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初玄送別朱厚照後,隻覺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那股輕鬆愉悅的心情讓他整個人都格外舒暢。
看了看天色,已經有些黑了。
思索了一番後,李初玄哼著小曲,邁著輕快的步伐進宮去找朱厚熜。
是時候和他好好談談了……
皇宮之中,威嚴莊重的氛圍依舊。
李初玄熟門熟路地來到朱厚熜所在之處,朱厚熜見到李初玄,臉上頓時浮現出一抹古怪。
鎮北侯平日裏連上朝都愛來不來的,怎麽今日光進宮就進了兩次?
不會又有什麽事吧?
朱厚熜心裏頓時‘咯噔’一跳。
“李大哥,你今日怎的這般有閑情,又來朕這裏了?”朱厚熜強行微笑,問道。
李初玄嘿嘿一笑,“陛下,臣這不是想你了嘛,再者,陛下這裏的膳食可是一絕,臣這嘴饞得緊。”
見此情景,朱厚熜更加緊張。
不過難得鎮北侯有此閑情逸致,他趕忙吩咐人準備膳食。
兩人相對而坐,氣氛輕鬆中又帶著一絲凝重。
“李大哥……”朱厚熜試探性的問道,“你來找朕,隻是吃飯的?”
李初玄直接搖頭,“當然不是。”
果然!朱厚熜心裏叫苦了一聲。
“那,所謂何事啊?”
李初玄邊吃邊答道:“也不是啥大事,就是想和陛下聊聊。”
“聊?”朱厚熜疑惑道,“聊什麽?”
李初玄放下筷子,看著朱厚熜,眼神中帶著一絲認真,“陛下,臣今日來,確實是想與陛下好好聊聊,陛下可相信臣?”
朱厚熜微微一愣,隨即神色也變得鄭重起來,“李大哥何出此言?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李初玄輕歎一聲,“陛下,臣知道,臣平日裏行事或許有些不羈,但臣對陛下,對這大明江山,卻是一片赤誠之心。”
朱厚熜點頭,“朕明白,李大哥為朕,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朕從未懷疑過你的忠心。”
李初玄微微頷首,“陛下,如今這天下局勢變幻莫測,陛下可曾想過,未來該如何走下去?”
朱厚熜沉默片刻,緩緩說道:“朕自登基以來,便深知責任重大,朕要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國家繁榮昌盛。朕會勤勉政事,任用賢能,推行改革,整頓吏治。”
李初玄聽著朱厚熜的話,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陛下有此誌向,實乃百姓之福。但陛下可知,這道路必定艱難險阻。”
朱厚熜微微皺眉,“朕自然知道,但朕既為皇帝,便不能退縮。”
李初玄點頭,“陛下英明,陛下,臣想問,若有一日,臣犯了錯,陛下可會原諒臣?”
朱厚熜看著李初玄,眼神堅定,“李大哥,隻要你不是背叛朕,背叛大明,朕定會原諒你。”
李初玄心中微微感動,“陛下,有您這句話,臣便放心了。陛下,臣覺得,如今這朝廷之中,雖有諸多賢能之士,但也不乏一些心懷叵測之人。陛下需時刻保持警惕。”
朱厚熜點頭,“朕明白。朕會小心謹慎,不會讓那些人有可乘之機。”
李初玄繼續說道:“陛下,臣還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厚熜道:“李大哥但說無妨。”
李初玄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臣覺得,陛下在處理國事之時,有時過於仁慈,仁慈固然是好事,但在一些事情上,陛下還需果斷一些。”
“做皇帝,要恩威並施。”
朱厚熜沉思片刻,說道:“李大哥所言有理,朕會注意的。”
李初玄看著朱厚熜,突然正色道:“陛下,臣鬥膽問一句,陛下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皇帝呢?”
朱厚熜微微一愣,眼神變得深邃起來。
他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朕一直都很敬佩太宗皇帝,朕的經曆和太宗皇帝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小宗入大宗。朕想成為一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的皇帝,朕要讓這江山在朕的手中更加穩固,讓我大明的威名遠揚四方。”
“好。”李初玄淡笑道,“敢問陛下,陛下對臣在前朝的政策怎麽看?”
“你是說,攤丁入畝?”朱厚熜問道。
李初玄點頭。
“自然是極好的。”朱厚熜想也沒想就點頭道,“李大哥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引進外藩作物,讓百姓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改善。為了解決土地問題又與先帝一起施行攤丁入畝之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並,使得我大明的人口出現了短期的爆炸性增長。不管怎麽看,都是利國利民之策。”
李初玄欣慰不已,“陛下能這麽想,臣也放心了。”
朱厚熜淡笑道:“李大哥為何有此一問,可是心中又有了什麽國策?”
