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二氧化矽,其他常見的玻璃成分還包括碳酸鈉和碳酸鈣,以及一些添加劑如氧化鋁和氧化鎂等。


    通常從矽石礦石中提取,矽石主要存在於地殼中的石英石和石英砂中。


    隱居地最近的石英礦隻有不到15公裏,品質優良,金手指評價為89星,已經夠用了。


    可惜的是,地表層的那些好挖的礦已經被采集的差不多了,畢竟,這幾年一直都用,就沒停過。


    這隻能算是一個中小型礦產,想要挖掘出更多的石英礦,隻能深入地下五米,甚至更多。


    而對山穀來說,毫無疑問,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尤其是以後需要大量的玻璃。


    楊軍經過細細研究,發現,以後的挖掘設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是石英礦,然後就是接下來的鐵礦石,銅礦石,煤礦等等。


    最後,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打算,那就是建立地下通道,地下建築,等等。


    要知道,他的山穀可是極其封閉的,安全性高是高,但是卻有一個非常危險的問題。


    那就是,萬一被人堵住了出口,那不就相當於甕中捉鱉了嗎?


    跑都沒地方跑。


    而這種可能性雖然不高,但是他可不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世界上的意外多不勝數,聰明人也絕對不少。


    尤其到了21世紀,無數的科技創新,總有一些讓他感到不安的東西出現。


    到時候,他可就抓瞎了。


    所以,給自己留幾條退路,建幾個逃生通道,甚至是避難所,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麽,前提就是要有專用的設備。


    楊軍想到了前世的盾構機,這玩意技術含量不低,但是卻非常符合他的要求,能挖洞,能挖礦,安全又穩定。


    盾構機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期,用於建造隧道和地下通道,據考古學家推測,這些古老的盾構機可能是由人力驅動的。


    現代形式的盾構機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被用於挖掘地下礦井、這些早期的盾構機通常由蒸汽機驅動。


    第一台使用內燃機驅動的盾構機於1950年代問世,這種新型盾構機在施工效率和可靠性方麵有了顯著的提高。


    盾構機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地鐵隧道、水下隧道、道路隧道、水利工程,挖礦等等。盾構機的施工速度也很快,每天能挖掘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離。


    楊軍早就有了這方麵的知識和技術,這些年,灌頂的無數技能裏,盾構機可不陌生,在這方麵,他可以算是大師級了。


    再加上前世記憶裏的那行影像資料和文字表達,楊軍可以沒有任何壓力的設計出一款目前世界最先進的盾構機。


    唯一的問題就是動力。


    用內燃機是不可能的,不說隱居地附近沒有石油天然氣之類的礦產,就算有他也不會用的。


    把山穀搞壞了,他可不願意。


    所以,盾構機的設計和製造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解決動力問題。


    采用電力作為動力是毋庸置疑的,那麽問題又複雜了。


    這就需要再設計一款大型電動發動機,要帶得起數十噸甚至數百噸的重量。


    按照技術含量,可比盾構機更複雜。


    好在楊軍的底子非常厚實,加上前世的電動汽車已經爛大街,其中的技術水平已經早就被宣傳的到處都是。


    可能,隨便一個普通人都能說出一二來,當然,隻是一點皮毛。


    但是,換成現在的他,可就不一樣了。


    科技發展就是這樣,那一點靈光,才是最重要的,往往需要無數人的實驗和時間才能突破。


    而現在,他什麽都不缺,隻需要稍微改進,用自己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去完善它,改進它。


    最終,楊軍設計出了一款獨屬於楊家的盾構機。


    它的體型不算大,長15米,高5.6米,寬4.2米,重達68噸。


    總共需要多個大小不一的零件。


    這還是他精簡了很多的緣故,否則還會更複雜。


    這款盾構機,就算放在前世,也算是很先進的了。


    就算是挖掘最堅硬的鐵礦石,花崗岩,也能做到每天110米的速度。


    當然,缺點還是有的,那就是耗電量太大了,必須用拳頭粗的電纜連接,直接供電使用,電池是不行的。


    於是,新的問題又出來了。


    山穀裏的電力有點不足了。


    本來經過三次升級改造之後,第五山穀的發電站所產生的電力已經足以支撐楊家的所有用電設備。


    甚至,楊軍一度以為,起碼三五年內是不用考慮電力缺乏的問題。


    誰知道,這麽快就打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51年:隱居深山建立超級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韻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韻生並收藏重生51年:隱居深山建立超級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