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詩詩坐在複祝三中的校長辦公室裏,處理著學校事務。
貢詩詩接到了丈夫許立民打來的電話。
許立民在電話中對貢詩詩說:“詩詩,程倩準備結婚了!”
貢詩詩微訝說:“哦?”
對許立民、程倩乃至陸永晟之間的複雜關係,貢詩詩並不清楚。貢詩詩有所感覺,但作為一個成熟理智之人,她並不想把所有不該挑破的東西都挑破。
許立民又說:“她嫁的是朱奉先!”
貢詩詩吃驚不小:“朱副市長?”就在上周,朱奉先剛增補為副市長。
許立民說:“是的。”
貢詩詩由衷地感歎了一聲,說:“恭喜她了!”
程倩一下子變成了副市長夫人,確實值得恭喜,不是嗎?
貢詩詩又和許立民說了幾句,然後結束了通話。
貢詩詩看了看腕表上的時間,然後起身,走出校長辦公室。
貢詩詩來到第三小會議室,參加由三中學生自發舉辦的中國哲學興趣小組研討會。
作為校長,貢詩詩答應了學生們的熱情邀請,以此表示對校園文化的支持鼓勵。
這次研討會來了三十幾位同學,都是三中各年級的學生。
貢詩詩校長一走進第三小會議室,就受到學生們的熱烈鼓掌歡迎。
研討會開始了。
主持本次研討會的是一位穿著咖啡色套裙的漂亮女生。
咖啡色套裙女生說:“尊敬的貢校長,親愛的各位同學們,我們今天在此召開中國哲學興趣小組的讀書討論會……”
咖啡色套裙女生說完開場白之後,拋出第一個議題:討論孔子的思想。
一個穿著藍色吊帶工裝裙,活潑靚麗,臉頰上有一個可愛酒靨的女生率先舉手發言。
隻聽藍色吊帶工裝裙女生說:“關於孔子思想,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為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為恕。忠恕這兩方麵合起來,就是把仁付諸實踐的途徑。無論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表明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把衡量行為的尺子,隻要把這把尺子用好就夠了。實踐“仁”的方法就是如此簡單!所以,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乃是人道德生活的開始,也是人道德生活的完成……”
藍色吊帶工裝裙女生說完,一個戴著厚厚眼鏡鏡片的男生接著舉手發言。
厚鏡片男生說:“仁,就是愛人。一個人必須對別人存有仁愛之心,才能更好地完成他的社會責任。義,就是盡責之力。社會的每個成員必須做某些事情——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達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個人遵循某些道德,是為了不屬於道德的其他考慮,即便他所做的客觀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仍然是不義,而屬圖利。“義”和“利”是截然不同的,但常常又容易混淆,所以需要小心厘清,“義利之辨”是道德生活中關鍵的一點。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厚鏡片男生說完後,又有一位胖子男生舉手發言,如此等等。
談完孔子之後,談墨子;談完墨子後,談楊朱;談完楊朱之後談孟子;談完孟子之後談老子、莊子。
隨著見解的分歧,不同觀點之間有攻有防的辯論多了起來,與會的同學大多思維清晰,口才了得,所以,在言語的交鋒中,場上的氣氛越來越熱烈,有時甚至還充滿了火藥味。
作為會議的主持人,咖啡色套裙女生臉上掛著自信的微笑,隨機應變、穿針引線、舉重若輕地把控著討論的局麵和議題的進程。她不時還妙語連珠,顯示出遊刃有餘的駕馭能力。
貢詩詩校長還注意到會場上有一位身材高大、相當帥氣的男生。
這位男生西裝革履,打著領帶,坐姿端正,身軀挺得筆直,一頭烏黑有型的頭發,渾身呈現出一種陽光與陽剛的氣息。
帥氣男生舉手發言了。他有播音員一般的渾厚動人的嗓音。
隻聽帥氣男生說:“人要怎麽樣才能快樂呢?答案很簡單:當人得以充分並自由地發揮他的天賦才能時,他就感到快樂。莊子認為,萬物的本性和天賦能力各有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即當它們充分並自由發揮天賦才能時,便同樣感到快樂。順乎自然,乃是一切快樂和善良的來源,而服從於人為,則是痛苦和邪惡的來源。一切體製、政府、法律、道德,所求達到的便是強求一律和壓製差異。這樣強求一律的人,其動機或許是可敬的,但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其結果會適得其反,所以,治理天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無為而治。每個人都順著他的天性去生活,每個人都能獲得他的快樂,世界之道本就是如此簡單。但是,人總有老、病、死之苦。換句話說,人本要自由充分地發揮天賦才能,但又常常會遭到這樣那樣的限製,比如衰老、生病、死亡——所以,人們往往隻能獲得需要依靠於別的東西的、有限製的、相對的快樂。如何才能做到絕對的、最高的快樂,或說“至樂”呢?那需要對事物有更高一層的理解……”