李初玄微微搖頭,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思索。
“陛下,臣並非已有具體國策,隻是在思考如何能讓我大明更加強盛,百姓更加富足。”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陛下,臣近日思索,如今我大明雖有諸多進步,但仍有可改進之處。比如,可進一步發展商業。商業之繁榮,可帶來財富之流通,百姓之生計也能更多樣化。”
朱厚熜微微皺眉,“商業?我朝曆來重農抑商,李大哥此舉,恐會引起諸多爭議。”
李初玄鄭重道:“陛下,時代在變,我們不能一直固守舊製。商業若能合理發展,可為國家帶來巨額稅收,亦可促進各地物資交流,百姓生活所需之物也能更加豐富。我們可以製定合理的法規,規範商業行為,既讓商人有利可圖,又能確保國家利益和百姓福祉。”
朱厚熜陷入沉思,片刻後說道:“李大哥所言,確有道理,但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李初玄點頭,他本來也沒想一蹶而就。
重農抑商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幾千年來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了,想一下子改變自然是不可能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個道理李初玄還是懂的。
“陛下聖明,還有一事,臣以為教育也至關重要。如今我大明雖有學府,但能接受教育者甚少,我們可設立更多的學堂,讓更多的百姓子弟有機會讀書識字,知識可改變命運,培養出更多有才能之人,為國家效力。”
李初玄繼續說道。
他本以為,朱厚熜也會和剛才一樣讚同自己的主張,誰知朱厚熜聽完此話後卻陷入了沉思。
隨後,他微微搖頭,神色中流露出一絲顧慮。
“李大哥,教育一事,朕需慎重考慮。若百姓皆有學識,恐難以掌控,他們有了知識,便會有更多的想法和訴求,朝廷操作起來便會更加困難。朕以為,當下還是維持現狀為宜。”
李初玄心中一歎,卻也明白朱厚熜作為一個王朝統治者,他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在這個封建王朝,統治者往往更注重對百姓的控製,而教育的普及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變數。
可是,如果一味的施行愚民政策,大明遲早會在這個大變革時代裏被淘汰。
看看時間線,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很快就要開始了,大明絕對不能落後他們。
李初玄沉默片刻,說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顧慮,但教育之重要性不可忽視,若能引導得當,百姓有了知識,也會更加擁護朝廷,為國家效力。”
朱厚熜微微頷首,“李大哥所言,朕會再思量,此事暫且擱置,日後再議。”
看這情景,朱厚熜是不想再說了。
李初玄無奈歎氣,隻得暫時不談教育的問題。
似是察覺氣氛冷場了,朱厚熜趕忙轉移話題道:“李大哥,你還有什麽政策,但說無妨。”
李初玄深吸了口氣,接著道:“陛下,我們還可鼓勵科技創新,如改進農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航海技術,拓展海外貿易……這些都能為大明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
“科技創新?”聽著這個陌生的詞匯,朱厚熜麵露疑惑之色,微微皺起眉頭問道:“李大哥,朕不甚明白,何為科技創新?這又如何能為我大明帶來機遇與發展?”
李初玄神色鄭重地解釋道:“陛下,科技創新,乃是通過新的發明、新的技術來改變我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就拿改進農具來說,若能造出更加精良、高效的農具,農民在耕種之時便能事半功倍。如此一來,糧食產量便能大大提高,百姓們不再為饑餓所困,國家也能更加穩定。而發展航海技術,更是意義重大。如今我們已知大海之廣闊,若能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便能探索更多未知之地,與遠方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永不過時。
雖說當下的時代,不可能做出什麽驚人的科技產物,可還是有一些符合時代發展的東西是可以做出來的。
比如,簡易的蒸汽機……
李初玄想過了,如果大明的工匠們怎麽樣都造不出來蒸汽機,那他就去西方偷。
聽完李初玄的解釋,朱厚熜仍是不解,又問道:“這海外貿易,朕也不明白有何用處,我大明地大物博,何須與海外蠻夷進行貿易?”
