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看得直點頭,連連道:“就該這樣、就該這樣!”
巧嬤嬤也一個勁地咋舌讚嘆,“老奴從前隻覺得娘娘清雅些有清雅的美,卻不想如今裝扮起來,更讓人挪不開眼。我看比起那些素色,還是這鮮艷喜慶的紅色更適合您。”
“可不是,”太皇太後道:“等你入了宮,這宮裏除了你還要誰用得了正紅色?你再不用,就把那大好的顏色荒廢了。”
“正是如此,那些宮妃們還用卻還還用上呢。”
薛靜姝被她二人連番規勸,幾乎也快覺得自己不用這些艷麗的顏色就是罪過了,她拗不過太皇太後,隻得點頭應下,“便如皇祖母所言。”
“哎,這就對了,”太皇太後心滿意足,“你可得說到做到,我在這兒看著呢。”
薛靜姝無奈苦笑。
這裏她是打扮完了,另一頭德公公正苦著臉直揪眉毛。
有道是‘上頭一句話,底下跑短腿。‘他如今倒不用跑腿,卻愁得要斷腸。
太皇太後隻一再交代他要好好給陛下裝扮,可她老人家似乎忘了,陛下的常服朝服來來去去就隻那兩三樣,連顏色都跳不出明黃、正紅、黑白幾色,巧婦尚且難為無米之炊,這要他如何扮出花兒來?況且那正主兒還十分不上心不配合呢。
他看了眼仍老神在在批著摺子的皇帝,愁眉苦臉道:“皇上,時辰快到了。”
皇帝撇了眼天色,穩坐不動,“尚早。”
德公公忙去漏鍾前細看,道:“不早了,申時就要過了,您還未更衣呢。”
皇帝理也不理他。
德公公撓撓腦門,急得直冒汗,“長樂宮已經差人來問了。”
皇帝終於放下摺子看他一眼,帶著幾分不滿。
德公公心裏苦,卻也隻得頂著壓力道:“太皇太後一早交代好,您若不照辦,一會兒她老人家又該不高興了。”
搬出這座令牌,才真正起了作用,皇帝皺眉站起來往內殿走去,德公公趕緊讓幾個機靈的宮人進去更衣。
大概是記著太皇太後的話,怕當真惹她不快,皇帝最終穿了一身平常不大愛穿的皂色鑲紅邊常服,頭上戴個繁複的九龍戲珠墨玉冠,一言不發站在那兒,當真豐神俊朗,威嚴不凡。
德公公擦擦額頭,老淚盈眶,總算不負太皇太後所託,沒讓她老人家丟臉。
皇帝又去長樂宮請太皇太後同行,見了同樣盛裝打扮的薛靜姝,兩人都有幾分不自在。
太皇太後隻掩著嘴笑。
此時時辰已經不早,太皇太後一行人到達宴上,眾人都已經聚齊了。
薛靜姝扶著太皇太後步入殿內,皇帝走在另一邊,兩旁齊刷刷跪滿了人,烏壓壓全是黑沉沉的發頂。
第一次領受眾人跪拜,雖他們跪的不是她,薛靜姝仍察覺幾分異樣。
她忍不住微微扭頭去看太皇太後與皇帝,卻隻見兩人神色如常,行動自若。
她又去看太皇太後身旁隨侍的宮人,她們隻低著頭,亦步亦趨跟在左右,她想了想,便也垂下眼瞼,收斂了神情。
上手擺了兩張案桌,太皇太後的位置在正中,她讓薛靜姝陪在她身邊,皇帝則坐在左手邊。
幾人坐定,司禮的太監方才喊起。
眾人齊聲道謝,起身歸座。
下方的席位整整齊齊排成兩排,男的居左,女的在右。
眼下左邊這排,不外乎皂紫青白幾色,而右邊一排,卻花紅柳綠奼紫嫣紅,好不熱鬧。
原本席間還算熱鬧,皇帝與太皇太後一來,立刻就安靜得落針可聞了。
太皇太後眯眼望了一圈,點了幾位長公主與親王的名頭,問過幾句家常,又與幾位眼熟的誥命夫人說了幾句話,氣氛才慢慢活絡起來。
年輕男女們有的大著膽子偷偷抬頭望向上手,薛靜姝坐在一旁,就察覺好幾道視線落在她身上,她隻當不知。
薛靜婉的位置還算靠前,她忍了許久,終於忍不住飛快地抬頭來瞥了一眼,看清上手的人,她微微瞪大眼,輕呼一聲。
四姑娘薛靜媛皺眉看她,不滿道:“你以為這是在家裏,由得你大呼小叫?”