聽著帥氣男生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貢詩詩不住微笑點頭。
會議的最後,那位主持人,咖啡色套裙女生,邀請貢詩詩校長作總結發言。
貢詩詩校長溫聲說:“今天很榮幸參加了你們的討論會,聽了你們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語言交鋒,收獲很多,真感歎後生可畏!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絕佳典範,隻要你們保持這種獨立、求真、謙虛、包容的治學態度與精神,我想,今天你們是三中的翹楚,未來一定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一棵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離不開他所生存的土壤,一個人或一個流派的思想也是如此。任何思想的真正價值所在,在於它指向或洞察了某一種生存狀態,這是我們在學習中要加以注意的。比如墨子為什麽反對孔子的理論?墨子來自俠,孔子來自儒。在早期,儒和俠都是依附於王公貴族的專門人才,儒負責各種典章製度和禮樂,俠則負責武力軍事。周朝後期統治權力解體,儒生繼續來自中上層階級,而俠則更多來自下層階級,隻求有人雇傭,得以維持生計,《史記?遊俠列傳》中稱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在遊俠之士以及它所代表的下層黎民百姓看來,隻供貴族專用的典製禮樂自然是奢侈且毫無用處的繁文縟節。墨子因此對孔子的理論大加批判,認為孔子的理論隻不過是對典製禮樂的粉飾而已……”
貢詩詩校長本身就是曆史學科的特級教師,談起這些內容,娓娓道來,讓學生們歎服。
參加完研討會,在學生們雷鳴般掌聲的歡送下,貢詩詩校長離開了第三小會議室。
貢詩詩一出來,就接到了桂雲佳打來的電話。
桂雲佳說:“詩詩,現在有空嗎?到複祝文學雜誌社來一下,小維也在這邊。”
貢詩詩想起了什麽,玉臉微紅,說:“哦,好的,我馬上過來!”
貢詩詩接到了丈夫許立民打來的電話。
許立民在電話中對貢詩詩說:“詩詩,程倩準備結婚了!”
貢詩詩微訝說:“哦?”
對許立民、程倩乃至陸永晟之間的複雜關係,貢詩詩並不清楚。貢詩詩有所感覺,但作為一個成熟理智之人,她並不想把所有不該挑破的東西都挑破。
許立民又說:“她嫁的是朱奉先!”
貢詩詩吃驚不小:“朱副市長?”就在上周,朱奉先剛增補為副市長。
許立民說:“是的。”
貢詩詩由衷地感歎了一聲,說:“恭喜她了!”
程倩一下子變成了副市長夫人,確實值得恭喜,不是嗎?
貢詩詩又和許立民說了幾句,然後結束了通話。
貢詩詩看了看腕表上的時間,然後起身,走出校長辦公室。
貢詩詩來到第三小會議室,參加由三中學生自發舉辦的中國哲學興趣小組研討會。
作為校長,貢詩詩答應了學生們的熱情邀請,以此表示對校園文化的支持鼓勵。
這次研討會來了三十幾位同學,都是三中各年級的學生。
貢詩詩校長一走進第三小會議室,就受到學生們的熱烈鼓掌歡迎。
研討會開始了。
主持本次研討會的是一位穿著咖啡色套裙的漂亮女生。
咖啡色套裙女生說:“尊敬的貢校長,親愛的各位同學們,我們今天在此召開中國哲學興趣小組的讀書討論會……”
咖啡色套裙女生說完開場白之後,拋出第一個議題:討論孔子的思想。
一個穿著藍色吊帶工裝裙,活潑靚麗,臉頰上有一個可愛酒靨的女生率先舉手發言。
隻聽藍色吊帶工裝裙女生說:“關於孔子思想,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為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為恕。忠恕這兩方麵合起來,就是把仁付諸實踐的途徑。無論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表明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把衡量行為的尺子,隻要把這把尺子用好就夠了。實踐“仁”的方法就是如此簡單!所以,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乃是人道德生活的開始,也是人道德生活的完成……”
藍色吊帶工裝裙女生說完,一個戴著厚厚眼鏡鏡片的男生接著舉手發言。