李初玄耐心地說道:“陛下,海外貿易之益處甚多。其一,可帶來豐富的物資,海外有許多我們大明所沒有的奇珍異寶、珍稀物產,通過貿易,我們可以獲得這些物資,豐富百姓的生活,也可用於宮廷和國家的建設。其二,貿易可促進經濟繁榮,海外貿易能讓我們的商品流通到更遠的地方,賺取大量財富,為國家增加稅收。其三,通過與海外國家的交流,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為我大明所用,進一步推動我們自身的發展。而且,海外貿易也能展示我大明的國威,讓其他國家對我們敬畏有加。”
朱厚熜聽後,陷入沉思之中,他在心中反複權衡著李初玄所說的這些話,思考著科技創新與海外貿易對大明的影響。
李初玄見他又沉默了,心中有些不滿,如果現在當權的是朱厚照,他肯定會同意自己的主張。
老兄啊,要不你還是回來當皇帝吧。
這一刻,李初玄真想把朱厚照抓回來。
深吸了口氣,李初玄繼續耐心解釋道:“陛下,如今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然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你且看,在這廣袤的天地之間,各個國家都在奮力前行,積極謀求發展。那些遠方的國度,有的大力發展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新奇的發明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通過改進生產工具,使得工業生產的效率大幅提升,無論是製造兵器還是生活用品,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完成。而我們大明,若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必將在這場變革中逐漸落後。”
“陛下,當別人都在發展的時候,我們不能無動於衷,那些積極進取的國家,不僅僅在科技方麵有所突破,還在貿易方麵大力拓展,他們勇敢地派出船隊,駛向未知的海洋,與不同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獲取豐富的資源和財富。他們通過貿易,不僅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富足,還提升了國家的影響力。而我們大明,擁有著廣闊的疆域和豐富的物產,本應在這場世界變革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我們繼續安於現狀,不積極尋求發展,那麽我們的優勢將會逐漸喪失。”
“陛下,如今的世界,猶如一場激烈的競賽,各個國家都在爭分奪秒地發展,誰能率先掌握先進的技術,誰能開拓更廣闊的貿易市場,誰就能在未來的世界中占據主導地位。我們華夏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不能讓先輩們的榮耀在我們手中黯淡。我們必須勇敢地麵對這個大變革的時代,積極發展科技,拓展海外貿易,讓大明在世界的舞台上再次綻放光彩。”
李初玄聲情並茂,口水橫飛。
朱厚熜依然沉默。
李初玄有些急了,他真想拍案而起。
良久,朱厚熜才緩緩開口道:“李大哥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此事重大,不可草率決定,朕需與群臣商議,再做定奪。”
“李大哥,這樣吧,今日你對朕說的這些國策,你回去認真理一理,寫個章程出來,朕會和內閣六部商議這些政策的可行性。”
“行。”李初玄點頭道:“陛下聖明,此事確需謹慎考慮。但臣相信,隻要陛下能看到科技創新與海外貿易的巨大潛力,大明必將迎來新的輝煌。”
此後,兩人又探討了一些其他事務,除了教育普及之事。
可教育普及之事卻如一塊巨石,壓在李初玄心頭。他深知,要想讓大明真正走向繁榮昌盛,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如何說服朱厚熜,卻是一個難題。
兩人聊了許久,從國家大事到民生疾苦,從朝廷局勢到江湖傳聞,氣氛越來越融洽,凝重之感也漸漸消散……
最後,李初玄站起身來,拱手道:“陛下,今日與陛下一番交談,臣收獲良多,若陛下能同意臣的主張,那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必將迎來新的輝煌。”
“哈哈。”朱厚熜也站起身來,微笑道,“有李大哥在朕身邊,朕信心十足。”
這句話是不是客套,隻有朱厚熜知道了。
李初玄淡淡一笑,“陛下,那臣就先告退了,下次臣再來蹭飯。”
朱厚熜搖頭輕笑,“李大哥想來,隨時來便是。”
隨後,李初玄緩步離去。
李初玄走後,朱厚熜又獨自坐回了位置之上,陷入了沉思。
晚上聽李初玄說了這麽多,朱厚熜也需要消化消化。
今日與李初玄的交談,讓他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時他心裏也在暗自揣摩這些政策的可行性。
……
李初玄回到府中,便一頭紮進書房,挑燈夜戰,將今日與朱厚熜所談的各項國策逐一梳理,詳細地撰寫成章程。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每一個字都反複斟酌,力求清晰明了地闡述各項政策的優勢與實施步驟。
幾日之後,李初玄帶著精心撰寫的章程再次進宮,鄭重地呈遞給朱厚熜。
朱厚熜接過章程,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受到了李初玄的用心,心中不禁多了幾分感慨。
朱厚熜立刻召集六部內閣大臣商議此事。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眾大臣各懷心思。
當朱厚熜提出李初玄所呈的章程內容時,大臣們頓時議論紛紛。
楊廷和率先站出,神色嚴肅,強勢不已,“陛下,老臣以為,這所謂的發展商業、鼓勵科技創新、拓展海外貿易等主張,實乃荒謬之策。我朝曆來重農抑商,此乃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且那科技創新,不知所謂何物,貿然推行,恐生變故,至於海外貿易,與蠻夷往來,風險極大,萬一引狼入室,後果不堪設想。”
李初玄聽著楊廷和的反對之言,心中湧起一股怒火,但他強壓著情緒,上前一步道:“楊閣老,時代在變,祖宗之法並非不可改。如今世界局勢變幻莫測,若我們一味固守舊製,必將被時代淘汰,商業之繁榮可帶來財富流通,科技創新能提升國家實力,海外貿易更是拓展國家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楊廷和冷哼一聲,“鎮北侯所言,不過是紙上談兵。商業發展,商人逐利,必使人心浮躁,社會風氣敗壞。科技創新,未知之事太多,若失敗,勞民傷財。海外貿易,風險難測,我大明何必冒險?”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朱厚熜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激烈的爭論,眉頭緊鎖,他深知此事重大,關乎大明的未來,但他也明白楊廷和等老臣的顧慮並非毫無道理。
朝堂之上,爭論之聲此起彼伏,除了楊廷和強勢反對之外,又有一位內閣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鎮北侯之策萬萬不可行,科技創新,聽之玄乎,我大明有千年傳承之技藝,何須去求那未知之新。海外貿易,風險難控,且與蠻夷往來,易染其蠻風,壞我華夏之禮。商業若興,農為本之根基必搖,百姓皆逐利而忘本,國將不國。”這位內閣大臣言辭懇切,滿臉憂慮。
然而,也有不少官員站出來支持李初玄。
楊一清出列,躬了躬身道,“陛下,鎮北侯之策實乃高瞻遠矚,臣前兩年與逸雲伯一同出海,發現如今世界已然不同往昔,各國皆在求變求新,我大明若不緊跟時代步伐,必將落後。發展商業,可促進經濟繁榮,增加稅收,為國家建設提供更多資源。科技創新更是未來之關鍵,可提升我大明之實力,讓我們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海外貿易能帶來豐富物資與先進技術,何樂而不為?”
