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朱元璋的怒火和擔憂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四十二章:朱元璋的怒火和擔憂!
朱棡聽到朱元璋的這句話,那原本有些不解的心裏一下子轟隆一聲,宛如炸雷一般響起!
“爹……。”
朱棡字眼出口一半,朱元璋拍桌怒吼:“回答咱的問題!”
朱棡大驚失色,腦中的來自於朱元璋的怒氣值反饋更是不斷上漲。
此時他知道,朱元璋這一次是真的震怒了!
朱元璋眸子陰冷。
他冷笑一聲。
“咋地,不敢說了?”
那如刀芒一般的聲音,刺在朱棡的心頭,讓朱棡一陣心悸!
“爹……,兒子是大明的親王,您的兒子!大哥的弟弟,母後的兒子!於天道,於人道,兒子都不可能是大明的皇帝!”
朱棡恭聲道。
朱元璋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你大哥,仁厚。”
還沒等朱元璋繼續接下來的話,朱棡就道:“大哥仁厚愛民,待民如子!對百姓施以仁政,這樣的君王,才是百姓需要的。”
朱元璋愣了下。
緩緩閉上了嘴。
朱棡繼續道:“大明立國六年,北地百姓對大明歸屬感不強……,況且,如今北元歸明,大量的土地跟百姓需要朝廷施以仁政對待!”
聽到朱棡言說此事,朱元璋橫眉道:“北地遼東,乃至山東,山西,甘肅,祁連一帶,被北人占據近三百年。”
抱著手,朱元璋望著大殿的天井,幽幽道:“想要他們以大明朝廷為正統,何其困難!這些人的骨子裏已經忘了自己是漢人。”
這裏說的是自南宋以後,長期被北方政權所統治的燕雲十六州還有遼東遼北等地。
接近三百年的統治下,這些地方的漢人遠沒有南方的漢人更接受大明政權!
甚至,大明經常發生南方人和北方人鬥毆的事件。
“想要讓他們重新歸屬大明,唯有在政策上一視同仁,以包容的姿態歡迎他們的回歸。”
朱元璋的聲音很沉重。
因為這是他一直以來最為擔憂的事情!
他厭惡別人說他的大明隻有半壁江山!
朱棡道:“這些事,隻有大哥能做好!”
“所以兒子……,不能回答父皇的問題……。”
朱元璋凝眉:“那你告訴咱,你給老四說的啥?”
正趴在地上的朱棣猛然抬頭。
啊?
朱棡扶額。
我就知道是這個二筆!
朱棣心虛的看了三哥朱棡。
朱元璋則是嚴肅且鄭重的道:“貿然興起戰事,絕非明智之舉!”
朱棡心頭一震。
這時候,他總算是明白朱元璋為什麽這麽嚴肅,這麽鄭重了。
朱棡立馬道:“回父皇,你是不是聽到的……。”
朱元璋冷哼過接過話道:“平遼東,除倭寇,將大明龍旗,插滿世界各地!”
“這些話,是不是你教老四說的?”
額……
朱棣臉色一苦,有些懊惱的低下頭。
朱棡則是苦笑一聲:“這些話……確實是兒子教老四說的。”
“胡鬧!”
朱元璋冷哼道:“你這是好高騖遠!”
此時的朱棡也明白為什麽朱元璋會這麽生氣了,輕笑一聲,揉了揉鼻子,說道:“爹,你是怕兒子將來就藩之後,貿然出兵攻打鄰國?”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不說其他,就高麗跟倭國,今年都已經對大明俯首稱臣!貿然出兵攻打藩屬國,會讓其他諸國如何看待咱大明王朝?豈不是會說咱朱元璋背信棄義,當麵一套背後一套?”
“況且,如今大明之國局,已經無力支撐軍隊遠征!咱想的是,你們這些個藩王去了藩地,牧民生息,建城修屋,給咱大明的百姓喘口氣。”
“最重要的,是你們這些個當哥哥的,去的都是北地!北地苦寒,民生疾苦,百姓流離失所不歸中原管轄近三百年,唯有你們待民如子,仁厚愛民,將朝廷的政策落到實處,才能讓這些百姓重新歸漢。”
“老三,說到底,咱老朱家是農民出身的!農民,就不能忘了本,如今咱是富貴了,當上了皇帝,天子!”