薛靜婉並不理她,隻愣愣道:“三姐姐這樣打扮太美了,皇上也很年輕,比大哥哥還俊哩,他們兩人可真般配。”
薛靜媛對她的話嗤之以鼻,“也就你們眼皮子淺,天天把一個姨娘生的掛在嘴邊,奉為圭臬,說出來也不怕讓人笑話。”
薛靜婉這才轉頭來看她,擰著細眉道:“你說話可真難聽,整天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也沒見你比別人好到哪裏去,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坐在底下,烏泱泱一片過來,一晃神就找不到了。”
“你——”薛靜媛氣結,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薛靜婉不過隨意說了一句話堵她,卻不想正堵在薛靜媛的痛處上。
想當年她姐姐是太子妃時,她的位置就在主位之下兩三桌遠,當時多少大家閨秀羨慕她,明裏暗裏奉承她?
自從大姐失勢,她的地位跟著一落千丈,曾經體會過那種風光,如今卻泯然於眾,她如何甘心?
也有別的人看清薛靜姝的容貌,驚艷過後便是瞭然,此前還有人疑惑,為何這突然出現的薛家三姑娘能得帝寵,眼下都明白了。
他們隻是不曾想到,薛家既然有這樣一位容貌出眾的姑娘,怎麽此前一直不讓她出現在人前?說是身子不好需靜養,可眼下看來,隻是比常人柔弱幾分,何須要到離家休養的地步?
隻怕其中又有不少曲曲折折吧。
年輕男子們壯著膽子去看薛靜姝,姑娘們則含羞帶臊給皇帝送秋波。
自然,也有年齡到了,並不想攀高枝的,則借著帕子衣袖掩飾,暗暗打量對座的人。
正當各人心思各異,右手邊靠前的位子上,一名嬌俏少女起身離席,正當堂上行了一禮,俏生生道:“茗兒有一曲想獻給太皇太後與陛下,願太皇太後安康長壽,福運無疆。”
太皇太後仔細看了看她,笑道:“原來是茗兒,好好,你有心了。”
皇帝微微點頭。
巧嬤嬤見薛靜姝似乎不識得她,便小聲解釋道:“這是永寧郡主府上的二姑娘,閨名安茗。”
薛靜姝點了點頭,輕聲謝過。
肖安茗卻沒立刻開唱,而是看向左邊,沖首座那名男子嬌聲道:“表哥,你給我伴蕭。”
薛靜姝又跟著看向左側,為首的是一名俊美男子,眉眼間與皇帝有幾分相似。
巧嬤嬤又道:“這是安親王。”
安慶王是先帝第八子,皇帝胞弟,而永寧郡主乃是先帝堂妹,那肖安茗叫安親王一聲表哥並未有錯,且聽說郡主有意與安親王結親,若此事成了,此兩家便親上加親,難怪肖安茗會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表現親昵。
安親王似習慣了對表妹的縱容,隻是無奈一笑,讓隨從拿來玉蕭,起身步到堂上,“孫兒獻醜了。”
太皇太後笑嗬嗬道:“快開始吧,別讓大家久等了。”
一曲過後,自然是滿堂讚譽。
有了肖安茗開的頭,之後陸陸續續有別的世家公子大家小姐上前獻才,薛靜媛也彈了一曲古琴。
堂上氣氛正好,外頭廊下宮燈一盞盞亮起,既是元宵燈會,自然要猜燈謎,太皇太後正準備命人將第一副燈謎送進來,肖安茗又站起身,歪頭睜著一雙大眼睛道:“早就聽聞薛家三姑娘的美名,不知道可否也讓我們大家開開眼界呢?”
宴上頓時寂靜,無數眼睛遮遮掩掩地在薛靜姝與肖安茗之間來回,另有些敏銳的人,則去偷看看皇帝神色。
薛靜姝望了她一眼,不知她是真心還是假意,轉頭看向太皇太後,正準備開口,太皇太後卻笑道:“姝兒近日照料我本就辛苦,我可捨不得再讓她又唱又跳的,你的要求,我得狠心駁回了。”
肖安茗眨眨眼,撅了撅嘴道:“好吧,我就知道老祖宗偏心,人都未進宮呢,已經當成心頭寶了,隻怕再過些日子,我們這些沒人疼的小糙小苗更要被您忘啦。”
一句俏皮話讓氣氛又活絡起來,眾人都跟著大流掩嘴一笑。
太皇太後讓人把第一個燈謎送到皇帝跟前,笑盈盈道:“皇上,你給大家做個模範吧。”
德公公忙上前朗聲將燈謎念出,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太皇太後一聽就樂了,“這個簡單!姝兒,咱們前幾日還說起了是不是?”
薛靜姝含笑點頭。
皇帝提筆寫下兩字,德公公看一眼,又大聲念出:“陛下的謎底是,炮竹!”