“難道現在的大明,和以前的朝代相比,所有東西都是一成不變嗎?!”
“好!”李初玄心裏默默地為楊一清豎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出過海的人,就是有見識。
兵部侍郎也站出來說道:“陛下,末將以為鎮北侯所言有理,科技創新可改進兵器,提升我軍戰鬥力,海外貿易若能成功開展,亦可獲取更多戰略資源,對國家安危至關重要。”
李初玄可是名義上的兵部尚書,對於自己的老大,他當然是要支持一下的。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而熱烈。
楊廷和一派繼續據理力爭。
禮部侍郎慷慨而言,“陛下,那海外貿易,路途遙遠且風險重重,海上風浪無常,一旦遭遇風暴,船隊便可能有去無回,此乃拿國家財富冒險之舉。再者,與蠻夷貿易,蠻夷之人多狡詐,恐會以次充好,甚至可能暗藏禍心,伺機侵犯我大明。且商業若興,人心必趨利而忘義,傳統道德必將崩壞,社會秩序難以維持。”
聽得此言,禮部尚書費宏眉頭微皺,自己都還沒說話呢,自己的下屬急著湊什麽熱鬧?
費宏頗有深意地看了禮部侍郎一眼,繼而繼續保持沉默。
一個人內閣首輔,文官之首;一個是鎮北侯兼兵部尚書,堪稱武官之首。
費宏可不想去湊什麽熱鬧,還是等皇帝自己做決定吧。
此時,戶部尚書王杲挺身而出,“各位大人此言差矣,海外貿易雖有風險,但收益亦是巨大。”
“如今各國皆在尋求交流與發展,我們若緊閉國門,隻會坐失良機。海上風險固然存在,但我們可加強航海技術的研究,提高船隊的安全性。至於與蠻夷貿易,我們可製定嚴格的貿易規則,確保公平交易。且商業之繁榮並非必然導致道德崩壞,反而可以通過合理的規範引導,讓商人在逐利的同時也承擔起社會責任。”
之前李初玄提出的出海找尋外藩作物,再加上攤丁入畝之策施行,戶部的錢袋子可是鼓了不少,這讓王杲對李初玄的政治智慧大為欽佩,不知不覺就為李初玄發聲了。
“王尚書此言謬也!”
工部尚書何詔沉聲說道:“科技創新斷然不可取,我大明傳統技藝傳承千年,已然足夠。貿然進行科技創新,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結果難以預料,若失敗,必將勞民傷財,動搖國本。”
李初玄親自上前回應:“何尚書隻知守舊,卻不知創新乃發展之動力,如今世界日新月異,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技術,我們若不跟上步伐,遲早會被淘汰。”
“科技創新雖有風險,但一旦成功,將為大明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改進農具,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百姓豐衣足食;發展新的軍事技術,可增強國家的防禦力量。而且,我們可以逐步嚐試,並非一蹴而就,又何來勞民傷財之說?”
“虧你還是工部尚書,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李初玄直接大喝出聲。
“你……”何詔麵色漲紅,周身劇顫。
楊廷和微微皺眉,沉聲道:“鎮北侯,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祖宗之法不可違。重農抑商、固守傳統乃是我大明立國之本,輕易更改,恐致天下大亂。”
李初玄毫不退縮,朗聲道:“楊閣老,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一直拘泥於祖宗之法。祖宗之法是為了當時的情況而定,如今局勢已然不同,我們應當審時度勢,敢於創新,為大明的未來開辟新的道路。若一味守舊,大明必將在這大變革的時代中逐漸衰落。”
……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朝堂之上氣氛愈發緊張。
朱厚熜坐在龍椅上,麵色凝重,他看著殿內的群臣爭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既明白老臣們對祖宗之法的堅守,又看到了新策可能帶來的機遇,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不知該如何抉擇。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時間悄然流逝。
爭到後麵,兩方都吵急眼了,差點動起手來。
最終,朱厚熜不得不暫時擱置此事,讓眾人回去再仔細思量。
李初玄滿心失望,他今日算是明白了,要想讓這些政策得以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並不是說楊廷和他們不愛國,他們身為大明臣子,自然也是希望大明好。
隻是這意識形態裏的東西,真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
回到府中,李初玄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要想改變這些大臣們的觀念,絕非易事,但不論如何他都不能放棄,大明的未來需要這些變革。
不然,大明還是會走上曆史的老路,亡於王朝三百年周期的定律。
“這些遭瘟的書生……”
在書房裏,李初玄越想越氣,不禁破口大罵。
……
看了看天色,已經有些黑了。
思索了一番後,李初玄哼著小曲,邁著輕快的步伐進宮去找朱厚熜。
是時候和他好好談談了……
皇宮之中,威嚴莊重的氛圍依舊。
李初玄熟門熟路地來到朱厚熜所在之處,朱厚熜見到李初玄,臉上頓時浮現出一抹古怪。
鎮北侯平日裏連上朝都愛來不來的,怎麽今日光進宮就進了兩次?