厚鏡片男生說:“仁,就是愛人。一個人必須對別人存有仁愛之心,才能更好地完成他的社會責任。義,就是盡責之力。社會的每個成員必須做某些事情——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達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個人遵循某些道德,是為了不屬於道德的其他考慮,即便他所做的客觀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仍然是不義,而屬圖利。“義”和“利”是截然不同的,但常常又容易混淆,所以需要小心厘清,“義利之辨”是道德生活中關鍵的一點。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厚鏡片男生說完後,又有一位胖子男生舉手發言,如此等等。
談完孔子之後,談墨子;談完墨子後,談楊朱;談完楊朱之後談孟子;談完孟子之後談老子、莊子。
隨著見解的分歧,不同觀點之間有攻有防的辯論多了起來,與會的同學大多思維清晰,口才了得,所以,在言語的交鋒中,場上的氣氛越來越熱烈,有時甚至還充滿了火藥味。
作為會議的主持人,咖啡色套裙女生臉上掛著自信的微笑,隨機應變、穿針引線、舉重若輕地把控著討論的局麵和議題的進程。她不時還妙語連珠,顯示出遊刃有餘的駕馭能力。
貢詩詩校長還注意到會場上有一位身材高大、相當帥氣的男生。
這位男生西裝革履,打著領帶,坐姿端正,身軀挺得筆直,一頭烏黑有型的頭發,渾身呈現出一種陽光與陽剛的氣息。
帥氣男生舉手發言了。他有播音員一般的渾厚動人的嗓音。
隻聽帥氣男生說:“人要怎麽樣才能快樂呢?答案很簡單:當人得以充分並自由地發揮他的天賦才能時,他就感到快樂。莊子認為,萬物的本性和天賦能力各有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即當它們充分並自由發揮天賦才能時,便同樣感到快樂。順乎自然,乃是一切快樂和善良的來源,而服從於人為,則是痛苦和邪惡的來源。一切體製、政府、法律、道德,所求達到的便是強求一律和壓製差異。這樣強求一律的人,其動機或許是可敬的,但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其結果會適得其反,所以,治理天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無為而治。每個人都順著他的天性去生活,每個人都能獲得他的快樂,世界之道本就是如此簡單。但是,人總有老、病、死之苦。換句話說,人本要自由充分地發揮天賦才能,但又常常會遭到這樣那樣的限製,比如衰老、生病、死亡——所以,人們往往隻能獲得需要依靠於別的東西的、有限製的、相對的快樂。如何才能做到絕對的、最高的快樂,或說“至樂”呢?那需要對事物有更高一層的理解……”
聽著帥氣男生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貢詩詩不住微笑點頭。
會議的最後,那位主持人,咖啡色套裙女生,邀請貢詩詩校長作總結發言。
貢詩詩校長溫聲說:“今天很榮幸參加了你們的討論會,聽了你們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語言交鋒,收獲很多,真感歎後生可畏!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絕佳典範,隻要你們保持這種獨立、求真、謙虛、包容的治學態度與精神,我想,今天你們是三中的翹楚,未來一定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一棵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離不開他所生存的土壤,一個人或一個流派的思想也是如此。任何思想的真正價值所在,在於它指向或洞察了某一種生存狀態,這是我們在學習中要加以注意的。比如墨子為什麽反對孔子的理論?墨子來自俠,孔子來自儒。在早期,儒和俠都是依附於王公貴族的專門人才,儒負責各種典章製度和禮樂,俠則負責武力軍事。周朝後期統治權力解體,儒生繼續來自中上層階級,而俠則更多來自下層階級,隻求有人雇傭,得以維持生計,《史記?遊俠列傳》中稱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在遊俠之士以及它所代表的下層黎民百姓看來,隻供貴族專用的典製禮樂自然是奢侈且毫無用處的繁文縟節。墨子因此對孔子的理論大加批判,認為孔子的理論隻不過是對典製禮樂的粉飾而已……”
貢詩詩校長本身就是曆史學科的特級教師,談起這些內容,娓娓道來,讓學生們歎服。
參加完研討會,在學生們雷鳴般掌聲的歡送下,貢詩詩校長離開了第三小會議室。
貢詩詩一出來,就接到了桂雲佳打來的電話。
桂雲佳說:“詩詩,現在有空嗎?到複祝文學雜誌社來一下,小維也在這邊。”
貢詩詩想起了什麽,玉臉微紅,說:“哦,好的,我馬上過來!”