“可咱不能就把根給丟了,不能老百姓再受苦了。”
朱元璋的話也一定程度的刺痛了朱棡的內心。
若是……若是自己是在大宋,其實想要改製,行商,會變得很容易。
但是這是大明。
“父皇……,孩兒並不是要出兵。”朱棡臉色有些漲紅的道。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你又想以你的浮屠營打天下?咱告訴你,不行!”
“你是咱的兒子,是大明的王爺!”
“若是事事都要一個王爺衝在前麵,別人會笑話咱大明朝無人可用!”
朱棡有些心急,拱手道:“父皇,您聽孩兒細細說來。”
朱元璋伸出來的手緩緩停滯。
看著朱棡認真的臉色,朱元璋緩緩放下了手。
想要開口,卻又想到自己這個老三是個奇人,腦子裏麵總是能夠蹦出一些不一樣的想法!關鍵是,實踐一番,才發現老三想的事都是能辦到的事。
大殿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朱元璋緩緩道:“你說可以,但絕不能損傷到百姓,大明的百姓苦!尤其是老一輩的,饑荒,兵馬,幹旱,都熬過來了。”
“要是咱朱重八再讓他們受到損失,就是咱這個皇帝的不對了。”
朱棡深吸一口氣:“兒臣知道,朱家的根在百姓之中,做人做事,決不能做自毀根基這種蠢事!”
朱元璋點頭:“你說吧。”
“兒子首先要說的,是兒子這一次沿水路北上,沿途在船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一些事情。”
朱元璋坐在龍榻上,靜靜地聽著朱棡的講述。
而隨著朱棡的敘述,三人的思緒也都被帶到了兩個月前。
……
洪武六年,元月初三。
朱棡坐在甲板上,對於此次北上出征漠北的事情還有一些擔憂之處。
後麵,船上的幾個應征來的老漁民正在用拋網打魚。
楚力,趙武幾個則是站在邊上看的起勁。
“看看人家老漁民這力道,嘖嘖,百八十斤的撒網硬是給撒的溜圓。”趙武嘖嘖道。
那老漁民須發皆白,一邊拉網一邊回身笑道:“官爺說的哪裏話,這都是咱老家夥養活一家子的手藝,沒啥值得誇讚的。”
楚力笑道:“這可不簡單!撒網就如咱們揮刀一般,姿勢,力道,角度都得做到幹脆利索!稍有拖泥帶水,就是性命之憂!”
朱棡聽到朱元璋的這句話,那原本有些不解的心裏一下子轟隆一聲,宛如炸雷一般響起!
“爹……。”
朱棡字眼出口一半,朱元璋拍桌怒吼:“回答咱的問題!”
朱棡大驚失色,腦中的來自於朱元璋的怒氣值反饋更是不斷上漲。
此時他知道,朱元璋這一次是真的震怒了!
朱元璋眸子陰冷。
他冷笑一聲。
“咋地,不敢說了?”
那如刀芒一般的聲音,刺在朱棡的心頭,讓朱棡一陣心悸!
“爹……,兒子是大明的親王,您的兒子!大哥的弟弟,母後的兒子!於天道,於人道,兒子都不可能是大明的皇帝!”
朱棡恭聲道。
朱元璋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你大哥,仁厚。”
還沒等朱元璋繼續接下來的話,朱棡就道:“大哥仁厚愛民,待民如子!對百姓施以仁政,這樣的君王,才是百姓需要的。”
朱元璋愣了下。
緩緩閉上了嘴。
朱棡繼續道:“大明立國六年,北地百姓對大明歸屬感不強……,況且,如今北元歸明,大量的土地跟百姓需要朝廷施以仁政對待!”
聽到朱棡言說此事,朱元璋橫眉道:“北地遼東,乃至山東,山西,甘肅,祁連一帶,被北人占據近三百年。”
抱著手,朱元璋望著大殿的天井,幽幽道:“想要他們以大明朝廷為正統,何其困難!這些人的骨子裏已經忘了自己是漢人。”
這裏說的是自南宋以後,長期被北方政權所統治的燕雲十六州還有遼東遼北等地。
接近三百年的統治下,這些地方的漢人遠沒有南方的漢人更接受大明政權!
甚至,大明經常發生南方人和北方人鬥毆的事件。
“想要讓他們重新歸屬大明,唯有在政策上一視同仁,以包容的姿態歡迎他們的回歸。”
朱元璋的聲音很沉重。
因為這是他一直以來最為擔憂的事情!
他厭惡別人說他的大明隻有半壁江山!
朱棡道:“這些事,隻有大哥能做好!”