不會又有什麽事吧?
朱厚熜心裏頓時‘咯噔’一跳。
“李大哥,你今日怎的這般有閑情,又來朕這裏了?”朱厚熜強行微笑,問道。
李初玄嘿嘿一笑,“陛下,臣這不是想你了嘛,再者,陛下這裏的膳食可是一絕,臣這嘴饞得緊。”
見此情景,朱厚熜更加緊張。
不過難得鎮北侯有此閑情逸致,他趕忙吩咐人準備膳食。
兩人相對而坐,氣氛輕鬆中又帶著一絲凝重。
“李大哥……”朱厚熜試探性的問道,“你來找朕,隻是吃飯的?”
李初玄直接搖頭,“當然不是。”
果然!朱厚熜心裏叫苦了一聲。
“那,所謂何事啊?”
李初玄邊吃邊答道:“也不是啥大事,就是想和陛下聊聊。”
“聊?”朱厚熜疑惑道,“聊什麽?”
李初玄放下筷子,看著朱厚熜,眼神中帶著一絲認真,“陛下,臣今日來,確實是想與陛下好好聊聊,陛下可相信臣?”
朱厚熜微微一愣,隨即神色也變得鄭重起來,“李大哥何出此言?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李初玄輕歎一聲,“陛下,臣知道,臣平日裏行事或許有些不羈,但臣對陛下,對這大明江山,卻是一片赤誠之心。”
朱厚熜點頭,“朕明白,李大哥為朕,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朕從未懷疑過你的忠心。”
李初玄微微頷首,“陛下,如今這天下局勢變幻莫測,陛下可曾想過,未來該如何走下去?”
朱厚熜沉默片刻,緩緩說道:“朕自登基以來,便深知責任重大,朕要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國家繁榮昌盛。朕會勤勉政事,任用賢能,推行改革,整頓吏治。”
李初玄聽著朱厚熜的話,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陛下有此誌向,實乃百姓之福。但陛下可知,這道路必定艱難險阻。”
朱厚熜微微皺眉,“朕自然知道,但朕既為皇帝,便不能退縮。”
李初玄點頭,“陛下英明,陛下,臣想問,若有一日,臣犯了錯,陛下可會原諒臣?”
朱厚熜看著李初玄,眼神堅定,“李大哥,隻要你不是背叛朕,背叛大明,朕定會原諒你。”
李初玄心中微微感動,“陛下,有您這句話,臣便放心了。陛下,臣覺得,如今這朝廷之中,雖有諸多賢能之士,但也不乏一些心懷叵測之人。陛下需時刻保持警惕。”
朱厚熜點頭,“朕明白。朕會小心謹慎,不會讓那些人有可乘之機。”
李初玄繼續說道:“陛下,臣還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厚熜道:“李大哥但說無妨。”
李初玄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臣覺得,陛下在處理國事之時,有時過於仁慈,仁慈固然是好事,但在一些事情上,陛下還需果斷一些。”
“做皇帝,要恩威並施。”
朱厚熜沉思片刻,說道:“李大哥所言有理,朕會注意的。”
李初玄看著朱厚熜,突然正色道:“陛下,臣鬥膽問一句,陛下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皇帝呢?”
朱厚熜微微一愣,眼神變得深邃起來。
他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朕一直都很敬佩太宗皇帝,朕的經曆和太宗皇帝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小宗入大宗。朕想成為一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的皇帝,朕要讓這江山在朕的手中更加穩固,讓我大明的威名遠揚四方。”
“好。”李初玄淡笑道,“敢問陛下,陛下對臣在前朝的政策怎麽看?”
“你是說,攤丁入畝?”朱厚熜問道。
李初玄點頭。
“自然是極好的。”朱厚熜想也沒想就點頭道,“李大哥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引進外藩作物,讓百姓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改善。為了解決土地問題又與先帝一起施行攤丁入畝之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並,使得我大明的人口出現了短期的爆炸性增長。不管怎麽看,都是利國利民之策。”
李初玄欣慰不已,“陛下能這麽想,臣也放心了。”
朱厚熜淡笑道:“李大哥為何有此一問,可是心中又有了什麽國策?”