太皇太後道:“快去看看是不是,若猜錯了,皇帝這臉可就丟大咯。”
</br>
巧嬤嬤也一個勁地咋舌讚嘆,“老奴從前隻覺得娘娘清雅些有清雅的美,卻不想如今裝扮起來,更讓人挪不開眼。我看比起那些素色,還是這鮮艷喜慶的紅色更適合您。”
“可不是,”太皇太後道:“等你入了宮,這宮裏除了你還要誰用得了正紅色?你再不用,就把那大好的顏色荒廢了。”
“正是如此,那些宮妃們還用卻還還用上呢。”
薛靜姝被她二人連番規勸,幾乎也快覺得自己不用這些艷麗的顏色就是罪過了,她拗不過太皇太後,隻得點頭應下,“便如皇祖母所言。”
“哎,這就對了,”太皇太後心滿意足,“你可得說到做到,我在這兒看著呢。”
薛靜姝無奈苦笑。
這裏她是打扮完了,另一頭德公公正苦著臉直揪眉毛。
有道是‘上頭一句話,底下跑短腿。‘他如今倒不用跑腿,卻愁得要斷腸。
太皇太後隻一再交代他要好好給陛下裝扮,可她老人家似乎忘了,陛下的常服朝服來來去去就隻那兩三樣,連顏色都跳不出明黃、正紅、黑白幾色,巧婦尚且難為無米之炊,這要他如何扮出花兒來?況且那正主兒還十分不上心不配合呢。
他看了眼仍老神在在批著摺子的皇帝,愁眉苦臉道:“皇上,時辰快到了。”
皇帝撇了眼天色,穩坐不動,“尚早。”
德公公忙去漏鍾前細看,道:“不早了,申時就要過了,您還未更衣呢。”
皇帝理也不理他。
德公公撓撓腦門,急得直冒汗,“長樂宮已經差人來問了。”
皇帝終於放下摺子看他一眼,帶著幾分不滿。
德公公心裏苦,卻也隻得頂著壓力道:“太皇太後一早交代好,您若不照辦,一會兒她老人家又該不高興了。”
搬出這座令牌,才真正起了作用,皇帝皺眉站起來往內殿走去,德公公趕緊讓幾個機靈的宮人進去更衣。
大概是記著太皇太後的話,怕當真惹她不快,皇帝最終穿了一身平常不大愛穿的皂色鑲紅邊常服,頭上戴個繁複的九龍戲珠墨玉冠,一言不發站在那兒,當真豐神俊朗,威嚴不凡。
德公公擦擦額頭,老淚盈眶,總算不負太皇太後所託,沒讓她老人家丟臉。
皇帝又去長樂宮請太皇太後同行,見了同樣盛裝打扮的薛靜姝,兩人都有幾分不自在。
太皇太後隻掩著嘴笑。
此時時辰已經不早,太皇太後一行人到達宴上,眾人都已經聚齊了。
薛靜姝扶著太皇太後步入殿內,皇帝走在另一邊,兩旁齊刷刷跪滿了人,烏壓壓全是黑沉沉的發頂。
第一次領受眾人跪拜,雖他們跪的不是她,薛靜姝仍察覺幾分異樣。
她忍不住微微扭頭去看太皇太後與皇帝,卻隻見兩人神色如常,行動自若。
她又去看太皇太後身旁隨侍的宮人,她們隻低著頭,亦步亦趨跟在左右,她想了想,便也垂下眼瞼,收斂了神情。
上手擺了兩張案桌,太皇太後的位置在正中,她讓薛靜姝陪在她身邊,皇帝則坐在左手邊。
幾人坐定,司禮的太監方才喊起。
眾人齊聲道謝,起身歸座。
下方的席位整整齊齊排成兩排,男的居左,女的在右。
眼下左邊這排,不外乎皂紫青白幾色,而右邊一排,卻花紅柳綠奼紫嫣紅,好不熱鬧。
原本席間還算熱鬧,皇帝與太皇太後一來,立刻就安靜得落針可聞了。
太皇太後眯眼望了一圈,點了幾位長公主與親王的名頭,問過幾句家常,又與幾位眼熟的誥命夫人說了幾句話,氣氛才慢慢活絡起來。
年輕男女們有的大著膽子偷偷抬頭望向上手,薛靜姝坐在一旁,就察覺好幾道視線落在她身上,她隻當不知。
薛靜婉的位置還算靠前,她忍了許久,終於忍不住飛快地抬頭來瞥了一眼,看清上手的人,她微微瞪大眼,輕呼一聲。
四姑娘薛靜媛皺眉看她,不滿道:“你以為這是在家裏,由得你大呼小叫?”