“所以兒子……,不能回答父皇的問題……。”
朱元璋凝眉:“那你告訴咱,你給老四說的啥?”
正趴在地上的朱棣猛然抬頭。
啊?
朱棡扶額。
我就知道是這個二筆!
朱棣心虛的看了三哥朱棡。
朱元璋則是嚴肅且鄭重的道:“貿然興起戰事,絕非明智之舉!”
朱棡心頭一震。
這時候,他總算是明白朱元璋為什麽這麽嚴肅,這麽鄭重了。
朱棡立馬道:“回父皇,你是不是聽到的……。”
朱元璋冷哼過接過話道:“平遼東,除倭寇,將大明龍旗,插滿世界各地!”
“這些話,是不是你教老四說的?”
額……
朱棣臉色一苦,有些懊惱的低下頭。
朱棡則是苦笑一聲:“這些話……確實是兒子教老四說的。”
“胡鬧!”
朱元璋冷哼道:“你這是好高騖遠!”
此時的朱棡也明白為什麽朱元璋會這麽生氣了,輕笑一聲,揉了揉鼻子,說道:“爹,你是怕兒子將來就藩之後,貿然出兵攻打鄰國?”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不說其他,就高麗跟倭國,今年都已經對大明俯首稱臣!貿然出兵攻打藩屬國,會讓其他諸國如何看待咱大明王朝?豈不是會說咱朱元璋背信棄義,當麵一套背後一套?”
“況且,如今大明之國局,已經無力支撐軍隊遠征!咱想的是,你們這些個藩王去了藩地,牧民生息,建城修屋,給咱大明的百姓喘口氣。”
“最重要的,是你們這些個當哥哥的,去的都是北地!北地苦寒,民生疾苦,百姓流離失所不歸中原管轄近三百年,唯有你們待民如子,仁厚愛民,將朝廷的政策落到實處,才能讓這些百姓重新歸漢。”
“老三,說到底,咱老朱家是農民出身的!農民,就不能忘了本,如今咱是富貴了,當上了皇帝,天子!”
“可咱不能就把根給丟了,不能老百姓再受苦了。”
朱元璋的話也一定程度的刺痛了朱棡的內心。
若是……若是自己是在大宋,其實想要改製,行商,會變得很容易。
但是這是大明。
“父皇……,孩兒並不是要出兵。”朱棡臉色有些漲紅的道。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你又想以你的浮屠營打天下?咱告訴你,不行!”
“你是咱的兒子,是大明的王爺!”
“若是事事都要一個王爺衝在前麵,別人會笑話咱大明朝無人可用!”
朱棡有些心急,拱手道:“父皇,您聽孩兒細細說來。”
朱元璋伸出來的手緩緩停滯。
看著朱棡認真的臉色,朱元璋緩緩放下了手。
想要開口,卻又想到自己這個老三是個奇人,腦子裏麵總是能夠蹦出一些不一樣的想法!關鍵是,實踐一番,才發現老三想的事都是能辦到的事。
大殿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朱元璋緩緩道:“你說可以,但絕不能損傷到百姓,大明的百姓苦!尤其是老一輩的,饑荒,兵馬,幹旱,都熬過來了。”
“要是咱朱重八再讓他們受到損失,就是咱這個皇帝的不對了。”
朱棡深吸一口氣:“兒臣知道,朱家的根在百姓之中,做人做事,決不能做自毀根基這種蠢事!”
朱元璋點頭:“你說吧。”
“兒子首先要說的,是兒子這一次沿水路北上,沿途在船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一些事情。”
朱元璋坐在龍榻上,靜靜地聽著朱棡的講述。
而隨著朱棡的敘述,三人的思緒也都被帶到了兩個月前。
……
洪武六年,元月初三。
朱棡坐在甲板上,對於此次北上出征漠北的事情還有一些擔憂之處。
後麵,船上的幾個應征來的老漁民正在用拋網打魚。
楚力,趙武幾個則是站在邊上看的起勁。
“看看人家老漁民這力道,嘖嘖,百八十斤的撒網硬是給撒的溜圓。”趙武嘖嘖道。
那老漁民須發皆白,一邊拉網一邊回身笑道:“官爺說的哪裏話,這都是咱老家夥養活一家子的手藝,沒啥值得誇讚的。”
楚力笑道:“這可不簡單!撒網就如咱們揮刀一般,姿勢,力道,角度都得做到幹脆利索!稍有拖泥帶水,就是性命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