李初玄微微搖頭,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思索。
“陛下,臣並非已有具體國策,隻是在思考如何能讓我大明更加強盛,百姓更加富足。”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陛下,臣近日思索,如今我大明雖有諸多進步,但仍有可改進之處。比如,可進一步發展商業。商業之繁榮,可帶來財富之流通,百姓之生計也能更多樣化。”
朱厚熜微微皺眉,“商業?我朝曆來重農抑商,李大哥此舉,恐會引起諸多爭議。”
李初玄鄭重道:“陛下,時代在變,我們不能一直固守舊製。商業若能合理發展,可為國家帶來巨額稅收,亦可促進各地物資交流,百姓生活所需之物也能更加豐富。我們可以製定合理的法規,規範商業行為,既讓商人有利可圖,又能確保國家利益和百姓福祉。”
朱厚熜陷入沉思,片刻後說道:“李大哥所言,確有道理,但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李初玄點頭,他本來也沒想一蹶而就。
重農抑商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幾千年來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了,想一下子改變自然是不可能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個道理李初玄還是懂的。
“陛下聖明,還有一事,臣以為教育也至關重要。如今我大明雖有學府,但能接受教育者甚少,我們可設立更多的學堂,讓更多的百姓子弟有機會讀書識字,知識可改變命運,培養出更多有才能之人,為國家效力。”
李初玄繼續說道。
他本以為,朱厚熜也會和剛才一樣讚同自己的主張,誰知朱厚熜聽完此話後卻陷入了沉思。
隨後,他微微搖頭,神色中流露出一絲顧慮。
“李大哥,教育一事,朕需慎重考慮。若百姓皆有學識,恐難以掌控,他們有了知識,便會有更多的想法和訴求,朝廷操作起來便會更加困難。朕以為,當下還是維持現狀為宜。”
李初玄心中一歎,卻也明白朱厚熜作為一個王朝統治者,他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在這個封建王朝,統治者往往更注重對百姓的控製,而教育的普及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變數。
可是,如果一味的施行愚民政策,大明遲早會在這個大變革時代裏被淘汰。
看看時間線,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很快就要開始了,大明絕對不能落後他們。
李初玄沉默片刻,說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顧慮,但教育之重要性不可忽視,若能引導得當,百姓有了知識,也會更加擁護朝廷,為國家效力。”
朱厚熜微微頷首,“李大哥所言,朕會再思量,此事暫且擱置,日後再議。”
看這情景,朱厚熜是不想再說了。
李初玄無奈歎氣,隻得暫時不談教育的問題。
似是察覺氣氛冷場了,朱厚熜趕忙轉移話題道:“李大哥,你還有什麽政策,但說無妨。”
李初玄深吸了口氣,接著道:“陛下,我們還可鼓勵科技創新,如改進農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航海技術,拓展海外貿易……這些都能為大明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
“科技創新?”聽著這個陌生的詞匯,朱厚熜麵露疑惑之色,微微皺起眉頭問道:“李大哥,朕不甚明白,何為科技創新?這又如何能為我大明帶來機遇與發展?”
李初玄神色鄭重地解釋道:“陛下,科技創新,乃是通過新的發明、新的技術來改變我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就拿改進農具來說,若能造出更加精良、高效的農具,農民在耕種之時便能事半功倍。如此一來,糧食產量便能大大提高,百姓們不再為饑餓所困,國家也能更加穩定。而發展航海技術,更是意義重大。如今我們已知大海之廣闊,若能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便能探索更多未知之地,與遠方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永不過時。
雖說當下的時代,不可能做出什麽驚人的科技產物,可還是有一些符合時代發展的東西是可以做出來的。
比如,簡易的蒸汽機……
李初玄想過了,如果大明的工匠們怎麽樣都造不出來蒸汽機,那他就去西方偷。
聽完李初玄的解釋,朱厚熜仍是不解,又問道:“這海外貿易,朕也不明白有何用處,我大明地大物博,何須與海外蠻夷進行貿易?”
