空發問,竟半閉起雙目,不緩不急地說道:“知足者仙境,善用者生機,值得可樂的事多不勝數。天地萬物,六道輪回,唯人獨尊。貧道非花非草,非禽非獸,非妖非魔,得人身之貴,是為大樂;人生七十古來稀,貧僧虛度二百七十春,為長壽之樂;人生難得興趣隨身,貧道素喜悟道參禪,煉丹采藥,年愈長,性逾堅,為誌趣之樂。由此三樂相隨,大羅神仙也難及,貧道又如何能不樂?”
唐僧見道人仙風道骨,談吐不俗,又聽他說自己活了二百七十歲,心想:“俗間壽星怎活過如此年歲,眼前的道人定是個得道的神仙無疑了。”忙上前向道人施禮說道:“貧僧見道長氣度不凡,想必是得道的神仙?遇見既是有緣,貧僧想請仙長指點,此處距西天靈山尚有多少路程?如我師徒這般行走,又需何年何月方到靈山?”
那道長睜開雙眼,不急著回答唐僧的問話,卻看著唐僧反問道:“看法師氣宇軒昂,非比尋常僧旅,如貧道猜得不錯,法師應是東土大唐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唐僧吧?”
唐僧見道人竟能說出自己來曆,更覺道人是神仙無疑,忙點頭答道:“貧僧正是東土唐國前往西天求經的和尚。”
道人專注地看著唐僧,微微頜首道:“法師立誌求經,意欲普度眾生,心懷大善,天必佑之。貧道觀法師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麵如滿月,耳大有輪,果然一副賢德之相。”
老道說著話,用手中拂塵指著西方,“此嶺名曰:浩鬆嶺,西距靈山十萬裏不足。老道曾聞:麵由心生。法師乃有德之人,隻要矢誌不移,天涯不過咫尺,又何須為路程所累?”
頓了頓,老道忽然改變了語氣:“眼下‘吃了唐僧肉可長生不老,增長功力萬年’的傳聞在魔界更是傳得沸沸揚揚,法師往西天的道路將因此而變得多災多難。若是法師執意西行求經,隻怕西天未到,半途就已落入妖魔之口。何去何從?還望法師三思。”
唐僧見道士先是鼓勵,後是相勸,隻以為是他好意,當下頗為自豪地說道:“仙長的好意貧僧心領了,隻是仙長有所不知,貧僧雖不懂法術神通,然而卻收了三個本領極大的徒弟,降妖除魔於他三個來講如同遊戲。貧僧有了這三個徒弟隨行,也就不會害怕妖魔擋道了。”
八戒登嶺前聽了師父的一番言語,精神大振,暫時忘掉了心中的鬱悶,師徒們一路飛跑也不多想,這一會聽老道絮絮叨叨,禁不住心中掖著的那點事又湧上了心頭。想到哪吒父子得罪不起,他竟覺得後脊梁直冒涼氣,見道人有意在師父麵前把西行道路說的凶險難行,不由得心頭火起,邁步擋在唐僧身前,衝那道士喝道:“俺們有災無災,關你甚事。趕緊滾開,莫要擋住俺們師徒下山的路!”
唐僧吃了一驚,剛要喝止八戒,卻聽那道士笑道:“嗬嗬,怎麽不關貧道的事?貧道這就讓你嚐嚐受災的滋味!”說話間,一道白光閃過,道士手中的拂塵竟然已經纏到了八戒的嘴上。
八戒倉猝之下,身不由己地向站在旁邊的悟空撞了過去……
“嗬嗬,八戒不用擔心。”悟空胸有成竹地說道:“‘玉囚龍’其實就是‘護身符’。咱們隻要見到宗天現出真身,就立即變化而去,不與他交手。咱們一走,哪吒也就脫離了危機。龍太子完成了護主的使命,重獲自由,高興還來不及,哪裏可能還會追擊咱們。”
八戒見救助龍太子脫身的計劃已成定局,有氣無力地衝悟空點了一下頭,忽然衝跑在前麵的白龍馬努了努嘴,說道:“不知師父若是知道了此事,會不會同意咱們如此作為?求助龍太子脫困,可與求經修行沒有半點關係?”
白龍馬緩跑著一路向前,唐僧坐在馬上信馬由韁,看樣子根本沒有聽見後麵悟空等兄弟三個的談話。
悟空看著唐僧的背影,說道:“師父這邊應沒問題。向這次西天求經,大唐國皇帝就不同意他出境,可是咱們師父還不是偷偷地跑了出來。嗬嗬,咱們的師父可是一個有膽有識的大義和尚,要不然,咱們個個神通廣大,又怎可能會服從他一個肉體凡胎的人間和尚管教?”
“說的也是。不過此事還要從長計議,最好不要讓師父知道。”八戒道。
回想起自保唐僧求經以來這一路唐僧的表現,八戒很是讚同悟空的話,他不無敬佩地衝著唐僧的背影大聲問道:“師父!你為了去西天求經,不惜抗旨偷渡,難道就不怕將來回到大唐,會被大唐皇帝砍頭嗎?”
唐僧聽到八戒的叫聲,立即駐馬回頭說道:“唐王不允為師西行,這是唐王的事;西天求經,卻是為師的個人誌向。若為師聽了唐王勸告,未去西天求經,百年之後,後悔的也隻有為師一人,唐王決不會對為師有半點愧疚。”
等三個徒弟行到身邊,唐僧極目看著西方,接著感慨說道:“人生苦短,易生悔事,若求經功成,遂了為師心願,自是歡喜;若求經不成,既使倒在求經的路上,為師也算是離真經近了一程,終勝過糊塗一生。嗬嗬嗬,為師是成也喜,敗也喜,怎可能為了唐王的一紙禁令,而舍了自己的追求?”
