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經過幾十個小時的飛行之後開始倒轉減速,此時距離地球200萬公裏。之所以會將除塵飛船的工作點選在這麽遠的地方,是因為這裏是帶狀星雲進入地球公轉軌道的切入點。這個位置的星際塵埃密度最高,除塵效率也最好。


    陳飛宇透過舷窗朝他們來的方向看去。在陽光的映射下,隱約可以看到一條散發著七彩慍色的稀薄光帶。就像天庭被打碎的琉璃盞,從王母的指縫間散落到了時空之中。這條美麗而迷人的光帶,就是將會給人類帶來滅亡的帶狀星雲。


    順著光帶所指的方向看去,此時的地球就像一顆藍色的玻璃珠子,落到了黑色的綢緞上。陳飛宇看著遙遠的地球怔怔出神,腦海裏又浮現出了九年前,他站在尼米茲號航母空曠甲板上的場景。


    此刻他心底又升起了那種久違而熟悉的,帶著興奮和不安的孤獨感。而且,他很適應這種孤獨感,甚至可以說有些喜歡。若不是妻子和孩子的牽絆,他甚至有永遠留在這星際空間中的衝動。


    此時,飛船已經完成減速。在姿態發動機的推動下,開始緩緩掉頭。陳飛宇透過舷窗看到的世界也開始旋轉。


    忽然,他發現不遠處還有幾艘飛船從舷窗外劃過,便問道:


    “我記得這首艘除塵飛船沒有額外配置保障飛船啊,這些飛船是哪裏來的?”


    趙曉鵬回答道:


    “哦,這些飛船不是保障用的。有的飛船是官方媒體用於向全球直播的,畢竟今天是首艘除塵飛船開始作業,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媒體宣傳一下,可以讓地球上辛勤工作的人們知道,他們的勞動已經有成果了,也可以提振人們對抗星雲的士氣。


    另外有一兩艘飛船搭載的是一些對移山計劃有重要貢獻、起關鍵作用的人物,他們多數都是政要、商賈之流。可能是出於獵奇或是其他原因,他們想要親自到現場來看第一艘除塵飛船開始工作的盛況,是行星防禦理事會直接批準的。”


    陳飛宇咬牙冷哼道:


    “哼,有什麽盛況可看的。”


    雖然沒有多說,但他心裏非常反感這種作為。因為他非常清楚,將每一克物質從地球表麵送到當前的位置,需要的資源都是以百萬計的。雖說表麵上是行星防禦理事會批準的,但他知道,實際上就是esdc的決定,這令他憤怒的同時也非常困惑。


    如果說媒體全程直播報道是為了安定人心,把人們心中的希望具象化,起到穩定社會、提振士氣的作用,花費這些資源還說得過去。但為了滿足這些所謂重要人物的好奇心所花費的資源,他就無法理解了。


    當飛船完成轉向的時候,被命名為“蜂鳥”的除塵飛船出現在了舷窗裏。這是一艘細長的飛船,她的艦體是由四組圓柱形的管狀結構艙體並聯而成,看上去就像四根筷子捏成了一個田字形的結構。


    陳飛宇心裏清楚,之所以會使用這種看起來很有機械美感的設計,僅僅是受限於運載火箭單次運送的艙段尺寸的極限限製。單個艙段的最大長度一旦被鎖定,需要更大的結構就隻能像蜂鳥飛船一樣,要麽串聯加長,要麽並聯加粗。不僅和美感沒有關係,反而存在結構風險。


    “蜂鳥”飛船最顯著的特征是,在她的中段蜂腰的位置,插著四片長度是飛船兩倍的修長翼片,這讓整個除塵飛船看上去就像是一支葉片裝在中央的竹蜻蜓。翼片是由電磁合金製成,工作的時候能產生強大的電磁場,對星際塵埃有極強的吸附作用。


    而這四支翼片被分為了兩組,以對轉的形式工作,所以叫他們旋翼片更加貼切。隻是蜂鳥飛船的旋翼並不是像竹蜻蜓那樣,用於攪動氣流產生升力。對轉的旋翼片不僅可以極大地增加電磁翼麵與星際塵埃的接觸麵積,對轉的設計還可以抵消旋翼旋轉對艦體產生的反扭力。