李初玄耐心地說道:“陛下,海外貿易之益處甚多。其一,可帶來豐富的物資,海外有許多我們大明所沒有的奇珍異寶、珍稀物產,通過貿易,我們可以獲得這些物資,豐富百姓的生活,也可用於宮廷和國家的建設。其二,貿易可促進經濟繁榮,海外貿易能讓我們的商品流通到更遠的地方,賺取大量財富,為國家增加稅收。其三,通過與海外國家的交流,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為我大明所用,進一步推動我們自身的發展。而且,海外貿易也能展示我大明的國威,讓其他國家對我們敬畏有加。”
朱厚熜聽後,陷入沉思之中,他在心中反複權衡著李初玄所說的這些話,思考著科技創新與海外貿易對大明的影響。
李初玄見他又沉默了,心中有些不滿,如果現在當權的是朱厚照,他肯定會同意自己的主張。
老兄啊,要不你還是回來當皇帝吧。
這一刻,李初玄真想把朱厚照抓回來。
深吸了口氣,李初玄繼續耐心解釋道:“陛下,如今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然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你且看,在這廣袤的天地之間,各個國家都在奮力前行,積極謀求發展。那些遠方的國度,有的大力發展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新奇的發明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通過改進生產工具,使得工業生產的效率大幅提升,無論是製造兵器還是生活用品,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完成。而我們大明,若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必將在這場變革中逐漸落後。”
“陛下,當別人都在發展的時候,我們不能無動於衷,那些積極進取的國家,不僅僅在科技方麵有所突破,還在貿易方麵大力拓展,他們勇敢地派出船隊,駛向未知的海洋,與不同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獲取豐富的資源和財富。他們通過貿易,不僅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富足,還提升了國家的影響力。而我們大明,擁有著廣闊的疆域和豐富的物產,本應在這場世界變革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我們繼續安於現狀,不積極尋求發展,那麽我們的優勢將會逐漸喪失。”
“陛下,如今的世界,猶如一場激烈的競賽,各個國家都在爭分奪秒地發展,誰能率先掌握先進的技術,誰能開拓更廣闊的貿易市場,誰就能在未來的世界中占據主導地位。我們華夏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不能讓先輩們的榮耀在我們手中黯淡。我們必須勇敢地麵對這個大變革的時代,積極發展科技,拓展海外貿易,讓大明在世界的舞台上再次綻放光彩。”
李初玄聲情並茂,口水橫飛。
朱厚熜依然沉默。
李初玄有些急了,他真想拍案而起。
良久,朱厚熜才緩緩開口道:“李大哥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此事重大,不可草率決定,朕需與群臣商議,再做定奪。”
“李大哥,這樣吧,今日你對朕說的這些國策,你回去認真理一理,寫個章程出來,朕會和內閣六部商議這些政策的可行性。”
“行。”李初玄點頭道:“陛下聖明,此事確需謹慎考慮。但臣相信,隻要陛下能看到科技創新與海外貿易的巨大潛力,大明必將迎來新的輝煌。”
此後,兩人又探討了一些其他事務,除了教育普及之事。
可教育普及之事卻如一塊巨石,壓在李初玄心頭。他深知,要想讓大明真正走向繁榮昌盛,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如何說服朱厚熜,卻是一個難題。
兩人聊了許久,從國家大事到民生疾苦,從朝廷局勢到江湖傳聞,氣氛越來越融洽,凝重之感也漸漸消散……
最後,李初玄站起身來,拱手道:“陛下,今日與陛下一番交談,臣收獲良多,若陛下能同意臣的主張,那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必將迎來新的輝煌。”
“哈哈。”朱厚熜也站起身來,微笑道,“有李大哥在朕身邊,朕信心十足。”
這句話是不是客套,隻有朱厚熜知道了。
李初玄淡淡一笑,“陛下,那臣就先告退了,下次臣再來蹭飯。”
朱厚熜搖頭輕笑,“李大哥想來,隨時來便是。”
隨後,李初玄緩步離去。
李初玄走後,朱厚熜又獨自坐回了位置之上,陷入了沉思。
晚上聽李初玄說了這麽多,朱厚熜也需要消化消化。
今日與李初玄的交談,讓他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時他心裏也在暗自揣摩這些政策的可行性。
……
李初玄回到府中,便一頭紮進書房,挑燈夜戰,將今日與朱厚熜所談的各項國策逐一梳理,詳細地撰寫成章程。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每一個字都反複斟酌,力求清晰明了地闡述各項政策的優勢與實施步驟。
幾日之後,李初玄帶著精心撰寫的章程再次進宮,鄭重地呈遞給朱厚熜。
朱厚熜接過章程,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受到了李初玄的用心,心中不禁多了幾分感慨。
朱厚熜立刻召集六部內閣大臣商議此事。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眾大臣各懷心思。
當朱厚熜提出李初玄所呈的章程內容時,大臣們頓時議論紛紛。
楊廷和率先站出,神色嚴肅,強勢不已,“陛下,老臣以為,這所謂的發展商業、鼓勵科技創新、拓展海外貿易等主張,實乃荒謬之策。我朝曆來重農抑商,此乃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且那科技創新,不知所謂何物,貿然推行,恐生變故,至於海外貿易,與蠻夷往來,風險極大,萬一引狼入室,後果不堪設想。”
李初玄聽著楊廷和的反對之言,心中湧起一股怒火,但他強壓著情緒,上前一步道:“楊閣老,時代在變,祖宗之法並非不可改。如今世界局勢變幻莫測,若我們一味固守舊製,必將被時代淘汰,商業之繁榮可帶來財富流通,科技創新能提升國家實力,海外貿易更是拓展國家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楊廷和冷哼一聲,“鎮北侯所言,不過是紙上談兵。商業發展,商人逐利,必使人心浮躁,社會風氣敗壞。科技創新,未知之事太多,若失敗,勞民傷財。海外貿易,風險難測,我大明何必冒險?”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朱厚熜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激烈的爭論,眉頭緊鎖,他深知此事重大,關乎大明的未來,但他也明白楊廷和等老臣的顧慮並非毫無道理。
朝堂之上,爭論之聲此起彼伏,除了楊廷和強勢反對之外,又有一位內閣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鎮北侯之策萬萬不可行,科技創新,聽之玄乎,我大明有千年傳承之技藝,何須去求那未知之新。海外貿易,風險難控,且與蠻夷往來,易染其蠻風,壞我華夏之禮。商業若興,農為本之根基必搖,百姓皆逐利而忘本,國將不國。”這位內閣大臣言辭懇切,滿臉憂慮。
然而,也有不少官員站出來支持李初玄。
楊一清出列,躬了躬身道,“陛下,鎮北侯之策實乃高瞻遠矚,臣前兩年與逸雲伯一同出海,發現如今世界已然不同往昔,各國皆在求變求新,我大明若不緊跟時代步伐,必將落後。發展商業,可促進經濟繁榮,增加稅收,為國家建設提供更多資源。科技創新更是未來之關鍵,可提升我大明之實力,讓我們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海外貿易能帶來豐富物資與先進技術,何樂而不為?”