八戒等聽了唐僧的話,無不深受鼓舞,渾身好像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不知不覺都加快了腳步,隻見路邊的林木,迎麵飛一般地向師徒身後掠過……
師徒一路疾行,不覺到了一座山嶺前。唐僧跳下馬背,也不歇息,同三個徒弟向嶺上行去。越往嶺上走,道路越就是崎嶇,常有荊棘枝條和樹枝伸到路中,可見此路很少有人行走。走的人少了,路就顯得狹窄。八戒主動向前,舉著九齒神耙在前邊劈荊斬棘開路;悟空牽馬隨後;唐僧緊隨馬後;沙僧挑著行李,晃悠悠地跟在師父身後,師徒一行魚貫向上攀登……
師徒上到嶺頂,隻覺得勁風吹麵,好在時已正午,日光正豔,唐僧倒也不覺得太冷。師徒越過山頂,卻發現唯一的一處適合下山的路口邊,坐著一位身穿灰色道袍,前胸繡著八卦圖的道人。
此道人望頭上看:須發如雪,麵慈目亮,好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你看他左手拿著一個佛家的紅漆木魚;右手拿著一根道家的白絲拂塵,正用右手的拂塵柄敲打著左手的紅漆木魚,伴隨著木魚發出聲音的節奏,嘴裏吟唱道:“世人隻緣我太真,不如放下自我身,憂煩如何侵?昔日所雲我,而今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後來誰?……”
悟空是三星真人的徒弟。三星真人平時雖以道裝示人,卻是易派傳人,因“易”為群經之首,是以同修儒、道、佛。悟空雖已皈依佛門,但見老道氣度超凡,似有恩師三星真人的神采。他於此處驚遇如此道人,恍如見到先師一般,心中不由便對眼前的道人產生了親近感。他見老道孤身一人坐在下山的道口,便跳上前向老關切地問道:“這裏嶺高風勁,道長一人在此吟唱,何樂之有?”
老道於山嶺之巔見了唐僧師徒,麵上竟沒有半點驚懼,聽聞悟空發問,竟半閉起雙目,不緩不急地說道:“知足者仙境,善用者生機,值得可樂的事多不勝數。天地萬物,六道輪回,唯人獨尊。貧道非花非草,非禽非獸,非妖非魔,得人身之貴,是為大樂;人生七十古來稀,貧僧虛度二百七十春,為長壽之樂;人生難得興趣隨身,貧道素喜悟道參禪,煉丹采藥,年愈長,性逾堅,為誌趣之樂。由此三樂相隨,大羅神仙也難及,貧道又如何能不樂?”
唐僧見道人仙風道骨,談吐不俗,又聽他說自己活了二百七十歲,心想:“俗間壽星怎活過如此年歲,眼前的道人定是個得道的神仙無疑了。”忙上前向道人施禮說道:“貧僧見道長氣度不凡,想必是得道的神仙?遇見既是有緣,貧僧想請仙長指點,此處距西天靈山尚有多少路程?如我師徒這般行走,又需何年何月方到靈山?”
那道長睜開雙眼,不急著回答唐僧的問話,卻看著唐僧反問道:“看法師氣宇軒昂,非比尋常僧旅,如貧道猜得不錯,法師應是東土大唐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唐僧吧?”
唐僧見道人竟能說出自己來曆,更覺道人是神仙無疑,忙點頭答道:“貧僧正是東土唐國前往西天求經的和尚。”
道人專注地看著唐僧,微微頜首道:“法師立誌求經,意欲普度眾生,心懷大善,天必佑之。貧道觀法師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麵如滿月,耳大有輪,果然一副賢德之相。”
老道說著話,用手中拂塵指著西方,“此嶺名曰:浩鬆嶺,西距靈山十萬裏不足。老道曾聞:麵由心生。法師乃有德之人,隻要矢誌不移,天涯不過咫尺,又何須為路程所累?”
頓了頓,老道忽然改變了語氣:“眼下‘吃了唐僧肉可長生不老,增長功力萬年’的傳聞在魔界更是傳得沸沸揚揚,法師往西天的道路將因此而變得多災多難。若是法師執意西行求經,隻怕西天未到,半途就已落入妖魔之口。何去何從?還望法師三思。”
唐僧見道士先是鼓勵,後是相勸,隻以為是他好意,當下頗為自豪地說道:“仙長的好意貧僧心領了,隻是仙長有所不知,貧僧雖不懂法術神通,然而卻收了三個本領極大的徒弟,降妖除魔於他三個來講如同遊戲。貧僧有了這三個徒弟隨行,也就不會害怕妖魔擋道了。”
八戒登嶺前聽了師父的一番言語,精神大振,暫時忘掉了心中的鬱悶,師徒們一路飛跑也不多想,這一會聽老道絮絮叨叨,禁不住心中掖著的那點事又湧上了心頭。想到哪吒父子得罪不起,他竟覺得後脊梁直冒涼氣,見道人有意在師父麵前把西行道路說的凶險難行,不由得心頭火起,邁步擋在唐僧身前,衝那道士喝道:“俺們有災無災,關你甚事。趕緊滾開,莫要擋住俺們師徒下山的路!”
唐僧吃了一驚,剛要喝止八戒,卻聽那道士笑道:“嗬嗬,怎麽不關貧道的事?貧道這就讓你嚐嚐受災的滋味!”說話間,一道白光閃過,道士手中的拂塵竟然已經纏到了八戒的嘴上。
八戒倉猝之下,身不由己地向站在旁邊的悟空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