    電磁旋翼片也不單單是四根長條形電磁鐵那麽簡單,複雜的電路和旋翼片精細的表麵結構,讓被吸附在旋翼片上的星際塵埃會在洛倫茲力的引導下,通過無數條預埋在旋翼片內的精細管道回到艦體內部。


    這些被收集到艦體內部的星際塵埃,在經過沉澱聚合之後。其中的大部分星際塵埃,會被送到艦體中後段。那裏的電磁加速管道會以垂直於帶狀星雲路徑的角度,將塵埃加速到超過17km/s的速度噴出太陽係。


    然而,光有這些還不夠。蜂鳥飛船不僅需要有在濃密星際塵埃中維持軌道的能力,保證其不被星際塵埃吹走。還因為帶狀星雲切入地日公轉軌道的點一直是在緩慢移動的,因此她還必須具備強大的變軌能力。


    陳飛宇和esdc的設計師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蜂鳥飛船的尾部裝上了四座強大的裂變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技術論證早在星雲時代之前就已經在進行了,其原理也非常簡單。


    用豐度為20%的鈾235或者鈈238化合物製成蜂窩的構型,利用裂變產生的能量,驅動工質定向從蜂窩的一端噴出,從而產生推力。但這種裂變發動機有兩個最大的缺點,導致其在星雲時代之前一直處於理論論證階段。


    首先,鈾235和鈈238的製備需要大量離心機和民用反應堆,因而造價昂貴。但在當下這個生存麵臨挑戰的星雲時代,這個問題就變成了必須通過人們辛勤勞動來克服的問題。


    其次,這種發動機必須要依賴推進工質才能產生強大的推力,這使得裂變發動機在星際航行上,相較於傳統化學火箭發動機並沒有優勢。但在清除帶狀星雲上,被電磁旋翼收集起來的星際塵埃恰好可以作為推進工質。


    隻需要以損失少量推力為代價,將四個發動機噴口微微調整噴射角度。就能獲得強大的推力,保證蜂鳥飛船時時都處於帶狀星雲進入繞日軌道切點的位置。傾斜的噴射角度還能避免,作為推進工質的星係塵埃再次回到公轉軌道上。


    這種裂變發動機方案被提出來的時候,當時還是esdc天地運載係統負責人的陳飛宇,受到了包括林雨疏和申穹在內的整個航天界的盛讚。也正是這個發動機構型的提出,以及導師申穹的力推,讓陳飛宇以三十多歲的年紀坐上了空間工程總設計師的位子。


    但陳飛宇卻沒有因此而興奮不已,因為他知道,自己隻是將一個已有方案做了實用化的改造。並且很多細節設計都是下邊各個分部的人做出來的,他做得更多的隻是統籌工作。


    麵對潮水般湧來的盛讚,他甚至沒有第一時間告訴當時已經加入esdc的小朱他們。因為他心裏很清楚,自己在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蜂鳥001,這裏是第二聯隊tk001,我們準備過來了。”趙曉鵬通過無線電呼叫蜂鳥飛船。


    “蜂鳥001明白,已做好啟動前的一切準備,歡迎陳總到來。”


    趙曉鵬按動電鈕,飛船微微晃動,軌道艙和後方由運載火箭改裝而來的動力艙分離。飛船在姿態發動機的推動下,開始緩緩向蜂鳥的頭部靠近。


    這時,小朱將一個顯示器調到了衛星電視的頻道。畫麵的右下方印著鮮紅的live字樣,一名頭發亂飄的節目主持人正在窗前興奮地報道著: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移山計劃空間工程總設計兼總負責人,陳飛宇博士所乘坐的飛船已經開始向蜂鳥001靠近。這意味著第一艘除塵飛船的啟動工作即將開始,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陳飛宇瞥了一眼屏幕,看到了直播畫麵上,自己乘坐的飛船正在太空中緩緩飄行,遠處龐大的蜂鳥號甚至不能被屏幕完全容下。


    播音員的身體因為激動已經橫在了屏幕上,她的聲音也變得亢奮而激昂。


    “正如9年前,首長曾在全球直播演講裏說的那樣,這是在地球35億年的生物演化曆史中,首次一個種族擁有了能夠防止其自身毀滅的科技能力。這不僅是人類對宇宙級別災難發出的莊嚴挑戰。


    也是地麵上億萬人們辛勤勞作的成果,更是我們生存希望的具象體現。蜂鳥飛船的啟動很快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共同見證這文明最動人的一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衝破星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之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之佼並收藏衝破星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