“難道現在的大明,和以前的朝代相比,所有東西都是一成不變嗎?!”
“好!”李初玄心裏默默地為楊一清豎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出過海的人,就是有見識。
兵部侍郎也站出來說道:“陛下,末將以為鎮北侯所言有理,科技創新可改進兵器,提升我軍戰鬥力,海外貿易若能成功開展,亦可獲取更多戰略資源,對國家安危至關重要。”
李初玄可是名義上的兵部尚書,對於自己的老大,他當然是要支持一下的。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而熱烈。
楊廷和一派繼續據理力爭。
禮部侍郎慷慨而言,“陛下,那海外貿易,路途遙遠且風險重重,海上風浪無常,一旦遭遇風暴,船隊便可能有去無回,此乃拿國家財富冒險之舉。再者,與蠻夷貿易,蠻夷之人多狡詐,恐會以次充好,甚至可能暗藏禍心,伺機侵犯我大明。且商業若興,人心必趨利而忘義,傳統道德必將崩壞,社會秩序難以維持。”
聽得此言,禮部尚書費宏眉頭微皺,自己都還沒說話呢,自己的下屬急著湊什麽熱鬧?
費宏頗有深意地看了禮部侍郎一眼,繼而繼續保持沉默。
一個人內閣首輔,文官之首;一個是鎮北侯兼兵部尚書,堪稱武官之首。
費宏可不想去湊什麽熱鬧,還是等皇帝自己做決定吧。
此時,戶部尚書王杲挺身而出,“各位大人此言差矣,海外貿易雖有風險,但收益亦是巨大。”
“如今各國皆在尋求交流與發展,我們若緊閉國門,隻會坐失良機。海上風險固然存在,但我們可加強航海技術的研究,提高船隊的安全性。至於與蠻夷貿易,我們可製定嚴格的貿易規則,確保公平交易。且商業之繁榮並非必然導致道德崩壞,反而可以通過合理的規範引導,讓商人在逐利的同時也承擔起社會責任。”
之前李初玄提出的出海找尋外藩作物,再加上攤丁入畝之策施行,戶部的錢袋子可是鼓了不少,這讓王杲對李初玄的政治智慧大為欽佩,不知不覺就為李初玄發聲了。
“王尚書此言謬也!”
工部尚書何詔沉聲說道:“科技創新斷然不可取,我大明傳統技藝傳承千年,已然足夠。貿然進行科技創新,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結果難以預料,若失敗,必將勞民傷財,動搖國本。”
李初玄親自上前回應:“何尚書隻知守舊,卻不知創新乃發展之動力,如今世界日新月異,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技術,我們若不跟上步伐,遲早會被淘汰。”
“科技創新雖有風險,但一旦成功,將為大明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改進農具,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百姓豐衣足食;發展新的軍事技術,可增強國家的防禦力量。而且,我們可以逐步嚐試,並非一蹴而就,又何來勞民傷財之說?”
“虧你還是工部尚書,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李初玄直接大喝出聲。
“你……”何詔麵色漲紅,周身劇顫。
楊廷和微微皺眉,沉聲道:“鎮北侯,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祖宗之法不可違。重農抑商、固守傳統乃是我大明立國之本,輕易更改,恐致天下大亂。”
李初玄毫不退縮,朗聲道:“楊閣老,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一直拘泥於祖宗之法。祖宗之法是為了當時的情況而定,如今局勢已然不同,我們應當審時度勢,敢於創新,為大明的未來開辟新的道路。若一味守舊,大明必將在這大變革的時代中逐漸衰落。”
……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朝堂之上氣氛愈發緊張。
朱厚熜坐在龍椅上,麵色凝重,他看著殿內的群臣爭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既明白老臣們對祖宗之法的堅守,又看到了新策可能帶來的機遇,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不知該如何抉擇。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時間悄然流逝。
爭到後麵,兩方都吵急眼了,差點動起手來。
最終,朱厚熜不得不暫時擱置此事,讓眾人回去再仔細思量。
李初玄滿心失望,他今日算是明白了,要想讓這些政策得以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並不是說楊廷和他們不愛國,他們身為大明臣子,自然也是希望大明好。
隻是這意識形態裏的東西,真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
回到府中,李初玄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要想改變這些大臣們的觀念,絕非易事,但不論如何他都不能放棄,大明的未來需要這些變革。
不然,大明還是會走上曆史的老路,亡於王朝三百年周期的定律。
“這些遭瘟的書生……”
在書房裏,李初玄越想越氣,不禁破口大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