薛靜婉並不理她,隻愣愣道:“三姐姐這樣打扮太美了,皇上也很年輕,比大哥哥還俊哩,他們兩人可真般配。”
薛靜媛對她的話嗤之以鼻,“也就你們眼皮子淺,天天把一個姨娘生的掛在嘴邊,奉為圭臬,說出來也不怕讓人笑話。”
薛靜婉這才轉頭來看她,擰著細眉道:“你說話可真難聽,整天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也沒見你比別人好到哪裏去,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坐在底下,烏泱泱一片過來,一晃神就找不到了。”
“你——”薛靜媛氣結,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薛靜婉不過隨意說了一句話堵她,卻不想正堵在薛靜媛的痛處上。
想當年她姐姐是太子妃時,她的位置就在主位之下兩三桌遠,當時多少大家閨秀羨慕她,明裏暗裏奉承她?
自從大姐失勢,她的地位跟著一落千丈,曾經體會過那種風光,如今卻泯然於眾,她如何甘心?
也有別的人看清薛靜姝的容貌,驚艷過後便是瞭然,此前還有人疑惑,為何這突然出現的薛家三姑娘能得帝寵,眼下都明白了。
他們隻是不曾想到,薛家既然有這樣一位容貌出眾的姑娘,怎麽此前一直不讓她出現在人前?說是身子不好需靜養,可眼下看來,隻是比常人柔弱幾分,何須要到離家休養的地步?
隻怕其中又有不少曲曲折折吧。
年輕男子們壯著膽子去看薛靜姝,姑娘們則含羞帶臊給皇帝送秋波。
自然,也有年齡到了,並不想攀高枝的,則借著帕子衣袖掩飾,暗暗打量對座的人。
正當各人心思各異,右手邊靠前的位子上,一名嬌俏少女起身離席,正當堂上行了一禮,俏生生道:“茗兒有一曲想獻給太皇太後與陛下,願太皇太後安康長壽,福運無疆。”
太皇太後仔細看了看她,笑道:“原來是茗兒,好好,你有心了。”
皇帝微微點頭。
巧嬤嬤見薛靜姝似乎不識得她,便小聲解釋道:“這是永寧郡主府上的二姑娘,閨名安茗。”
薛靜姝點了點頭,輕聲謝過。
肖安茗卻沒立刻開唱,而是看向左邊,沖首座那名男子嬌聲道:“表哥,你給我伴蕭。”
薛靜姝又跟著看向左側,為首的是一名俊美男子,眉眼間與皇帝有幾分相似。
巧嬤嬤又道:“這是安親王。”
安慶王是先帝第八子,皇帝胞弟,而永寧郡主乃是先帝堂妹,那肖安茗叫安親王一聲表哥並未有錯,且聽說郡主有意與安親王結親,若此事成了,此兩家便親上加親,難怪肖安茗會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表現親昵。
安親王似習慣了對表妹的縱容,隻是無奈一笑,讓隨從拿來玉蕭,起身步到堂上,“孫兒獻醜了。”
太皇太後笑嗬嗬道:“快開始吧,別讓大家久等了。”
一曲過後,自然是滿堂讚譽。
有了肖安茗開的頭,之後陸陸續續有別的世家公子大家小姐上前獻才,薛靜媛也彈了一曲古琴。
堂上氣氛正好,外頭廊下宮燈一盞盞亮起,既是元宵燈會,自然要猜燈謎,太皇太後正準備命人將第一副燈謎送進來,肖安茗又站起身,歪頭睜著一雙大眼睛道:“早就聽聞薛家三姑娘的美名,不知道可否也讓我們大家開開眼界呢?”
宴上頓時寂靜,無數眼睛遮遮掩掩地在薛靜姝與肖安茗之間來回,另有些敏銳的人,則去偷看看皇帝神色。
薛靜姝望了她一眼,不知她是真心還是假意,轉頭看向太皇太後,正準備開口,太皇太後卻笑道:“姝兒近日照料我本就辛苦,我可捨不得再讓她又唱又跳的,你的要求,我得狠心駁回了。”
肖安茗眨眨眼,撅了撅嘴道:“好吧,我就知道老祖宗偏心,人都未進宮呢,已經當成心頭寶了,隻怕再過些日子,我們這些沒人疼的小糙小苗更要被您忘啦。”
一句俏皮話讓氣氛又活絡起來,眾人都跟著大流掩嘴一笑。
太皇太後讓人把第一個燈謎送到皇帝跟前,笑盈盈道:“皇上,你給大家做個模範吧。”
德公公忙上前朗聲將燈謎念出,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太皇太後一聽就樂了,“這個簡單!姝兒,咱們前幾日還說起了是不是?”
薛靜姝含笑點頭。
皇帝提筆寫下兩字,德公公看一眼,又大聲念出:“陛下的謎底是,炮竹!”
太皇太後道:“快去看看是不是,若猜錯了,皇帝這臉可就丟大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